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传统文化考点梳理2017.05.docx_第1页
中小学传统文化考点梳理2017.05.docx_第2页
中小学传统文化考点梳理2017.05.docx_第3页
中小学传统文化考点梳理2017.05.docx_第4页
中小学传统文化考点梳理2017.05.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传统文化考点梳理近年来“国学热”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小升初和中考家长看来,这个东西更是至关重要。由于传统文化范围非常广,大家通常会心存疑问:传统文化到底考什么、如何准备?东学堂语文收集了近年来中小学大型考试中的传统文化考题,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一传统文化考点之汉字可别小看了汉字,这绝不是字音字形的考查,而是对于基础性传统文化的“摸底”。汉字的考查包括造字法、书法、字谜、起名学、姓氏字号、谥号等。造字法: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姓氏字号、谥号: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氏:是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这些子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字: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有以下几种情况: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2、以旨趣抱负自号,如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3、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如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如杜甫称为杜工部;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二传统文化考点之传说寓言主要考查成语故事。同学们需要分类积累一些常考的寓言故事以及有典故的成语。如: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杯弓蛇影、相濡以沫等等。2、出自神话的成语: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天衣无缝、点石成金、嫦娥奔月等等。3、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胸有成竹(文与可)、东山再起(谢安)、望梅止渴(曹操)等等。三传统文化考点之传统节日主要考查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代表性事物、代表诗词等。中国传统节日1、除夕常识: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相关诗词:田家元日、元日2、元宵常识:元宵节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习俗:吃元宵、兔子灯、舞狮子、猜灯谜相关诗词:青玉案元夕生查子元夕3、清明常识: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习俗:踏青、蹴鞠、扫墓、祭拜、荡秋千、放风筝、植树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相关诗词:清明寒食4、端午常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习俗: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相关诗词:乙卯重五诗浣溪沙端午5、七夕常识: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由于古代女子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的姻缘。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习俗: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拜七娘妈相关诗词:秋夕鹊桥仙纤云弄巧6、中秋常识: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习俗:拜月、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相关诗词: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望月怀远7、重阳常识: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习俗: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相关诗词:过故人庄蜀中九日四传统文化考点之二十四节气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九九消寒图、历法、农谚等。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这个称为考点的可能性很大。五传统文化考点之书法主要考查文房四宝、书体、文人作品。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砚台,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书法:书法考点包括汉字字体分类、起源、特点以及语境,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种书法字体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汉字字体重点考查的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而各时期代表人物最重要的则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王铎、柳公权、苏轼、于博、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等。主要作品需要记一下古代三大行书等。六传统文化考点之对联对联考查还是比较多的,可能会涉及合字联、集字联、双关联、回文联、异字同音联等。出题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甚至还会结合名著来考。对联的分类:1、按用途分:春联、贺联、挽联、赠联、自勉联、行业联、言志联2、按字数分:短联、中联、长联3、按技巧分:对偶形式:言对、回文对等;修辞手法:反诘、双关、谐音等;用字技巧:嵌字、拆字等;逻辑结构:并列、转折等4、按位置分:楹联、门联、中堂联5、按联语来源分: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七传统文化考点之中医考查中医鼻祖、疗法等。中医十大始祖:针灸之祖黄帝;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脉学倡导者(战国)扁鹊;外科之祖(汉末)华佗;医圣(汉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预防医学的倡导者(晋)葛洪;药王(唐)孙思邈;千金方儿科之祖(北宋)钱乙;法医之祖(宋)宋慈;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药圣(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医宗金鉴总修官(清)吴谦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医疗法:中药、针灸、拔火罐、望闻问切八传统文化考点之民间艺术主要考查京剧(脸谱+角色)、皮影戏、三句半。京剧考点:1、京剧的行当主要分生、旦、净、丑四种行当。2、京剧的艺术形式:唱、念、做、打。3、京剧的脸谱:基本可分为六类:红、白、黑、黄、蓝和绿、金和银。红:表示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白:表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黄:表示凶猛阴险,如典韦。蓝和绿:表示中性,草莽英雄。金和银: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类。如美猴王和白骨精。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属于傀儡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载入汉书的汉武帝与李夫人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句半:是一种中国民间群众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每段内容有三长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说三长句,最后1人只说简短两个字的半句,故称“三句半”。三句半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九传统文化考点之古人思想主要考查五义三教、家训、孝文化、排辈等知识。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三教: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释是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南华经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1、注重家法、国法2、和睦宗族、乡里3、孝顺父母、敬长辈4、合乎礼教、正名分5、祖宗祭祀、墓祭程序6、修身齐家十传统文化考点之植物的象征义考查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等。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意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