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分析与校正.doc_第1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分析与校正.doc_第2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分析与校正.doc_第3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分析与校正.doc_第4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分析与校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 设计题目: 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 分析与校正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3 学号: 20080220316 学生姓名: 时 间: 2011.03.142011.03.20 以下由指导教师填写分项成绩:出勤 成品 答辩及考核 总 成 绩:总分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前 言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是按输入角度与反馈角度之间的偏差原理进行的。它采用自整角机作为反馈元件,线性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元件,晶闸管作为功率放大元件和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属小功率随动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在系统中加入PID串联或并联校正装置。 该装置性能指标为: (1)静态位置误差e00.5o (2)系统速度误差esr1o(最大速度为50o/s) (3)超调量Mp30% (4)振荡次数N2 (5)过度过程时间tp0.7s 目 录 一、KSD-1随动系统工作原理 二、KSD-1性能指标(校正后) 三、随动系统方块图 四、系统中有关环节的传递函数 五、系统的闭环方框图 六、对系统进行校正的过程 七、参考文献 附1:matlab程序 附2 : 对串联校正装置的建议 一、 KSD-1工作原理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是按输入角度与反馈角度之间的偏差原理进行的。它采用自整角机作为反馈元件,线性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元件,晶闸管作为功率放大元件和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属小功率随动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指标,采用了直流测速发点机反馈作为并联校正。用电压放大器作为有源串联校正器。本系统是采用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的随动系统,系统图采用变压式自整角机对,用来测量两个机械轴的转角差,当系统静止时,两个自整角机转子相对于三相绕组的夹角之差为零。两个自整角机处于平衡状态,没有电压输出。假设系统有一输入角,这时,自整角机输出误差电压Uc,通过输出变压器加到相敏整流器上,相敏整流器输出通过低通滤波器,取出近似正比于误差角的直流有效讯号,加到线性组件Ko的反相输入端,经过电压放大后,加到同相器TX和反相器PX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作为SCR控制脚的控制信号,经触发陷入CP1或CP2产生触发脉冲,去触发可控硅,由可控硅功率放大器输出控制伺服电动机转动,经减速器i同时带动自整角机Sc的转子转动,直至Sc跟上Sr的转角后,系统重新处于平衡,为了使系统正常工作,必须加入串联校正装置或者并联校正装置。二、 KSD-1型随动系统性能指标(校正后) 该装置性能指标为: (1)静态位置误差e00.5o (2)系统速度误差esr1o(最大速度为50o/s) (3)超调量Mp30% (4)振荡次数N2 (5)过度过程时间tp0.7s(6)输入轴最大变化速度50度/秒,最大加速度50度/秒2(7)执行电动机参数执行电机类型型号功率电流电压转速激磁电压直流执行电动机S569160瓦2.2安110伏3300转/分110伏三、 随动系统方块图四、系统中有关环节的传递函数1敏感元件 自整角机自整角机发送机Sr的转子与输入轴相接。接收机Sc的转子和系统输出轴相连,自整角机对必须事先校正零位。确定自整角机对的传递函数K1(s),角为系统的误差角。自整角机对的传递函数可以看成事一个线性放大环节,即在=0处的斜率K1(s)=(Uy/)|=0因此,可由实验测得其输出特性,Sr和Sc分别为N404和N405。取其增量的平均值,则有:K1(S)=(1/8)i=18(Uy/)=0.7伏/度=40伏/弧度2相敏整流元件与低通滤波器系统相敏整流元件选用的是二极管全桥式相敏整流器,相敏整流特点是输出直流电压的极性反映输入交流信号的相位,输入的控制信号为自整角变压器输出电压Uy,交流同步电压U为参考电压。