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番号写在括 号。)。 1、 标志是( )。 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都可用数量表现的特征的名称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不能用数量表现的特征的名称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主要社会经济现象 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方面 个别典型事物 3、一般说来,统计报表的报送周期愈长,调查内容( )。 愈多 愈少 准确性愈高 准确性愈低 4、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 各方面情况好的单位 单位数较少,但所研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绝大比重的单位 企业规模较大的单位 在国计民生中地位显赫的单位 5、考生统计学原理的考试成绩分别为:60分、68分、75分、82 分、90分。这五个数是( )。 指标 标志 变量 标志值 6、统计调查表可分为( )。 简单表和分组表 简单表和复合表 简单表和一览表 单一表和一览表 7、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对象是( )。 全部国有工业企业 每个国有工业企业 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每台生产设备 8、某企业2001年4月1日至5日对该企业3月31日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 标准时间是( )。 4月1日 3月31日 4月1日至5日 3月1日 9、统计整理阶段的关键问题是( )。 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统计分组 资料汇总 编制统计表 10、对于离散型变量,在编制变量数列时( )。 只能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既可编制单项式又可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不能编制组距式数列 11、相对指标是( )。 两个总量度指标对比形成 两个有联系指标对比形成 两个绝对指标对比形成 两个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对比形 成 12、调查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下列调查项目属于不变标志的 是( )。 企业所有制形式 产品产量 职工人数 生产用固定资产总额 1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确定组数 确定组距 确定组限 确定分组标志 14、组距数列中,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值是( )。 各组上限数值 各组上限数值与下限数值之差 各组上限数与下限数值之和的一半 各组下限数值 15、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要求在上月降低2%,实际降低了1.5%, 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 )。 75% 100.5 99.5% 133.3% 二、多项选择:(所给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 案,将其番号写在括号。)。 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点,下述哪些情 况应在人口总数内( )。 2000年1月1日8点出生婴儿 2000年10月31日19点出生的婴儿 2000年10月31日上午8点出生,一天(24小时)。后死亡的婴儿 2000年11月1日上午6点死亡的人 2000年10月31日20点死亡的人 2、统计指标是( )。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 根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计算而形成的 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既可说明总体特征,又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3、下面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劳动生产率 商品库存额 合格品数量 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 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 全国工业企业数为总体 每一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 所有制是品质标志 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数是指标 产量是数量标志 5、以统计分组为计算前提的相对指标有( )。 比较相对数 比例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 三、填空: 1、非全面调查有 典型调查和 。 2、人口按性别、民族、职业分组,属于按 标志分组,而人 口按年龄分组,则是按 标志分组。 3、综合反映不同性质多种产品的总量,应使用 指标。 4、作为管理国民经济的一种手段,统计具有 的作用。 5、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确定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项目 确定调查项目; 确定- 确定调查组织实施计 划; 四、简答题: 1、 简述统计研究对象及特点。 2、 什么是分组标志?选择标志的依据是什么? 3、 在我国统计实践活动中,为什么需要将多种调查方法结合应 用? 4、 为什么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将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 相结合? 五、计算题: 1、某商场2001年计划规定商品流转额为2350万元,商品流转额计划 完成95%,2001年流转额计划比2000年降低2%。试确定2001年商品实际 流转额2000年下降了多少? 2、某企业2002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10%,2002年实际完成销售 额为上年的115%,试计算该企业2002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3、假定某企业有下列资料。 产品2002年计划产值(万元)2002实际产值(万 元) 甲 乙 2,000 500 2,400 600 合计2,5003,000 试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有关相对指标。 4、某公司所属三个工厂近两年增加值完成情况资料如下: 厂 名 2000年 实际增 加值 (万 元) 2001年增加值 2001 年为 2000 年 的% 计 划实 际 计划完 成(%) 增加 比 重增加值比 重 值 (万元) (%)(万元)(%) 宏光机 器厂 自力配 件厂 长征轴 承厂 90 130 230 100 150 110 237.5 100.0 95.0 合 计 100 计算并填写表中各空格的数字。 