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初中语文中考字词复习内容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上午第三节 总第(27)教时 课型:复习课参与与会中肯中看授予公仆叨扰惩处宁愿吐痰吐血恐吓曲解重创冲床可汗尽管尽快弄堂作坊应届应允应用间接劲敌军帖碑帖供应供认泊位锅沿巷道柏林揣度亲家差遣桂冠炮制屏退校正称职殷红挨饿拮据旋风旋涡着落宿根堤坊纠葛封禅押解草蔓瓜蔓模式模具骄横蹊跷蹊径邮票针灸惬意异议火焰拙劣质量腹部档案教诲懦夫压力缩小逐步苟且哺育缔结酵母糙米湖泊漱口讹诈谬论暂时铁杆蓦然摒弃散发候鸟竹篙巢穴狡黠订正亲岸蓄满庶民撷取芫荽垂颈寥廓着落燕山湮没瘦瘠抽噎针砭萌庇悖逆玄虚诓骗痉挛喷怒皈依拈阄恪守喟叹奇葩媲美剽窃祛除缫丝洗涮吸吮水獭绦虫畏葸赝品拜谒肆业连翘翘首分歧奔丧琐屑倜傥惩罚祈祷诧异既然呜咽涉足倘佯安恬惆怅拮据应和薄烟黄晕贮蓄澄清闪烁休憩酣畅干瘪吞噬谄媚青睐亲昵炫滑稽称职崇拜模型虚妄颔首矜持纤维奢侈雪蒿怪癖希冀吓懵蠕动狭隘擎着霎时寒颤腭下蓦地颀长差异差遣差劲参差道观落枕阴霾栖息恬静上乘惮怕归省撺缀凫水亢奋羁绊烧灼辐射娇憨作孽当真要塞阻塞罹难载人火焰咨文迄今舆论军隅迄徒湍急掳掠震惊惶急疮疤诘问摩挲憎恶揩油恣情固执蜇人提防怂恿蜷伏对峙侥幸黝黑伫立绮丽池沼丘壑瘦瘠捆缚肆虐干涸弥漫渝告供给粗糙龟裂蟾蜍褶皱追溯危堰杀戮散佚翠日归宿拘囚景仰汲取抽薹馈赠星宿轻疾污秽田圃雾蔼驿站泥坯和面残骸冰碴瞥见绮形不逊魁悟赊帐膂力懦弱挑剔冻煞角斗士奇蹄目梁山泊白蒙蒙贫民窟神经质大毡子悭吝人前仆后继邻人之父为人所害为虎作伥自急自艾否极泰来引吭高歌饮马长江心广体胖哄抬物价一哄而散大腹便便人才济济目不暇给循规蹈矩富商巨贾硕果累累罪行累累混水摸鱼鱼目混珠遗之千金强人所难寡廉鲜耻靡靡之音挑拨离间吹毛求疵促进贸易上窜下跳怒不可遏简单扼要敷衍塞责冈峦起伏无产阶级不即不离笑容可掬英俊潇洒眼花缭乱掠人之美温暖如青沁人心脾捷报频传一尘不染扔掉包袱如释重负畏缩不前百般挑剔恬不知耻阳奉阴违提纲挈领众谋佥同戛然而止尔虞我诈明星陨落爱憎分明民脂民膏刚愎自用怵不惊心怙恶不悛杀一儆百前倨后恭良莠不齐戎马倥偬一丘之貉病入膏肓风声鹤唳舐犊之情饮鸩止渴踽踽独行白驹过隙披蓑戴笠骇人听闻屈尊纡贵稍纵即逝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马齿苋枕戈待旦谆谆告诫相濡以沫熠熠夺目一张一翕单枪披马千呵万护不胜枚举屏气凝神锐不可当猝然长逝有条不紊黑黝黝悄无声息惟妙惟肖忧心忡忡可歌可泣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生性恶劣根深蒂固锲而不舍揆情度理惨绝人寰掂斤拨两相形见绌意兴阑珊嗄吱作响杳无消息潜滋暗长义愤填膺万恶不赦嗟来之食语言运用专题训练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上午第一节 总第(28)教时 课型:复习课一、 基础分析近年中考语文学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表格题近年来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表格题以表格、项目、数据为载体,直观显现事物的本质属性,便于读者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捕捉事物的特征。目前表格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表格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另一种是表格补充题,这类试题是现代文阅读的一种新题型,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具有以下特点:1从思维角度看,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提取的能力,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整体阅读抓信息,横比纵比找规律,图表细节莫忽视,归纳概括要精准。第一明确:答题的第一步就是读题,明确题意,筛选关键信息;通过比较数据得出答案。第二明确:表述要完整,一般情况学会抓最大和最小数据;联系生活实际探求命题者的目的,筛选重点信息进行表述。第三明确:比较数据的方式有多种,纵比、横比、纵横结合比较,表述时准确是前提,其次应注意精炼。仿写句子专项训练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上午第 一节 总第(29)教时 课型:复习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散思维,”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更注重运用,在新的课标卷中增加了仿写句子的题型。这类题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它不只是单纯对句子结构的模仿,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具有以下特点:1从思维角度看,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3,从语法的角度看,考查学生有关词性、短语、复句,及各种句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从修辞的角度看,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能力。从学生历次答题情况看,仿句时生硬地套用例句形式的不少,真正出彩的仿句不很多。针对学生在仿句练习中暴露出来问题,设计本节专项训练课,旨在通过逐步地训练,让他们在实练中了解解答仿句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方法,提高解题效能。在练习题的设计上,遵循两个原则: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有兴趣写;贴近中考考题,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学习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1、具有一定的修辞知识,能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2、有一定的语法知识,了解词语的搭配、单句和复句的知识。3、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教学思路与方法:以教师的仿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仿句的概念;从学生日常练习中的问题入手,启发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获得共识,从而认识仿写句子的要求,尝试去修改,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在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学生在交流的过程,通过互评又一次的完善所写的仿句,达到认识的再提高。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提高,达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训练。最后,由学生总结收获,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提炼,帮助学生把握答题技巧。仿写句子内容合理 修辞恰当 句式相仿 语意连贯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综合复习2010年 4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第三节 总第(30)教时 课型:复习课复习要点:说明文的有关知识一、阅读能力要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二、重点、难点1、 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2、 2、重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 4、逻辑顺序的判别。三、复习过程:(一)我们学了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八年级上册说明文课文。分成八个组讨论八篇课文,讨论的内容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结构方式。(5分钟) 2、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的结果: 3、归纳说明文的常见的知识点: 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A、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B、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C、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D、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E、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归纳说明文的考试规律:(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语言信息和图表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考查对象和要求,便于我们复习备考。散文阅读指导与练习2010年 4 月 16 日 星期五 上午第 三 节 总第(31)教时 课型:复习课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抒情性散文的基本写作思路:一篇抒情性散文,作者往往从生活中某些常见的事物入手,通过对于这些事物的描绘,抒发某种情感,表达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某些感悟。中考散文阅读要求: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常见题型体味情感类 赏析语言类 评价感悟类体味情感类解题思路:在文中找出此句,看前后文,抓住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理解抒情性的句子赏析语言类1 词的含义 例: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1 原义指驼背,这儿则是形象地突出了树的苍老。