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格律讲义》.doc_第1页
《近体诗格律讲义》.doc_第2页
《近体诗格律讲义》.doc_第3页
《近体诗格律讲义》.doc_第4页
《近体诗格律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体诗格律讲义 -朗月编写入门篇:拼音相关知识一、 声母和韵母汉语拼音的前部分是声母,后部分是韵母。如:“近”字读jin,声母为j,韵母为in。“正”字读zheng,声母为zh,韵母为eng。汉语拼音中共有声母23个,韵母39个。 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39个韵母:单元音韵母10:a、o、e、i、-i(前)、-i(后)、u、er。复韵母13:ai、ei、ao、ou、ia、ie、ua、uo、 e、iao 、iou(iu)、uai、uei(ui)。鼻韵母16:an、ian、uan、 an 、en、in、uen(un)、 n 、ang、iang、uang、ing、eng、ueng、ong、iong。注:以上拼音为标准拼音,与常用拼音有些差别。补充:韵母表读法及顺序a o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啊喔鹅哀诶凹欧安 恩昂 eng ong 亨 轰 i -i(前)、-i(后)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ong 衣 资 枝 呀耶腰 忧 烟 因 央 雍 u ua uai uan uen uang ueng 乌蛙歪 弯 温 汪 翁 e an n 迂约冤 晕二、声调普通话的四种基本声调的调型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为下列字注音,标出声调(1、2、3、4分别代表一二三四声,如:沙sha1;躺tang3):渗,睹,岔,疮,隅,湍,(四声调) (shen4,du3,cha4,chuang1,yu2,tuan1)衰,霭,辞,伞,宴,敞,(四声调) (shuai1,ai3,ci2,san3,yan4,chang3)耗,遮,蕊,凡,麻,荆,(四声调) (hao4,zhe1,rui3,fan2,ma2,jing1)彤,歧,怠,缺,纠,拐,(四声调) (tong2,qi2,dai4,que1,jiu1,guai3)因,领,轮,讽,焚,营(前鼻音与后鼻音) (yin1,ling3,lun2,feng3,fen2,ying2)忿,尽,凝,翁,品,竞(前鼻音与后鼻音) (fen4,jin4,ning2,weng1,pin3,jing4)饲,芝,姿,食,雌,尺(平舌与翘舌) (si4,zhi1,zi1,shi2,ci2,chi3)止,吃,赐,紫,仕,司(平舌与翘舌) (zhi3,chi1,ci4,zi3,shi4,si1)补充:一平(5-5)、二升(3-5)、三曲(2-1-4)、四降(5-1) (注:1至5表示由低至高的五种音高值)第一节 近体诗的定义和格律概说一、 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来说的。它是在唐朝成型并盛行的一种诗体,其特点是具有严格的格律。自从有了这种诗体以后,唐人就把近体诗以外的前面那些朝代的诗称为古体诗。而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比较自由。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近体诗格律严,古体诗格律松;近体诗字数、句数、平仄都有严格限制,古体诗限制少;近体诗只有一韵,古体诗可一韵,也可换几个韵。近体诗的四种主要类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近体诗范例:五言绝句伊川歌闻道黄花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言律诗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七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古体诗范例:古体诗长篇: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三吏三别 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古体诗短篇:静夜思春晓江雪悯农江上渔者(以上五篇称之为古绝)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 格律知识格律指的是对字句、平仄、韵脚以及对仗的要求。字句:五绝(每句五字,四句共二十字);七绝(每句七字,四句共二十八字);五律(每句五字,八句共四十字);七律(每句七字,八句共五十六字)。平仄: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为平声,三声(上声)和四声(去声)为仄声。标出下列诗的平仄(每个字都标,不用写原字):感遇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脚:1、韵母相同或者相近。如:麻和杀(相同);云和分(相近);懂和冻(相同);耿和景(相近)。但是,有的字虽然韵母相同,发音却不谐调,所以不算押韵。如:枝和啼。在同韵字中,同声互相押韵。一声二声可以互押(互相押韵),如:飞和肥。三声四声有时可以互押,如:影和硬。但平声和仄声绝对不能互押。如:花和画;风和景;田和电;容和永。2、近体诗的韵脚都是平声韵,没有仄声韵。所以押仄声韵的都不是近体诗。如春晓悯农江雪江上渔者望岳等就不是近体诗。3、韵的位置:绝句的2、4句或1、2,4句。律诗的2,4,6,8句或1,2,4,6,8句。所以第1句可押可不押。3、5、7句是不押韵的,即不在韵脚上。以下诗的韵字是哪些?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楼)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烟、川、天)赠邻女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妆、郎、肠、昌)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低、泥、蹄、堤)对仗:律诗的3与4句,以及5与6句要对仗。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补充:这是新韵韵表,共十七个韵部(请保留下来,供写诗用。目前新韵韵表尚不统一,此为一种):【普通话十七韵】(简称十七韵,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准)简表:第1韵 杂a/ia/ua第2韵 怀ai/uai第3韵 绵an/ian/uan第4韵 长ang/iang/uang第5韵 高ao/iao第6韵 歌e/o/uo第7韵 微ei/ui第8韵 吟en/in/un第9韵 鸣eng/ing第10韵 虫ong/iong 第11韵 离i(声母为b,d,j,l,m,n,p,q,t,x,y)第12韵 枝i(声母为c,s,z,ch,sh,zh,r)第13韵 蝶ie/ue/e(声母为y)第14韵 愁iu/ou第15韵 竹u(声母为b,c,ch,d,f,g,h,k,l,m,n,p,r,s,sh,t,w,z,zh)第16韵 虚u(声母为j,q,x,y)v第17韵 儿er1至17韵代表字:杂怀绵长 高歌微吟 鸣虫离枝 蝶愁竹虚 儿第二节:五言绝句的格律五绝每句五字,共四句,二十字。例诗:伊川歌闻道黄花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此诗的韵字是什么?(兵、营)这首诗首句没入韵,称为首句不入韵式。标出此诗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此诗的标准格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与原诗格律对照一下。有何发现?对照之后,发现有平仄不合之处,这是因为有些位置可平可仄,所以有“通用格律”: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表示可平可仄)(注:“标准格律”和“通用格律”这两个词是本讲义为了便于听懂而设置的概念,格律诗中原本没有这样的术语。