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 、若已知各组变量值和各组标志总量,计算平均数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 )。 算术平均法;调和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 上述各法均可: 2、计算平均数时,被抽象化的是( )。 各单位标志差异 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数量标志的差异 总体数量的差异 3、比较不同现象平均数的代表性时,应该用( )指标反映。 全距 平均差 标准差 标志变异系数 4、标志变动度指标说明( )。 数量标志的差异程度 品质标志的差异程度 总体单位的差异程度 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5、使用标准差比较标志变异程度的条件是( )。 同类现象 不同类现象 平均数相等的同类现象 平均数不等的同类现象 6、测定标志变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是( )。 全距;平均差 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 7、有下列资料:75、78、80、82、87、90;其中位数是( )。 80 81 82 85 8、有下列资料: 产量(件) 10 11 12 13 14 15 人数(人) 5 10 20 8 5 2 众数是( )。 12件 20人 14人 12.5件 9、对称的钟形分布及正态分布中,众数与算术平均数及中位数相比 较( )。 大于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小于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三者相等 三者不等 10、有下列资料: 变量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次数 70 200 350 200 60 众数是( )。 35 40 60 350 11、几何平均数是一数列标志值的( ) 连加和除以项数的商 连乘积的项数方根 连加和的项数方根 连乘积除以项数的商 12、标准差是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 )。 离差平均数 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 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13、在一特定数列中( )。 平均数说明其集中趋势,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其离中趋势 平均数说明其离中趋势,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其集中趋势 二者均说明集中趋势 二者均说明其离中趋势 14、标志变异程度的相对数指标是( )。 全距 平均差 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 二、多项选择: 1、 平均指标的基本公式中,( )。 分子是分母具有的标志值 分母是分子具有的标志值 分子是分母具有者 分母是分子的具有者 分子分母是同一总体中的两个总量 2、平均指标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 同一时期,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 不同时期同类现象的对比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评定成绩,制定定额的依据 推算有关数量指标 3、众数和中位数( )。 都是位置平均 都可以作为现象的代表值 都受极端值的影响 都是近似值 都可以利用标志总量除以总体总量的公式 4、不存在众数的数列是( )。 标志值差异小 标志值差异大 各标志值出现次数相等 没有重复出现的标志值 各标志值出现次数不等 三、填空 1、平均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般水平的 综合指标。 2、计算平均数所使用的权数,既可以是次数,也可以是 。 3、平均数不仅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且还受各组 的影 响。 4、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和及离差平方和分别为 5、几何平均法,适用于计算平均 这样的现象。 6、中位数将所研究的数量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 7、众数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中 。 8、标志变异系数,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指标与 的比值。 9、根据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计算的标指变异指标是 。 10、在组距数列中,以各组组中值作为各组的标志值计算平均数,是假 定各组内的标志值是 的。 四、简答题 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计算题 1、有下表资料: 销 售 额(元) 蔬菜等级价 格(元) 南市场北市场 10.2121004200 20.1870003500 30.1547004700 试问哪一市场蔬菜价格高?并说明为什么? 2、甲、乙两柜组店员按年销售额分组资料如下: 甲 柜 组乙 柜 组 年销售额(千 元) 人 数 年销售额(千 元) 人数比重% 20以下22013.21 20-3042521.57 30-4052826.09 40-5063030.43 50以上3358.70 试计算:甲、乙两柜组每人平均年销售额各是多少? 甲、乙两柜组每人年平均销售额哪个代表性大? 2、 有下表资料 工人 组别 一 车 间二 车 间 产量 (件) 工人数 (人) 人均产量 (件) 产量 (件) 工人数 (人) 人均产量 (件) 甲600030 189010 乙3750 250600025 丙1400 5200 260 合计1115050 13090 填齐表中空栏数字 对两个车间的人均产量作出评价 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 只适用于有限总体 只适用于无限总体 既适用于有限总体,又适用于无限总体 既不适用于无限总体,也不适用有限总体 2、在工业固定资产普查中、调查对象是( )。 国有工业企业 国有企业 所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 3、某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1年一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 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是( )。 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4、假设某市商业企业2001年的经济活动成果年报,报告时间规定在 200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是( )。 