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生命的林子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 “ 晨钟暮鼓 ”“ 郁郁葱葱 ”“ 莽莽苍苍 ” 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2、学习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弟子的话语。 3、学习本文形象描写的方法。 4、明白一个人成材离不开它所存在的环境,离不开竞争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领悟本文语句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娓娓谈话,激发兴趣 师: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有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著 名的人物就是唐僧。你们知道唐僧是根据我国唐朝哪个高僧的原型塑造的吗? 生:唐玄宗时候的玄奘。 师:谁从课外书或者影视中了解到玄奘是个什么样的高僧? 生一: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高僧,历经磨难,终于取得2 / 7 了真经。 生二:他能够潜心苦读诗经,心地善良,一心想普渡众生。 出示玄奘铜像及相关图片,师介绍玄奘的生平: 玄奘生平:唐代著名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玄奘 (600-664 年 )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 陈,名炜。洛州缑氏 (今河南偃师 )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 5 万里,历时 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 1335 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一个真理的朝圣者为孤身求法而西行 公元 627 年秋,唐贞观元年, 28 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的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 十七年中,玄奘备历艰辛,忍饥挨饿,越沙漠,度 雪岭,顶风暴,斗盗贼,九死一生,从未考虑过回头。玄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 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 师:从以上介绍中,我们知道玄奘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所瞩目的成就,是和他的顽强意志和勤奋学习分不开的。今3 / 7 天我们就来学习玄奘成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个故事生命的林子 二、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提纲先自己学习,看谁最会读书。 学习提纲: 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2、方丈为什么带他去山后的松林, 是怎样借机启发玄奘的? 3、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读,你会联系课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去理解吗? 4、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三、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师: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呢? 生:因为玄奘静思养神,潜心修身,虽然感到自己青灯黄卷苦习多年,谈经论道却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 生二:因为有人劝说他,法门寺高僧济济,水深龙多,玄奘在众多高僧中很难出人头地,不如去偏僻的小寺中阅读经卷,这样,他的才华会很快显露出来。 生三:玄 奘觉得别人的话对,变打算离开法门寺。 师:哪个词语写出了玄奘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后,离开法4 / 7 门寺的决心很大? 生:决意。 师:方丈明白了玄奘的意图,为什么不直接劝说玄奘留下?他是怎样一步步借比喻来告诉玄奘留下来的理由的。 生一:老方丈知道玄奘想了许久才决意离开的,直接讲道理,玄奘肯定听不进去。 生二:老方丈先问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并问他愿意做什么。玄奘思忖了好久并郑重说要做太阳。 师:老方丈为什么要带玄奘去寺后的松林说话呢?你是怎样理解他的话的? 生一:因为松林里有的树木乱枝纵横,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有的树木郁郁葱葱,可以做栋梁,老方丈想借树木成材告诉玄奘道理。 生二:我想老方丈借树木成材的环境告诉玄奘不要害怕竞争。竞争反而有利于成才。 师:我想请两个同学读方丈和玄奘的对话,其他同学体会老方丈是怎样的一个长者? 两生读。 生一:我看出老方丈是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 生二:我觉得老方丈很耐心的,很会打比方教育学生的。 生三:老方丈很亲切和蔼的,很有劝告人的方法,很懂得成才的道理。 5 / 7 师 :哦,也就是说他知识渊博,有自己更为独特的见解。他还善于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以眼前的松树为例让弟子心服口服。那老师也要向他学习,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 师:那玄奘领悟了老方丈的话没有?你是从哪一句读到的? 生:玄奘领悟了老方丈的话,他决定不离开法门寺了。我是从第 9 自然读到的。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玄奘把法门寺比作了什么?把山野小寺比作什么了? 生:他把法门寺比作了郁郁葱葱的大林子,把山野小寺比作了远离树林的不成大器的树了。他懂得自己离 开了众多高僧竞争的法门寺,自己失去竞争的环境,就不会成才了。 师:玄奘于是静下心来,结果怎样了?请把第十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师: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生一:课文讲了玄奘原来要离开法门寺,到一个偏远的小寺去修行,但后来经过方丈的教导和启发,最后留下来潜心苦修,结果成为一个高僧的事。说明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6 / 7 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颗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生二:我懂得 了成才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好的环境有利于人成才。如孟母三迁的故事。 生三:害怕竞争,你就会被淘汰。越是和高手在一起,越有利于提高自己。比如玄奘可以从众多高僧那里学到东西,为了超过他们,他就要更加勤奋学习。 师:是啊,我们个人的成长与集体、与社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让我们在集体中、社会中,去竞争,去锻炼自己吧,让自己也成为向玄奘那样有成就的人,好吗?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 生齐读。 三、总结收获,积累语言 师:老师很喜欢课文中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亲切和蔼而 循循善诱的老方丈,一个是潜心苦修的玄奘。那学完本课,你们在思想上有收获,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吗? 生一:我觉得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层次很清楚。 生二:课文把深刻的道理寓于老方丈和玄奘的对话中,这种写法值得我借鉴。 生三:课文用比喻来告诉人们道理,借物喻理,我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师:课文有好多叠词、成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如:喧喧7 / 7 嚷嚷、郁郁葱葱、莽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教育纠纷解决市场现状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教育机器人市场技术发展与投资前景报告
- 2025中国教育智能硬件技术创新与市场渗透率分析报告
- 2025中国教育文化行业市场发展及社会影响研究报告
- 五年级音乐素养测评试卷
- 体育课多样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案例集
- 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及目标制定方案
- 镀锌管安装与栏杆施工技术方案
- 环卫工人安全防护培训教材
- 2024年安全学院危险性较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测试考试真题
- 中职生“指数与对数函数”概念学习困境解析与突破策略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河道水质应急处置方案(3篇)
- 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培训
- 智能制造传感技术
- 肿瘤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管理
- 食堂管理制度的会议纪要
- 劳动课《洗头》课件
- 基于“境脉”视角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 水资源协同管理-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