“标准格律”即最严格的格律,但一般用于讲解和记诵格律时使用。“通用格律”即真正写诗时一般用到的格律。我们写诗遵循“通用格律”。)平仄规律是根据“标准格律”制订的:1、2句,3、4句平仄相对,这叫做“对”。而2、3句平仄基本相同,这叫做“粘”。有了第1句,下面几句便可推出。这是四句基本句式,所有五言诗都是这四种句式的位置互换而已。根据“标准格律”,把第一个字为仄的称为“仄起式”,第一个字为平的称为“平起式”。于是有了以下几种格式: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伊川歌闻道黄花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标准格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起式”是根据“标准格律”来定义的。下同。)2(平起式)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听筝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得、拂”古音为仄)标准格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式”也是根据“标准格律”来定义的。下同。)例诗: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标出此诗的韵字。 (高、逃、刀) (“黑、骑、逐”古音为仄)标出此诗的平仄。这种第一句入韵的称为“第一句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通仄仄平平,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4(平起式)平平通仄平,通仄仄平平。通仄通平仄,平平通仄平。闺人赠远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注:“拂”字古音为仄)一共四种格式,写诗的时候按照这四种格式写就可以了。通用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2(平起式)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通仄仄平平,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4(平起式)平平通仄平,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标准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4(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作业:写两首五绝,分别用“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和“首句入韵仄起式”两种格式,两首诗要用不同的韵脚。第三节:七言绝句的格律例诗: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此诗的韵字是什么? (声、成) (首句不入韵)标出此诗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本诗标准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通用格律: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平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七言相当于在五言的前面加上两个平声或者两个仄声。同五言诗一样,这是七言诗的四句基本格式,所有七言诗都是这四句的位置互换而已。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2(平起式)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病起荆江亭即事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例诗: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的韵字是什么?(身、尘、人)(首句入韵)标出此诗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通仄平平通仄平,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平起式)通平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得”字古音为仄声)通用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2(平起式)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通仄平平通仄平,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4(平起式)通平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标准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业:写两首七绝,分别用“首句不入韵仄起式”和“首句入韵平起式”两种格式,两首诗要用不同的韵脚。第四节 五言律诗的格律有了五绝的格律作基础,五律就容易学了。五律是五绝的扩展,只是比五绝增加了四句。其中1、2句叫做首联,3、4句叫做颔联,5、6句叫做颈联,7、8句叫做尾联。还是遵从律诗的规则。在平仄方面,1、2句,3、4句,5,6句,7、8句平仄相对,而2、3句,4、5句,6、7句互粘。从平仄来看,后四句基本相当于把前四句重复了一遍。例诗:采桑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标出此诗的韵脚。(兵、平、京、名)标出此诗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通用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采桑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2(平起式)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芳菲谢,王孙自可留。例诗: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标出此诗的韵字。(行、声、明、生、兵)标出此诗的平仄。(注:“白、达”两字古音为仄,标古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通仄仄平平,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注:“白、达”两字古音为仄)4(平起式)平平通仄平,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注:“夹、阁”两字古音为仄)通用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2(平起式)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通仄仄平平,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4(平起式)平平通仄平,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标准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4(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对仗:律诗的3、4句(颔联)和5、6句(颈联)要对仗。(在唐初的律诗中,少数律诗的颔联不对仗,但之后大多都对仗了。所以不提倡。)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对仗的分类:工对、宽对、流水对和借对等。