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二章_声现象学案(无答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二章_声现象学案(无答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二章_声现象学案(无答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二章_声现象学案(无答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二章_声现象学案(无答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县实验中学八上物理学案 田少毅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340m/s。3能分析回声的形成,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声现象。4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二、重点难点:重点:1. 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 关于回声的有关计算。 难点:1. 设计探究的实验; 2. 声现象的分析、解释。三自主学习(预案)1.声音十由物体的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声的传播需要 ,真空不能传声。3.(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 的。(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与介质的 、 因素有关。15OC时,空气中的声速时 。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 回来,发出的声音若经过大于 S的时间回到耳边,人便听到了 。 四、学习活动(讲案):(一)观察课本图2-1-1及图2-1-2,并实际操作:1橡皮筋发出声音时的特征是_2我们自己说话时喉头部分的特征是_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二) 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结论:_。(三)(1)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2)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四)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1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2. 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 3阅读教材P29第二段相关部分,回答: 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4实验探究: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5真空也能传播声音吗?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结论:_ 交流: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如何进行交流呢?_ _(五)声速 阅读课本P29“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 声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2. 声速大小跟 有关,还跟 有关,一般情况下, 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3. 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变 (填大、小)。(六)阅读教材P30页“科学世界”相关内容,回答: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_传递给_,然后又传递给_,人就听到了声音。五、随堂检测(练案):1. (20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将手机放到玻璃钟罩中,接通手机,使手机工作:(1)用抽气机抽走钟罩中空气,铃声会 ,(2)停止抽气后慢慢注入空气,铃声会 (说明声音大小如何变化),(3)实验说明 3.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教练员的口令,说明不仅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也可以传播声音。由此可以判断,若把正在发声的音乐铃用密封袋封好后浸没装满水的容器,则 (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4.小明向山崖大声呼喊,2S后又听到了一次声音,这是 。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离山崖的距离是 m六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现象,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靠_传播的,_、_、_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_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3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小于_中的速度,更小于_中的速度。七、课后提升(评案):1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车铃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B用嘴可以吹响钢笔套,此时声源是空气。C声源、介质、人耳是人产生听觉的条件。D风吹树叶沙沙响,声源是空气。6.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房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时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时利用铁管能够( )A.导电 B.传声 C.传热 D.通风7. 春节期间,王洁发现,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时的声音响亮些,这是由于声音在狭小的空间多次 ,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造成的。8.利用声音进行水下探测的装置叫声呐,它能向某一方向发出声波和接受它的返回声波,根据两个声波的时间间隔,算出障碍物的位置,若在寻找鱼群时,声呐发出声波后1S收到回声,鱼群离声呐的距离为 米。(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450m/s)这种方法能用来测量月亮和地球的距离吗? ,理由是 。9.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在进行播放,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却都说像自己的声音。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 传导,听用自己声音是通过 传导。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某科幻电影中,出现了下面这样的情景:一外星人驾驶的不明飞行物出现故障,以极快的速度撞上月球,撞击瞬间,火光冲天,撞击声震耳欲聋。 问题:你认为上面这段文字中,叙述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用笔在不正确的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并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违背了哪些物理规律或者与哪些物理知识不符。11.(2013.广州)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介质v/(m/s)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 ,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m.课后反思:第2节 声音的特性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特性。2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二、重点难点:重点:1. 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三、自主预习案1、音调:指声音的 。影响因素: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越大,音调越 。频率:每秒钟内物体振动的 ,单位是 。2、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 ,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 HZ和 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人们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能感知到。3、响度:指声音的 。 影响因素:(1)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 。 (2)响度预物体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4、音色:表示不同声音的 。 影响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 、结构和 等因素有关。四、学习活动:(一)体验与思考:聆听与感受:试唱乐谱1.2.3.4.5.6.7.i。仔细听别人唱,然后自己唱出来。感受两个现象:1. 从低音“叨”到高音 “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2. 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指的是上面哪个不同?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个不同些?总结一下: 音调是指 。响度是指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2) 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材2-2-1)【猜想与假设】请大胆猜想:【进行实验】1. 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A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B将橡皮筋放在提前设计好的木板上,并能调节松紧程度。用手轻轻拨动后,分别体验一下橡皮筋所发出的声音特征有什么不同?总结: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2观察不同音调的波形图(教师演示):高音调的波形更_一些,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波形更_一些,声音的频率低。3阅读教材P33最后两段,回答: A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Hz到_Hz; B人们把高于20000Hz声叫_;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 C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般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要大,如:猫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到_Hz;狗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到_Hz,海豚能听到声的上限是_Hz。(三)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总结: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2耳朵“辨”人。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请同学们讨论,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不同的乐器的声音,不同人发出的声音? 总结: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3. 观察老师演示(乐音的波形)。不同的乐音的波形_;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_的,即_相同。(五)想想议议: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五、当堂训练案:1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2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A音色 B.音调C响度 D.都不是3一把琵琶。当弹奏的人用力拨动弦时,弦振动的_增加,发出的声音响度_。4大鼓发出的声音可以很响,但音调很低,这是因为鼓面振动时_可以很大,而振动的_可以很小。5一只美丽的蝴蝶悄无声息地从窗外飞进来落在了写字桌上盛开的鲜花上,小明却一点也没有察觉,这是因为( )A蝴蝶的翅膀没有振动B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太高,发出的是超声波。C. 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发出的是次声波。D蝴蝶的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六、课堂小结: 1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七、课后作业案: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不发生变化的是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A说话声的响度B说话声的音调C说话声的音色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6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7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s的时间里振动了_次。8探究:音调与响度(1)提出问题:音调与响度与什么有关?