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习题.docx_第1页
地理习题.docx_第2页
地理习题.docx_第3页
地理习题.docx_第4页
地理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值为“160”的等值线,在A位置和B位置的分布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2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 3试分析图示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4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地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 5本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该能源基地的发展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哪些成功经验?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并分析原因。 2湖泊A位于长白山白头峰的山顶上,形成湖泊A的主要地质作用属于_,发源于这个湖泊向南流的河流是_。 3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5简述近年C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三读图36和图37,回答下列问题:(36分) 图36 图37(1)图36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16分)(2)图36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 ,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选择填空)。(10分) A低湿地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酸性土壤的改良 D盐碱地的治理(3)图37中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图36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模式适合 地区;模式适合 地区。(6分)(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37中这两种农业均属 农业。(4分) 四、读“我国华北部分地区地貌类型示意图(图一)”及“华北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冲积平原是什么平原?具备哪些主要地形特征?2该平原的形成与我国哪个地形区有密切联系?请说明该平原的形成原因。3观察图中运河,当时开凿运河在选址时可利用的自然条件是什么?4图一的两座山峰中,较早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是哪一座(较高或较低的一座)?该山峰是怎样形成的?5图二中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是什么?6图二所示地区在水资源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请提出解决该地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7在图一和图二中构成迁移扩散(如传到国外至今仍在发生影响)的文化副区是: A燕赵文化副区 B中原文化副区 C齐鲁文化副区 D黄土高原文化副区五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图105),回答下列问题。(26分)图105(1)图中山脉是我国多种地理事物的界线,比较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差异,完成下表。(6分) 地理事物1 地理事物2 地理事物3 A B(2)A省 资源丰富,该资源外运的措施有 。(6分)(3)A地区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有哪些?(8分)(4)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2分)(5)图中两项工程比较,工程的有利条件是 ,工程的起点是 。(4分) 六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34)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35),回答下列问题:(20分)图3-4 图35(1)A处地形区名称是 ,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4分)(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 根据图34和图35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8分) (3)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请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_(方向)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地区_ (高、低),主要原因是_。2图中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_ (方向)弯曲,说明气温比两侧地区_ (高、低),主要原因是_。3图中甲、乙、丙三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在布局类型上有什么相似之处?4图中甲、乙、丙三城市所在省区分别有哪些景观已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5该地区属于“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有_ (全称)。九、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和气候要素示意图”及“我国某地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图中IV分别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一判断,秦岭南北两坡的最高年降水量最多相差多少?2图二中海拔最高的地方大致在什么位置?理由?3图一中,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点位置大约在哪里?并在图二中大致画出0等温线的位置。4图二中有一处是明显的盆地地形,该盆地中心的经纬度位置约是多少?5图一中渭河和汉江两地发展农业各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十、读下面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1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除了_江和_江上外,几乎所有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都建有水坝,总数量超过86万座。这些水坝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哪些?2读左图,黄河中游已建成的大坝中,水库面积最大的是_ (图中代号_),其淹没水面不断扩大,而库容却相对减少,试说明原因。3读右图,国界南北河流上大坝数量悬殊,其中水坝较多的国家是_,其水坝多的原因是_;国界以北水坝较少的主要原因是_ 4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有人建议立即上马修建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坝,蓄水发电,试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诸多方面考虑是否可行?为开发利用大峡谷,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什么?十一.读甲、乙两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36分)(1)分别说出甲、乙图中山脉A、B的名称。(4分)(2)图中A、B两山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分别说出两山脉吸引游客的地貌特色。(4分)(3)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别说明A、B两山脉的走向对所在地区冬季气候的影响。 (4)a、b两河的水文特征有何明显的不同?