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辽沈战役观后感 篇一:辽沈战役观后感 以前历史课本上曾介绍过辽沈战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观看辽沈战役影片,查了相关内容得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国内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相应方针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 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辽沈战役。 1948 年 9 月 12 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全歼守敌近 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 剿总 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2 / 13 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 11 月 2 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历时 52 天,歼敌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 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并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奋斗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辽沈战役的成败,我认为上级对下属的 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对下属拥有充分的信任,并善于应用管理的艺术使得共产党的团队,能和谐地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观国民党内,蒋介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这也教育我们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属,并善于引3 / 13 导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每一场战争都有尸体和鲜血的堆砌,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在告诫我们战场多变,但是必须努力适应并懂得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成功。现今生活亦然,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在生活中要懂得变通和思考,当机立断,努力前行。 以后的生活中,要铭记先烈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奋斗。 篇二:辽沈战役观后感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 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4 / 13 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 12 个纵队和 1 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 53 个师, 70 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 年 9 月 12 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 增援锦州。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10 月 14 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 31 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 9 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 剿总 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 10 月 26 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 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 11 月 2 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5 / 13 辽沈战役历时 52 天,歼敌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拨云见日,一些浅见与同仁们共勉。 一、方法不计,正确的方针,要坚持执行。 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早在 1948 年 2 月 7 日,就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 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 歼灭为有利 的设想。并要求东北野战军下一步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截断敌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路。毛泽东的主张,显然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考虑到部队只带了从后方南下的单程汽油,后方运输线又过长,并担心华北傅作义集团由关内北上。于是,他决定先打离解放军后勤基地最近的长春,并得到毛泽东的批准。5 月下旬,林彪以 2 个纵队试攻长春,却发现攻占长春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遂改用长困久围的方针。 7 月,林彪与东北局其他要员磋商后,最终下定南下作战的决心,并电告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复电同意,并明确指出: 应当首6 / 13 先考虑对 锦州、唐山作战。 9 月 7 日又电示: 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 . 在辽沈战役中,我军在对敌作战的总的态度上是不变的,就是要化整为零,分而吃之,然而,在具体策略上面,作为战役的直接领导者林彪和方针规划人毛泽东之间是有分歧的。毛泽东做为大局掌舵人,以大局出发,会着重从布局上考虑,而林彪,作为方针政策的执行人也就是基层执行人,在细节上面考虑的更多些,就操纵的可执行程度上面考虑的更多些。所以,在执行毛泽东的命令时,会看到毛看不到的困难,因为那些是直接摆在他面前的,也是他在完成战斗之前必须 考虑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决定先打长春,完成自身补给,给自己的部队留下余地。林彪的顾虑并没有错,可是在当时的环境,辽沈战役对于共产党在战略上的位置来看,打锦州吃东北势在必行。以其在实战部队心存疑虑,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强令执行中央方针,最后落到失败收场,还不如先同意打长春,在可放宽的程度内让其一试,用事实说话,证明中央决策的真确性,让林彪自觉自愿的打锦州。这样,方向不变,还能充分调动作战部队的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毛泽东反复说的 我们不强迫,靠自愿 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他心里不是不着急,从大局上来看,打锦州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一步,也是有难度的一步。7 / 13 怎么才能在困境中得胜利,毛泽东选择隐忍,选择相信,他的以退为进成就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换一种方式坚持,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二、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 在影片中,蒋介石和毛泽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下属的态度上。