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设计_第1页
《采薇》教学设计_第2页
《采薇》教学设计_第3页
《采薇》教学设计_第4页
《采薇》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注意问题: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 孔子世家说: “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 篇,孔子皆歌弦之。 ”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2 / 9 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 551 年 前 479 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 “ 礼 ” ,特别强调 “ 仁 ” ,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 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 305 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 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3 / 9 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 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 “ 赋 ” 是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 ” 是 “ 以彼物比此物 ” ,也就是比喻之意。而 “ 兴 ” 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 兴 ” 字的本义是 “ 起 ” 。诗经中的 “ 兴 ” 是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 “ 兴 ” ,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三、课文检查重点(串讲课文时, 需重点强调的知识点) (一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 1)岁亦莫止 () ( 2)彼尔维何 () 4 / 9 ( 3)维常之华 () ( 4)彼路斯何 () ( 5)象弭鱼服 () ( 6) (xian)狁孔棘 ()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 “ 落雪 ” 。) 3古今异义 ( 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4一词多义 ( 1)作: 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 ,产生。如:薇亦作止。 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2)曰: 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说。如:子曰: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3)止: 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脚,足。如:当5 / 9 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制止,阻 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 4)载: 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 “ 且 ”“ 又 ” 。如:如: “ 载欣载奔 ” 。 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 5)靡: 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 6)烈: 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 7)阳: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温暖。如:春日载阳。 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 8)孔: 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很,甚。如:孔武有力。 大。如:孔道之夷,6 / 9 何不遵乎。 ( 9)华: 同 “ 花 ” 。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精华。如:物华天宝。 敬辞。如:华诞,华居。 ( 10)思: 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11)戒: 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 12)雨: 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离散:如:一别如雨。 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描写久戍边防的士兵生活及其归途中感悟伤时的诗。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既通过戍卒的回忆和追述,来刻画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一边是温暖的家,一边是受外族入侵的国家,家难以舍弃,国也要保卫,战士的心理就是这么矛盾。家当然要,但国也要,两者都要,7 / 9 这样全部的辛苦和苦痛 就落在了战士心上。采薇就把战士们的这种辛苦和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诗中也流露出了对统治者愤怒不平的情绪和士卒不可言喻的伤感。最后一章,把一个戍卒久役归来的悲喜交集的 “ 今 ”“ 昔 ” 之感,和盘托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三)课文分析句段详解 第一章写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讨伐 yan 狁,而离家远戍在外,前两句用了 “ 兴 ” 的手法,后四句交待了自己的抛家舍业,不得休息的原因。 第二章写守边战士居无定所,与家人音问隔绝,以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写出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辛和对家的眷恋。 第三章写 戍卒士兵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第五六句,写周王朝兵役繁重,服役没有尽头,最后两句,表达了戍卒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第四章追述戍守时紧张劳苦的生活。前两句以常棣花为兴,后两句转到对战车的描写,最后两句写战事频繁,反映了戍守者的劳苦和艰险。 第五章,主要写军容之盛,器械之精,前两句写战马之肥壮,后两句写战车之作用。五六两句写战士们严阵以待,严防敌人。 第六章,写士卒们归途抚今追昔,因痛定思痛更加悲伤。前两句写回忆之景,后两句写眼前之景,五六两句写回家路上8 / 9 行军的艰难,最后两句写自己内心的悲伤。 附 板书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 ¬¬ 总写:回忆倒叙 第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详写戍卒 第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种种情形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 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回到现实 (五)写作特点(结合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关雎,蒹葭来介绍) 1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第一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刻画了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接下去追叙了种种饥渴劳累,紧张辛酸的生活情态。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回忆,全诗虽用多种叙述方法,但条理清晰。 2采用了 “ 兴 ” 的抒情方式。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 的兴句,的确与诗的主题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兴句为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