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与评价.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与评价.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与评价.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与评价.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与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 -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与评价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与评价 所学专业所学专业 入学年度入学年度 20102010、1 1 学习地点(函授站)学习地点(函授站)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20112011 1111 - I - 摘要 机械制造业上市亏损公司的亏损原因有很多,但更多的是由于内部经营问题所 引起的。笔者根据相关指标比较稳定的 3 家赢利公司和 9 家亏损企业的相关资料, 从资本结构、运营资金、企业投资和成本费用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该行业亏损公 司存在的问题和内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希望在亏损公司的自救过程 中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字:机械制造业; 亏损上市公司;内因;对策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 II -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loss listed company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rnal problem is the main reas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three profitable companies which have steadier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nine deficit companies, the author analysis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loss listed companies, and internal factors chosen from the capital structure, work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cost and expenses, and fatherly put forward to countermeasures. It contributes to enterprise self-help behavior. Keywords :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oss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 III - 目录 引言 .1 1亏损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 1.1企业资本结构方面存在问题.1 1.2企业流动资金方面存在问题.2 1.2.1在货币资金上存在的问题.2 1.2.2在存货上存在的问题.2 1.2.3在应收账款上存在的问题.3 1.3企业投资方面存在问题.4 1.3.1在固定资产上存在的问题.4 1.3.2在长期投资上存在的问题.4 1.4企业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4 1.4.1在产品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4 1.4.2在期间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5 2企业亏损的内部原因分析.5 2.1从企业资本结构方面来分析.5 2.2从流动资金的管理方面来分析.6 2.3从投资的管理方面来分析.7 2.4从成本费用的角度进行分析.8 3企业治理亏损的对策研究.8 3.1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8 3.2增强流动资金的管理意识,完善资金管理机制.9 3.3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准确性.10 3.4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期间费用.10 4小结 .12 谢辞 .13 参考文献.14 附表 1 3 家赢利公司的相关指标及行业的平均水平 附表 2 9 家亏损公司 3 年的亏损情况汇总表 附表 3 12 家企业资本结构各项数据汇总表 附表 4 12 家企业资本结构相关比重汇总表 附表 5 12 家企业的现金比率 附表 6 12 家企业存货情况汇总表 附表 7 12 家企业存货相关指标汇总表 附表 8 12 家公司应收帐款相关数据汇总表 附表 9 12 家公司应收帐款相关指标和帐龄汇总表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 IV - 附表 10 12 家公司固定资产情况汇总表 附表 11 12 家公司长期投资及收益情况汇总表 附表 12 12 家公司的长期投资收益率计算表 附表 13 12 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率汇总表 附表 14 12 家公司的营业费用情况汇总表 附表 15 12 家公司的管理费用情况汇总表 附表 16 12 家公司的财务费用情况汇总表 附表 17 12 家公司的成本费用情况汇总表 附表 18 12 家公司的流动比率汇总表 附表 19 资产负债表 附表 20 利润表 附表 21 现金流量表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 0 - 引言引言 上市企业亏损的原因有很多,有市场的原因、政策的原因等等,但更多的属于生产 经营中的原因,在我国普通机械制造行业中,企业面对同样的外部条件,有的形势很好, 盈利较多,有的却连年亏损,居高不下。盈利企业的经验各有不同,但亏损企业却有一 定的相似性。 