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词语复习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词语复习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词语复习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词语复习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词语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三年级上册语文词语复习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执教者 学习内容词语复习 3 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性 1、通过复习能正确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词义。了解并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能力性 2、学会正确用词造句,正确填写关联词 3、积累并运用词语、成语 情感性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读写学过的词语并理解词义。 难点:学会正确使用关联词。 辅助资料词语相关 习题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一、谈话导入 第一课时 1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对我们学习课文有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 “ 词语 ”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复习词语? 2师归纳总结:好,我们今天就从词语的理解,词语的归2 / 17 类,词语的运用这几个方面来复习。 生自由谈,讨论回答。 二词语的理解 (一 )理解词义 师:我们就从词语的理解开始,那么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呢? 1生讨论回答 。 2师归纳总结窍门: A 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常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 “ 凝视 ” 一词,“ 凝 ” 有集中的意思, “ 视 ” 是 “ 看 ” 的意思, “ 凝视 ” 合起来就可解释为:集中注意力看。又如: “ 爱不释手 ” 一词,“ 爱 ” 是 “ 喜欢、喜爱 ” , “ 释 ” 有 “ 放下 ” 的意思, “ 爱不释手 ” 就可以理解为喜爱得不舍得放下手。 提示:用 “ 分合法 ” 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 “ 爱不释手 ” 中的 “ 释 ” 如果错误地理解为 “ 解 释 ” 的话,那么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B 这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引申义。例如: “ 风餐露宿 ” 这个词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3 / 17 苦,不能单单从字面上来理解。 c 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例: “ 他把这封信封得严严实实的。 ” 前后两个 “ 封 ” 表示不同的意思。 (二)一字多义、一词多义 1师:在汉语里,同样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因此我们要在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的基础上,理解掌握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 2出示 “ 打 ” 一词 3生查字典,找解释 。 4出示例句: “ 小花和小米打了一架 ” 中的 “ 打 ” 这个词,除了它的本意外,至少还有十余种解释: ()捕捞:渔民都出海打鱼去了。 ()买:奶奶叫我去打半斤酱油。 ()打开、举起:队长打着灯笼找东西。 ()破开:爸爸打了两个鸡蛋做蛋糕。 ()织:姐姐没事就坐在那儿打毛衣。 ()涂抹:打了蜡的地板,又光又滑。 ()玩耍:打秋千的活动最能锻炼人的胆量。 ()通、说:妈妈让我给爸爸打个电话。 ()算:你把这几笔账打一打。 4 / 17 ()写:写作文一定要认真打草稿。 5师总结 6练习 (1)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 “ 举 ” 的解释: 1 抬起,往上托 2 动作,行为 3发起,兴起 4 推选 5 全 6 提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课堂上发言要举手。() 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同学的一举一动老师看得很清楚。() 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举国上下热烈庆祝,一片欢腾。() 我们学校举办了画展。() 2 “ 异 ” 的 解释: 1 公开 2 不同 3 奇怪的 4 特别的,不平常的 异口同声()奇花异草() 3写出下列各句中 “ 沸腾 ” 的意思: 水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 老师告诉我们明天春游,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4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5 / 17 弟弟的鞋带松了。()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 今天的计算题我错了一题。() 西沙群岛那五光十色的海水相互交错着,美极了。() (三)辨析近义词、反义词 1.辨析近义词 ( 1)怎样辨析近义词呢?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妈妈 母亲,医生 大夫 ,意思完全相同叫同义词。优良 优秀,坚定 坚决,意思相近叫近义词。 ( 2)准确地使用近义词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把意思表达得更贴切,更具体。