辽沈战役,无论对共产党还是对国民党来说都至关重要。可谓是生死存亡之战。这点,毛泽东知道,蒋介石也知道。在具体的指挥上,两方的最高领导人都参与了指挥。但是,双方在管理艺术 上面截然不同。前面说到,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让其一试,再加以引导,达到战略统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他给予林彪充分的信任,对于林彪几次战略部署调整基本上给予肯定,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尊重事实。共产党的团队,每个个体都舍短求长,就如田季赛马,当然能造就出最强的团队了,取得胜利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而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如此越俎代庖,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因为他不懂授权管理,放大权不能,放小 权不舍。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毛泽东8 / 13 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待捷报即可。 我认为,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领导人要忍得住寂寞,面对热闹的战场,管得住自己跃跃欲试的心。 三、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精心刻画,步步为营。 所谓伤敌一万,自损三千,任何胜利都需要血汗付出。辽沈战役历时 52 天,歼敌万人,然而又有多少革命先烈埋骨东北?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时刻记着,控制我方伤亡,保存我方实力。两败俱伤,险胜收场并不是完美结局。形势时刻在变,我们也要跟着变,没 有万全之策,只有围绕既定目标,不断微调,才能成功。世界上,很少有一条直路走下去的,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左右摇摆着前进,我们要做的是,让这条路趋进于直,坚定信念走下去。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电影看完了,感慨发完了,但是工作在继续,生活在继续,困难仍在,希望仍在。希望我们大家一起不要仅仅发发感慨而已,要继承革命先烈顽强拼搏的精神,一起走过今后的道路,走得更好,更远。 9 / 13 篇三:辽沈战役观后感 昨天,还在学校。上晚自习的时候,历史老师来叫我们去阶梯教室看 辽沈战役 .是因为最 近我们在复习解放战争,老师说,他以前看过电影三大战役,然后我们也就缠着要他放给我们看。老师最后还是答应了。高三虽有些紧张,但这样也可以加深记忆啊。 我就说一说我的观后感吧! 1948 年,共产党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开始转入防御。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上,两方都发生了大的改变。三大战役中,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选择先打辽沈战。是因为东北地区我军力量远远超过敌军,打第一仗胜算很大。当时的东北是林彪任总司令,罗荣桓任政委 辽沈战役是一种关门打狗的打法,中国共产党解放军现攻占 锦州,锁住东北大门,让敌人无法增援,也无法逃跑。因为国民党内举棋不定,到底要不要撤出东北,国民党受美国的控制。在锦州失陷时,蒋介石对美驻华大使说,他要亲自飞往沈阳指挥作战。大使说,你和毛泽东的区别就是,你10 / 13 有专人飞机,而毛泽东没有。蒋介石还是飞往了沈阳。 1948年,蒋介石已有 62 岁了,身体也不大好,加上前方战场的连连失败,都气得吐血了。然而,胜负已成定局,蒋介石还抱着一丝希望,同在北平的傅作义商量着攻打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夺回锦州。林彪虽是黄埔军校的四期学生,也精明的很,早已料到敌方攻占锦州若失利,便会逃亡营口 。 廖耀湘任总司令的国民党军,在退去求援时,发电报时用明语,直接被林彪的通讯员截获,就这样,明确廖耀湘的确切位置后,林彪包围,直接擒获廖耀湘,廖耀湘都不明白,共军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真的是可笑死了,国民党糊里糊涂就这样丢了东北。从 1931年日本反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之后,截至 1948年 11 月,东北解放,之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全国已大部分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因为有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党的正确领导,加上人民为了解放,为了和平,都积极抵抗国民党的反 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才取得胜利。 如今,台湾一直不能回归,也就是这些国民党内部的11 / 13 反动势力在搞台独。学校的广播站里,每天都会播放一段台湾的情况。 昨晚,一直看到十二点半才会宿舍,之后,同学们都很累了,竟还是兴致勃勃的在谈论。到美的是,早操很多人都迟到了,被我们的主任也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给抓住了,呵呵,幸好我起得早一点 篇四:观辽沈战役有感 放假期间,自己回看战争片 大决战 之辽沈战役,改片的内容阐述了抗日战争后国共内战的开始,并由辽沈战役开始中国内战走 向了决定性胜利的开始。影片中再现了毛主席的战争指挥天赋,也真实再现了林彪初期战事指挥错误,但其及时纠正自己错误,以及在后续战役中紧抓战机,把一个锦州城市战役中寻找机会使得整个东北局胜利大解放。在影片后期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廖耀湘兵团数十万人之众的溃败,廖耀湘指挥了蒋介石 5 大主力部队其中的两大主力,其军力不可谓不强,但竟然没有一个大战役打响就被击溃被俘! 片后,自己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其如此失败?片12 / 13 中廖耀湘与杜聿明的策略制定也算完美,可战可退,最后竟然退也没退出去。探其原因一 制定的计划不严格执行 ,被其一些小的细节就改变初衷,这也说明做人做事要坚强,莫优柔寡断。观片中林彪的胜利,廖耀湘的惨败,如若深究下,其实就是人性格决定了认的成败。片中不少小的举动与小战役看起来不大的事情,但就是这些细节问题体现了认的性格。例如,在黑山战斗中,下属向林彪汇报伤亡情况,林彪回电:只要黑山阵地,不要伤亡数字,这说明了战争的残酷,但也深刻体现了胜利者其强悍的性格。混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减三健知识培训讲稿课件
- 金融行业投行面试实战模拟试题
- 督察组面试题库精 编:高级编辑实战技巧与面试技巧全解析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题库练习备考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年产600万件电子专用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7以内的加减运算》
- 大学生销售实习周记
- 大学生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我鉴定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押题模拟(含答案详解)
- 地理上册发展与合作说课稿
- 公路工程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 2023风力发电机组延寿评估技术规范
- 科技智库评估体系
- 老年人排泄照护(老年专科护理课件)
- 初中语文学情分析方案和报告
- 泡沫驱机理专业知识讲座
- 《大学》原文(古本)
- 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表
- 五年制诊断学水肿血尿等
- GB/T 9480-200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