一日 一月 一年 一年零一个月 5、对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属于指标的有( )。 性别女,年龄20岁 年龄20岁,人数100人 平均年龄20岁,平均成绩80分 成绩80分,年龄20岁 6、统计专门调查包括。( )。 统计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非全面调查、普查、重点普查、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普查 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普查 7、有 20个工人看管机器的台数资料如下:( ) 2、5、4、2、4、3、4、3、4、4、2、2、2、3、4、6、3、4、4。 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 单项分组 等距分组 异距分组 以上三种均可以 8、某工业企业,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单位产品成本应比去年同期降 低10%,实际执行结果,只降低了8%,则该企业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为 ( )。 2.22% 80% 125% 102.22% 9、据统计年鉴计载,我国1982年全国高校财经类在校学生为55980 人,毕业学生数为1343,上述二指标是( )。 均为时期指标 均为时点指标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 人均口粮 平均每个粮农产粮1000公斤 人均摊派费用40元 人均棉花产量360公斤 11、某车间一月份新产品首次小批投产废品率为1.2%,二月份新产 品大批投产,共生产1000件,其中废品8件,则二月份新产品质量( )。 下降 提高 不变 无法作出结论 12、有如下分组: 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下,500-1000万元 1000万元以上 集体所有制企业: 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下,500-1000万元 1000万元以上 该分组是( )。 按两个品质标志复合分组 按两个数量标志复合分组 先按一个品质标志,再按一个数量标志的复合分组 先按一个品质标志,再按一个数量标志的平行分组 13、各项指标能加总的时间数列有( )。 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 平均数数列 相对数数列 14、产品合格率、废品量、工人劳动生产率、利税总额等四个指标, 其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1个 2个 3个 4个 15、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的产量应达到45吨,执行情况 如下: 第 一 年 第 二 年 第 三 年第 四 年第 五 年 上 半 年 上 半 年 一 季 度 二 季 度 三 季 度 四 季 度 一 季 度 二 季 度 三 季 度 四 季 度 产量 (万吨) 31.53317191010121212121011 该产品计划是否提前完成?提前多久完成?( )。 是提前。提前三年完成。因为第一、二年共完成64.5万吨 刚好完成。因为第五年正好完成45万吨 提前。提前三个季度完成。因为第四处第二季度至第五年一季度 一季度累计完成45万吨 没有提前完成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相对指标中,哪些指标的分子、分母可互相变换位置( )。 比例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 比较相对 强度相对数 动态相对数 2、统计指标包括( )。 指标名称 计算方法 指标范围 指标数值 计算单位 3、原始记录须具备的要素有( )。 时间 项目 要素 原因 数量 4、调查时间包含的时间是指( )。 交调查表的时间 调查的起止时间 调查前的准备时间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后的总结时间 5、下列哪些变量是离散型变量( )。 身高 年龄 人数 设备数 设备使用年限 6、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结果的因素是( )。 变量的性质 指标大小 变量值 次数 设备使用年 限 7、下面哪些指标是时点指标( )。 在校学生人数 毕业学生数 人口出生数 人口数 土地面积 8、构成时间数列的要素是( )。 总体及分组 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时间 指标数值 变量值 9、资料审查的主要内容是资料的( )。 准确性 思想性 及时性 完整性 连贯性 10、研究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 时期扩大法 移动平均法 大量观察法 、综合指标法 最小平方法 三、填空题: 1、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分子是 ,分母是 。 2、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 。 3、用方程式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要求计划指标是 。 4、统计台账是介于 和 之间的中间环节。 5、确定和计算众数的前提是 必须相当大, 上有显著 的集中趋势。 6、标志变异系数,是为了排除 对用绝对数表示的标志变异指 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四、简答题: 1、试述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的区别? 2、计算组距变量数列时,什么是“权数”?什么是“加权”?加权的实质 是什么? 五、计算题: 1、 某市招收各类职业人员的分组资料如下: 男 性(人)女 性(人) 报考人数录用人数报考人数录用人数 技工 教师 医生 350 200 50 70 50 3 50 150 300 20 45 24 试分析男性录用率高还是女性录用率高,什么原因? 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时间数列用于( )。 反映总体的次数分布 研究经济效果 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说明现象的波动性 2、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直接相加的是( )。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数列 平均数时间数列 3、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3.42%、2.91%、5.13%,则定基增长 速度为( )。 8.12%3.42%2.91%5.13% (8.12%3.42%2.91%5.13%)。100% (108.12%103.42%102.91%105.13%)100% 108.12%103.42%102.91%105.13% 4、用最小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负数,则这条直线 呈( ). 上升趋势 下降趋势 不升不降 或上升、或下降、或不升不降 5、某地区连续五年的工业产值增长率分别为0.9% 5% ,1% 4%和3%, 则该地区工业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率的算式为( )。 (0.9%+5%+1%+4%+3%)5 1 1 6、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是下列哪个指标连乘积的n次方 根( )。 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7、用最小平方法测定长期趋势时,所用离差是( )。 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各趋势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各变量值与趋势值的离差 各变量值与任意数的离差 8、一般说来,时点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其时点间隔越长,则指标 数值( )。 越大 越小 不变 不定 9、时间数列中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发展水平之比,实际上就是各 期定基发展速度 之和 之差 之积 之商 10、某产品产量去年比前年增长10%,今年比去年增长20%,两年内平 均增长( )。 15% 14.89% 14.14% 30% 11、已知某县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6年为103.5%;1997年为 104%,98年为105%,1999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1999年的 环比发展速度为( )。 104.5% 101% 103% 113% 12、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平均每年人口递增率 人口死亡率 13、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加1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减1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14、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为( )。 0 1 大于1 小于1 二、多项选择题 1、 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有( ) 。 = = = = = 2、 平均增减量是( )。 累计增减量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逐期增减量时间数列的 序时平均数 逐步期增减量除以逐增减量个数 累计增减量除以逐期增减 量个数 累计增减量除以时间数列项数减1 3、 平均发展速度指标的数值( )。 只能大于1 可以小于1 不能为0 可能为0 处于1和+1之间 4、 对原数列进行移动平均后所得的修匀数列,首尾部分各较原数( )。 三年移动平均少一项 五年移动平均少二项 四年移动平均少一项 六年移动平均少三项 七年移动平均少三项 5、 计算与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是( )。 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总平均速度 用突出的速度补充平均速 度 平均速度与定基速度结合 平均速度与环比速度结合 平均速度与发展水平结合 三、填空题 1、由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先要计算出 和 的序时平均数,最后将计算结果对比即可。 2、根据工业总产值资料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宜于用 法。 3、时间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指标所属的 另一个 是指标 。 4、设有十年发展水平的时间数列资料,其年平均增长量等于累计增长 量除以 。 5、某月份鸡蛋产量季节比率为51.3%,表明鸡蛋生产处于 季。 6、平均发展速度的两种计算方法是 和 。 7、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 发展速度, 增长量之和 等于 增长量。 8、 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线,必须使这条趋势满足 和 。 9、 产品成本从1993年到199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7.5%,则说明 该产品成本平均每年 。 四、简答题: 1、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何区别? 2、平均发展速度是不是序时平均数?它与一般的序时平均数有何不 同? 3、某工厂2000年工业总产值为464万元,计划到2005年翻1.5番,问到 2005年该工厂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多少万元? 五、计算题: 1、试根据下列资料推算出表中有关指标并填入表中: 年 份 产 量 (万 件) 与去年相比 增长量 (万件) 发展速度 (%) 增长速度 (%) 增长1%的绝对 值 (万件) 199695.2 1997 4.8 1998 104.0 1999 5.8 2000 2001 5 1.15 2、某工厂1999年2001年总产量值及各季季初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年份 总产值 (万 元) 季初职工人数(人)备注 第一季 度 第二季 度 第三季 度 第四季 度 2001年 底职工 人数为 460人 1999243203234252255 2000445272293315330 2001820354370406420 要求:计算该工厂各年的平均职工人数: 计算该工厂各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3、某市200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8亿元,比1998年增长54.6%,而 用的商品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由8.2%上升为32.2%,问用的 零售额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多少? 4、某地区1996年至2001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单位:万吨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粮食产 量 320330340356380400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02年的粮食产量。 5、某企业2001年各季计划产值及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如下: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计划产值(万 元) 计划完成 (%) 860 130 887 135 875 138 898 125 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季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6、某汽车厂1990年产量为2.5万辆。 