基于我国普通机械制造行业具有生产周期长、成本比例高等特定的特点,笔者首先 针对该行业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作了简要汇总(见表 1)1,其次通过对该行业 27 家盈利 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相关指数稳定性的综合考虑,最终抽取了 3 家作为本文分析该行 业 9 家亏损公司时的参照公司。围绕这些公司近三年公布的财务报告发现了亏损企业在 企业资本结构、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理论和方法 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治理对策,希望对机械制造 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能起到借鉴作用。 1亏损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亏损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从 2007 年至 2007 年三年之间,普通机械制造业所包括的 36 家上市公司中, 有 4 家企业连续两年亏损,累计 9 家公司(13 家次)出现亏损,亏损额达到 10 个多亿。 为了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和分析这个行业亏损的情况,笔者对该行业上市公司的亏损状况 做了简要的汇总(见表 2) 。 从表 2 可以看出,普通机械制造业仅三年时间就累计亏损了 1017999607 元人民币, 其中有五家上市公司累计亏损过亿,一年亏损过亿的有三家次。亏损最多的是*ST 方向, 亏损总额累计达到 413193837.1 元之巨。从亏损的时间分布来看,行业亏损额有上升的 趋势。 下面笔者从企业的资本结构、流动资金、长期投资和成本费用四个方面对亏损上市 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1企业资本结构方面存在问题企业资本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笔者对 12 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资本结构状况做了简要的汇总(见表 3、表 4) ,从 中可以看出,亏损企业在资本结构上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亏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三年内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了行业的上升速度,9 家 亏损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由 2007 年较低水平的 45.36%上升到了 2007 年的 51.45%,而 2007 年的行业平均水平却只有 49.16%。其中*ST 方向和 SST 通科的资产负债率远远超出 同行业的水平,尤其是*ST 方向,在连续三年的时间里由 67.19%上涨到了 96.49%,负债 总额上涨了 3.25 个亿。 其次,亏损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短期负债过高。在 3 家盈利上市公司的负债结 构中,流动负债率由 2007 年的 86.43%下降到了 20075 年的 78.28%。而在 9 家亏损上市 公司的负债结构中,流动负债率由 2007 年的 89.89%上升到了 2007 年的 94.68%。其中鼎 1 表 1 的各项数据均来自新浪网,同时本文所涉及的各项数据也均来自于新浪网上所公布的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 - 1 - 盛天下的流动负债率在三年内竟上升了 15 个百分点;*ST 方向的流动负债率在 2007 年竟 高达 99.6%,而且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也达到了 96.1%,该企业的负债结构严重失调。 最后,长期负债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过低。通过表 2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长期负债占 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很低,平均比率只有 6%,其中低于 5的公司就有 6 家,其中华夏建 通的比率由 2007 年的 14.17%降到了 2007 年的 2.4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全柴动力 更是从 1999 年开始至今,就没有进行长期负债,企业的狭义资本结构就只有权益资本一 项。从中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狭义资本结构早已经向权益资本倾斜了,严重忽视长 期债务融资。 1.21.2企业流动资金方面存在问题企业流动资金方面存在问题 1.2.11.2.1 在货币资金上存在的问题在货币资金上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 12 家上市公司货币资金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总(见表 5),从中可以看 出亏损公司在货币资金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亏损企业的现金比率普遍偏低,亏损年份的比率更低。3 家赢利公司的三年平 均现金比率为 0.4938,而 9 家亏损公司的三年平均水平仅为 0.2904,而且在亏损年份的 平均比率也只有 0.276。其中 SST 通科三年的平均水平为 0.061,亏损年份的比率只有 0.0476,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银河动力在赢利年份的平均比例为 0.3888,而在亏损 年份的比率却只有 0.0942。 第二,亏损企业的现金比率逐年下降。3 家赢利公司的年平均比率由 2007 年的 0.4421 上升到了 2007 年的 0.5308,而 9 家亏损公司的平均比率却在 2007 年的 0.3216 的基础上下降了 3.46 个百分点,其中*ST 方向由 2007 年的 0.2799 下降到了 2007 年的 0.0141,三年内下降了 26.58 个百分点。 1.2.21.2.2 在存货上存在的问题在存货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直观更详细的对存货的情况进行分析,笔者对 12 家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 了简要汇总(见表 6、表 7)。