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2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3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4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个方面。,高考对古代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高频微考点一修辞手法,1比喻。诗人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就叫作比喻。比喻可以用来写景、抒情、寓理和刻画人物,即喻情、喻事、喻人、喻理。比喻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2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4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如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注】贯之:诗人的朋友。悰(cng):快乐。,这首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_【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解析】第一首诗使用了比喻。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第二首诗使用了借代。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所谈的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高频微考点二表达方式,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蔑视权贵之情。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来抒情的方法,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和托物言志四个方面。,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或借物抒情。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注】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直接抒情。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_【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的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方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清楚题干中已经明确指出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比如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描写的方式一般有正侧面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等。1正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在鉴赏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时,应当明确表明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描写方式,2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是常用的写景手法。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动衬静是一种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表现手法。如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手法,“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溪,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4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5细节描写。细节指细微的动作或细小的情节,这些动作或情节人们一般不在意,但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抒发情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秋。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6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景、物、人、事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景、物、人、事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面”指的是对背景作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作精妙的描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山亭柳赠歌者晏殊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赌:与人竞赛。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方式来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_,【参考答案】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阮郎归西湖春暮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_【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解析】题干已经指出了“点面结合”的手法。作答时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1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高频微考点三表现手法,2衬托。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3象征。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物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4渲染。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氛围,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做正面的着力描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5用典。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后庭花”这一歌曲名也是运用典故的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乘障:登城守卫。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这首诗的前两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场景的?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渲染和衬托手法。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为下面写唐军的应敌做铺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鹊桥仙宋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_【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首先明确题干中“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实际上已经点明了是用典的手法。其次解释最后三句意思: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然后分析作用:词的结尾用贺知章的故事,是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前后照应、抑扬等都是比较具体的构思技巧,对于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作用。1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高频微考点四构思立意,2卒章显志。诗言志,中国古代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作者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4前后照应。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5抑扬。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分为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渡百里湖查慎行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注】涸鳞: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卒章显志。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表明,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的心情。直抒胸臆,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鲁港柯茂谦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人歌鬼哭都堪史,木落江空正独吟。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注】鲁港:地名。1275年,南宋主力与元军在鲁港交战,宋军主帅贾似道听闻前线溃败,未见元军便鸣金收兵,仓皇逃跑。鲁港之败,宋军主力覆没,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柯茂谦:南宋遗民。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_【答案】以景结情、借景抒情。从“独吟”到“无语”,此时此地,任何语言都成了多余,诗人眼前只有一片黄茅白苇,几面酒旗在萧瑟的秋风中飘动。景物描写渲染了全诗的悲凉氛围,烘托出诗人孤寂、哀痛之感。,【解析】首先明确尾联“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是写鲁港之败的后果,以景结情,并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的哀痛。“遗老萧条渐无语”,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只留下我这个孤独凄凉的亡国遗民。此时此地,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直接写遗老孤臣亡国孤凄的哀痛。“酒旗飐飐出芦林”,眼前一片黄茅白苇,只有几面酒旗在萧瑟秋风中飘拂,遗老孤臣的心境也就尽在不言中了。,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审题、答题要领,诗歌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度、数量、步骤等方面的要求。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1审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审题:审清五点要求,2审范围(区间)。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整首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3审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4审数量。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问“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问“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问“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最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5审步骤。从答题步骤来看,表达技巧题可以分为两种:简单题型和完整题型。简单题型,则是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分析说明。完整题型,则是答题时要包含完整的步骤,即实行“三步走”: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春日忆李白唐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_,【参考答案】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掌握两个原则。(1)立足整体。即把所提供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某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半句就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答题:组织答案要规范,(2)把握关系。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