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练15 原子结构 化学键.doc_第1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练15 原子结构 化学键.doc_第2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练15 原子结构 化学键.doc_第3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练15 原子结构 化学键.doc_第4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基础课时练15 原子结构 化学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课时练(十五)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答案:A2如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 mL一氧化氮。若通入11.2 mL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为()A等于1.369 gL1B等于2.054 gL1C在1.369 gL1和2.054 gL1之间D大于2.054 gL1答案:D3(2018成都二十一中段考)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 molL1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NOFe3HNONO2ABCD解析:选BFe与浓HNO3由于相对量不同而得到不同产物,Fe与浓HNO3反应可能生成Fe(NO3)2(Fe过量)或Fe(NO3)3(Fe不足)和NO2,故一定大量存在NO和NO2。4(2018北京顺义区统练)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B海洋中的氮循环中属于固氮作用的是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D向海洋排放含NO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的含量答案:D5下列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B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C常温下,铁、铝不与浓硝酸反应DNO可用排水法收集,N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C6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B“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C“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D“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答案:B7(2018铁岭协作体联考)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4NO2O2,将少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2能支持燃烧BNO2不能支持燃烧C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的缘故D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的CuO催化作用的结果解析:选A氧气具有助燃性,在纯氧气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中由于含有大量不能助燃的N2,而氧气量较少,所以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2Cu(NO3)22CuO4NO2O2中,产物中NO2、O2的体积比与空气中N2、O2体积比近似相同,即为41,带火星的木条放入Cu(NO3)2受热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NO2能支持燃烧,A项正确。8(2017赣州期中)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 mol/L和2 mol/L,取10 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A0.448 L B0.896 LC0.672 LD0.224 L解析:选C先发生反应3Fe8H2NO=3Fe24H2O2NO,溶液中n(H)10103 L(422)mol/L0.1 mol,n(NO)10103 L2 mol/L0.02 mol,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H过量,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然后发生反应Fe2H=Fe2H2,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因此气体总体积为(0.02 mol0.01 mol)22.4 L/mol0.672 L。9(2018湘潭模拟)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O2与水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利用上述关系制取NaHCO3的操作为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的CO2、NH3,然后过滤得到NaHCO3答案: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结论:HNO3分解成了NO2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结论: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C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结论: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D将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结论: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解析:选CHNO3与Fe2反应生成NO,NO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生成NO2,A项错误;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说明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生成的AgOH又溶于氨水生成银氨溶液,而银离子与一水合氨是不能大量共存的,B项错误;铜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溶液变蓝,不是置换反应,D项错误。11(2018淄博模拟)下列图像表示铁跟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物质的量(mol)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B硝酸与铁反应时,随着铁的物质的量的增加,先后发生下列反应:4HNO3(稀)Fe=Fe(NO3)3NO2H2O或6HNO3(浓)FeFe(NO3)33NO23H2O,2Fe(NO3)3Fe=3Fe(NO3)2,可见生成Fe(NO3)3消耗的Fe与Fe(NO3)3变为Fe(NO3)2消耗的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图像B正确。1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论错误的是()A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1 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H2SO4浓度为2.5 molL1解析:选A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从题图中看出(注意只是第二份100 mL)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反应为Fe2H=Fe2H2,可知A点NO反应完了,第二份中n(NO)应为0.1 mol,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0 g,即0.25 mol,故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2.5 molL1,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2 mol,选A。13(2018泰安测试)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NH3的制备、性质探究等实验。(1)装置A中的烧瓶内的X固体宜选用_(填序号)。a消石灰b氯化钙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烧瓶中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为制取干燥的氨气,可将装置A与下列装置_(填序号)进行连接。(3)装置B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实验时先通过三颈瓶瓶口1通入氨气,然后关闭止水夹b活塞,再通过瓶口2通入氯气。实验中三颈瓶内出现白烟并在内壁凝结成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_。实验完毕后,观察到三颈瓶内还有黄绿色气体,简述如何处理才能不污染环境:_。(4)可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A与装置B相连,打开a,关闭b,开始实验,使三颈瓶内充满NH3。将吸有2 mL H2O的胶头滴管塞进颈口1,通过颈口2将数据采集器的探头插入三颈瓶中。打开b,关闭a,挤压胶头滴管,进行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如图。该图中_点时喷泉最剧烈。解析:(1)实验室制取氨气,采用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反应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Ca(OH)2NH3。(2)干燥氨气应采用碱性的干燥剂,故选装置。(3)三颈烧瓶内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其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氯化铵的阳离子为NH,欲检验NH,需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三颈烧瓶内的黄绿色气体为氯气,处理氯气可采用碱溶液吸收。(4)瓶内压强最小时,喷泉最剧烈,故是C点。答案:(1)dNH3H2OCaO=Ca(OH)2NH3(2)(3)8NH33Cl2=6NH4ClN2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将止水夹b打开,氯气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4)C14(2017漳州期中)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常见处理方法如下:(1)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4xNH36NOx(2x3)N26xH2O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图。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2)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NONO2Na2CO3=2NaNO2CO2()2NO2Na2CO3=NaNO2NaNO3CO2()当NO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_(填序号)。A1.9B1.7C1.5D1.3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22.4 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 g,则NOx中的x值为_。解析:(1)氯化铵与消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为了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2)NO不能被单独吸收,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满足n(NO2)n(NO)1,当n(NO2)n(NO)1时x的值最小,x最小值为10.51.5,因为混有NO,所以x的最大值2,x的取值范围为1.5x2。设由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a mol,由NO和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b mol,2NO2Na2CO3=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