通过表 6、7 的相关比较可以看出,9 家亏损公司在以下几个方 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三分之二的亏损公司存货净额在上升。3 家赢利公司的平均上升比例为 21.09%, 而 6 家亏损公司的平均上升比例却为 50.3%,平均增长额达到近 6 千万。其中鼎盛天下在 3 年之间上升了 1.1 亿元之多,上升比例更是达到了 83%。 其次,亏损公司存货减值准备的提取比例及其波动幅度偏高。3 家赢利公司的平均提 取比例为 1.12%,而 8 家亏损企业的平均提取比例为 6.22%。其中全柴动力、SST 通科和 S 天一科的提取比例更高,平均为 11.22%,其中 SST 通科在 2007 年的提取比例达到了 35.55%。同时有 4 家亏损公司在提取比例上的波动比较大,平均波动幅度为 8.78%,而 12 家样本公司的平均波动幅度只有 4.03%。SST 通科虽从 2007 年的 35.55%降到 2007 年 的 14.91%,波动幅度达到 20.64 个百分点,但下降后的减值提取比例还是远远高于同行 业的平均水平。 最后,从存货的周转率来看,盈利上市公司的周转率都是很稳定的,基本在 3 次左 右变动。在 9 家亏损的上市公司中,有 5 家存货周转率的波动比较大,而且有 7 家的比 率都处于下降的趋势。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 2 - 另外,2007 年*ST 方向和华夏通建的存货总额都有明显的下降,华夏通建的存货总 额不及其他 8 家亏损企业平均值的 4%,而且周转率异常偏高,在 2007 年的周转率就达到 18.58 次,超出同行平均水平 3 倍以上,存货的周转天数为 19 天,这对于制造企业来说 是不可思议的,别说较大的设备生产,就是普通的设备加工周期都在一个月以上,这种 频繁的采购行为会造成企业采购成本的增加,而且对库房资源造成浪费。 1.2.31.2.3 在应收账款上存在的问题在应收账款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直观更详细的对应收账款的情况进行分析,笔者对 12 家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 进行了简要汇总(见表 8、表 9)。 从表中可以看出,盈利的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有率虽有逐年上升的 趋势,但是基本控制在 0.10.2 之间,并且在对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和应收账款的周转 率上都比较稳定。从相关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9 家亏损企业在应收账款上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亏损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的平均水平较高。3 家赢利企业该比例的平 均水平为 10.62%,比 9 家亏损企业的平均水平低了 6.59 个百分点。企业在亏损年份的平 均比例达到 22.82%,其中有 3 家(累计 4 家次)的比例超过 30%,甚至达到 40%,远远高于 同行业平均水平。 其次,亏损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坏帐准备提取比例较高。亏损企业的平均提取比例 (17.74%)高出盈利公司平均水平(9.69%)一倍以上,而且有 4 家亏损公司的的平均提 取比例超过了 20%,其中 SST 通科的提取比例达到 33.23%,而江淮动力则将近 40%。另外 从 SST 通科和江淮动力的应收账款帐龄结构上来看,2007 年 SST 通科三年以上的应收账 款占到总额 21.14%,江淮动力从 2007 年到 2007 年的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总额的比例 都超过了 20%,而且 2007 年的比例达到了 27.71%之高。 最后,亏损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水平较低。9 家亏损公司的平均水平低于盈利公司, 平均周转天数比盈利公司的多了 80 天,其中华夏通建和*ST 上方的平均周转率只有 1.15,周转天数达到 314 天。 从中可以看出三分之一的亏损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所占比例上都明显偏高,同时有 77.78%的亏损公司在周转比例上都比较低,而且亏损企业 3 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平均比例 比赢利公司的平均水平高出 7 个百分点。说明了亏损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比较慢,企业 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缺陷,这样一来,公司的收账费用就会增加,而且回收的风 险比较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使营运资金过多的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企业资金的 正常周转。 企业的流动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转化存货和应收账款,最终又回到货币资 金形态。资金的这几种形态在空间上并存, 在时间上继起,在周转的过程中, 只要其中一 个环节出了问题, 在某一形态上发生了沉淀, 就不能实现正常周转, 导致资金周转不畅, 从另一方面又促使了短期负债的增加,从而引起流动资金的进一步紧缺和负债结构的不 合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的不足,导致亏损企业的应收 账款平均水平的上升,直接影响了货币资金的紧张,而货币资金的紧张会造成存货水平 的相对下降,从而一方面加重了采购费用至使货币资金的进一步紧张,另一方面又急于 获得货币资金而进一步放松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从而又加剧了货币资金的短缺,致使亏 损企业在流动资金的内部结构和流动速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 3 - 1.31.3企业投资方面存在问题企业投资方面存在问题 1.3.11.3.1 在固定资产上存在的问题在固定资产上存在的问题 笔者首先对 12 家公司在固定资产上的情况做了简要汇总(见表 10)。通过相关数据的 比较,从中可以看出 9 家亏损公司在内部投资上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亏损企业的固定资产在缩减。3 家盈利公司的固定资产总额随着销售的增加 也在不断上升,三年平均上升比例为 34.25%,而 9 家亏损企业中有 6 家企业的固定资产 在缩减,平均缩减比例为 12.94%。