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_第1页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_第2页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_第3页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_第4页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3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 莲山课 件 m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 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把握死水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2、领会死水 “ 反讽 ”“ 象征 ” 的手法。 3、鉴赏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诵读指导贯穿全诗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 死水 ” 的象征意义。 2、如何理解诗中的 “ 翡翠 ”“ 桃花 ”“ 罗绮 ”“ 云霞 ” 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鉴赏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2 / 23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臭水沟里的一沟污水、死水时,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把它写成诗来讽刺一种社会现象吗? 1925 年,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就以 “ 死水 ” 为题,写了一首诗歌死水(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 1899 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 年考入清华学校, 1922 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 年出 版诗集红烛。 1925 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 年 7 月 15 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初读死水,整体感知。 引导题(只思考,不必回答): 1、说说读这首诗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2、说说读这首 诗想到了哪些画面。 3、你觉得作者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3 / 23 (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 明确:全诗 5 节。 第 1 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 2 节,直承第 1 诗节的 3、 4 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 4 句类似反语, “ 翡翠 ”“ 桃花 ”“ 罗绮 ”“ 云霞 ” 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 3 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 “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 ,那些腐臭的产物 “ 水珠 ” 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 “ 笑声 ” ,与那些借机生事的 “ 花蚊 ” 臭味相投,共享这 “ 一沟绿酒 ” 。 第 4 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 “ 青蛙 ” 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 5 节,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 “ 反讽 ” 的背后。 四、二读死水,探究意象意义,体会诗人的感情,分析诗歌 “ 三美 ” 。 讨论:你觉得如何朗读才能表现诗人的情感,说说理由。 明确:体味意象的情感、重音、节奏。 (一)分析意象特点,探究形象意义。 引导题: 4 / 23 1、死水的 “ 绝望 ” 表现在哪里? (学生可以根据诗中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 “ 绿酒 ” ,上面有绿的 “ 翡翠 ” 、红的 “ 桃花 ” 、闪光的 “ 罗绮 ” 和灿烂的 “ 云霞 ” ,还 “ 飘满了珍珠 ” ,又有 “ 歌声 ” 。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 “ 破铜烂铁 ” 和 “ 剩菜残羹 ” ,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 “ 翡翠 ” 便是破铜之绿, “ 桃花 ” 是烂铁之锈, “ 罗绮 ” 是油腻的光,“ 云霞 ” 是霉菌, “ 绿酒 ” 是一沟臭水, “ 珍珠 ” 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 “ 华美 ” ,处处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就是绝望、无生气。 2、如何表现这种 “ 绝望 ” 的?(手法分析) 分析:诗人营造了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 “ 翡翠 ”“ 桃花 ”“ 罗绮 ”“ 云霞 ” 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 探究形象意义。 提示: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 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你认为死水象征什么5 / 23 呢? (补充:怎样理解 “ 死水 ” 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象征意义的三种看法:(资料补充见学案) 第一种看法: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 “ 死水 ” 是美国社会的象征。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 “1925 年 4 月 ” 。这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忆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 “ 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 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 “ 死水 ” ,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6 / 23 第二种看法: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 “ 死水 ” 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 年 3 月 18 日,就是鲁迅说的 “ 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 ” ,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 三一八 ” 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这个北洋政府已是 “ 一沟绝望的死水 ” , “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 ,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 。