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信息时代保持思想理性 阅读资料.doc_第1页
作文素材 信息时代保持思想理性 阅读资料.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来源:人民日报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验却是“信息收缩”。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V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鸡毛。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是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为“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叔本华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王艺锭)央视网:理性判断应成为网络生活中的行为自觉中国目前已有6.49亿多网民。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进行社交活动,网络已经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也已经在线上形成,各种发生于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升级。在这个全民围观的时代,随着公共参与意识的高涨,网络为民意的释放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和广阔的平台。无论是微博、论坛还是朋友圈里,人们除了分享属于个体的小时代的生活片段,更对这个大时代里发生的变化倾注了关切。几乎每时每刻,各种议题的公共讨论都在发生着。但在网络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先天不足和生态弊端也随之凸显出来。比如网民的心态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最典型的表现是:容易冲动和愤怒,不够理性客观,太过急迫地表达观点而枉顾事实全貌。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各种舆论反转、鸡同鸭讲的荒诞现象。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空间,就事论事应该是最起码的准则。事件的来龙去脉都尚不清楚,就急于下判断,这是莽撞的表现。同时,这种莽撞不仅容易制造舆论生态的混乱,甚至还容易对当事人造成无谓的伤害。做一名网民,几乎没有门槛,但要做一名好网民,除了遵守法律法规之外,更应该自觉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是每个人对每起事件都能洞若观火,能够有深刻的思考,但最起码在表达意见和参与讨论的时候,应该做到实事求是。意见可以多元,但事实却是唯一的。如今的网络世界是个众声喧哗的所在。噪声太多,往往影响着网民们对事实的判断。枉顾事实、不管是非对错的发言,与其说是公共参与,倒不如说是在任性地情绪宣泄。缺乏理性的表达,非但不是一种建设性的能量,还可能是破坏性的负能量。无度的道德审判、无谓的人肉搜索,都是网络生活中非理性的表现。提升理性判断的能力并让它成为网络生活的日常自觉,是结束网络生态这种无序状态的必由路径。网民理智了,表达理性了,网络生活才能变得更加清朗有序,从嘈杂混沌的境地走出来,才能避免网络暴力的发生,网络文明才能够得以建立。网络世界绝不是个可以肆意妄为的蛮荒丛林,它有着与社会有序运行所必须的规则和秩序。而这种规则和秩序的建立,除了需要法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