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调适工作_第1页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调适工作_第2页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调适工作_第3页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调适工作_第4页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调适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调适工作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调适工作 王瑶,蒲长永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高校特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这一特殊群体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特征进行归因,并加以剖析,旨在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问题,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学习与生活,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做好特困生工作提供实践。 关键词:高校特困生;心 理特征;调适 特困生是指那些家庭月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居民平均经济收入和生活平均最低水准线,本人在校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全面推行,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 特困大学生群体正在形成。就2 / 6 我校而言,在校大学生特困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 5%-7%左右,大部分特困生主要来自老少边穷地区, 60%左右来自农民家庭。造成这种特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家庭变故,因病及职工下岗待业等等。高校特困生不仅在经济上, 而且在心理上也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心理上还要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 (教学论文 )如何掌握特困生心理特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有针对性的做好调适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特困生的心理问题表现 特困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中有的身处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总体生活水平低,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抚养能力差;有的过早失去了父亲或母亲,更有甚者失去双亲;有的父母中有一人下岗或两人下岗,又有的家人生病,需负担医疗费用而 负债累累;有的是遇天灾人祸或意外事故等等,每个特困生的背后都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辛酸与艰难。一个人未成年前,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是不容低估的。“特困”的环境使特困生更懂得自尊自爱,比同龄人更早地感悟了自立自强的深层内涵,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性、适应能力方面都略显优势;特困生逆境成才的3 / 6 强烈愿望,激发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增强了忧患意识,在拼搏中,跨入了高等学校的大门。在此同时“特困”的环境又使他们产生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独立意识和依附心理的冲突,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特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使我们不得不正视特困生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一个人的自卑感往往是强烈的自尊心长期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强烈的挫折后的反应。因此,在特困生中出现自卑心理状态是正常的。 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 1家庭生活上比较困难,经济上比较拮据的自卑;有部分特困生不希望同学知道自己家庭困难,尽一切可能筹措学费和生活费。 2高中时是学习尖子,自我感觉尚可,在强手如林的大学学习中处于不利地位时,往往难以承受。 3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现代高科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或更时尚的文化消费,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种种差异并以此产生的自卑。 4对低年级特困生来说,他们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业余特长等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而产生自卑,而对高年级特困生来4 / 6 说,他们发现自己在就业前比别人缺少“资本”而产生自卑。5个别同学的言行,一个轻视的眼神,一句冷言冷语,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形成退缩性人格或抑郁性人格,极个别的甚至导致绝望轻生。 (二)抑郁心理 特困生由于经济上 的重负导致心理上的重负,从而产生压抑、浮躁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因家庭突遭变故或父母离异所导致的特困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不能较好的调整心态,而是怨天尤人,恨命运不公,有时过于敏感,稍有争执便暴怒,破坏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关系;有的则终日少言寡语,封闭自我内心,回避社交活动,陷入了无法自我疏导的矛盾中,逐渐形成抑郁心理,终日情绪消沉,积极性不高,缺乏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 (三)自我封闭 高校特困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村,成长环境是造成部分特困生产生自我封 闭心理的客观原因,南于从小生活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加上交通不便,文化滞后,5 / 6 思想保守,人际关系简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他们自然产生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缺乏尝试勇气的“恐惧”心理。当他们考入大学,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看到城乡的巨大反差,看到经济、知识、文化等等方面与大都市的差距后,便陷入了无奈、苦闷、羡慕、嫉妒的矛盾之中;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祟,加剧了部分特困生的“恐惧”心理,他们往往为了掩盖矛盾,逃避现实,把自己封闭起来。为了掩饰自己经济 卜和心理上的贫困,不愿意主动 -勺他人交往,更不愿别人触及自己的内心世 界,久而久之,就产生远离集体、自我封闭的心理和行为,回避交往,来维护一时的自尊。但对特困生的日后发展是更为不利的。 二、把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做好调适工作 特困生身负经济、心理的双重负担,坚持学习和生活,付出了其他同学的几倍努力,充分表现了这类学生的独立性,成为高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对特困生心理呈现出来的种种特点,应当充分认识,积极寻求特困生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帮困体系,从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