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一、单选题:(302=60分)1. 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周幽王昏庸,为博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因此BCD均错。故选A。点睛:材料中关键信息“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可以得出这是西周的分封制,从四个选项找出即可。2.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A.3.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解析】本来题考查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这一原则,故C项正确。唐太宗不嫡长子,故A项排除。兄终弟及也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排除。皇四了继位也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哪个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即可。4. 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C. “焚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 D. “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项分别是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项用法家思想来统一思想,而后世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故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答案为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的措施5.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郡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材料中汉宣帝强调地方郡太守与皇帝共治天下,也就是强调地方吏治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了地方吏治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状况,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地方行政制度多有变化,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6.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 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 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C. 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 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万年红”说明朱元璋推行贴春联的目的是希求朱家统治万年永驻,即企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的表现【名师点睛】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和军机处的设立;在思想文化方面继续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强化思想专制,在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当然这种专制的强化还可能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7.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 )A. 御史大夫 B. 中书省 C. 殿阁大学士 D. 军机处【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8. 近年来,围绕曹操墓真伪的争议持续不断。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尤其在用人上,有人说他“唯才是举”,有人说他不善用人。他死后,其子曹丕废汉称魏,历史上称曹魏。曹操生活的时期战乱频繁,国家主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唯才是举”、“曹操生活的时期”等,可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A项按军功受爵始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排除A;B项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符合题意;C项九品中正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魏曹丕时建立起来的。排除C;D项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朝时建立,排除D。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9.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浅议西周分封制B. 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C. 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明朝时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皇帝亲掌六部,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清朝沿用明朝的官制,没有设立丞相,故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错误。因此选D。A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项正确,北宋时期吸取了唐朝的武夫专权的缺陷,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项正确,古代选官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政治体制。10.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 【答案】D【解析】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分别是唐、宋时期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了选官大权,不能体现这一特点,郡国并行削弱了中央权力,也不能体现这一点,排除含、的选项,故本题选择D选项。11.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A. 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 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 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独立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是指元代行省代行中书省的职权,便于及时有效地处理地方政务,所以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选A,B项说法不准确,行省制发展至元代后期成为固定的地方管理机构,D项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12.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军机处处理事情的基本流程: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由此可得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以本题选A。13.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土地。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强调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影响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C【解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人类文明的进程实际上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材料中的“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也表明地理环境是影响希腊政治文明的因素之一。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绝对,排除ABD项。点睛:地理环境对雅典政治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多山多岛少平原的地理状况导致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出现,从而有条件实行直接民主。但地理环境不是政治文明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以及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等因素在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4. 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能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 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 B. 维护平民利益C. 维护贵族利益 D. 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使平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债务人如期不能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对其可以拘留、体罚,说明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真正维护平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债权人可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可知十二铜表法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十二铜表法对后世的影响,故D项错误。15. 公元前6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胜诉。法官依据的是( )A. 未成文的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C. 查士丁尼新政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答案】A【解析】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先后编订了十二个法表,陈列于罗马广场,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故选B。A项错误,习惯法有很大的随意性,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元前4世纪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依据的法律应该是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C、D项是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法律,与材料时间不符。点睛:回答本题可以从时间入手,结合所学知识从“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得知当时罗马适用的法律是十二铜表法。C、D选项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因此可以排除。16. 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 )A. 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B. 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C.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D. 确立起文明的典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政治和法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从本质上说,任何时代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故选C。考点: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点评:本题解答的思路是: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是为统治者自身利益服务的,国家的对外行为也是为了本国利益。解答此类题目只要把题目上的身份确定,便可得出其目的。类似的题目再如: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开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B、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C、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17. 下列关于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于明成祖时 B. 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C. 内阁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D.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答案】C【解析】A选项说法正确,明成祖时期殿阁大学士入主文渊阁,内阁制度正式形成;B选项说法正确,明宣宗时期票拟权归内阁大学士;C选项说法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机构,是皇帝的私人机构;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史实。18.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 )A. 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B.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C. 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D. 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作用,旨在考查知识识记及其迁移运用的能力。B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五百人议事会的代表是按地域分配,取代了血缘部落,B项符合题意,故选B。A项是梭伦改革的改革措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在梭伦改革时期即已是最高权力机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是伯利克里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9.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 )A. 习惯法体系 B. 公民法体系 C. 万民法体系 D. 自然法体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看原先的法律不能满足需要,这里的需要指的是罗马帝国疆域扩大后,非罗马公民的人口越来越多,原先的罗马公民法不能适用于非罗马公民,故要求新的万民法体建立,选择C项。A项在共和制时期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了,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B项是调节的公民内部的关系,而不适应不断扩大了的疆域的需要;D项是从法的类型角度来说的,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20.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和儿童没有参政的权力,他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故可以排除,材料信息表明,伯里克利对不关心国家政治的人进行了讽刺,旨在鼓励人民应具有公民意识,积极参政议政,关心国家政治。所以排除B、C、D三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21.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A. 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 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 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D. 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因作战失利受到惩罚”,反映的是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A项材料并未反映;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说法本身错误。所以答案选C选项。22.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城邦公民的平等【答案】D【解析】不写明他们的家世意即不强调他们的出身,这是在强调公民的平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平等而非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宗教信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3.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伯利克里时期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峰。他们的努力都是在不断地完善雅典的民主制。故选C。A项错误,雅典妇女无民主权利;B项说的是罗马法;D项说法错误,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没有民主权力。考点:古代希腊的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方向24. 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 秦朝 B. 两汉 C. 魏晋南北朝 D. 唐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察举制,这一制度盛行于两汉,故选B项。A项实行军功爵制,C项实行九品中正制,D项实行科举制,均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25. 苏格拉底曾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 提倡妇女参政 B. 主张人民主权 C. 反对轮番而治 D. 重建道德价值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希腊苏格拉底主张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B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反对轮番而治”26. 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 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C. 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 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树枝越界应不至如亦可”可知,这有利于调节经济纠纷,但不能说明该法律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只能说明,这表该法律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所以排除C,答案选D。A、B不符合,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7.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法律条文没有做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表明,罗马法对法官是否受理的程序有严格规定,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故A项正确;罗马法律强调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公民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BC项。所以答案选A。点睛: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基础。平常考试重视对罗马法演变历程、原则、内容及其特点的命题考查。在学习时,一是注意辨析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联系与区别;二是注意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的具体案例,理解罗马法的内容、特点及局限性。28.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 )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性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A. 错误正确 B. 正确错误C. 都正确 D. 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建立的前提条件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有明显的时代性,因此正确;雅典民主制未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因此正确。故选C。其他各项均错误。考点:雅典民主制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本质。雅典民主制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直接民主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雅典民主制的机构主要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为后世的民主制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总的来看雅典的民主制推动了雅典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29.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由教材基础知识可知,秦朝开创了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汉承秦制。行省制度是元朝开创。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30.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 重视证据 B. 公平公正 C. 契约至上 D. 注重程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时,实际和衣服主人就已经形成一个契约,即衣服主人支付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而洗衣人将衣服干净完好地交给衣服主人。该案例中的洗衣人之所以要受到惩罚,显然是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故D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非选择题:共1题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