态度是 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种看法: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 “ 死水 ” 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 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 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 “ 死水 ” 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 “ 死水 ” 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 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 “ 死水 ” 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7 / 23 小结:本诗通过对 “ 死水 ” 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确立重音、语调、语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示例 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 你的剩菜残羹。 ( “ 绝望 ”“ 半点 ” 要重读,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也写出了污秽、滞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无可救药的特点,任凭清风吹过也毫无生气。这里的 “ 清风 ” 的象征意义也不难理解; “ 不如 ”“ 爽性 ” 正是诗人忧愤的心情的写照,要读出决绝的语气。) 示例 2: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 也许 ” 是一个假想,可以有一个心理停顿。 “ 绿成 ”“ 绣出 ” 等动态的词语要强调,这里运用了 “ 反讽 ” 的手法,语8 / 23 调要用曲折调,读出讽刺的语气。) 示例 3: 那么一 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 “ 那么 ” 指代上文,要强调。其他处理同 “ 示例 2” 。) 示例 4: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诗人在前 4 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 “ 死水 ” 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惟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 “ 美的所在 ” 。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句,不是简单的重复,与第 1 节相比,要读出情绪的变化,语气要更加肯定。 “ 断不是 ” 应重读, “ 不如让 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 中 “ 丑恶 ” 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 “ 这不是 恶之花 的赞颂,而是索性让 丑恶 恶贯满盈, 绝望 里才有希望 ” 。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 “ 应该把 丑恶 意会为黑暗现9 / 23 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 ” 。 “ 丑恶 ” 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朗读中表现理解。对一些 “ 点 ” 的理解、鉴赏可以穿插其中。) (三)三读死水,分析句式上的特点,体味 “ 三美 ” 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建筑的美。 1、确立朗读停顿,体味节奏特点。 这是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2232 清风 /吹不起 /半点 /漪沦。 2322 不如 /多扔些 /破铜 /烂铁, 2322 爽性 /泼你的 /剩菜 /残羹。 2322 也许 /铜的 /要绿成 /翡翠, 2232 铁罐上 /绣出 /几瓣 /桃花。 3222 再让 /油腻 /织一层 /罗绮, 2232 霉菌 /给他 /蒸出些 /云霞。 2232 让死水 /酵成 /一沟 /绿酒, 3222 飘满了 /珍珠 /似的 /白沫; 3222 小珠们 /笑声 /变成 /大珠, 3222 又被 /偷酒的 /花蚊 /咬破。 2322 那么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2232 也就 /夸得上 /几分 /鲜明。 2322 如果 /青蛙 /耐不住 /寂寞, 2232 10 / 23 又算 /死水 /叫出了 /歌声。 2232 这是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2232 这里 /断不是 /美的 /所在, 2322 不如 /让给 /丑恶来 /开垦, 2232 看他 /造出个 /什么 /世界。 2322 小结: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内部又有变化,结尾双音节收尾;从韵律看,二四句为脚韵,每节有所变换,读起来十分和谐 。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从这个角度上说,体现了音乐之美。 2、分析 “ 建筑美、绘画美 ” 。(学生可以理解到句式整齐、全诗遣词造句多绘声绘色即可) 四、四读死水,体味诗人情感。 (形式可以多样,如分组读、男女分读、指名朗读) 五、小结 新月诗派是活跃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新月诗派分前后两期,前期以 1926 年 4 月创刊的晨报诗镌为阵地,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刘梦苇、饶孟侃等 ;这是一个在胡适为代表的写实派白话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诗创作处于衰退、停滞状态下,涌11 / 23 现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本派诗人以 “ 三美 ” (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为诗艺目标,各自又能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双美的诗作,对新诗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几首诗,就闻一多先生诗歌中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任选角度,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 不对! ”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 在我心里! 七子之歌(澳门) 12 / 23 你可知 “ 妈港 ” 不是我的真名姓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 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 请叫儿的乳 名,叫我一声 “ 澳门 ”! 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 黄鹂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中 “ 黄鹂 ” 这个意象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感情。 2、学生通过对诗人其他诗作的比较阅读,了解徐志摩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3 / 23 1、分析诗歌中 “ 黄鹂 ” 这个意象 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感情。 2、学生通过对诗人其他诗作的比较阅读,了解徐志摩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想】 徐志摩这个名字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可以通过留预习作业 “ 走近志摩 ” ,让学生走近诗人,搜集徐志摩的资料,了解他的主要经历。(上网、到图书馆查阅)从黄鹂入手,拓展阅读,比较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个明星阔的海三首诗在意象、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有关 “ 黄鹂 ” 的四首古诗词。