(8分)(5)a、b两河沿岸地区,农业用地利用中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10分)十二、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_,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_,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_。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_,原因是_3当北京敲响2005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 (要求写出年、月、日、时,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_。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十三、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山脉河流分布示意图”及“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是我国哪个地形区?该地区的河流有哪些水系、水文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2图2中C地带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为什么? 3A、B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请说明原因。 4本地区有哪些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重大工程?请简述其情况。 5本地区发展农业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行克服?十四、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4),完成下列各题。(28分)(1)A城市到九寨沟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选择填空)。(4分) A220千米 B300千米 C350千米 D400千米(2)A城市附近的 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城位于 (河流)与 (河流)汇合处。(6分)(3)在图上用线段标绘出2003年6月河道明显加宽的河段,并说明其原因。(8分),(4)图示地区的河水补给以 为主,自然植被以 为主,土壤类型以 为主。(6分) (5)图示区域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选择填空)。(4分) A沙尘暴、地震 B洪涝、泥石流 C台风、滑坡 D寒潮、蝗灾十五、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说出判断依据。2对照A、B两图,请你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3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在甲图中,若此时昏线恰好通过00纬线和东经200的交点,并与东经200经线斜交成23026的交角,且图中a地昼长于夜: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_;此时乙图中b地的时间应为_;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_;此时我国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昼夜状况分别是_。 5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哪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区?它们在农业生产类型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十六、图124是我国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的范围。(4分) A B (2)说出图中C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7分)(3)c地附近地处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处,加之当地气候的影响,多 、 、 等地质灾害。(5分) (4)图示区域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目前,交通运输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分析A、B、cD四个地区的地形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10分)十七、读下图,回答问题: 1D点海拔是_米,C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_米。 2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判断的依据是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什么? 3甲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 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一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5乙、丙分布发现了矿产,是否会一样,为什么? 6甲镇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十八、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区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是什么?2图中甲处发展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此处发展工业的制约条件是_。3图中乙处在开发利用常规能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为什么? 4图中所示区域经常出现的地质灾害有哪些?5丙所在省区为北回归线穿过地区,区域内资源丰富,但过去对外输出困难较大,请分析这里对外输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目前的解决措施有哪些? 6图中所示区域以西约510个经度,以北约25个纬度的地区地形特征是什么?此区域能够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什么?十九、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170千米,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有的地理奇观。读“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位置示意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与“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所在省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4分)(2)“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的代表地区,说出该区域内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4分)(3)“三江并流”地区冬干夏雨,干湿季非常明显。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地,并说明理由。(8分)(4)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所在省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至少写出四个方面)。(8分)(5)图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该地形区的具体情况,应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发展当地的农业资源?(10分)二十、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104),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说明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6分)(2)图中A处的地形名称是 。其顶部海拔可能为( )(选择填空)(6分) A269米 B379米 C489米 D599米(3)图中a、b两条支流,水流较湍急的是 。