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韶 关 学 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学生姓名:学 号:院 (系):音乐学院专 业:音乐学班 级:10级4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起止时间: 2013 年 9 月 2014年 5 月 (教务处制表)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摘 要:十面埋伏是一首传统的琵琶武曲,它汇聚了无数民间音乐家的创作智慧,蕴藏着古代琵琶艺术的宝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曲的传谱有很多,分段不一,但在主旋律上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序幕:列营、擂鼓、掌号、放炮等。(二)战前:吹打、点将、排阵、埋伏等。(三)交战:小战、大战、呐喊、重围等。它以乐曲的结构布局和内容构思为主要线路,包括了很多特色鲜明的音乐素材。同时也巧妙的运用变奏发展旋律的手法将全曲连成一个有层次的整体。所以,十面埋伏是琵琶武曲综合体结构类型的典例。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及它的演奏手法进行探索,并对其理论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本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达到更深一步的了解。关键词:小战、大战、演奏手法、写作背景、艺术特色Analysis of Pipa music ambush on all sides artistic feature Abstract:Ambush on all sides is a traditional Wu Qu, it brought together numerous folk musicians wisdom, there are ancient Pipa art treasures, has high research value.The song of the transmission spectrum has a lot of, not a segment, but in the main melody are the same or similar.The whole so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 begins: column, drum camp, palm, shooting, etc.(two): the war, will, practice, ambush etc. (three) battle: small war, war, cry, tight encirclement etc.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music idea as the main line, including a lot ofdistinctive musical material.At the same time, the clever use of variation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the whole song melody into a hierarchy of the whole.So, ambush on all sides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type of complex structureof Wu Qu. Based on the writing background and its performance technique is explored,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o as to achie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works.Keywords: small war, war, playing techniques, writing background, artistic features目 录 引言 (1)一、古曲十面埋伏的概况 (2) (1)、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 (3) (2)、十面埋伏演奏发展的脉络(4)(3)、十面埋伏中常用到的武曲指法(5)二、古曲十面埋伏的曲式分析和艺术特点(6) (1)、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 (7) (2)、十面埋伏的艺术特点 (8)三、十面埋伏的历史价值与影响(9)结语(10)致谢(11)参考文献(12)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专业班级 :音乐学 10级4班 刘丽娟 指导老师 :闫芳 副教授引言琵琶,作为一种西域乐器传入中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它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富盛名的弹拨乐器之一。在传统琵琶独奏乐曲中,有分为:“文曲”和“武曲”等几种体裁。“文曲”大多数表达意境、情感,主要以抒情为主。代表作有夕阳箫鼓、塞上曲、青莲乐府等著名曲子。“武曲”以叙事为主,特点是叙事性、写实性。乐曲大多数是根据情节内容发展来叙述。它的结构比较庞大,有声有色,层次分明。代表作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汉将军令等。在历代古代曲谱中,用琵琶演奏描绘古代战争的乐曲有很多。所以系统全面的了解琵琶武曲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征,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表现武曲的内在美。