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_第1页
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_第2页
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_第3页
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_第4页
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 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 西北师大文学院 任遂虎 格律诗中,有文字“避同”之说,即避免同字重复。这属于一般性常识。但是,格律诗中的“避同”,指的是非修辞性重复,不包括修辞性重复。曾有人没弄清这两者的区别,用修辞性重复的例证来反驳“避同”之说,从而出现所指对象的错位现象。本文在对格律诗中的修辞性重复和非修辞性重复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来讨论格律诗中的“避同”问题。 汉魏以前的古诗,在文字上是可以重复的,理论上也没有避免“重出”、防止“相犯” 的说法。六朝以降,随着诗歌形式的日趋精致,便有了避免“重出”、防止“相犯”之说。这个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他的原话是:“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意思是说,诗经和楚辞善于融会贯通,并不在意于重出、相犯的问题,近世则忌讳诗中出现同字。当然,如果重字不得不2 / 5 要时,则是可以相犯的。按照刘勰的意见,“忌同”未尝不可,但也可以灵活对待,不必死拘规则。 唐代格律诗形成后,进一步明确了同字“相犯”的问题,即在一首诗中, 应尽量避免文字上的重复。只是在格律诗中的“避同”,不包括修辞意义上的文字重复,即修辞性重复不在“相犯”之列。 格律诗中,常见的修辞性重复有三类情况:一类是叠字,一类是顶针,一类是复辞。 叠字这种修辞格在传统诗歌中使用十分广泛,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叠字句。格律诗形成后,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采用叠字来突出语言表达的音韵感和节奏感,强化摹状、抒情的效果。如“萧萧班马鸣”(李白),“飘飘何所似”(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王维),“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青山历历乡关梦”(元好 问)等等。显而易见,叠字不是“相犯”,兹理易明,无须赘述。 以顶针修辞格出现的文字重复,在格律诗中虽不多见,但同样存在。顶针指的是上句末尾字、词与下句开头字、词相同,构成一种回环相扣的表达效果。如元稹的“寥落古3 / 5 行宫,宫花寂寞红”,即顶针格的应用。由于传统诗句高度简练,句式往往是经过压缩的,因而顶针这种辞格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就是将两字用于同句之内,同字相连,表面上看似叠字,实际上不是作为修辞格的叠字。比如说,“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自是不归归不得”(崔涂)之类的句子的重字,便是如此, 因为它实际上是两句的压缩。“月光如水水如天”,用口语表达就是“月光如同水,水如同天”。 在复辞这种修辞格中,重复的字、词不是相连的,而是被其他文字隔开来,它可以在同句中,也可以在不同的句子中。于是,格律诗中的复辞,有句内重复,也有句外重复。常见的句内复辞有这样几种情况:( 1)一、三字重复,如“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听水听风笑到家”(袁枚)。( 2)一、五字重复,如“一枕新凉一扇风”(刘翰),“不养丹砂不坐禅”(冯班),红楼梦中的名句“秋花惨淡秋草黄”也是一、五字重复。( 3)二、五字重复,如“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 4)二、六字重复,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浓似春云淡似烟”(纪昀)。( 5)三、六字重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暂时相赏莫相违”(杜甫)。( 6)四、七字重复,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瞥地红梢更绿梢”(王又曾)。( 7)一二两字与五六两字重复,如“紫薇花对紫薇郎”(白居易),“半4 / 5 缘修道半缘君”(元稹),“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断续声随断续风”(赵嘏),“如此烟波如此夜”(舒位)等。其中,重复的两字可以是 一个词,也可以是两个单字。( 8)一、三、五字重复,如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应当说,格律诗由于受到单调的平仄转换的限制,句内的复辞有相应的定格。二、四字不能重复,四、六字不能重复,因为“二四六分明”。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由于对“孤平”的避忌,五言的一、三字、七言的三、五字不能重复。前面举到的何佩玉的“一字诗”中,第二句中是一、五字重复,不像第一句的一、三、五字重复,因为用的正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 。 格律诗中的句外复辞格,常是表达的主题词、中心词的回环关照,其作用在强调或对比。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词三次重复,因为它是诗人反映的中心词,在一再强调中突出了“鹤去楼空”的感受。卢梅坡的“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梅、雪之间两相对照,以彰显各自的美妙之处。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5 / 5 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两年之间的比照,中间省去了“今年今日此门中”,在“ 人”与“花”的重复中呈现出同与不同的情景。这类复辞十分自然熨帖,正是顾炎武曾提倡的“复而不厌”的典型例证。 除了修辞意义上的文字重复,非修辞性的重复则应当力求避免。当然,“忌同”不是绝对的。刘勰关于“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的论点,对于格律诗来说,依然是适用的。在唐宋及后世的名诗中,出现非修辞性重字的诗作为数不少。如崔颢黄鹤楼中,“空”两次重复,“人”两次重复,因用得自然妥帖,读来不觉重复。程颢的题淮南寺和秋月,都是名诗,选入千家诗,前诗两“秋”字,后诗两“红”字,皆不影响诗的 意境。元人吴澄的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