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课件)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介绍.ppt_第1页
(参考课件)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介绍.ppt_第2页
(参考课件)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介绍.ppt_第3页
(参考课件)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介绍.ppt_第4页
(参考课件)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相关法律法规,1,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二、如何提高病例报告质量,主要内容,2,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福建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84年颁布,2001年20次修订,2001年12月1日执行主席令第四十五号),第七十一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五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5,卫生部令第81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011年5月4日签发2011年7月1日实施,6,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责第三章报告与处置第四章评价与控制第五章药品重点监测第六章信息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修订后的办法由原来六章33条增加到八章67条,第一章总则,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3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第13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8,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15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的,应当通过纸质报表报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由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9,你认为可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请尽快报告!,报告的原则,可疑即报,10,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真实性问题,严重干扰ADR监测工作错误导向掩盖ADR信号虚假的聚集性信号浪费行政资源,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真实性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最基本要求,如为虚假报告一律判为零分,为否决项,1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1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见附表2),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13,报告的时限,14,第17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资料。第18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档案:纸质报表或者电子报表,按照报告编码保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15,福建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的法定义务:(一)应当设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机构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等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组成,医务和药学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应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各医疗机构负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专(兼)职人员及其联系方式报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抄送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16,福建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二)应强化医务人员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将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立、设施设备配置和工作开展情况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收集临床用药风险信息;(三)应配合有关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和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如实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和信息,不得隐瞒;对本机构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按照要求进行报告、调查、评价和处理;(四)应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开展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有关的各项工作;(五)配制和使用医疗机构制剂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和执行医疗机构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并参照本管理规定开展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17,与原办法报告要求比较:报告单位不变(19条)ADR的报告范围不变(20条)ADR的报告时限有所变化(21条)明确了各级监测机构对个例报告的评价责任和时限要求(24-26条)增加了对死亡病例的调查评价要求(企业22条、监测机构24-25条),个例报告,18,报告单位及基本要求:第19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获知或者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当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见附表1)并报告。