(2)猜想:_(3)设计:进行实验: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步骤:左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频率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这说明音调是由_决定的。右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听其响度_,这说明响度与_有关。第3节 声的利用一、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二、重点难点: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三、自主预习案1、声和信息(1)利用声波可以传递 。(2)应用: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 ,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 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 ,可以确定目标的 。声呐探测: 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可以利用探知海洋的 ,绘出水下的地形图,并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四、学习活动:活动一:声音与信息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仔细研读课本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 _(像我们的说话声);另一种是 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活动二:声音与能量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演示:如图2.3-5 ,用扬声器对准旁边的烛焰,播放音乐后你看会发现:1.看到的现象: 。2.说明: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4.读课本40页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其他例子。五、当堂训练案:1.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可以 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递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2.下面说明声音能跟传递能量的是 ( )A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B.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的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C声可以用来清洗精细的机械D蝙蝠利用“超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3.利用超声测位仪想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五、课堂小结: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举例说明。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举例说明。七、课后作业案:1.几种动物和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如下:(1)猫:6035000Hz (2)青蛙:508000Hz(3)狗:155000 Hz (3)知更鸟:25021000 Hz(4)鳄鱼:2060000 Hz (5)人:2020000 Hz在所列的动物和人中,能听见超声的有 (填序号,下同),能听到次声的有 ,超声和次声都听不到的是 。2.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 ( )A将周围物体砸开 B.利用声传递能量 C.利用声传递信息 D消除寂寞3.下列事例中:大的声音使人的耳朵震得痛;美妙的音乐能使人愉悦;炸弹的爆炸声能将玻璃震碎。其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一组是 ( )A. B. C. D.4.(多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优劣,以下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坯 B.瓜农用手拍西瓜 C.顾客用手轻轻敲瓷器 D.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7.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8.(2011.宜昌)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播放歌曲 B.教师讲课C.超声波洁牙 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9.(2011四川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3.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难点:噪声的等级三、自主预习案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 时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减弱噪声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防止 ;而是防止 ;三是防止噪声进入 。四、学习活动: (一)噪声的来源和分类1. 音乐声和钉子刮玻璃声,你喜欢听哪种声音?2. 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听音乐,音乐声对听老师讲课有没有影响?说明理由。观察教师演示(噪声的波形):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分别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总结出噪声的概念。从物理学角度上讲,发声体_是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部保护角度看,凡是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并尽量多地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有哪些?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仔细研读课本第二部分,并对照小资料中表格,完成下列问题。1. 记住噪声的等级单位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护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dB。2.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先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展示)(三)控制噪声自学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展示)1.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_、_、_。2.说出图2.4-3中分别是在哪个方面减弱噪声的?甲_;乙_;丙_。3.说出在你家附近有哪些噪声,并说明如何减弱这些噪声的影响。小组合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环保应该做点什么?五、应用训练:1. 关于噪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振动频率过高而发出的声音B.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对人们天堂工作起到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C.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D.在耳中塞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降低听到声音的音调。2.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B某清洁工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的按喇叭D在高考、中考复习期间,居民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五、课堂小结:1.以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说出什么是噪声?2.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分析分别属于从哪个方面减弱噪声。七、课后作业案:1.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悠扬的舞曲一定是乐曲C.只要是你愿意听到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D.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七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一定是噪声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的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花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3.你的邻居在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毯挂在间隔的墙壁上C.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D请邻居唱歌时放低音量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 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 D.戴上防噪声耳塞5. 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D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6(2011.广州)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2011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马路两旁植树;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A B C D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真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 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理解声音的特征:响度 音调 音色 3. 理解解控制噪声的途径 ,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 4. 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噪声的防治难点: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三、学习活动:(一)通过看书,完成知识网络 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 , 不能传声。 与传播 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人耳听到声音:声音引起 振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传给 把信号传给 。我们怎样听 骨传声: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声音由声源传到两耳的 、 及其他特征不同。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音的特性 音色: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音色 。 人耳听觉范围:从 到 。 超声波: 次声波: 噪声: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危 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符号: 。害和控制 控制噪声的途径: 声的利用: (二)专题解析专题一:转换法当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物理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是“转换法”。例1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有以下探究方案证明敲桌子时桌子在振动.方案A:在桌面上放上许多小的物体,如:小纸屑、细沙等,可以轻轻的敲击桌面进行观察方案B:在桌面上放上较大的物体,如:物理课本、铅笔盒等,用力敲击桌面后进行观察方案C:在桌面上可以放上许多小的物体,如:一滴水、细沙等,用力敲击桌面后进行观察。你认为最可行的方案是: 理由是: 提示:在这里要注意对“转换法”的认识及应用。专题二:实验专题新型物理实验题一般可以分为操作、实验结论归纳、小实验或课外实验,实验设计等类型。小实验或课外实验通常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做此类实验,要对器材进行认真的比较、筛选,使实验效果尽量明显、有效,表达物理现象或物理原理要完整、准确。例2老师用同样得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提示:解决此问题时要注意管乐器发声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吸管剪短时,管内空气柱振动变快,使其发声音调变高。四、课堂检测:1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2(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3(2001.泸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5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B敲瓶底火焰摇动橡皮膜A探测海深6(2011.达州)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