而十面埋伏作为琵琶传统武曲中的代表作之一,几乎包含了所有武曲中的演奏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了武曲的演奏特点:速度快、音响效果大、演奏技巧多,真实地反映出了数百年或一千年前的音乐素材、军营仪式和作战情景。一、 古曲十面埋伏的概况根据史书记载,在秦国征集全国男子修筑长城之时,工作之余在鼗鼓上架弦弹奏,史称“弦鼗”。后来逐步形成了直项琵琶。汉代时,直项琵琶还未定型,式样很多,系弦方法不同,用手指甲弹奏。形制很多,大小各异。故称为“汉琵琶”约公元350年前后(晋代)随着佛教天竺乐流传,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及北方出现了曲项、四柱、梨形音箱、斜抱,用拨子弹奏的曲项琵琶。在长期封建统治时期,琵琶流传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至唐代时期,琵琶发展到顶峰。随后出现有很多著名的琵琶家如元代著名琵琶家李官人,明代有张雄、钟秀之等。1、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最早记载有琵琶谱十面埋伏的是鞠氏林琵琶谱(鞠氏系清代乾隆嘉庆间人)和华秋苹琵琶谱;其次是檀槽集、陈子敬琵琶谱、李芳园琵琶谱;三是瀛洲古调、养正轩琵琶谱、汪昱庭琵琶谱等。本曲的创作年代、作者姓名均未有确切材料,但可以推测的是:曲子创作的年代早于唐朝的可能性较小。原因有:(1)、琵琶独奏约至唐代才较盛行。(2)、唐代的壁画、雕塑、图画琵琶大都是四个音柱,最初传入的曲项琵琶只有四个音柱。音柱少且窄,不可能演奏本曲。所以作者创作本曲时有两种可能:一是如实地把数百年或一千年前的音乐素材、军营仪式、作战情景较真实地反映在乐曲之中。二是作者根据当时所能听到看到的反映在乐曲之中。乐曲十面埋伏讲述的是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先入关,攻克秦朝京城咸阳,在秦二世投降之后约法三章,使百姓在秦二世暴政之后能够安居乐业,因此深受人民爱戴。项羽勇力善战,在击败了秦国主力军并全俘了秦军之后到咸阳与刘邦会师。项羽却独断专横,推翻了刘邦所订的约法三章,焚烧宫殿,屠杀俘虏,并且自称为“西楚霸王”,分封并统辖了18个诸侯国。把刘邦封为汉王,逼其至巴蜀之地。刘邦不满项羽的独断专横,不久便发生了楚汉之争,不料刘邦在项羽的骁勇善战之下屡战屡败。而后刘邦重用韩信大将,在垓下选好屯兵地形,布下了十面埋伏,将项羽诱入伏中,把项羽的10万大军围困在垓下军营内。经过几番挣扎,还是无法逃脱出来。此时刘邦的谋士张良叫会说楚国方言的官兵在楚营外用萧吹楚歌,用以动摇军心。深夜寂静,四面楚歌,楚军皆泪流满面,思家厌战,纷纷逃散。项羽见大势已去,带领剩余的军队突出重围,返回江东。刘邦也乘胜追击,不给项羽喘息的机会。终于在乌江自刎。刘邦获胜。2、十面埋伏演奏发展的脉络 第一部分“序幕”是本曲的引子,描绘的是刘邦军队在垓下选好屯兵地形,数十万人马炮声隆隆、旌旗密布、鼓角声声、军营垒垒的壮观宏伟,震慑人心的场面。第一段列营是散板,这段乐曲在阵阵鼓声中开始后,节奏自由,速度随乐句需要而作了慢起渐快或突慢或稍慢等处理。音区由高音区而进入中音区最后落在低音区,有着明显的音色对比。调式调性在不断地游移变化,这就既在色彩上富有对比效果,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尽管旋律在逐渐下行,但并因此而产生情绪低落的感觉。相反在配用了多种指法的变换演奏中,增加了一定的紧张度,推动了乐曲的发展,成功地描绘出古代军队威武雄伟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战争即将开始的紧迫感。在演奏技巧方面,本曲在句首采用一连串由慢渐快的“扫”“拂”指法,反复进行。“扫”与“拂”的发音要相等,使四条弦能同时震动,产生有力紧凑的效果。大、食指指甲与琴弦接触的角度要均匀,才能达到坚实饱满、雄壮激烈的战鼓之声的要求。第二段擂鼓在原谱中反复三次,表示三通鼓。每击一次鼓,速度由慢渐快然后以突慢作收。第三段掌号用“摇”的指法演奏。“摇”是由“勾”和“挑”作快速和持续反复的动作,以发出雄壮浑厚富有激励军心的掌号之声。第四段放炮是用“拍”和“划”的指法来表演放炮声,“同轮板”描绘战马听到炮声后跳跃的马蹄声。二、三、四段是古代军营主将升帐点将发令前的一种仪式。第二部分“战前”根据楚汉垓下决战的故事情节,描绘了汉军在战前做的一系列准备:点将、排阵、埋伏等。第五段吹打是本曲的主题乐段,以下的各段音乐大都根据本段旋律作变奏发展或摘取部分素材发展而成。这种音乐由吹管乐器演奏旋律,锣鼓等打击乐器同时演奏,因此称“吹打”。第六段点将旋律与吹打的后半部分旋律相同,采用“单勾打”(俗称“凤点头”)的奏法。第七段排阵,用“大摭分”的指法,在八分音符节奏型和三条空弦音贯穿到底的有力而有规律的演奏中,适时的反映出了军卒众多、步伐矫健、队列整齐的景象。演奏大摭分时,节奏要稳,速度要均匀,否则易使人听到一强一弱的声音犹如人一斜一拐的感觉,与整军待发的雄赳赳气昂昂的战士不相吻合。第八段埋伏,是本曲的主要乐段之一。各队人马奔向垓下作埋伏待战。音调取材于吹打,旋律展开,继以短小动机不断模进,采用双音承递手法,使各个旋律片段有机地联系起来,随着演奏上速度一紧一松的安排造成一种寂静、紧张的战场气氛。第三部分“交战”,描述了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的场景。正面的交战,从小部分接触开始,愈战愈烈,经过反复鏖战,楚军练练战败,汉军紧紧追赶。至乌江之地,项羽自刎身亡,结束了这场历史性的战争。第九段小战,描写楚汉两军交锋,短兵相接的场面。运用了琵琶特有的“煞”弦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战斗中矛盾相碰,刀枪相击声。在反复时随着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把音乐引向高潮之处。第十段大战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出了出现汉军的主题乐节(变奏在现的吹打部分)之外,还描绘了在激战时各种楚歌声、箫声、马啸声、炮声、溃败声等。