有时使用近义词还可以达到加重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 ( 3)谁来说一说,做近义词有什么窍门吗? 师归纳总结:如果让你填写近义词,可以保留原词中能表达基本意思的那个字,然后把另外相近意思的字换上来。如“ 炎热 ” 保留 “ 热 ” 字,再换上 “ 酷 ” 就组成了 “ 酷热 ” ,“ 炎热 ” 和 “ 酷热 ” 就是近义词。而有的则可以换成完全不同的词。如 “ 夸奖 ” 可以换成 “ 赞扬 ” 。 ( 4.)我们掌握了辨析 近义词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A 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 “ 团结 ” 和 “ 勾结 ” ,都有6 / 17 一个 “ 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 ” 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勾结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B 注意运用的对象。如 “ 爱戴 ” 和 “ 爱抚 ” ,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c 注意范围的大小。如 “ 辽阔 ” 和 “ 广阔 ” ,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指的范围更大。 D 注意程度的轻重。如: “ 喜爱 ” 和 “ 酷爱 ” ,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 “ 酷爱 ” 比 “ 喜爱 ” 程度重。 ( 5.)练习选词填空 1、激烈猛烈强烈 A夏天的中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 B这场院足球踢得紧张()。 c一发发炮弹,()地射向敌人的阵地。 2、珍贵宝贵 A时间是非常()的,我们应该珍惜它。 B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的历史文物。 c你们这些()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D云南白药是我国特有的()药品。 3、坚固牢固 A我们学校新建的教学楼既()又美观。 B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地掌握知识。 c这座立交桥不但造型优美,而且结构也十分()。 7 / 17 D凶猛的洪水被()的拦洪坝挡住了。 4、居然果然突然 A商人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B原本还是晴空万里,()就下起了一阵大雨。 c老爷爷已经白发苍苍了,()能爬了天都峰。 5、的地得 A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背,有什么用呢? B课堂里霎时变()鸦雀无声。 c先生说,书中()道理我们长大了就会知道。 D先生讲()很详细,大家听()很认真。 ( 6.)师总结方法 选择近义词填空,首先要了解几个近义词的异同处。如 “ 愿望、期望、盼望 ” 三个词虽属近义词,但又各不相同。 “ 愿望 ” 是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 期望 ” 是对未来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殷切等待的想法,一般用于上对下,如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 盼望 ” ,殷切地期望,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希望,比 “ 期望 ” 的程度深。 2.认识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a.什么是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像成功 失败,表扬 批评,简单 复杂,正确 错误 就是反义词。有些词的反义词不只有一个。如 “ 困难 ” ,这词本身就有好8 / 17 几个意思。如果取生活穷困,不好过这个意思,反义词就是“ 富裕 ” 或 “ 富有 ” ;如果取事情复杂、阻碍多的意思,反义词就是顺利。 b.在文中准确地使用 反义词有什么好处呢? 正确使用反义词,可以使意思表达得更强烈,更深刻。如 “ 全世界人民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 热爱 ” 和 “ 反对 ” , “ 和平 ” 和 “ 战争 ” 都是反义词,用在同一个句子中就强烈地表现出全世界人民对待 “ 和平 ” 与 “ 战争 ” 的鲜明态度。 c.谁来说一说,做反义词有什么窍门吗? 师总结填写反义词的方法,有的可以从原词中直接考虑出来,如 “ 增加 ” 的反义词就是 “ 减少 ” ;有的可以从原词的近义词中推导出来,像 “ 呆板 ” 的近义词是 “ 死板 ” 可以推导出反义词是 “ 灵活 ” 。使用反义词时要注意不是同一意义范围的词,就不能构成反义词。 如 “ 重 ” 和 “ 长 ” ,这两个词就不是同一范围的词,就不能构成反义词。另外一个词加上 “ 不 ” 也不能构成反义词,如 “ 轻松 ” 与 “ 不轻松 ” 。 练习: a.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我讨厌自私自利的行为。() 、小明进步这么快,我惊奇极了。() 、今年自然灾害很多,由于农民发挥了冲天的干劲,庄稼居然丰收了。() 9 / 17 、我们应该蔑视困难、战胜困难。()、冬天到了,我就希望下雪。() b.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反义词 . 你到北京去坐的( )车还是慢车。 水龙头总开着,你去( )一下吧。 树苗只有一棵死了,其余的都( )了。 小山前面有一个村子,( )面是一条小河。 5我恨这个人,一点也不( )他。 6这河水是浅还是( )。 7我们做事不要粗心,要( )。 三、读句子,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姐姐长得高,弟弟长得矮。( ) 红红得了分,高兴得直笑,小刚没考好,急得直哭。( ) 小刚把压弯的小树扶直了。( ) 这个文具盒是我的,那个才是你的。( ) 小华跑得快,我跑得慢。( ) 班长来得早,可他的弟弟却来得很晚。( ) 你分清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吗?( ) 你不要说假话,要讲真话。