相敏整流的传递函数为K2(s)=1.354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减少相敏整流器输出电压的脉动成分,消除不必要的高频成分。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K3(s)=1/(0.008S+1)3电压放大环节Kv(S)相敏整流器输出电压经滤波后的直流信号加到油线性组件组成的电压放大器的反相端,其输出Usc可作为可控硅控制角的控制信号.电压放大器的传递函数可由计算得出:Kv(s)=-Zf(s)/Zr(s)=-1R3/(5R3+5R4)=-1/24直流伺服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为Wm(s)=3.52/(0.375S+1)5可控硅功率放大器的传递函数可控硅功率放大器是一个延迟环节,其最大延迟时间取决于可控硅整流相数和电源频率,即Tscr=1/2mfm=整流相数f=供电电源频率Tscr=1/(20*50)=0.01秒Kscr=150;可控硅功率放大器是一个小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为Kscr(s)=Kscr/(1+TscrS)6减速器减速器的传递函数为K4=1/Sii=216五、系统的闭环方框图六、对系统的校正过程1.性能指标的转换我们使用频域的bode图进行系统的校正,故应该先把时域的指标换成频域指标。原系统为高阶系统,其开环传函为:G= 66.2-3e-005 s4 + 0.00683 s3 + 0.393 s2 + s在Matlab中输入GF=feedback(G,1),可以求得其闭环传函GF,输入pzmap(G1),可以求得原系统的两对闭环极点:3.6623.9i,-11720.8i。由高阶系统的控制理论可知3.6623.9i为原系统仅有的一对主导极点,故原系统可以使用二阶系统的时域-频域性能指标转换方法。其对应指标的转换为:超调量Mp=exp-/1-2 100%相位裕度=arctan(2/1+42-22)剪切频率Wc=4ts1+42-22求出满足Mp=39.09o,Wc14.07rad/sec2.原系统的频域分析在matlab中输入margin(G),可以得到原系统的相位裕度,剪切频率和bode图,如下:可知其相位裕度为=-1.87o,剪切频率Wc=13.1rad/sec输入Step(GF),可得系统的阶跃响应图像如下:由图可知,原系统不稳定。输入命令zpk(G),可将开环传函转换成零极点模型:Zero/pole/gain:2206666.6667-s (s+125) (s+100) (s+2.667)得出bode图右剪切率20dB/dec到40dB/dec的转折频率约为2.667rad/sec,40dB/dec到60dB/dec的转折频率约为100rad/sec,60dB/dec到80dB/dec的转折频率为125rad/sec。手绘期望特性曲线,与原系统图线比较,可知需要加入滞后-超前校正装置。3.校正装置的参数选择用课本中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选取W2=Wc/2Wc/10,作为低频段与中频端的交接频率,选取W3=2.667rad/sec校正装置相位转为超前的交接频率。由于期望的剪切频率为Wc,期望特性在W2处的增益为20lg(Wc/W2)而未校正系统在W2时的增益为20lg(K/W2)两者相减,得到串联装置在W2W39.09o剪切频率Wc=21.5rad/sec 14.07rad/sec 均满足频域指标。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图为:由图可知校正后系统最大超调量Mp=28% 30%调整时间Ts=0.527s 0.7s 振荡次数2可知其均满足要求的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七、参考资料夏德钤,翁贻方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 2008沈宪章,支长义反馈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991薛定宇 控制理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 2006附1:matlab程序Mp = 0.3; ts=0.7; k=6; % W2=Wc/k 可选择不同的k使系统满足性能要求num=66.2;den=conv(conv(conv(1,0,0.008,1),0.01,1),0.375,1);G=tf(num,den);temp1=(log(Mp)/pi)2;S2=temp1/(1+temp1);S=sqrt(S2);f=sqrt(sqrt(1+4*S22)-2*S2);Wc=4/S*f/ts;r=atan(2*S/f);R=r/2/pi*360;W2=Wc/k;temp2=20*log10(Wc/W2);temp3=20*log10(num/W2);temp4=temp3-temp2;B=10(temp4/20);t1=1/W2; t2=1/2.667;T1=B*t1;T2=t2/B;num1=conv(t1,1,t2,1);den1=conv(T1,1,T2,1);G1=tf(num1,den1);GG=G*G1;GGF=feedback(GG,1);step(GGF);figure(2);marg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