,个例报告,19,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市县监测机构,严重:3个工作日内审核评价其他:15个工作日内审核评价,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评价程序,严重:7个工作日评价,死亡:评价,SFDA/MOH,省级监测机构,国家监测中心,报告时限(21条)死亡:立即严重:15日新的:15日一般:30日随访:及时,个例报告,个例评价要求(24-26条),20,市县卫生,市县ADR,省卫生,国家ADR,卫生部,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调查15个工作日报告,及时评价,必要时现场调查,调查报告15日内,死亡病例调查及评价程序(第22、24-26条),市县药监,国家局,省级ADR,省级药监,个例报告,21,2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管理首次报告严重跟踪报告报告表检索报告表评价(监测机构)报告查重暂存报告补充材料管理修改申请管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3,24,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定义: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同一药品:指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名称、同一剂型、同一规格的药品。,药品群体不良事件,25,调查结果7日内报告,电话、传真、在线,立即报告,组织现场调查,督导/评价/现场调查(影响较大),开展调查(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省级ADR,组织现场调查,所在地ADR,药品群体不良事件,26,基本要求:第27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见附表2),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药品群体不良事件,27,释义(第29-31条):报告单位发现或获知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开展的工作调查(事件发生、药品使用、患者诊治等)自查(投料、生产、运输环节、存储、销售渠道等)采取紧急措施(救治患者,暂停生产、销售、使用等)第32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暂停生产、销售、使用或者召回药品等控制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积极组织救治患者。,药品群体不良事件,28,药品重点监测定义: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药品重点监测,29,省以上ADR监测机构在药品重点监测中的职责第43条省级以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的重点监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监测报告进行技术评价。医疗机构在药品重点监测中的作用第44条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机构作为监测点,承担药品重点监测工作。,药品重点监测,30,其他规定第55条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患者和报告者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第56条鼓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之间共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第57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信息管理,31,执法主体: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处罚对像:报告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人员,法律责任,32,报告单位违规情形:药品生产企业:7项第58条第二款药品生产企业有前款规定第(四)项、第(五)项情形之一的,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相应药品不予再注册。药品经营企业:3项医疗机构:3项,未按要求提交PSUR,未按要求开展重点监测,法律责任,33,处罚措施:第58条药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第59条药品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法律责任,34,法律责任,第六十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一)无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二)未按照要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报告、调查、评价和处理的;(三)不配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和群体不良事件相关调查工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医疗机构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应当移交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5,第61条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有关工作人员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赔偿责任第62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违反相关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法律责任,36,相关定义(63条):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新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药品重点监测,不变,修改,修改,修改,新增,新增,第八章附则,37,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第八章附则,38,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第八章附则,39,新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第八章附则,40,其他规定第64条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可以委托其驻中国境内的办事机构或者中国境内代理机构,按照本办法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规定,履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义务。第65条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八章附则,41,第65条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章报告与处置),卫生部国家局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10.6),42,其他规定第66条医疗机构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第67条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于2004年3月4日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7号)同时废止。,第八章附则,43,二、如何提高病例报告的质量,44,当前报表存在问题:,用药时间与ADR发生时间、报表时间有矛盾报表有缺项:如病例号等为填写用药种类与诊断不符:未说明原因联合用药为单个报表、分天报表、多人报表同一病人同一药物引起ADR,多人报表数据未写明:肝功、白粒细胞、血压、肾功报表范围:严重的,新的,药害(死亡要附病例),45,(一)增加对“严重”病例的判断能力和倾向性:,1.什么是“一般病例”:a.有害反应很轻,不涉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不产生明显痛苦,不需住院。如:皮肤潮红、瘙痒、轻微咳嗽、短暂寒战、低热、腹泻一次等。b.不用药或仅用简单治疗很快(一天内)完全痊愈,再无任何不适。2.不是“一般”的就是“严重”的。