说明你的判断依据。(6分) (4)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8分) (5)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4分)二十一、读“灵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灵渠位于我国哪个省区?它修建的意义在哪里? 2灵渠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怎样? 3灵渠所在地附近有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哪里?它著名的景观有什么特点? 4该旅游胜地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与该旅游胜地同一形成原因的旅游点还有哪些? 5请你对该旅游胜地的景观进行简单描述。二十二、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说明该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基本特点。 2图中a、b两条支流,水流较湍急的是_,判断依据是_,它们的主要补给类型为_,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点为_。 3该地区计划建一小型水库,从图中条件分析,大坝建在何处较合适? _ (用字母表示)水库的建设中会带来_等负面影响。 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什么特点?5下图为该地立体农业示意,分别为农田、用材林、鱼塘、经济林和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请用连线连接起来。 农田 用材林 鱼塘 经济林和毛竹 果园或人工草地 6图中山地的土壤与存在问题是( ) A黑土-酸化 B紫色土-盐碱化 C红壤-水土流失 D水稻土-荒漠化7较适合该地用材林处种植的树种是( ) A红松、杨树 B红松、柳树 C马尾松、杉树 D柑橘、茶树8作AD一线剖面图二十三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30分) 资料一:进入新世纪以来,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热潮越来越高涨,区际间的经济合作已成为一大趋势。顺应时代潮流,广东省提出从珠三角至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泛珠三角”实际上就是沿珠江流域的省份合作,共同发展。我们通常叫“9+2”,它包括广东、福建、江西、 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泛珠三角”地区陆地面积为199.45万平方千米,人口446亿人,占全国面积的2078,人口的3476。 资料二:“泛珠三角”范围图(图66) 图66(1)“泛珠三角”包括的9省区中,哪些属于东部经济地带?请写出图中代号及其简称。(2)某家具公司初期在台湾省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该公司将家具厂迁往图中的省。分析该公司将家具厂从台湾迁往图中的省,可获得的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6分)(3)连接两省区的主要铁路线是 线。简述该铁路线建设的重要意义。(8分)(4)与黄河相比,珠江的水文特征有何不同?并说明其成因。(8分)西北二十四读“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图44),完成下列要求。(32分)图4-4(1)在美国地形剖面图上注明太平洋的位置。(4分)(2)概括中、美两国地势特征。(8分)(3)中、美两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的差异表现为: 。 请分析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10分)(4)中、美两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都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国为保护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 请分析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二十五读图24,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图中甲地所在地形区是 。适宜在该地形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选择填空)。(4分)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2)图中乙地所在地形区是 。请描述该地形区上植被的分布规律。(4分)(3)图中乙地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地区。该地区在国土整治中的主要问题是 ,请解释其成因。(14分) (4)图中山脉丙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选择填空)。(4分)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二十六、读下图“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的年降水量为_;乙地的年降水量为_。试分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2甲地形区为_;乙地形区为_;丙地形区为_。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3图中河流是_;图中河流在A河段水文特征是什么?4通过丙地的铁路是_,试分析该铁路沿线工业地带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二十七、如图为某地一月份等温线图(单位:),读图回答问题:设问 1A地的气温为_;B地的气温为_。C地气温为_。试分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2A地形区为_;B地形区为_;C地形区为_。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3图中河流D是_;河流在图中河段水文特征是什么? 4C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C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5E城市是_,通过C、E地的铁路是_,试分析该铁路的重要意义。二十八、读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设问 1本图中铁路线是_,由本条铁路向西,其终点城市最重要的职能是_。 2图中A点降水量的数值范围应该是_,并解释其降水变化的成因。 3简述图中铁路线两侧农业生产影响因素。 4本区北部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治理措施是_二十九、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 图中甲山脉北坡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而南坡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图中乙河流的三支源头分别发源于哪里?该河的中、下游为什么没有支流汇入?3图示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生产棉花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4图示省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它与我国其它几个畜牧业基地相比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5图示地区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青藏地区三十、读“中国某地区示意图”(图95),完成下列要求:(31分) 图9-5(1)写出图中地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之间的分界线。(6分)(2)将图中的字母与相应的植被用线连接起来:(5分) A 高山草原 B 热带常绿阔叶林 C 高寒荒漠 D 高山森林草甸 E 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限制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写出3个因素即可)(6分)(4)该地区较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 等(写出两种能源即可)。