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紧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立足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人文景观,坚持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全县未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实省政府批准的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规划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独有或特有资源,以“兰洽会”、深圳“文博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平台,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施重点招商,精确招商,吸引具实力、有品牌的企业投资文化产业。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旅游资源入股、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构建多元化旅游开发投入机制,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引导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开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经营性旅游项目。加快启动XX县丹霞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实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项目,精心做好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县文化馆扩建、XX县数字放映厅等项目建设,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搭建平台。开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建设丹霞旅游小镇,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区、黑河湿地为支撑,精心培育丹霞奇观、绿洲风貌、生态景观、红色圣地为主的精品旅游线,完善XX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开发双泉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完善旅游服务要素市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临泽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丝路明珠”中国第三阶梯才能看到的南国景观、七彩丹霞、绿洲、湿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态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中国枣乡品牌文化,并加以挖掘运用,着力打造以“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四月八”庙会为主的节会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游遗迹、峡谷奇观为主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戈壁水乡、黑河湿地为主的生态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种、现代设施农业为主的农耕文化品牌;以梨园口战役纪念馆、汪家墩战斗遗址为主的红色文化品牌。实施“枣乡丹霞”宜居宜游宣传文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新闻采访交流、文艺创作采风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促进“中国枣乡”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和感受临泽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亮的文化形象,充分体验多彩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康体养生和惊险快乐之美。 加强文化旅游经营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提升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和经营人员的素质,依托全国知名高校委托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稳定和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壮大民间文化演艺队伍,培育一支文化资源研究队伍。实行灵活宽松的引进政策,重点引进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鼓励社会人才投身文化旅游建设,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实现非公有制文化旅游企业人员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同等对待。 围绕省、市建设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核心区”的目标,建立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融合机制,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规划上统筹编制、政策上统一扶持、项目开发上统一打造、市场开拓上统一推介、人才培养上统一培训”的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良性循环。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和临泽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把文化元素贯穿到旅游景区项目设计、建设、管理、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之中,用文化包装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魅力、活力、吸引力,提升旅游的内涵和核心竞争力;发挥旅游传播、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为实现文化产品价值创造消费市场。编排地方特色演艺剧目,搭建演艺平台;扶持开发刺绣、烙画、剪纸、面塑、葫芦雕刻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及小包装便携式地方土特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旅游与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民革XX市委今年3月,组织部分党员对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市是地处太行山的一个山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丰富文化资源。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分为六大类: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竞技与杂技。主要有武术社火、故事火、牛斗虎等。二是历史悠久、盛传全市的民间民俗。主要有平定风秧歌、跑马、平定城柏井古庙会上会迎驾与祈雨等。三是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有刻花瓷制作工艺、平定砂货制作工艺、珐花瓷制作工艺等。四是道具简单、轻便灵活的说唱艺术。保存至今的说唱艺术主要有阳泉评说。五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民间舞蹈。主要有文迓鼓、武迓鼓等。六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学,主要有赵氏孤儿传说、浮山女娲补天的传说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开发利用并重,通过各种活动大力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全面普查,精心申报保护名录。xx年以来,我市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将搜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记载下来。同时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对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出版了各种资料。xx年10月市政府正式公布了申报第二批省级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平定武迓鼓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保护计划,确定了保护单位,明确了项目普查、申报责任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深入有序地开展。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传承民间艺术。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下去,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文化,采取集中培训骨干的方式,多次举办培训班,培训民间艺人。三是举办多种活动,壮大民俗文化队伍。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队伍,每年春节,都举办社火汇演、评说展演。今年元宵节期间,还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各类民俗文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 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由于岁月的流逝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民间文化的继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目前我市掌握一定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数不多,或年事已高,或生活困难,他们掌握的工艺技艺随时都在消失。如平定的制糖工艺、传统平定菜的制作工艺等正在消失,麻糖、黑豆糖、拐棍糖已完全在市场消失,其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平定传统菜的风味已不再正宗。现在会耍社火、马尾猴的人已不多了,年轻人没人能独立表演。喜欢并会唱平定民歌的民间艺人基本上都在七十岁以上,而且基本都没有传承人。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消亡的现实,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门新的学科,而目前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不“专”,都是从其他专业抽调过来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4、机构、编制、经费困难的问题。一是没有专门工作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开发和保护工作量大,需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来负责。二是普查设备落后。近年来,我市先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但普查手段落后,缺少先进的摄录设备,导致普查中文字性的多,图像、声音等有形的资料少。三是经费紧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由于经费紧张,使应征集的资料不能完全征集回来,对出的相关资料不能出版发行,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三、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和建议 1、加强宣传,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要通过开展具有阳泉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节会等节庆活动,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发挥非遗项目在彰显遗产价值、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利用新闻媒体、网站的宣传教育和信息交流功能,加强对非遗保护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市民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三是开展阳泉评说走进中小学校园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2、理顺管理体制,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构。设立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心设在市群众艺术馆,与市群众艺术馆合暑办公。同时应理顺体制,明确其职能,增强行政管理和指导协调功能。 3、建立高效完备的保护机制。市有关部门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保护计划。对每个项目要按照其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使保护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要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要对传承人进行登记、建立档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等形式,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大力培养专门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5、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办公经费要逐年提高。除财政拨款外,还应通过宣传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 6、在保护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新路子。要进一步挖掘砂货制作、刻花瓷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的潜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大胆创新,使传统手工技艺从自给自足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变,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7、市政府要研究设立市、县(区)非遗保护专项政府奖励资金。市、县(区)应建立相应的专项奖励资金,对各级各类获奖的非遗作品和扶持项目,实行政府奖励和资助。 8、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鼓励家族传承。可通过命名、颁发证书提供资金扶助及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解决继承人的困难和后顾之忧,拓展非遗保护的传承方式,使其代代相传。同时研究制定继承人的吸引和培养制度。针对现在继承人后继乏人的状况,市政府要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实行师带徒的工资待遇和补贴标准,把传承项目成效与奖励挂钩,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工作。 镇在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空间代谢分布特征-洞察及研究
- 问卷星提升药师处方审核能力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药物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新版)
- 维修工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测试题+答案
- 急救护理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 线上乐高培训课件
- 2025版三人合资创办新材料研发公司合伙协议书
- 2025版旅游服务甲乙双方合作协议书
- 2026届高三地理复习策略+课件
- 烟酒行经营合作合同范本
- 施工优化: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
- 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4-2025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
- DGJ08-81-201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
-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件(共九章)
- 部编新课标培训课件
- 非工作时间行为协议
- 老年病人麻醉管理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答案
-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