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周自主训练历史试题.pdf_第1页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周自主训练历史试题.pdf_第2页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周自主训练历史试题.pdf_第3页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周自主训练历史试题.pdf_第4页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周自主训练历史试题.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20152015 级高二历史自主学习材料(第级高二历史自主学习材料(第 2 2 周)周) 命题人:焦玉华命题人:焦玉华 审核人:审核人:郭杉杉郭杉杉 一、选择一、选择题题(本(本大题共大题共 3030 小小题题,每,每小题小题 1 1. .5 5 分,共分,共 4545 分)分) 1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 种。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 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 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 孔子 韩非子 B墨子 孔子 老子 C孔子 韩非子 墨子 D孔子 韩非子 老子 2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 A到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 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4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孟子滕文公上中写道:“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 君污吏必漫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这表明孟子认为( ) A实行仁政,要将田地分给农民 B实行公平,要反对暴君和污吏 C实行仁政,要厘清土地归属权 D实行平等,要均等地分配谷禄 6有专家认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 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 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百家争鸣中的(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7“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 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 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8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 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 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2 / 6 9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 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 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 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 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1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 折。这种“转折”当指( )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1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 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14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 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 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 A郡国并行 B独尊儒术 C察举取士 D士族兴起 15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日:“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 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16命名习惯很大重读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 “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 况表明( ) 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B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17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 / 6 18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 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 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休养 19它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 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文化攻势,力求 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这个学术群体的代表人物是 A董仲舒 B程颢、程颐 C黄宗羲 D朱熹、李贽 20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 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 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21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 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22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 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 遍接受是在( ) 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 23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 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24赵轶峰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 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 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民本和保留君主制未脱“儒家思想理路” 开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 君臣平等有“新见” 作者对黄宗羲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A B C D 25 “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 “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 “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26 “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 4 / 6 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 映了( ) A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 B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C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D作者反对盲从孔子 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28 “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亦尊,儒者颜亦厚。洋洋朝 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 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 C“孔子为教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 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29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 救之。”“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 见诸行事。”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 A主张经世致用 B力挽儒学危机 C维护理学正统 D反对盲从孔子 30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 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二、材料二、材料与问答题与问答题:(本:(本大题共大题共 4 4 小小题题,3 31 1 题题 1414 分,分,3 32 2 题题 1 13 3 分,分,3 33 3 题题 1 16 6 分,分,3 34 4 题题 1 12 2 分,共分,共 5555 分)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 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 “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6 分)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 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张。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4 分) 材料三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 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5 / 6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 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4 分) 32. . (1313 分)分)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 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 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 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 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 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 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 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 “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 然作色而起曰: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 “怪得羲皇 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 ”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 称)闻而善,曰: “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 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的用人政策。 (1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2 分) (2)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 分) 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2 分) (3)材料三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3 分) (4) 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 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 力。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主要原因。 (2 分) 6 / 6 33(16 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 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 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