(4分)(5)该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 等地区,为什么?(10分)三十一、读“进藏铁路线(正在建或待建)方案示意图”(图34)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资料:进藏铁路的选线最初有三个方案(图34):北线(青藏铁路)、中线(川藏铁路)、南线(滇藏铁路)。在这几个方案中,有关部门最终决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主要原因是因为青藏铁路与其它两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条线路的具体情况如表33。表33名称总里程(千米)投资(亿元) 建设周期隧道长度占总长度的百分比(%)滇藏线 1960 654 10年以上43川藏线 2015 768 10年以上 425青藏线 1118 不到200 6年 28图34(1)滇藏线隧道长度占到了铁路线总长度的43%,其原因主要是 。(5分)(2)青藏线的起止点城市分别是 和 ,它们分别位于 (填河流名称)谷地和 (填河流名称)谷地中,这两个谷地地区是所在地形区著名的农业区,请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条件。(10分)(3)滇藏线和川藏线起止点城市之间的相对高度比较,较大的是 (填铁路线名称)。(3分)(4)请综合分析有关部门决定首先修建青藏铁路线的主要原因。(12分)三十二、根据图表信息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大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图中甲地与河流入海口处乙地的对比资料:1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并说明判断依据。2 简要评述该河流经主要地形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3该河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该河流域范围内有哪些优势能源?形成原因是什么?5若沿图中经纬线交点向北1100千米处的附近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有哪些?试列举两项该地区具有特色的物质文化景观。三十三读图43,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 1) 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大陆省级行政区是 ( 填简称) 。( 2分) ( 2) 根据图中的信息,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台湾山脉的大致位置和走向。( 6分) ( 3) 台湾岛上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简述台湾岛发展该粮食作物的有利区位条件。( 12分) ( 4) 台北市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简述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 10分) 中国区域对比三十四、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条件的量化参数。图64所示是中国区位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图6-4(1)区位指数大于40的行政区有 等省区。试分析A地区的主要区位优势。(10分) (2)区位指数小于10的省级行政区有 等。试分析B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其发展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10分)(3)区位指数介于20至40之间的C区域,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什么?造成这一困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6分) 。三十六、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4分) 材料一: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质量低,农作物生长不良,成为农业低产区。图84为“我国某农业低产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东北农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黑土是其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 (1)简述图84所示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2)图84所示地区为我国农业低产区之一,简述其主要成因。(6分)(3)图84所示地区是我国重点治理的酸雨区之一,说明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12分)(4)简要说明东北地区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6分)三十七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26分) 资料一:胡鞍钢和门洪华(2002)将国家战略资源分为经济资源、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政府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等八个方面,利角23项指标,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国的综合国力(见表72)。根据这一项研究,人力资本是中国各类战略资源中最具潜力的资源”。 表72 19801998年五大国综合国力比较(占世界比重) 国家 1980 19851990 1995 199819801998年变化量 年平均 变化量中国 4.736 5.306 5.646 7.163 7.782 3.046 0.1692 印度 3.376 3.615 3.735 4.008 4.365 0.989 O.0549 日本 6.037 6.337 7.31 7 8.535 7.749 1.712 0.0951 俄罗斯 O.569 O53 1.607 3.271 2.808 2.239 0.1244美国 22.485 22.022 22.138 21.903 22.785 O.3 O.0167资料二:美国和中国综合国力发展趋势图(图74) (1)1998年,五个国家比较,综合国力居第一位的是 ,居第二位的是 。19801998年,中国综合国力的年变化量约相当乎美国的 倍: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的差距在逐渐 。(8分) (2)读图74,按7、6%的年平均增长率,中国将分别于 年和 年达到美国的综合国力水平。(4分) (3)中、美两国基本实体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多选) A中国的领土面积大大超过美国 B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大超过美国 C中国国民受教育程度低于美国 D中国是资源大国,美国是资源小国 E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美国 (4)我国和美国相比,综合国力相差很大。我国应采取哪些对策,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三十八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资料一:图15是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处著名景区“吹台”,又名“钓鱼台。它是位于湖心的一亭,四壁皆门,三面为满月洞门,称“三星拱照。正洞呈正圆,内衔五亭桥横卧波光,若莲花盛开;南洞呈椭圆,内收的湖畔白塔竖立云表,似春笋破律。这一横一竖形成一幅构图殊异的美丽画景,景中有画,画中有画。 资料二:黄山地处安徽省,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省还有佛教名山九华山,以歙砚、徽墨闻名的历史名城歙县。(见图16) (1)图15反映的构景手法是 。在游览时要想欣赏到这样独特绝佳的景致应 (选择填空)。(4分) A发挥想象 B抓住景观特点 C把握好观赏时机 D选择好观赏位置(2)“扬州好,高跨五亭桥。画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亭玉人萧。”读此词后,你觉得要欣赏体会扬州瘦西湖之妙,最好的观赏时机是 (选择填空)。(2分) A春暖花开时 B夏季雨过天晴时, C中秋月圆时 D冬季雪花纷飞时(3)“猴子观海”是黄山的一处著名景点,欣赏该景点要做到 (选择填空)。(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