(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思索( ) 推测( ) 10 / 17 夸奖( ) 抱怨( ) 反义词 成功( ) 复杂( ) 抽象( ) 冷淡( ) 第二课时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一)导入 1师;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许多多的词,我们应该怎样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整理呢? 2师归纳整理:可以从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概念、大小相关相对关系等方面来考虑。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一种词语积累法。 归纳出方法并配上好听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 滚雪球法 ” 象滚雪球一样,以一词为触点, “ 滚 ” 出许多相关的词。将词的雪球越 “ 滚 ” 越多。 如学习 “ 文静 ” 一词,就可以把以前学过的 “ 安静、寂静、幽静、沉静、宁静、 ” 等意义相近的词拿来比较,弄清其意,体味其用法,悟出其差异。 ( 1)以一字为例, 滚出有关的词:快、高、长、大 (三) “ 串葫芦法 ” ( 1)就有关专题的常用词语用某个角度当 “ 轴棒 ” 去 “ 串 ”起那些分门别类的词语。 11 / 17 如描写 “ 看 ” 的词:瞧、观、阅、视、瞟、盯、观察、目击、注视、凝望 ( 2)回顾训练 a 按要求写词语 表示看的:凝视 _ 表示说的:谈论 _ 表示高兴的:喜悦 _ 形 容态度的:严肃 _ : _ : _ :_ (四) “ 成语归类法 ” 1师:成语是汉语中的精粹,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成语常常由四个字组成,一般 都有出处。许多成语都有一个生动有趣、富含哲理的故事。如:杯弓蛇影、天衣无缝、一鸣惊人,学习成语不仅能积累词汇,而且能增强阅读、理解水平,了解历史,拓宽知识面,另外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它,会使语言更精练,更能提高写作水平。 2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成语,进行归类梳理。 按要求写成语 出自寓言:12 / 17 _ 学习刻苦:_ 人物外貌:_ 人物神态:_ 人物品质:_ 勤俭节约:_ 战斗激烈:_ 形容春天:_ 带有意字:_ 以不开头:_ 注意力集中:_ 含有近义词:13 / 17 _ 含有反义词:_ 3、 达到引导学生注重平时阅读积累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4游戏:成语竞猜、成语接龙、成语对 联 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练习。 5 可以利用教室中的板报和学习园地,辟 成学习的专栏,由学生编稿、组稿,让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 巩固练习 a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一本( )( ) 绚丽( )( ) 引人()() 白发()()惹人()()满载()() 垂头()()日夜()()芬芳()() 争()斗()不( )不()头()脚() 舍()求()()口()声积()成() ()应()合()邻()舍垂头()气 风景()美()流不息成()结队 物()丰富毫无保()()()仆仆 高()不平五()十色千里()() 以上是积累词语的常见方法,只要我们当生活的有心人,灵活有效地摸索有效的积累词语的方法,并养成习惯,坚持下14 / 17 去,这样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 词语的运用 (一)用词造句 1师 :我们已经复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那么应该怎样运用词语呢?我们接下来复习用词造句。谁来当小老师出题目? 师举 “ 纵 横交错 ” 一词讲方法。 a 理解词语新课标第一网 联系课文语境进行理解,查字典选择 “ 错 ” 的 2 项充分理解“ 纵横交错 ” 的意思。 b 拓展训练 出示填空,按要求完成。 ()() 纵横交错的()或()纵横交错 c 设计语境,理解运用 如:姜堰城变得美丽了,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 d 自由练习 这样的训练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造句言之有物。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复习谁来说一说造句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二)关联词语 1师: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15 / 17 而分 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所以使用关联词是非常重要的。 2回忆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 又 ; 不是 而是 .; 一边 一边 . 因果关系:因为 所以 .;. 因此 ; 之所以 条件关系:只要 就 ; 只有 才 ; 无论 都 ; 不管 总 转折关系:虽然 但是 ; 尽管 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 就 ; 即使 也 .; 要是 就 . 选择关系:不是 就是 ; 是 还是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不 递 进关系:不但 而且 ; 不仅 还 3.练习 设计一些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的练习,通过选择辨析关联词语之间的区别 (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 而且 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尽管 可是 不是 就是 (1)()我去找小刚,()小刚来找我。 (2)()天天的成绩优秀,()天天的体质较差。 (3)()这个任务很艰巨,()我班能完成这个任务。 (4)妈妈()关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身体。 16 / 17 (5)()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人们称骆驼为 “ 沙漠之舟 ” 。 不光 还 只要 就 虽然 但是 不管 总是 既然 就 因为 所以 (1)()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