工对: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不仅词性相同,类别也要相近。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宽对: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如:“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补充:流水对: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也有一种对仗的上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一气呵成,分别独立来读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种对联称为流水对。如:“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或称为假对。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如:“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有時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於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这种情況。作业:写一首五律,用 “首句不入韵平起式”这种格式。第五节 七言律诗的格律七律是七绝的扩展,只是比七绝增加了四句。还是遵从律诗的规则。在平仄方面,1、2句,3、4句,5,6句,7、8句平仄相对,而2、3句,4、5句,6、7句互粘。从平仄来看,后四句基本相当于把前四句重复了一遍。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标出此诗的韵字。(裳、狂、乡、阳)标出此诗的平仄。(注:“看”字古音有平仄两声,“峡”字古音为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通用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看”字古音有平仄两声,“峡”字古音为仄)2(平起式)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隔、一、极”三字古音皆为仄。)例诗: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标出此诗的韵字。(忧、筹、由、周、流)标出此诗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通仄平平通仄平,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4(平起式)通平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八、惜、拥”三字古音皆为仄)通用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2(平起式)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通仄平平通仄平,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4(平起式)通平通仄仄平平,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通仄平。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标准格律:第一句不入韵:1(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句入韵:3(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业:写一首七律,用“首句入韵仄起式”这种格式。第六节 拗句及其它一、 拗句拗句是指不合格律的句子。拗句需要“救”,称为“拗救”。只要拗救了,就算合律。简单地说,拗救就是把失去的平声再给补回来。拗救分为“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有的拗句可以不救。这里只举五言为例,因为七言与五言同理。1、孤平在五言中,一个句子如果没有连续的两个平声,称之为“孤平”。 孤平一般特指“仄平仄仄平”,因为孤平是不允许的。为防止“犯孤平”,就要“拗救”。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即“仄平平仄平”。这属于“本句自救”。因为通用格律为“平平通仄平”,所以“仄平平仄平”也是拗句的一种。2、通仄仄平仄应当是“通仄平平仄”。因为原来的平声字换成了仄声字,所以成为拗句。为了“拗救”,就得补回一个平声字。对于这句来说,下句要用“通平平仄平”来救。即第三个原本“通”的字必须用平声字了。这是对句相救。如:“鸿雁几時到?江湖秋水多。”(用下句的平“秋”救上句的仄“几”,即拗救)。这种情况是半拗,一般要救,但也可以不救。也有人将这种句式视为孤平。3、通仄通仄仄应当是“通仄平平仄”。下一句必须是“通平平仄平”。如:“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上句“有”字为仄,下句“相”字用平)。再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上句“意”和“不”字皆为仄,下句用平声的“登”来救。)4、平平仄平仄应当是“平平平仄仄”。所以这种是拗句。第三字本应为平,却用了仄,第四字变成平,是为了拗救,这叫本句自救。注意:在这种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绝句第三句和律诗第七句。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就是“平平仄平仄”)5、平平仄仄仄应当是“平平平仄仄”。第三字的平声变成了仄声。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这种拗句不必救,但要尽量少用。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个字、七言第三个字不能为仄。注意:拗句仅限于以上几种,不得自造。二、 近体诗的其它形式除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以外,近体诗还有两种形式,即长律和小律。1、长律。也叫排律。超过八句的律诗都叫长律。如: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此诗共十二句。也可以是十句或者更长。长律符合律诗的格律。除首联和尾联外,各联均须对仗。2、小律。这种诗体很少见,古今作者都不多。谈近体诗时一般极少提到小律。小律是指六句律体诗,包括五言小律和七言小律等。共有三联,平仄格律也同样要“对”、“粘”,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但中间一联必须对仗。如:寒闺夜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作业:写一首五律,用“首句入韵仄起式”这种格式。第七节 古音与今音的区别今音的声调,源自于古音的四声。但是古今音四声不同。今音的四声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而古音的四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平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上声和去声。但是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入声是一种结尾短促有力的声音,在中国一些方言中还有存在。入声属于仄声,在古音中单独押韵。入声字已经归入到今音的四声之中了。如:归入阴平的入声字:发、拨、跌、摘等归入阳平的入声字:乏、泊、别、白等归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