其中*ST 方向在三年内缩减了五百多万,尤其是*ST 上 方在三年内竟缩减了六百多万。 另一方面,亏损企业的平均固定资产周转率水平偏低。3 家盈利公司的平均固定资产 周转率为 2.91 次,而 9 家亏损公司的平均周转率仅为 1.9 次,平均周转天数比盈利公司 多了 48 天,没有一家亏损企业的平均周转率高于盈利企业的平均水平。另外,在 2007 年有 6 家亏损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比 2008 年低,其中*ST 方向由 2008 年的 3.27 次下 降到了 2007 年的 1.79 次。华夏建通在 2007 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只有 0.75 次,周转天 数长达 480 天。 1.3.21.3.2 在长期投资上存在的问题在长期投资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详细了解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情况,笔者进行了简要汇总(简表 11、表 12)。从中 可以看出亏损企业在对外长期投资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亏损企业长期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偏高。12 家样本公司的平均比率为 10.42%,而华夏建通、*ST 上方、银河动力和 SST 通科 4 家公司的比例明显偏高,尤其是 华夏建通的在 2007 年长期投资所占的比率达到了 38.81%,长期投资的金额达到 2.8 亿之 多。 其次,亏损企业长期投资增长速度过高。3 家盈利企业的长期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比 率仅为 9%,而 4 家长期投资增长的亏损企业的年平均增长比率却达到了 28.57%,3 年之 间几乎增长了 66 个百分点。其中鼎盛天下从 2007 年的零投资增长到 2007 年的 33 百多 万。江淮动力 2007 年的长期投资是 2007 年长期投资的 16 倍之多。 最后,亏损企业的长期投资收益率明显偏低。3 家盈利公司的平均收益率达到 9.46%,而 8 家亏损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却为-15.4%。其中有 7 家亏损企业的平均收益率都 为负数,其中 S 天一科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9.56%,而且 2008 年的投资收益率竟高达- 57.16%。华夏建通平均投资收益虽为正数,但企业在亏损年份的投资收益却为负数,而 且长期投资的损失高达 5 百多万,使原本就为负数的利润总额再度下降,造成了企业当 年九百多万的亏损额。 1.41.4企业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1.4.1 在产品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产品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直观的了解 12 家企业产品成本的具体情况,笔者进行了简要的汇总(见表 13) 从中可以看出,盈利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基本控制在 0.730.8 之间,平均所占比 例为 76.57%,9 家亏损企业的产品成本比率却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 4 - 9 家亏损上市公司的平均比例为 83.23%,高出 6.66 个百分点.其中只有华夏建通、 鼎盛天下和*ST 上方三家亏损企业的平均占有比例为 74.81%、78.25%、72.09%,与盈利 上市公司的比例相当。剩余的 6 家亏损的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率都比较高,而且这 6 家公司在亏损年度的平均所占比例就达到了 89.24%,其中全柴动力在亏损年份的比例 为 90.59%,*ST 方向的三年平均比例达到 92.46%,而且 2007 年竟高达 96.36%。 从整体上来看,9 家亏损企业中有 4 家(累计 6 家次)在亏损年份的比例超过了 90%。而且亏损企业的年平均比例还在以 1%的比例在增加。 1.4.21.4.2 在期间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期间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期间费用的情况做了简要的汇总, 以便更直观更清晰的进行了解和分析(见 表 14、表 15、表 16、表 17),从中可以看出亏损企业在期间费用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亏损企业的营业费用比例较高。盈利公司营业费用的所占的比例平均水平为 4.7%,9 家亏损上市公司的平均比例为 6.1%,比盈利公司的平均水平高出 1.4 个百分点。 其中有银河动力、鼎盛天下和*ST 上方 3 家亏损企业的比例比较高,尤其是*ST 上方在三 年内由 2007 年的 9.48%猛升到 2007 年的 22.14%,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其次,亏损企业的管理费用比例较高。盈利公司管理费用所占比例基本控制在 10%左 右,平均水平为 9.1%。而 9 家亏损企业的平均比例达到 14.57%,高出 5.47 个百分点。 其中有 3 家企业的平均比例超过了 15%,*ST 上方的平均比例高达 24.85%。同时亏损企业 在亏损年份的平均占有率普遍高于正常年份的比例,尤其是*ST 上方在 2008 年和 SST 通 在 2007 年的比例都超过了 35%。而且 SST 通在 2007 年的管理费用高达 1 个多亿,几乎达 到了 9 家亏损企业平均水平的 2 倍。 最后,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比例较高。盈利公司财务费用的平均比率只有 0.79%,而 亏损公司的平均比例达到了 4.07%,是盈利公司平均水平的 5.2 倍。其中 S 天一科的三年 平均水平达到了 9.19%,而且*ST 方向在 2007 年就达到了 12.69%远远超过了行业平均水 平,而且亏损企业每年的平均水平还在逐年上升。 总的来讲,盈利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合计没有超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率平 均为 91.22%,而 9 家亏损公司的成本费用率平均水平高达 107.91%,而且在连续三年中, 9 家公司(累计 16 家次)超过 100%, 9 家亏损公司在亏损年份的比例无疑例外的都超过 了 100%,其中*ST 方向在 2007 年竟然达到了 145.98%,期间费用的比例也达到了 49.6%。