2 句子的妙处 词性特征 富有动感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反复 强调的数词 特殊搭配 例: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脖子急走的人,会像 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 感情色彩 例:鸟儿卖弄婉转的歌喉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 对偶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语 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反问:表达了 (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3富含哲理,寓意深刻的句子(含义,作用)解题思路:含义:化含蓄为直白;结合作者感情;抓关键语句作用:画龙点睛(对所写人物,揭示其精神品质;对所记事物, 阐发其思想意义) 连缀结构( 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渲染气氛评价感悟类1. 评价 “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做出选择,阐述理由,前后一致.2. 感悟: 结合主旨,选择恰当角度,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将思考后的结果用结论性的语言表述出来 (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简明完整)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2010年 4 月 19 日 星期 一 上午第 三 节 总第( 32 )教时 课型:复习课【考查内容】理解、筛选、分析、概括、评价 理解重要语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能根据要求准确地从文章中筛选相关的语句。正确分析段、篇的结构和层次,理清线索和顺序。概括层意、段意和全文的中心。能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存在问题】 1、缺少整体意识 2、缺少原文意识 3、缺少审题意识 4、表述能力差【复习策略】第一、调整心态冷静答题 ,克服畏惧心理,增强信心和恒心。第二、要强化整体意识,整体感知,分解答题。第三、要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注重角度,规范答题。 第四、要掌握“以文解题”的解题方法。第五、训练时做到类型化。 解题指导三步阅读法:第一步: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第二步:整合信息,把握主题;第三步:立足原文,逐一解题。最后提醒:记叙文阅读最主要的解题方法,或者说解题原则,就是要“以文解题”。 1、原文里面确有答案。2、涉及语句理解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等,分析时绝对要结合原文的思想内容 。1能理解词语的本义以及在一定上下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特定含义,能确认词语、句子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3能对文中的词、句的选择、增删、替换、移位、 照应等进行比较、辨析,从而揣摩其具体含义及 其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的变化。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大量的文字材料中迅速获取和筛选有效信息。一般来说,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上下句、上下句群之间都是有一定关联的。 1、弄清记叙文的六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弄清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3、了解记叙的线索:物(不变) 情感(变化) 细节4、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5、分析结构,划分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6、了解现实生活中常涉及到的文化 判定方法分析作用 1、写作方法 先抑后扬 气氛渲染(气氛的特点 人物的性格) 对比烘托2、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3、修辞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尤其是要关注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分析评价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读题目 题目有时蕴藏着主题 读原文 标上自然段 读题干 题干中往往含着有效信息 自问自答 文章写了什么人或事? 表达上有何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 阅读时关注重要句子 例如: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 段首句、段尾句等 读完后圈画重点词句 例如:有特殊含义的词 有情感色彩的词(褒义词或贬义词) 尤其是抒情句、议论句 联系题干第四题,基本确立文章主题 审清题干,锁定答题区位; 审题角度: 1、 命题的角度 2、阅读的范围 3、表述要求 搜索信息,筛选关键词句;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注重角度,按照规范答题。 定向:根据题干的命题角度 定式:根据题干的表述要求说明文基础知识总结与训练2010年 4 月20 日 星期 二 上午第 一 节 总第( 33 )教时 课型:复习课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某种具体事物或解说某种抽象事理的文体。考查说明文阅读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说明对象。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楚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究竟在介绍某种具体事物还是在解说某种抽象的事理。在确定说明对象时,分清说明文的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如说明实体的说明文,有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但这一方法不是阅读所有的说明文都可以用。例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如果简单的把标题作为文章的说明对象,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所以,一般的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不能仅看标题。有些说明文,特别是事理说明文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另外还要注意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考察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三种提问的方式: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找出中心句。答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2、抓住事物的特征。(本质特征)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的了解被说明的事理、事物。对于具体事物说明文经常会让考生指出该说明文的特征是什么。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在明确了说明对象后,要从文章的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一定要把握文章在说什么或在阐释一个怎样事理。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有时题目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就直接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时文中用中心句来概括事物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有时则需要概括段落的要点加以总结,例如中国石拱桥的第二段指出:“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这种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表面特征与本质特征,例如死海不死:表面特征:淹不死人、浮力大、一切生物不能生存本质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3、理清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哦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庶务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或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4、说明的结构。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结构形式:总体结构: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基本模式: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纵横交错式。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了常见的几种常见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5、掌握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下定义”是用科学性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做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叫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的语言,不是下定义。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绘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能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中介绍风沙进攻的方式时说“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称为阵地战”,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要注意的是给事物分类别要有一定的标准,使眉目清晰,避免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分类完了还要加以说明。