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 ) 还有: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14 / 23 晏殊破阵子 )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明 杨基天平山中 ) 很显然,形态清丽、叫声婉转的黄鹂很受古代诗词大家的青睐,它几乎约定俗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黄鹂在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先生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徐志摩先生写的黄鹂 二、初读黄鹂,整体感知 (读诗,简述诗歌内容) 诗歌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梢,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 “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 ,于是招来了我们这些观望的人(一个怎样的群体,可以想象),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引吭高歌。可是它却 “ 一展翅 ” 飞走了。 三、再读文本,感悟诗歌意象 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不十分清楚了,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我们在诗中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宝贵的启示。 阅读思考: 1、黄鹂有何特 点? ( 1) “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 中, “ 掠 ”“ 颜色 ” 表现了黄鹂的什么特点? 15 / 23 ( 2) “ 不作声 ” 能看出黄鹂什么特点? ( 3)如何看待诗人 “ 艳异 ” 的感受? ( 4)两次出现 “ 春光 ”“ 火焰 ”“ 热情 ” 含义有何不同?本体、喻体有何不同? 2、你觉得 “ 黄鹂 ” 象征什么? 3、体会诗人的情感 ( 1) “ 我们 ” 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 我们 ” 在期待什么? ( 2) “ 怕惊了它 ” 表现 “ 我们 ” 怎样的心理? ( 3)结尾中 “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 ,诗人感受如何? ( 4)这首诗言终意犹未尽,试谈谈诗人还有哪些未尽之意。 四、三读文 本,合作探究 1、黄鹂有何特点? 明确:抓住 “ 掠 ”“ 颜色 ”“ 艳异 ” 等词语可以看出,黄鹂迅捷、惹眼,这是黄鹂在一瞬间给人的视觉感受,充满灵性、给人带来意外惊喜; “ 不作声 ” 又多了几分神秘,引人向往;前一个 “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 比喻黄鹂,使人感受到它充满生机、活力,热烈、冲动、张扬,引人向往。 2、你觉得黄鹂象征什么? 明确:黄鹂是一首象征诗,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指出黄鹂形象具体的所指。诗中两次出现的 “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 的比喻,也给我们重要的提示。因为无论是春光、火焰,还是热情,都寓指了 一种美好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已16 / 23 经 “ 不见了 ”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这是一种理想的破灭,韶光易逝,青春不回,爱情并非不朽,等等。 因此要想确定黄鹂形象具体的意指,还必须联系到徐志摩当时的思想状况。 补充:徐志摩( 1896 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 年返 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 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 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 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 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 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17 / 23 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 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我们知道,诗人刚回国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准备在社会上 “ 露棱角 ” 。他将自己的高世之志称为 “ 单纯信仰 ” ,胡适则洗练地将其概括为 “ 爱 ”“ 自由 ”“ 美 ” 三个大字。正因了这 “ 单纯信仰 ” ,他拒绝一切现实的东西,追求一种更完满、更超脱的结局。 诗人在政治上则左右开弓,以至于有人认为新月派是当时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 。然而在现实面前,任何这类的 “ 单纯信仰 ” 都是要破灭的。世易时移,再加上家庭罹变,诗人逐渐变得消极而颓废。 由是观,黄鹂的形象正象征他那远去的 “ 爱 ”“ 自18 / 23 由 ”“ 美 ” 的理想。 3、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应该注意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选择 “ 我 ” 这一更为强烈的主体抒情意象作为主词,而是采用了 “ 我们 ” 这种集体性的称谓。黄鹂的象征意义不只是对 “ 我 ” 而言的。作为一群观望者, “ 我们 ” 始终缄默无言(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流露出一种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的无奈情绪。徐志摩们也只能无奈地观望,年青时的热情被那只远去的黄 鹂鸟带得杳无踪迹了。 五、拓展迁移 比较徐志摩诗作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个明星阔的海,思考后面的问题。 ( 1)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19 / 23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 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2)为要寻一个明星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 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那明星还不出现; 20 / 23 那明星还不出现, 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 这回天上 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 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 3)阔的海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 我只要一分钟 我只要一点光 我只要一条缝, 像一个小孩爬伏 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 缝,一点 光,一分 钟。 (一)思考 1、比较三首诗意象的特点。 2、谈谈这三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21 / 23 (二)讨论 1、比较三首诗意象的特点。 ( 1)雪花的 快乐 “ 雪花 ” “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 (欢快、无拘无束、轻松自由) “ 认清我的方向 ” (目标明确) “ 飞扬,飞扬,飞扬 ” (坚定执著、矢志不渝) “ 她 ” “ 有朱砂梅的清香 ”“ 柔波似的心胸 ” (理想的象征) ( 2)为要寻一个明星 “ 明星 ” 理想、美、信仰或者爱情 “ 瞎马 ” 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凭借物 “ 荒野 ”“ 昏夜 ” 黑暗的环境 骑手 诗人自比 ( 3)阔的海 “ 一条缝 ”“ 一点光 ”“ 一分钟 ” 表现出诗人追求光明的可怜、卑微和顽强执著。 2、谈谈这三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 ( 1)雪花的快乐 这首诗重复出现的 “ 飞扬,飞扬,飞扬 ” 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雪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