此外,亏损企业的期间费用比例也在逐年的增加。 2企业亏损的内部原因分析企业亏损的内部原因分析 2.12.1从企业资本结构方面来分析从企业资本结构方面来分析 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状况,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亏损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由 2007 年的 45.36%上升到 2007 年的 51.45%,其 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企业自然负债的增加, 从而逐步提高了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是因为负债筹资与发行股票筹资相比具有筹资成 本较低的优势,而且执行起来比较简便,还有避税的作用。但是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 的负债成本也随之增加,从而加重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其次,机械制造业的负债结构在向短期负债倾斜,短期负债在总负债中的比例达到 - 5 - 了 80%以上,甚至是 100%。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前几年的股本过度膨 胀,业绩无法跟上股本扩张的速度,导致负债所占的比例较低,同时企业为了扩大规模、 提高业绩,必然会引起企业短期负债的增加,这样便导致了负债结构中短期负债的比例 过重;另一方面是公司在运作过程中,融资、投资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收益率,使得公 司经营净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公司不得不使用过量的短期债务以解决临时的财务困难。 通过流动比例汇总表(表 18)看出,9 家亏损企业中有 7 家企业的短期负债都有不同程度 的增加,其中*ST 方向和 SST 通科的增长额达到了 3 个多亿,因而导致亏损企业的流动比 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ST 方向在流动资产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流动负债的 过度增长,导致企业在 2007 年的流动比率仅仅有 0.81。可见流动负债的增加,降低了企 业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流动负债的增加虽然降低了企业筹资的成本,但是根据该行 业的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企业在资金的运用上都承担着相当大的财务风险,过高的流 动负债水平既约束了上市公司扩大总负债的动机,也约束了其调节负债率的能力,它将 使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在利率上调、银根紧缩时,资金周转出现困 难,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 最后,有 5 家亏损企业权益资本的占有率超过了 50%,甚至达到了 80%以上,而且从长期 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来看,上市公司偏好权益融资,忽视长期债务融资,这种不合理 资本结构的形成主要源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上市公司长期不分派股利,造成股权 融资成本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由此可见,企业的资本结构有待优化。 2.22.2从流动资金的管理方面来分析从流动资金的管理方面来分析 流动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企业的生产经验活动是至关重要 的,企业如果缺乏必要的流动资金,将不能应付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损失,但是企业 置存过量资金又会因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周转而无法取得盈利,至使企业遭受另一些损失。 首先,9 家亏损企业的现金出现短缺的问题,造成企业的支付能力的下降。究其产生 的内部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企业不注重自我积累, 热衷于对外长期投资, 将积累大幅用于 对外投资, 很少用于增补自有流动资金, 从而使流动资金的来源中, 自有资金比重过低, 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 这样导致当企业不能从银行取得贷款时企业的流动资金就面临紧 缺的局面; 另一方面表现为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偏高, 流动资金得不到长期和稳定 的保障, 使企业疲于借债和还债, 往往是旧债未清又欠新债, 流动资金紧缺的局面也就 难以得到改善。 存货积压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存货管理的不科学。一方面是采购管理具有很大的随意 性。很多企业不及时了解市场行情, 也不严格参考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的需要而 盲目进行采购, 造成“供不适需”的现象, 使得大量材料物资积压在库, 占用资金; 另 一方面是营销管理落后。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产品销售上缺乏主动性和 服务意识、销售机制不灵活、产销衔接不紧密、销售网络建立不合理、信息反馈不及时, 延缓了产品销售, 增加了库存。 另外,从存货情况汇总表中可以看出华夏通建的存货水平远远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 平,是其他 8 家亏损企业平均存货水平的十七分之一,而且存货周转率异常高,导致这 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没有把开发新产品, 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作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而是把见效快、风险较大的对外投资作为 提升利润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使主副业颠倒,致使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高出主营 业务收入的 2 倍 2。