分类别的作用是能有条理、更清楚的说明事物。、“列数字”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文章中如果出现的数字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这句话中的数字是用列数字来说明大会堂的体积的。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词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作比较”是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突出不同之处。作用是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新鲜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画图表”作用是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考察方式: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回答这类问题可参照下面的回答模式:“这段文字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的特点。”6、感悟说明语言。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如何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使用了说明方法句子中的使用的修饰语、选择的句式。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拿说话跟吃饭、走路作类比时说“人类讲话是一件极不平常的了不起的大事”其中的“极不平常”;在如“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之外,还会说话”一句在运用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时选用了“除了还”的句式,说明人的本质特征。采用了列数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语句更能体现语句的准确性。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住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够分析、鉴别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例如苏州园林中“谁如果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是不该错过的。”这里的“鉴赏”含义比“欣赏”“观赏”更丰富多了一层鉴别的含义。修饰限制词语,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等是怎样恰如其分的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的。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最主要”这个短语。除了修饰限制性词语外,一些表示:估计、补充、突出强调、约数、程度的词语更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经常有下面的几种考察的方式: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题模式:一般要解释该词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它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其中的比喻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大量运用形容词、动词及修辞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议论文的特点2010年 4 月 21 日 星期 三 上午第 一 节 总第( 34 )教时 课型:复习课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二)论据: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三)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二、议论文结构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棗分析问题(本论)棗解决问题(结论)。2.可分两大类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如怀疑与学问。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例如: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文言文精细阅读2010年 4 月 22 日 星期 四 上午第 三 节 总第( 35 )教时 课型:复习课1陈涉世家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古今异义词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强迫。 5、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重点词语解释 1、屯大泽乡屯:停驻 2、会天大雨会:适逢; 3、或以为亡亡:“逃亡”; 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 5、等死:同样 6、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中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 9、辍耕上垄上之:去,往 10、怅恨久之怅:失望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11、苟富贵,无相忘苟:倘使 九、特殊句式 1、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 2、此教我先威众耳判断句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 4、号为张楚判断句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被动句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省略句 十、朗读节奏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十一、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候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2、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2曹刿论战2010年 4 月 23 日 星期 五 上午第 三 节 总第( 36 )教时 课型:复习课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三、语音 刿(gu)孚(f)辙(zh)轼(sh)遂(su)盈(yng)靡(m) 玉帛(b)鄙(b)又何间(jin)焉小惠未徧(bin)弗(f)敢专也 四、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五、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六、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七、一词多义 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挑拨离间()亲密无间() 2、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属: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 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九、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省略句 5、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 十、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举出1例,即可得2分)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信服务合同协议模板:5G网络覆盖合作协议
- 2025年数字艺术展览虚拟现实技术与观众深度参与深度解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厂房购置中介服务费及佣金协议范本
- 2025版全屋定制家居设计与安装及家具定制合同
- 2025年度户外LED灯箱广告制作与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年吊车租赁及吊装作业风险评估合同
- 2025年度电脑系统安全防护与维护合同
- 2025版跨境离婚协议与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专项合同
- 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合同模板
- 2025版建筑工程节能合同模板
- 新媒体礼仪知识培训总结
- 2025 年小升初成都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4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招聘真题
- 2025年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程 - 心理调适
- 三级创业指导师考试复习题库(500题)
- 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各单位新编长聘人员招聘需求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31997-2015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 HG20615-RF法兰标准尺寸
- 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