试问:规定“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4%,以后每年平均增长6%, 问2005年汽车产量为多少辆 若规定2005年汽车产量在1990年基础上翻两番,且“八五”期间平 均增长速度只能为6%,问以后10年应该以什么速度增长才能 达到目标? 若规定2005年汽车产量在90年基础上翻两番,且从91起每年按 13%的速度递增,问能提前多少时间达到目标? 练习五 一、单项选择题: 1、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 相对数 平均数 绝对数 中位数 2、在编制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时( )。 若各种产品的计算单位都相同,则各种产品的产量可直接相 加。 即使计算单位都相同,也不能直接相加 任何情况均能相加 任何情况均不能相加 3、某公司下属三个工厂生产同一产品,要编制该公司的产量指数, 则其产量( )。 能够直接相加 不能直接相加 必须用不变价格作同度量素才能相加 必须用现行价格作同度量因素才能相加 4、若销售量增长了5%,零售价格增长了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了( )。 7% 10% 7.1% 2.5% 5、某厂总成本今年为去年的150%,产量今年为去年的125%,则单位 成本今年为去年的( )。 125% 20% 120% 25% 6、同一数量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买商品20%,则物价指数为 ( )。 不知道 、125% 25% 80% 7、在用指数体系分析问题时,若分组条件下复杂现象的数量指标能 够直接加总,则应选用( )。 综合指数体系 平均数指数体系 包括总平均数的指数体系 指标体系 8、若要分析总平均数两个因素的变化对复杂现象总体绝对数量的影 响时,应( )。 将固定构成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乘上报告期数量指标,而将结构 影响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乘上基期数量指标。 将固定构成指数及结构影响指数分子、分母之差都分别乘上报告 期数量指标 将固定构成指数及结构影响指数分子、分母之差都分别乘上基期 数量指标 前面三个答案都是错误的。 9、若有个体数量指标指数和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即有q0p0)。,则编制 数量指标指数时,应选择的公式( )。 10、 在采用固定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常用w作权数, 在物价指数KP=中( )。 W表示某类商品销售量占全部商品销售量实际比重 W=p0q1 W= p1q1 W=表示经过调整计算的固定权数 11、指数中的复杂现象总体,各因素间的关系是( )。 相乘关系 相加关系 相除关系 乘方关系 12、下列指数中,属于广义指数的是( )。 多种产品的销售量指数 多种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 多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 销售额指数 13、某一时期甲乙两厂生产相同三种产品的产量,甲厂为乙厂的 110%,这个指数是( )。 个体指数 动态指数 环比指数 静态指数 14、各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定基指数是( )。 无条件的成立 只有在不变权数条件下成立 只有在可变权数条件下成立 只有在相对数条件下成立 15、要分析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对全部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时,要编制( )。 劳动生产率可变指数 劳动生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 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 工人人数指数 二、多项选择: 1、质量指标的形式为( )。 绝对数 相对数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2、甲地区2001年工业总产值(用不变价格计算)。为2000年工业总 产值(用不变价格计算)。的125%,这个指数是( )。 总产量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 动态指数 表态指数 总指数 3、甲地区2001年工业总产值(用现行价格计算)。为2000年工业总 产值(用不变价格计算)。的125%,这个指数是( )。 总产量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 动态指数 静态指数 广义指数 4、要反映某地区全部工业产品产量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情况,在编 制产量指数是时( )。 必须用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必须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 因素 既可用基期也可用报告期价格用同度量因素 可以用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报告期产量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基期产量用基期价格作 同度因素 5、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 平衡作用 比较作用 权数作用 同度量作用 稳定作用 三、填空题: 1、若按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出发,则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只宜 于编制 ;加权调合平均数指数只宜于编制 。 2、在由两因素构成的复杂经济总体中,其中一个因素为 指标, 另一个因素则为 指标。 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 不同划分的。 5、同度量因素既有 的作用,又有 作用。 6、多种产品的产量不能直接相加,是由于 及 。 五、计算题: 1、某厂三种产品的生产费用2001年为12.9万元,比1997年多0.9万 元,单位产品成本平均比2000年降低3%。试确定 生产费用指数 产品产量指数 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 产费用额 2、某厂有如下资料。 产品名称 生产费用(万元) 2001年比2000年 产量增减(%) 2000年2001年 甲2024-20 乙4548.5+40 丙3548+40 试分析该厂生产费用变动情况及原因? 3、某地甲、乙、丙、丁4种代表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分别是110, 95,100,及105,各类代表商品的固定权数分别为10,30, 40,和20,试求4类商品的物价总指数。 4、报告期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570亿元,比基期增长9.4,剔除零售 物价上升的因素社会商品零售额实际增长7.3。 计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物价上涨程度及物价上升对销售额影响的 绝对数额。 