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大量的流向股权投资,用于购置存货的资金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 6 - 越来越少,最后导致企业的存货大量减少。 从亏损的上市公司对流动运营资金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分配上看,应收账款的比例要 明显高于货币资金和存货的比例,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对应收账款的有效 监督和科学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营业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企业没有制定合理的 赊销信用政策, 赊销前缺乏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客户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 的有效调查研究, 不懂得从有关机构去获取取得客户信用评级资料, 也不向其他供应商 或知情客户询问该企业的信用状况。 在销售环节中对销售部门提出的赊销申请缺乏严格 的审批。 签订了销售合同之后缺乏对赊销客户有关信息的追踪关注和对应收账款适时有 效的追踪分析, 事后回收策略不完善, 催收责任制度不明确, 赊销合同到期而货款尚未 收回时不能采取积极有力的方式进行催收。这样, 使流动资金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大量存 在,商品价值虽然得以实现但货款拖欠严重,难以收回, 长期挂帐, 造成流动资金紧缺导 致应收账款的周转率缓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货币资金的不 足,导致企业资金链的紧张,为了获取货币资金,再次扩大销售,在此过程中又产生了 新的应收帐款,从而在企业容易形成更多长期挂帐的应收账款,使企业在运营资金的流 动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总之,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善, 资金管理松弛, 造成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大量损失、浪 费和无效使用。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不注重管理, 致使生产消耗过高,造成资金 的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生产经营中到底需要多少资金, 资金 能否充分利用, 占用在各种形态上的资金如何管理等问题上, 缺乏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措 施和制度, 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 致使许多资金使用中大量出现 高投入、低产出、规模效益差等现象, 造成资金的无效使用和大量浪费。总之从资金的 投入到资金的收回,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造成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差。这种资金 使用中的低质量和管理上的松弛, 加剧了流动资金的紧张。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企业 为了解决流动资金的短缺,处于成本的考虑,必然会引起短期负债的增加,从而又进一 步导致了企业负债结构中短期负债的比例上升。 2.32.3从投资的管理方面来分析从投资的管理方面来分析 固定资产的回收期较长,变现能力较差,而且投资额一般都较高,所以企业的固定 资产投资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甚至使企业破产。 亏损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缩减,其原因主要有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对一些废旧 设备进行了处理或是经过改造生产其他高利润产品,从*ST 上方的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 企业在 2007 年主营业务收入降低的情况下,降低了对内的投资,增加了企业的营业外收 入,同时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也增加了 250 多万,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亏损额。另一方面 是与企业在建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提取了大量的累计折旧,导致了固定资产在 报表中所反映的净值的减少,同时也增加了管理费用,减少了利润空间。 亏损上市公司在对外投资上的增长的原因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单一的经营活动的 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或者是有力的市场地位, 管理者就必须随时觅寻和盯住新的经济增长点,恰当的调整企业的投资方向,把企业有 限的资金投向能为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优势产业或产品方面。但是亏损企业对外投资的 过度增长,也会加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投资的盲目性,由于企业在对外投资时没有对投 资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财务监督,而且在长期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方面, 2 具体情况见本文第 4 页关于亏损企业在长期投资上存在的问题的阐述。 - 7 - 没有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完善的监督体系,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 过程控制,从而导致企业产生巨额的投资损失。