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荒原问道有感_第1页
读荒原问道有感_第2页
读荒原问道有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读荒原问道有感 读荒原问道有感 雪尘 不久前读完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难以自拔。“秀才遇上兵”的可悲历史情境一遍一遍地在我脑海里回放。我不禁思索着,属于知识分子的“骨骼”和“历史责任”究竟是什么呢?当疯狂者破坏一切秩序和人情时,真正能够载道的又是什么呢?一切思考,不再为生活服务的时候哲学思考是否有必要的意义?恰在此时,经朋友的推荐我知道了徐兆寿老师的新作荒原问道。使我困惑的很多问题,在该书中一一找到了答案。很多中国古老的恒言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跃然于纸上 。 荒原问道,是近几年来我读到的唯一一本,没有“序”的书。扉页之后仅有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荒原”在书中所含着的意味又是什么呢?我出生在河西,说到荒原不免想到茫茫戈壁,而隔壁在一天之中的每一个时候里又都是不同的。早晨的戈壁日出前后的景象,划开混沌的第一缕阳光照彻大地,总是充满了希望的感觉;白天的隔壁是灼热2 / 3 的,太阳是唯一的坐标,走向哪里都有迷路的感觉;黄昏的戈壁是神秘的,日落如同微启的莲花,金色的光芒加持俗世生死,显得神圣;夜晚的戈壁是梦幻的,每一个童话里的夜晚大抵从此而生。 近几年读书,能读到的当代作品,偏僻入理地发现问题的作品屡见不见,而真正给出答案的书却太少太少。在我看来荒原问道恰恰是将问与答都写的十分细致入微的作品,体验生活,然后发问,发问以后再次进入生活体会并寻找答案。这让我想起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亦是在一问一答之间流传至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本”,就是在大地上劳作的状态和人类文明蔓延的感情线索。所有哲学发问大致不能离开这个“本”。书中纠缠陈子兴的一段爱情故事和夏木先生与农民打 交道的二十年岁月里发生的一系列关于土地和荒原的故事,在我看来正是在诠释这个“本”字。很多道理,只有放入生活当中才能知其对错与否,我以为一切哲学探讨的关键都只能体现在“务本”的实际意义上。 生活的复杂性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佛家认为在如来入灭以后人类的生活一直不停地在走下坡路,聪明人越来越少,糊涂蛋越来越多,真正有智慧的人几乎绝种,更有人说3 / 3 中国自孔孟以后两千多年来没有圣人的出现,这大抵是由于“务本”思想中“务”的部分在流失,而“本”的部分被曲解。关于“务本”一句,古人已经说尽,在荒原问道中“务本 ”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在此地,我们不妨做一点佛家禅定的功夫,舍其筏而登其岸,从两个主人公角色本身的角度和立场体会一下“务本”的思想。 至于本书“问道”的结局,我想徐兆寿老师已经在书中作了最好的诠释,固守结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