在本段中部描写炮声与楚歌箫声时,先用”夹扫“空弦的指法表现奔驰中的马蹄声,然后在四条空弦上作弦数变化的滚奏,以表现战争的激烈。第十一段呐喊是大战中的高潮乐段。描写了万马奔腾,呐喊震天的场面。在指法上由“并弦”“推”“挽”“吟”“长轮”“长滚”等反映出激战时的杀喊之声。这一段左右两手的负担都比较重,难度较高。3、 十面埋伏中常用到的武曲指法 (1)轮指:轮指是琵琶独一无二的指法,也是武曲演奏中最主要的技法之一。轮指可分为扫轮、挑轮、拂轮、满轮、勾轮、三指轮、四指轮、半轮等。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轮指要在力度、密度和速度上作相对的变化。但是不管轮指速度如何变化,轮指发出的声音都必须是均匀而连贯的。在十面埋伏中吹打的就用长轮演奏,而后改用勾轮和拂轮。主要模仿的是军中乐队演奏的吹打音乐。轮代表吹管乐声,勾和拂代表打击乐声。如下图: (2)扫弦:是武曲演奏的常用技巧之一。扫弦的时候要求右手手腕灵活有力,以食指指尖快速在四根弦上扫过,使四根琴弦一齐震动、发声。扫弦主要表现武曲的力度,来烘托出战场的激烈。在十面埋伏的列营和大战均有扫弦与其它指法结合的应用。如下截图: (3)在琵琶武曲中,非乐音技巧包括弹面板、煞弦、拍、提、摘、并弦、绞弦等。其中绞弦、并弦、煞弦都是左手的技巧。绞弦即是将琴弦交叉在一起弹奏,有绞二弦、绞三弦和绞四弦。如大战的绞弦:并弦即是将琴弦并在一起演奏,也可分为并二弦、并三弦、并四弦。以发出嘈杂的声效,表现两军交战时战马嘶鸣,殊死搏斗的场景,如十面埋伏全曲的高潮部分的“呐喊”:煞弦即是将左手放在琴弦的下方,并用指甲轻触琴弦,右手弹奏,便会发出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如小战中:弹面板、拍、摘、提是右手的技巧。以食指或拇指的指甲用力弹击面板,以奏出响亮的鼓声叫弹面板。拍就是拇指将弦勾起即放;如“列营”段(模仿放炮的声音):拇指和食指将弦提起即放叫提;拇指抵住琴弦,食指或中指在拇指下方弹弦,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叫摘 。 2、 古曲十面埋伏的曲式分析和艺术特点1、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十面埋伏的整体结构为带插部的发展性变奏曲式,也可以看做是变奏与回旋混合曲式。列营是全曲的引子,一小节的自由反复是鼓声,二三小节为号角声。吹打是主题呈示部分,主题为a、b两段。点将用主题b的旋律,展开性变奏,标以b1.排阵慢起渐快,是主题b的第二次展开变奏,标以b2。走队为b主题的又一次展开变奏。埋伏用的是主题a的号角性材料,展开型陈述方式,标以a1。大战,主题b的展开性变奏,标以b3.项王败阵这一段属于插部。2、 十面埋伏的艺术特点 十面埋伏主要侧重在描写刘邦的立场,由汉军设下埋伏击败楚军这一历史事实几种概括而成。序部“列营”,在艺术上是以高度概括、洗练的手法,抓住了战场上特有的战鼓声与号角声,从而造成异常紧张的战争气氛。战鼓节奏由慢到快,号角声安排在高音区,音调高亢明亮,富于战斗性。第二部分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在艺术安排上突出的特点是:音乐发展具有层次感。“埋伏”在情绪上为“大战”做准备,“埋伏”时的紧张、寂静气氛,烘托出“大战”场面的喧嚣激烈。而“小战”是“大战”的前奏,这样的安排使得高潮“大战”出现有层次、有步骤,通过“埋伏”与“小战”的矛盾逐步激化。以此来突出战争越来越激烈紧张。此外,在写作手法上突出地运用了琵琶武曲的各种特殊演奏技巧,是琵琶古曲集武曲技法之大成者。 总的来说,琵琶武曲艺术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表现“楚汉相争”这古代重大历史题材上,选择了最具代表意义的垓下决战这一场面。决战中出现的小战,大战,呐喊等完成了汉军对楚军的进攻、追击、胜利的形象塑造,成功地展现出古代战场上激烈壮观的场面;其次,在演奏技巧方面,十面埋伏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琵琶武曲的技法,乐曲集中了无数优秀民间音乐家的创作智慧,汇聚着中国古代琵琶艺术的丰富宝藏。再者在创作方法上,以(吹打)等段落表现汉军的军威;以古战场上特有的鼓声、号角声,从节奏和旋律上加以艺术提炼与概况;以埋伏、大战等段落表现战斗的紧张、喧嚣、激烈。艺术形象生动感人,音乐发展激动人心,表现古战场上的壮烈场景栩栩如生。 三、 十面埋伏的历史价值与影响它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闻名于世。乐曲的风格雄伟奇特,内容壮丽辉煌,这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在历史事实这一方面,它具有真实性,集中概括了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的场景,使全曲景中带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歌颂的是得胜之军刘邦的聪明才智,威武雄姿。它创造了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激烈壮观的史诗场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现代,还需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曲。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震撼和感染是其它艺术形式取代不了得,特别是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它所包含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已远远超越了音乐其本身,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赏析者的言行举止。十面埋伏以其独有的技法和表现力,让我们感受到了琵琶与众不同的魅力,不愧为中国民族器乐的优秀代表作。 结语:唱歌要声情并茂,弹钢琴也得融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