例如,华夏建通在主营业务减少和负担 了巨额的期间费用的情况下,已经亏损了 345 万,但由于在长期投资上的失误就造成 446 万的投资损失,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亏损。江淮动力的连续 3 年在对外投资上都造成了 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在 2007 年企业的投资损失高达 1.7 千万。 另一方面,过度的增加对外长期投资,而且没有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使投入其中的流 动资金不仅不能收回,反而进一步加剧企业资金链的紧张,从而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 2.42.4从成本费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成本费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降低成本费用的的企业提高利润的一个关键手段, 对制造业来讲,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益。 通过笔者对同行业公司的走访,与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现亏损上市公司 的生产成本的比例过高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第一是原材料对产品成本水 平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由于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有限,难免会造成所采购的材料在质 量和价格上存在问题,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水平,缩小利润空间。第二是产品 工艺和材料定额的制定对产品成本有重要的影响,有限的工艺水平,导致所需求材料在 数据上的不精确,从而放宽了采购量,加上材料定额的不合理造成生产过程中边角料的 增加,造成产品成本水平较高。第三是由于生产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在生产的过程 中造成对企业辅助材料的浪费,以及对生产设备的损耗的管理不善,增加了企业对辅助 材料和设备维修的负担,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从而使产品成本上升。第四是由于工艺 的不完善和操作人员有限的技术,造成企业生产出大量需要返工甚至报废的产品,这样 不仅造成了成本的增加,而且导致人员上的浪费。 期间费用的比例过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首先,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过多,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制造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管理机构较 为臃肿、管理层次较多,从而使得管理人员过多,无效地增加了管理费用;在此情况下, 更易产生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无形中增加企业经营的隐性成本。其次,企业在预算控 制和审核控制的管理上存在缺陷,企业在亏损以后,必须通过重新进行营销策划来增加 企业的销售额,而在此过程中,营业费用的增长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这就说明企 业在进行营销策划时对市场的反映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或者是企业在对营销人员费用的 预算和审核上缺乏足够的控制。最后,企业为了缩减费用,在不断加大工作量的同时, 对一般管理人员支付较低的新酬,这样造成了大量优秀人员流失,企业为了经营的需要, 不断的进行新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但增加了人资部门的工作量,而 且导致管理经费的增加,使企业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随之上涨。 3企业治理亏损的对策研究企业治理亏损的对策研究 3.13.1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机械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方式,而且短期负 债的比例相当高,使公司长期保持较高的资本成本和承担较大的债务风险。为优化上市 公司尤其是亏损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重点采取以下的措施: 首先,树立正确的负债结构意识,优化资本结构。普通机械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要改 渤海大学毕业论文 - 8 - 变资本结构,就必须先改变负债结构,要从以短期负债为主转向以长期负债为主,及时 偿还短期债务,降低流动负债比例,虽然长期负债资本成本高于短期负债资本成本,但 是,短期负债筹资风险却高于长期负债。因此,上市公司在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时,不 仅要考虑融资成本,还要考虑融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最后,提高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提高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也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和降 低筹资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了企业内部融资能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的资本 结构。合理的融资顺序是内部融资负债融资股权融资。也就是说企业的内部融资能 力越强,财务状况就越好,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变现能力越强 的企业就越有能力承担债务上的风险。因而随着企业的变现能力、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的增进,举债筹资就越有吸引力,这样就能更好对负债权益比例进行调节,优化公司资 本结构。 