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突围》(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生命的突围》(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生命的突围》(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生命的突围》(第一课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 (品德)学科集体备课表备课时间主备人张鑫斌主 备 人所在单位平头小学复备时间授课教师郑琳授课教师所在单位石河小学课 题生命的突围 课 型新授课课时分配 2课时第 1 课时上课时间项 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学习生命三角知识,并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寻找生命三角。 过程方法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逃生意识和技能,对保护学生生命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居安思危,提高防范、自救的能力。 教学难点模拟训练避险方法。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课件资料 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预设学生活动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感受生命的宝贵与脆弱。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谈论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地震,2、阅读课本52页唐山大地震,感受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师:这段文字中,通过哪些数字可以看出唐山大地震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大的灾难?生:这座拥有100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成为20世纪以来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大震灾。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教学 环 节3、师:同学们,唐山大地震使我们深感生命是那样脆弱,可地震在今天销声匿迹了吗? 师:在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就发生一次7.1级的大地震,请同学们阅读内容。(出示资料)师:看来地震就像一个疯狂的恶魔,它无情的吞噬着人类的生命,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两则发生在国外的地震。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1、对比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总结地震经验。一名学生朗读地震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感受和思考。师:同学们,有哪些数字可以说明海地地震损失惨重。又有哪些数字说明智利地震强度大,但人员伤亡少。对比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我们能提出怎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师:继续观看显示资料。智利有哪些抗震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板书:建筑 防震标准 防震 逃生意识)2、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在建筑的防震能力和设计等方面与智利、日本、美国、英国等还有很大差距,但对于学校校舍等建筑和设施一定加大投入,不断加固建筑的基础,提高它的抗震标准,这样我们才能使地震来时所造成的损失降到小。师:接下来另一则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资料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学生观看新闻短片:采访叶志平校长)师:看到这里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当地震来时,我们该如何科学避险,如何让自己绝处逢生让生命突围呢?看来我们还需要掌握更多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板书:生命的突围)(板书: 自救 知识技能)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1、生命三角知识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9页看图认识什么是生命三角?师: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作“生命三角”。师一边讲解,一边用粉笔盒替代支撑的物体,黑板擦代替屋顶进行生命三角的演示。2、指导学生在教室寻找“生命三角”。师提问:在我们学校曾经搞过多次的防震演练,那么老师告诉我们要躲在什么地方呢?师:这与我们刚学过的生命三角知识矛盾吗?哪一种办法更合理呢?(幻灯出示:日本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师:看了资料,你们说躲在桌下安全吗?躲在哪里安全?师:同学们又是怎样一种姿势躲藏呢?(指导学生观察并模仿)师:姿势要点:1、头尽量向胸靠拢, 2、双手交叉放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3、头部必须低于物体最高处。3、指导学生寻找家里的生命三角。生:内墙墙根、墙角、坚固家具附近,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4、总结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生阅读: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5、看图片分析,分析运用生命三角知识。 6、夜晚人睡觉时怎样避震最有效?(幻灯出示)师:卷着棉被依靠床边,姿势比床低,以枕头护头,避免物品砸伤。7、室外避震知识。师:假如我们此刻在室外,我们该怎样躲避地震?(看书学习59页图)。 8、避震知识总结,升华“生命三角”内涵。师:同学们,当灾害来临时,我们不必恐惧惊慌,要及时运用我们所学到生命三角知识和其它避震知识进行躲避,但仅靠自身的躲避是很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筑好我们生命的三道屏障,(如:1、国家加大投入,把学校建筑加固,提高建筑抗震标准。2、学校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经常举行全校性地震应急演练。3、学生沉着冷静掌握自救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绝处逢生,使生命突围。四、扩展训练,放眼“航程”地震逃生演练: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地震的逃生方法,现在我们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现场演练,听老师的口令,迅速撤离到操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地震资料学生提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智利这个国家逃过地震恶魔的“灭顶之灾”呢?小组交流汇报:1、智利在建筑中所实施的防震标准,使许多人在地震中幸免于难。2、智利人防备地震袭击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好,当地居民的防震逃生意识比较强。 阅读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讨论:1、叶志平校长不仅重视学习,更重视学生的生命,他把一座没有经过验收的教学楼经过加固后,成功的抗御了地震。花17万修建的教学楼,光加固就花了40万。2、叶志平校长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经常组织学生搞防震应急演练,2300名学生只用1分36秒就全部撤离。学生看图和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生:承重墙墙根、墙角、课桌旁、讲桌旁。(提示:不能靠近窗户)生:桌子底下生:不安全。躲在桌子旁边安全。讨论“为什么躲在这些地方最安全?”形成共识:生:因为卫生间等小开间处,承重墙之间距离窄,跨度小,不容易塌,也有水源。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学课本说一说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板书设计 生命的突围 建筑 防震标准 防震 逃生意识 自救 知识技能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绝处逢生”为关键词,紧紧围绕地震时如何求生、逃生,让学生学习一些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护与互助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减灾、防灾的避险手段,树立忧患意识,并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形成相应的能力科学预防、躲避、面对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面对灾害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唐山大地震的危害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青海玉树地震的资料,加强学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后通过对比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总结地震经验,感受智利人防备地震袭击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好,当地居民的防震逃生意识比较强。从而引出四川地震中叶志平校长的一些做法,当地震来时,我们该如何科学避险,如何让自己绝处逢生让生命突围呢?这就需要掌握更多自救的知识和技能。顺理成章地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把生命三角作为重中之重的的教学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