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_第1页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_第2页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_第3页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_第4页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 莲 山课件 m 二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一 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 chu 毯 tn 侵 qn 似 s 水似银似乎重 chng 重飞渡扎 zh 扎营盘 sh 似的 zhng 重兵 z 包扎 乘 chng 乘机,乘人之危行 hng 行情,欺行霸市 ji 解嘲 shng 千乘之国 xng 行囊,行云流水解 ji 解送 奇 q 奇怪 xi 跑马卖解 j 奇数 2 / 11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皑皑皑袭袭击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 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 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 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 逼近 境 边境 天险 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 义同 “ 丢盔弃甲 ” ,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 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 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 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 炼。) 草毯泥毡 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 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 于,比。 二创作背景 3 / 11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65 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 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告别 突破封锁线 遵义会议放光辉 四渡赤水出奇兵 飞渡大渡河 过雪山草地 到吴起镇 祝 捷 报喜 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背景资料: 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 “ 得意之笔 ”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 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4 / 11 又一个的胜利:如在 “ 反围剿 ” 战斗中,采用了 “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 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 ”等战术;在 “ 四渡赤水 ” 、 “ 巧渡金沙江 ” 中运用 “ 调虎离山 ” 之计; “ 国内革命战争 ” 中,运用 “ 蘑菇战斗 ” 、 “ 运动战 ” 等; “ 淮海战役 ” 中用 “ 瓮中捉鳖 ” 战术; “ 辽沈战役 ” 中用了 “ 关门打狗 ” 之计 ) 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 谋长、顾问。 1961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5 / 11 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研读诗歌 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四 16: 33-23: 50过27: 24-36: 10 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 1)书后练习二 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 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 ,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在突出一个 “ 奇 ” 字,赞扬毛泽东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过雪山草地描写红军(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的惊世壮举,意在表现红6 / 11 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 2)请根据你的理解把这两首歌词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 1-5 行),表现红军在横断 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因为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是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靠的是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靠的是人民的支持帮助,靠的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第二部分(第 6-17 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 6-9 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路难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重兵重重封锁,是红军战士们面临的更大困难。)第二层( 10-17 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 总述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以下五句基本按照战斗的先后顺序来写。(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鼻子走,调动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 “ 乌江 天险重飞渡,兵临昆明逼贵阳 ” 这两句分别讲的是中央红军第7 / 11 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和声东击西佯攻贵阳又转向昆明进发从而牵动敌人的大批兵力让敌人疲于奔命的故事。这正是毛泽东声东击西战略的具体实施。) 过雪山草地:第一部分( 1 4 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第二部分( 5 12 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并且由表及里,揭示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同甘共苦、充满理想。 ( 3)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 处。 参考 “ 压 ” 写敌军来势汹汹, “ 弃 ” 、 “ 丢 ” 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 “ 出、飞渡、临、逼、赶、袭 ” 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 “ 走 ” 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 “ 飞 ” 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 4)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 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 的自然环境。 “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 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8 / 11 反复吟唱 “ 横断山,路难行 ” ,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过雪山草地: “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 雪山低头迎远客 ” ,(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 “ 低头 ” 、 “ 迎 ” 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 草毯泥毡扎营盘 ” , “ 毯 ” 、 “ 毡 ” 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 “ 不怕难 ” 的钢铁意志。 “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 “ 更 ” 字,一个 “ 越 ” 字,再次突现了红军 “ 不怕难 ” 的精神。 3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 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 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 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 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9 / 11 托作用。 不同: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4我们也读了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请你思考一下:故事与歌词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故事需有完整情节,以叙 事、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事生动具体,篇幅长;诗歌语言凝练,重在抒情。 五情感迁移 1这一课的学习对我们的启发:学习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 2书后练习三(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改革开放跟长征一样都是处在历史转折时期,同样是气势宏伟,影响深广,新的长征路比几十年前的长征更曲折、更艰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只有发扬长征精神 ,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或改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是一次新的 “ 长征 ” ,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依,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实在在地努力奋斗开创未来。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才会真正实现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10 / 11 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应当发扬艰苦奋斗、忘我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始终依靠全体人民的聪明 才智,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重,发扬齐心协力、同甘共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扬长征的优良传统,去开创美好幸福的明天。) 六创新训练 如果把这两首歌编制成 mTV 电视片,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七拓展赏析: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1 / 11 降神兵()扫敌骑()手携手() 2概括一下这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红军战士经过千辛万苦,胜利到达吴起镇大会师的喜悦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