3.23.2增强流动资金的管理意识,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增强流动资金的管理意识,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就是在一个不断投入和收回的循环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以保证运营资金周转畅通无阻,做到产销平衡。 首先,建立监控机制,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流动资金的循环过程要设立全方位 的监控机制,将流动资金循环过程的资金状况和市场信息及时的向相关部门反映,以便 及时做出有效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资金运作的平衡工作。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建 立有效的资金监控体制,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可以用来监控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 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一般通过计算企业在短期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来确定。 现金支付能力=(货币资金+短期可变现投资+短期可收回票据)-(短期借款+短期应 付票据) 若计算结果为正,说明企业短期无资金支付困难,若为负,说明企业将面临资金紧 张和支付困难。但对于具体的企业,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来确定各项的计算范围和期 限。 其次,加强存货管理, 预防和解决存货积压。对存货的有效管理关键在于在各种存 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进行权衡, 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企业采购材料时应当既要做到 保证生产和销售的经营需要, 又要尽量减少资金的占用, 了解市场行情信息, 如有必要 建立材料信息库, 货比三家,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购置成本降到最低点。确定材料的 保险储备量和最佳订购量、最佳订购批次, 使材料占用的企业资金数额最小化, 预防材 料存货的积压。预防产品积压, 首先应从打开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 善于分析研究企业的市场环境, 制定有利于促进销售增长的信用政策, 扩大销售,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企业应注重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开发要建立在有效地市场调 查基础之上, 需要有战略眼光, 不只是着眼于今天, 还要瞩目于未来。企业还应千方百 计宣传产品, 争取顾客,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销售数量提高了, 销售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产品销量好,自然存货周转率就快, 从根本上预防了存货的积压。其次企业应适时调整产 品结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加大市场调查和预测力度, 在保证产销平衡的原则下, 根 据销售计划安排生产, 销售计划指标要做到期末结存的产品数量不能超过产成品库存数 额; 或者先有定单后有生产, 现款现货,做到以销定产, 在市场销售方面销售人员完全对 定单负责, 使企业实现“零库存”; 对仓库内的过量积压产成品, 可以采用降价、让利 等方式清理库存。 再次,合理分配流动资金,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研究同行业流动资金分配比例的 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适当的利用供应商信用政策中的期限政策, 以力求在不影响本公司商业信用的同时,加速资金的周转。对应收账款管理关键在于企 - 9 - 业信用政策的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 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坏账损失,降低收账费用。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应收账款势必将面临上升的趋势,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也就越发显 得重要。企业只有重视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才能保证企业流动资金安全、快速地回 收与运营,对于赊销业务的应收款项或应收票据必须及时、定期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并定期向债务各户汇寄应收账款余额表,进行核对。要责成销售部门及时催收货款,合 理计提坏账准备,任何坏账均须审批后方可作损失入账。 最后,流动资金的每次循环表现为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具体形态,企业对各种 形态的资金占用均要严格管理。企业针对实际情况,应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并定期对 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 降低消耗,减少存货在出售和耗用中的浪费。尽可能降低存货成本, 缩短存货周转期, 减少资金占压,以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相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的 目标,并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33.3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准确性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准确性 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减少在投资上的风险,提高资金在投资方向上的 准确度,克服其中的盲目性,就必须相应的提高公司的决策水平。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就 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