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检测 湘教版.doc_第1页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检测 湘教版.doc_第2页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检测 湘教版.doc_第3页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检测 湘教版.doc_第4页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检测 湘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检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下面为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 A.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B.人口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2.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的差异B.海拔高低的差异C.纬度位置的差异D.大气环流的差异3.GIS在绘制该线时的作用主要是()A.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B.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C.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D.将相关信息立体化呈现答案1.A2.B3.C解析第1题,B、C、D三条界线都是呈东北西南走向,只有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是东西走向。第2题,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是由于西段是山脉,东段是河流冲积平原,所以是地形因素影响。第3题,GIS在绘制该线时需要根据得来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与应用。下面左图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某地区一次火山喷发事件T0至T3等四个时间的卫星影像,加以分析绘制成的火山灰蔓延示意图;下面右图示意该地区五个小区域,在T0至T3等四个时间的火山灰云层分布状况。读图,完成第45题。4.根据火山灰云层不同时段的分布状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该地区盛行()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该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 ,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地面大气()A.CO2浓度增加,地表气压升高B.凝结核增加,全球大气降水增多C.削弱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D.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B5.C解析第4题,据图分析,火山灰层蔓延的方向主要是西北方,顺序依次为丁、丙、乙和戊,故丁可能为火山爆发中心,风向为东南风。第5题,火山灰增加了云层厚度,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右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完成第67题。6.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7.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答案6.A7.D解析第6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管理;跟踪动态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网络信息不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其整合、集成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获取实时通信信息是通信工具的作用。第7题,从示意图中可看出,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高度信息化的城市管理系统,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都属于城市管理和服务范畴。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服务功能。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右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第810题。8.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9.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网络实时监视所处位置获取空间数据分析行车路线追踪A.B.C.D.10.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运行打车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他较近的若干出租车。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A.数字地球(DE)B.遥感技术(RS)C.地理信息系统(GIS)D.全球定位系统(GPS)答案8.C9.D10.C解析第8题,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第9题,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导航,手机GPS可以获取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行车路线追踪。第10题,打车软件关键是能提供分析、查询功能,则运用的核心技术是GIS。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测得的热力值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的统计图形。下两图分别为我国某城市8时和20时的人口热力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11.绘制人口热力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和RSB.GPS和GISC.RS和数字地球D.RS和GIS12.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A.统计该市人口数量B.分析城市人口性别比C.确定城市用地类型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答案11.D12.C解析第11题,人口热力需要利用遥感技术(RS)测量,而图形最后的合成叠加则需要用到GIS技术。故选D项。第12题,人口热力图反映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根据人口密度可以确定交通、商业区布局等用地类型及其合理性。但是不能统计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性别比以及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答案选C项。二、综合题(共52分)13.(26分)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5年4月10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凯旋。材料二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答案(1)GPS和GISRS(2)C(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任举两例即可)解析第(1)题,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用到RS。第(2)题,“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可从GPS、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材料二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GPS)B.地理信息系统(GIS)C.遥感(RS)D.决策支持系统(DSS)(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X射线(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答案(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C(2)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