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反思_3_第1页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_3_第2页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_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 3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 “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 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两个教学任务。 任务一:小组研读,体会奇特。 策略: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 “ 奇 ” 在哪? 2、小组交流,做好汇报准备。 汇报交流: 1、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 “ 家 ” 都安在哪?) 2、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 “ 迎客松、2 / 3 陪客松、送客松 ” 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设 计理由:语文教学要 “ 注重语言的感悟 ”“ 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点明:作者描写黄山松时,详写三大名松,其中突出描写 “ 迎客松 ” ,这可谓重中之重。结合插图,在感悟 “ 遒劲 ” 、 “ 饱经风霜 ” 、 “ 郁郁苍苍 ” 、“ 乃至 ” 等重点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感悟黄山奇松的奇、美。此时此刻,毋需教师讲解什么停顿、加重语气等朗读技巧,学生对 “ 迎客松 ” 的喜爱之情洋溢于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中。 任务二、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策略: 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 2、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3、小组交流,做好汇报准备。 汇报交流:小组选派代表想象说话。 设计理由:要知道,实现有效的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的训练点。于是就开始读教材,发现这一课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读写的训练点很多:从篇章结构来看,整篇文章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第二段在写三大名松时采用 “ 总 -分 ” 的结构,最后一段是按部分到整体3 / 3 来写;而且在写三大 名松时详写迎客松,送客松较详,略写陪客松,做到有详有略;如果说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面的描写,那么第二自然段就可以理解为点,做到点面结合;在具体写松时,运用了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训练点放在哪呢?这是写景物的文章,要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光写实是不够的,必须展开联想,而 “ 写实与联想 ” 结合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色。而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恰恰是这个班级学生的一个弱点,经过几番思考,最后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聚集在 “ 写实与联想 ” 之上。千姿百态,有很大的写实和练笔空间,就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他松树的形态。 反思这节课,训练点落实得比较到位,学生学有所得。如果说起教学机智,我很惭愧。首先,时间的安排不科学,前松后紧;其次,对于课堂中出现问题时,我不够淡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