如肝、肾功能指标异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全身性荨麻疹等。,46,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身体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47,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患者出现对生命有危险的不良反应,若不及时就诊就可能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例如:过敏性休克,48,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身体功能产生永久损伤不良反应结果“有后遗症”后遗症是指因疾病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明显障碍,且持续半年以上未愈称为后遗症。如永久性感觉丧失或畸残、畸形。,49,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尽管事件不会立即危及生命或者导致死亡和/或需住院,但为了预防出现任一上述所列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治疗,通常也被认为是严重的。如用药后出现发热、寒战、脸色苍白、无力等现象,且停药后仍有持续或加重,若不采取对症治疗等措施,可能会导致症状进一步发展,危及患者安全,这也可以认为是重要医学事件,列为严重不良反应。,50,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例:患者因精神分裂症于2012年12月11日住院治疗,医嘱予以氯氮平片治疗,中午25毫克、晚上100毫克;12月17日增加剂量至中午50毫克、晚上125毫克。查心电图显示异常: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予以稳心颗粒等治疗,12月24日查心电图恢复正常。,51,举例:患者因感冒就诊,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50ml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立即停药,注射地塞米松1支,10分钟后完全恢复,步行回家。报告类型:已知一般,52,(二)增加对“新的”病例的敏感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注意对照“说明书”特殊注意更加严重更加特殊持续时间更长严重程度小,53,注意对照“说明书”,举例:患者,男,13岁,因腹泻于2013年2月28日上午来卫生室就诊,给予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一天三次,一次半包,首剂服药半小时后,患者腹部、背部出现片状风团、发痒,立即嘱其停用枯草杆菌二联颗粒,2013年3月1日来复诊。报告类型:已知一般经查阅说明书,仅为罕见腹泻,并无过敏反应。所以应改判为新的一般。,54,“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更加严重例:说明书中列出“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是否为新的?(是)更加特殊例:说明书中列出“急性肾衰”,“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否为新的?(否),55,“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更长例:说明书中列出“转氨酶一过性升高”,“转氨酶持续性升高”是否为新的?(是)严重程度小例:说明书中列出“心肌梗塞”,“心绞痛”是否为新的?(否),56,(三)强化“报告时限”观念,上报单位(1)从源头抓起,通过培训、质量评分、质量讲评和具体指导等方式提高上报单位的填表质量,避免或减少反复修改的数量和次数。(2)遇到“严重病例”要警觉,要抓住不妨,要抓紧上报。(3)遇到上级退回的修改报告(关乎到报告质量),要抓紧补充提交。,57,(4)对客观原因所致的延迟,一定要在“备注”栏内加以说明,可免予扣分:a.对集中搜集获知的病例要注明,以“发现”之日为准;b.注明“因反复多次修改”;c.注明“报告者(或经治医师)出差在外”;d.注明“严重(或死亡)病例需经临床科室讨论确认”等。,58,(5)提高对“描述”的得分率强调“三个时间点”的重要性;不要疏忽用药情况(名称、用法用量和时间3个小项);高度重视“体征”的描述:区别症状和体征,59,举例:,60,2.确保“关联性评价”不失分,(1)对“ADR分析”项“停药或减量后”项:只有ADR自行消退者才能判为“是”(通常仅见于一般病例),凡是采用了药物治疗,均应判为“不明”。“再次使用”项:必须是上次ADR已完全痊愈后再次用同样的药,才能称为再次使用。,61,(2)对“关联性评价”项通常均判为“可能”,其错判率极低;即使判断失误,并不影响对该药的整体评价。,62,只有在完全符合下列情况的条件下,才能慎判为“很可能”(通常仅见于一般病例),故甚为罕见:a怀疑药品只有一种;b确认该ADR为该怀疑药品的已知ADR;c有“停药或减量”,且自行(不用任何药物)痊愈;d不存在其他导致该有害反应的可能因素,尤其如原病情、所并用的其他药物、用法用量有缺陷等因素。,63,举例,64,只有完全符合“很可能”的各项条件,再加上在ADR完全自愈后再次用药再次出现同样的ADR,才能慎判为“肯定”。(通常仅见于一般病例)。故极为罕见。如上报单位认为“可能不是”、“待评价”或“无法评价”,则不宜上报。所以在上报单位的报表中不应出现上述关联性评价结论。,65,(四)关于报告的几个题外话(一)同一病人同一时段不同药品出现不同ADR,如何上报?举例:,66,(二)同一病人同一药品在不同时段出现不同ADR,如何上报?举例:,67,68,(三)同一病人同一时间不同药品同一ADR表现,如何上报?举例:,69,(四)不良反应描述中注意的事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及处理3个时间3个项目和2个尽可能3个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不良反应终结的时间,70,(四)不良反应描述中注意的事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及处理3个时间3个项目和2个尽可能3个项目第一次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药品不良反应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2个尽可能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71,(四)不良反应描述中注意的事项,常见的错误三个时间不明确没有写不良反应的结果干预措拖过于笼统。如“对症治疗”、“报告医生”过于简单。如“皮疹,停药。”严重病例没有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记录多余写原患疾病症状,72,(四)不良反应描述中注意的事项,患者因盆腔炎给予静滴头孢哌酮舒坦3.0g,用药10分钟后感全身皮肤瘙痒、胸腹部皮肤出现散在皮疹,红色、直径约1-2mm,立即停药。约15分钟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73,(四)不良反应描述中注意的事项,患者咽痛、发热,体温39,给予静滴头孢曲松钠1小时后,全身潮红伴瘙痒、嘴唇水肿,立即停药给予扑尔敏、地塞米松肌注,1小时后患者症状消除。,74,(四)不良反应描述中注意的事项,其他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变化过程要用具体时间如X年X月X日,不要用“入院后第X天”,“用药后第X天等”。填写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有关的患者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等过敏史、怀孕史、吸烟史、饮酒史、药物滥用史等,75,(四)不良反应描述中注意的事项,总结一句话:“三个时间三个项目两个尽可能。”套用格式:“患者因疾病于何时开始使用何种药物(用法用量),何时出现何不良反应(两个尽可能),何时停药,采取何措施,何时不良反应治愈或好转。”相对完整,以时间为线索,重点为不良反应的症状、结果,目的是为关联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76,(四)不良反应描述中注意的事项,若患者的不良反应是出现心悸、肝功能异常等,需要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