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单元质量评估(二)(100分钟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此小大之辩也B.皆口腹自役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B.盛筵难再 再:再次C.而彼且奚适也 适:到,往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3与“奚以知其然也”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五百岁为春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去以六月息者也D.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4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园日涉以成趣B.襟三江而带五湖C.目吴会于云间D.谨拜表以闻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A.遂见用于小邑B.农人告余以春及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二、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下面课文,完成后面610题。(25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奴役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船桨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D.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舟遥遥以轻飏 木欣欣以向荣B既自以心为形役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C悟已往之不谏 感吾生之行休D风飘飘而吹衣 泉涓涓而始流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屈贾谊于长沙 B.窜梁鸿于海曲C.而征一国者 D.此亦飞之至也9.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B.作者在描写初回到家的情景时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和画面,行文节奏趋缓,表现了作者归家后的生活情趣,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设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C.“木欣欣以向荣感吾生之行休”说明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却已近老年,表达了作者满腹的感伤,因此,基调是消沉的。D.“怀良辰以孤往临清流而赋诗”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部生命。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5分)译文: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5分)译文: (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3分)译文: 从下面的(二)、(三)题中任选一题。(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5题。(25分)市隐斋记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贾?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注】山人:山居者,指隐士。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舍于娄公所 舍:居住B.非特深山之中 特:特别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诱:欺骗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 意:猜想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1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3分)( )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A. B.C. 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之下才算隐居。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4分)译文: (2)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4分)译文: (3)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5分)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20题。(25分)记寻大龙湫瀑布 清方苞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注】摽:把持。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暴:施加恶行,欺侮。毒:怨恨。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蹊径可寻者希 希:稀少B舆者坦步里许 步:步伐C蔓草被径 被:覆盖D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 詈:责骂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18以下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3分)( )A唯余足迹是瞻B又前,列坐岩下C其始辟者,皆畸人也D舆者安坐于草间19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抬轿子的人曾几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他地方去。C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率众寻,老僧作向导,可见作者一行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D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时不能被人理解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4分)译文: (2)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4分)译文: (3)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5分)译文: 三、语言运用(15分)21.(2011宁波模拟)近年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等媒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回答问题。(6分)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 561)(1)根据上表内容,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答: (2)为把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两条建议。答: 22.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的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部分的内容,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不少于25个字)(4分)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打头:清廉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称清官,文章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为清交。也有不少正面的称谓是“ ”字当先: 23.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5分)要求:要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有意蕴,符合教育家的身份。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摘下一枝月季花,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奶奶病很重,很久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了。他 四、写作表达(4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事态度,它和人的处境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命运。请以“心态与境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答案解析1【解析】选B。A.“辩”通“辨”;C.“销”通“消”;D.“蓐”通“褥”。2【解析】选B。再:第二次。3【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凭借;A.介词,把;B.介词,用;D.连词,来。4【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名词作状语,每天;B.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D.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5.【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A.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宾语前置句。6.【解析】选B。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7.【解析】选B。B项介词,被;动词,做,担任。A项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8.【解析】选D。D项为动词作名词,A、B、C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9.【解析】选C。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10答案:(1)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我已经醒悟,现在(归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做官)是错误的。(2)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飞累了也知道回到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要下山了,我抚摸着孤松徘徊流连。(3)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呼啸;面对清澈的流水,我又悠然吟诗。11.【解析】选B。特:只,仅仅。12.【解析】选D。D项,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前一个“乎”是句中助词,表停顿,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B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在”,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被”。C项,前一个“之”是指示代词“这”,后一个“之”是动词,“到”。13.【解析】选C。是作者的正面阐述,非讽刺否定。据此可得出答案为C。14.【解析】选D。从开头来看,求取书斋之记,是娄公本意,作者说“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评娄公。15.答案:(1)他想要您帮他写记,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写一篇记吧。(2)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怎样的呢?(3)娄公的确是隐士,但是他自我隐藏的思想,恐怕还是与韩伯休不同了吧?附【译文】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长安市市区三十多年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大夫,很多替它写过赋、传的,他想要您帮他写记,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写一篇记吧。”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义。古人隐于农、工、商、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那些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坚定,不愿意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作为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作为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些侥幸取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功名,以至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怎样的呢?”(友人)说:“他卖书来换取食物,求饱罢了,不妨害他的清廉;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融洽罢了,不妨害他的高洁。(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我说:“我知道了,我替你写这篇记。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之事来说清我的看法。伯休在都市中卖药,他的药没有两种价格,一个女子来买药,伯休坚持不肯改变(降低)价格,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吧?为什么不肯改变价格呢?于是韩伯休叹息说:我本来不求名声,现在(我的名字)却被一个小女子知道了。他丢了药,径自离开了,至死也没再回来。娄公的确是隐士,但是他自我隐藏的思想,恐怕还是与韩伯休不同了吧?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你回去试着用我的话问问他吧。”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16【解析】选B。步:步行。17【解析】选B。B.介词,向/介词,在。A连词,表目的,来。C连词,就。D连词,表转折,却。18【解析】选A。A.用“唯是”表示宾语前置,同“唯利是图”“唯才是举”。B省略句。C判断句。D状语后置句。19【解析】选B。这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众僧的观点。20答案:(1)暂且前往吧,等到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2)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3)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做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附【译文】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或许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到别处去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就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做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令人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像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21.答案:(1)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最关心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额数。(三个关键词:质量、价格、补贴)(2)示例: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能让惠民政策成为坑民之举。(从质量角度言之有理即可)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补贴方法、补贴额数要具体、透明。(从补贴角度言之有理即可)独具【方法技巧】解答图文转换题的方法图文转换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图表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1)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2)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对联、宣传标语、建议等)(3)揭示图表的走势或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等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则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5)简要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22.答案:示例一:高 高尚的作风叫高风,高明的见解称高见,品行优秀是高士,技能突出为高手。示例二:明 光明的道路叫明途,锐利的眼光称明眼,见识高超是明鉴,心地坦荡为明人。(言之有理即可)23.【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恰当运用描写手法,语言要符合教育家的身份。答案(示例):他弯下腰,轻轻抚摸小女孩的头,然后走进花圃,指着大片的月季花说:“小姑娘,再挑一枝最大的,算是我送给你奶奶的。”他轻轻拉着小姑娘的手,又走进花圃,摘下一枝花递过去,说:“这枝花是送给你的。”他转过身走进花圃,摘下两枝花,递给小女孩,说:“一枝送给你,一枝送给你奶奶,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任选其一即可)24.【写作提示】“心态与境遇”是一个关系类命题,“心态”是主观的,“境遇”是客观的,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境遇”对“心态”具有决定作用;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心态”对“境遇”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看到前者,就会陷入被动接受的局面,所以“心随境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小学作文教学经验总结
- 新药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流程模板
-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智能配电网缺陷预测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企业购房借款合同新范本
- 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中信息技术《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1)》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
-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课程评价报告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课《草原人家》教学设计1
- 弱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规范
- 2025员工合同续签情况统计表
- Unit 3 Mysteries of the World教学设计高中英语重庆大学版选修十一-重大版2004
- 2025四川省硬笔书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 输气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 纪检监察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森人才评估试题及答案
- 海尔现场6S管理课件
- 田径教学专题篇课件
- 2025年秋季学期“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
- 超声科院感知识培训
-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 2025年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必刷题库
- 偏瘫并发症肩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