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阳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6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6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63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64“在古代中国,宗族不但是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下列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王族的大宗B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 D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和保障65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D散漫自私意识66“(周)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诸侯势力上升 B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逐步崩溃 D政治中心东移67吕氏春秋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称为上计。”这一制度A保证中央控制地方财政 B提供了评定政绩的依据C促使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D避免了地方官弄虚作假68唐代柳宗元认为,西周“封建亲戚”式的封建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并在封建论中阐发了郡县制的优越性。下列能够为此提供依据的是A封建制度难以保证诸侯的地位 B郡县制废除了世家大族C封建制度难以限制王权 D郡县制冲击权力家族化69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下。监察官员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澄清吏治,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D加强监督,防止地方割据70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71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下列对这一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72.下面是秦朝至元朝地方行政建制简表,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以郡统县,地方行政制度为两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道、州、县三级制元朝形成路、府、州、县多层管理体制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元朝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7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74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75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专制皇权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76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任宰相,却竟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B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平台C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D打破了士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77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时行政制度改革C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清朝国家机构的设置78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79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80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81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82中国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度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 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83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新的权力机构的出现 B贵族特权不断削弱C清代丞相权力过大 D六部分掌行政权力84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给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85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目的C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材料二.*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分析该制度的影响。(14分)材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3)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5分)2(25分)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于是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摘编自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下面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摘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7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9分)2018级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61 -65 CBBAA 66-70 CBDAD 71-75 CBCDD 76-80 CCBAB 81-85 ABACA二非选择题1.(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6分)(2)指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6分)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8分)(3)本质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