练习六 一、单项选择 1、在总体方差不变的条件下,要使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1/2, 则样本单位数必须( )。 增大到原来的2倍 增大到原来的4倍 比原来增大2倍 比原来增大4倍 2、某电子管生产厂,对生产线的元件每隔一小时取下五分钟的 产品进行全部检查,这是( )。 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 性误差 只有代表性误差 既没有登记误差,也没有代表性 误差 3、按有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客观效果类似 分层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无关标志排队的等距抽样 4、抽样误差的大小( )。 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既不能避免,也不能控制 只能控制,但不可避免 只能避免,但不可控制 5、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 ) 成数越接近1,方差越大 成数越接近0,方差越大 成数越接近0.5,方差越大 成数越接近0.25, 方差越大 6、抽样资料推算的主要方法是( )。 点估计 区间估计 直接推算法和间接推算法 直接推算法和修正系数法 7、抽样平均误差( ) 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实际误差范围 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理论误差范围 是所有可能样本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标准差 是某一样本的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标准差 8、抽样推断必须遵循的原则( )。 随机原则 一致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 9、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 )。 抽样误差的平均数 抽样误差的标准差 抽样误差的可靠程度 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10、在重复纯随机抽样条件下,当误差范围扩大一倍,则样本单位 数( )。 只需原来的l/2 只需原来的l/4 只需原来的1倍 只需原来的2倍 11、抽样数目的多少与( )。 允许误差成正比 概率度成正比 总体标准差成反比 抽样平均误差成正比 12、区间估计时,提高概率把握程度( ) 估计的区间会增大 估计区间会减少 抽样平均误差会增大 抽样平均误差会减少 13、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 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一定小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 差 一定等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不一定等于不重复抽样的抽 样误差 二、多项选择 1、常见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 简单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大小 抽样方法的不同 总体各单位的多少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样本单位数的多 少 3、抽样单位数取决于( )。 全及总体标志变动度 抽样总体标志变动度 抽样误差范围 抽样推断的可信程度 抽样总体可信程度 4、简单随机抽样般适用于( )。 总体是无限总体 总体单位可以编号 现象的标志变异程度较 小 总体内部差异较大 大规模社会经济调查 三、填空题: 1、抽样方法有 和 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若扩大 范围,可提高 的可信 程度 3、点估计是以抽样指标作为 的估计值。 4、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 性而产生的一种样本对总体的 误差 5、分层抽样时,总体方差分为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影响抽样平均误 差的是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抽样极限误差?它与抽样平均误差有何关系? 五、计算题: 1、在一批成品中按不重复方法抽取200件进行检查,结果有废品8 件。并知样本为成品量的二十分之一。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 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5。并推断该批成品量的可能范围。 2、从某罐头厂仓库采用纯随机不重复抽样从10000瓶抽取100瓶罐 头,平均每罐重量为243克,样本标准差为10克。 以99.73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批罐头平均每罐重量的区间范围。 如果极限误差减少到原来的倍,对可靠度要求不变,问应抽取多少 罐? 3、已知某厂职工收入情况如下: 工作性质职工人数抽样人数 抽样月平均工资 (元) 抽样标准差 (元) 生产人员200020015050 非生产人员5005018010 要求: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厂职工平均工资的可能范围, 并估计至少每月应付工资总额是多少? 练习七 一、单项选择: 1、相关分析可以( )。 判断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说明相关关系产生的原因 推断预测 用数量表示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2、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的主要区别在于( )。 两个相互依存变量联系能否用数学模型来表示 两个相互依存变量间的联系在数量上是否确定 两个相互依存变量间的联系是否是确实存在 两个相互依存的变量是否是社会经济现象 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两个变量( )。 都是随机变量 都不是随机变量 只有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只有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4、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 函数关系 相关关系 正相关 不相关 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 )。 0r1 -1r1 |r|0 1r|0 6、协方差为零,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为( )。 正相关 高度相关 负相关 零相关 7、相关分析是对两个( )数列计算其相关系数。 任意的 性质上确实存在依存关系的 时间 变量 8、当直线回归方程中的参数b=0时,有( )。 r=-1 r=0 r=1 r无法确定 9、回归分析时( )。 必须准确的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回归系数必须是正整数 方程中的两个变量是随机变量 回归方程中只有自变量是随机 变量 10、估计标准误差是( )。 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说明抽样误差程度的指标 说明回归估计的准确程度 说明两变量间的相关性质 11、生产某种产品每吨成本和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回归方程y=250 0.5x,这是指( )。 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吨,每吨成本降低249.5元 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吨,每吨成本降低0.5元 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吨,每吨成本降低250.5元 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吨,每吨成本增加0.5元 12、回归估计的估计标准误差的计量单位与( )。 自变量相同 因变量相同 相关系数相同 都不同 13、相关分析中( )。 相关系数可用于曲线相关 相关指数不能用于直线。 相关指数既可用于直线相关,也可用于曲线相关 相关指数只能用于曲线相关 14、对有因果关系的现象进行回归分析时( )。 只能将原因作为自变量 只能将结果作为自变量 原因和结果可互为自变量 原因和结果可互为因变量 15、若相关系数r=0.9,因变量的标准差为10。则回归估计标准误差是( ) 4.36 0.09 9 4.8 二、多项选择 1、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 必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要求自变量是随机变量,因变量是一般变量 要求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自变量是般变量 回归系数b 与相关系数r同号 只能由自变量去推算因变量 2、用相关系数表示两现象线性相关密切是( )。 相关系数小于0,表示相关程度不密切 相关系数为-1,表示相关程度最密切 相关系数为+1,表示相关程度最密切 相关系数为0,表示相关程度最不密切 相关系数小于0.3,表示相关程度最密切 3、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的有( )。 在合理程度内:施肥量与平均亩产之间的关系 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价格和产品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单位产品成本和原材料消耗量之间的关系 商业企业劳动效率和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 工业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4、负相关的特点是( ) 一变量变动时,另一变量随之而变动 一变量增长时,另一变量随之而下降 一变量减少时,另一变量随时之而减少 一变量增加时,另一变量随之而增加 一变量下降时,另一变量随之而上升 三、填空题 1、判别现象之间有无真实的相关关系,要靠 分析。 2、回归直线必须通过的点是 。 3、估计标准误差是用以说明 ;而在确定回归方程时,则要 求因变量是 ;自变量是 。 4、总离差是由 离差和 离差两部份组成。 5、采用相关指数反映变量间相关程度,必须借助于 来确定 相关的性质。 四、简答题 1、回归估计标准误差与标准差有何区别? 2、因果关系就是相关关系,对吗?为什么? 3、x代表玉米良种所占比重(%),代表玉米亩产。在回归直线 =a+bx中, x的可能最小值是多少? 从经济意义上解释a可不可以为零? 五、计算题: 1、某地区各厂工人劳动生产率与利润资料如下: 厂序号 工人劳动生产率(千 元) 利润率(%) 185.5 2106.0 3128.5 4149.0 51610.5 61812 要求: 计算相关系数并判明相关的性质和程度 若2号厂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5千元,能否完成利润增长50% 的计划。 2、若机床的使用年限和维修费用相关,有如下资料: 机床使用 年限 223455 维修费用 (元) 405452646080 要求:建立回归方程并说明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若某机床的使用年限为三年半,试估计其维修费用为多少? 综合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 1、年劳动生产率X (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 十70X。 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千元时, 工人工资平均( )。 增加70元 减少70元 增加80元 减少80元 2、某企业计划产值比去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 成程度为( )。 150 5 4.56 104.5 3、某月份甲工厂的工人出勤率,属于( )。 结构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 平均数 4、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构成表如下: 性别职工人数工龄 男 10年以下10-20年20年以上 女 合计 该表的分组标志是( ) 性别 男女 工龄 性别和工龄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 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猪八戒营销店铺方案
- 采煤支护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食醋制作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微信小程序教育营销方案
- 厦门预制化粪池施工方案
- 壶关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分析报告
-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欧式
- 气体分离材料化学稳定性评价分析
- 欧式旧建筑改造方案设计
- T/CECS 10187-2022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
- 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的数据分析与利用
- 2025变压器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装置
- 工程对赌协议合同模板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详解(GCS)
- GB/T 45403-2025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 盒饭采购合同协议
- QGDW11337-2023输变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小学昆虫知识科普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防性侵教师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