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字架的故事短片制作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论文题目:Chinese elements in advertising Posters in the design作者姓名: 所在系部: 班级名称: 指导教师: 年 月IV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类别:毕业设计1、 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 (1)根据题目要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大量收集包含中国元素的广告招贴资料,总结规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内容可以包括:中国传统元素分析中国招贴发展史典型招贴的元素运用与分析招贴设计中符号元素的设计运用原创作品设计构思。(2)完成一组广告招贴设计,要求原创。2、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1)探索中国传统元素在当前广告招贴中的运用,了解对中国设计起到领军作用的现代视觉大师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文化意义,对典型的招贴进行细致分析,分析中国传统元素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段等,如何把中国文化通过有效的视觉语言传达到世界,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中国的设计风格,表现中国的设计语言。(2)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完成招贴设计的制作,要求包括电子版原始文件和jpg图片两种格式。合理运用中国传统元素,从创意、文字、图形、版式等不同角度,构思设计一组招贴,表现同一个主题,有一定内涵。每个招贴之间要有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招贴系列。2、 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论文格式严格按照论文书写要求(2)论文内容紧扣设计内容,条理清楚(3)设计作品有创意、有内容、有教育意义4、主要参考文献1.李绵潞主编,谈民族民间美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王受之主编,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5、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 2011.11-2011.12 对中国元素进行分析2011.12-2012.1 确定广告招贴的方案,进行初步构思2012.1 - 2012.2 收集设计所需要的文字,图片等素材2012.2 - 2012.3 招贴的实际设计,论文的编写2012.3 - 2012.4 论文的修改,进一步完善毕业作品备注:注:1、此表一式三份,系部、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2、类别是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类型指应用型、理论研究型和其他。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 摘 要摘 要中国元素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等等艺术种类繁多,这其中以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为创作素材的平面设计作品,大都“形中带意,意必吉祥”,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现代平面设计则更加趋向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把其图形语言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会使设计更具本民族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部分创作者认为,传统和现代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其实这两者从来都是在不断融合、相互渗透着的。因此,传统艺术元素对现代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中国元素,传统,现代,平面设计ABSTRACTElement is profound, long history, such as Chinese calligraphy, carving, Chinese knot, Beijing Opera facial makeup, shadow puppets, martial arts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art, whic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 into art, graphic design works, most of the shape withItaly, Italy will be auspicious, reflects Chinese peoples longing for a better life. With the changing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raphic design tend to be mor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ts graphic language into the modern design, make the design more cultural connotation. With the changing of history, some of the creator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flicting and contradictory. In fact, both of which are never continuous integration, mutual penetration of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elements of modern design is still an important reference.Keywords: Chinese elements, Tradition , Modern , Graphic Design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 目 录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第二章 中国元素与广告招贴22.1 中国元素概述22.2 广告招贴概述32.3广告招贴的特点42.4 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运用52.5关于本设计6第三章 招贴设计73.1 前期准备73.2 素材准备73.3 制作大纲73.4 整体思路整理8第四章 招贴的实现94.1 个人印章104.2 节日一114.3 节日二144.4 节日三174.5 节日四204.6 节日五224.7 节日六254.8 节日七274.9 节日八304.10 节日九324.11 节日十34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36参考文献37致 谢38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 第一章 绪 论第一章 绪 论在我国悠久文化历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从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乐、漆画、泥塑,蜡染,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而其中的造型、图案、色彩,都带有原创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极高的借鉴性。现代主义设计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缺乏历史感和时间性,更多的时候是外在的形式取代了内在的涵义。中国是一个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第三世界国家,是有着极其完备的历史叙想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继承并发掘中国的本土性的平面设计理论使之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将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课题,有利于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由第一世界艺术设计的从属形态转变为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的独立形态。东西方文化各有特点,无优劣之分,东方文化之核心在于其自然观,天人合一、和谐共存,西方文化的核心在于理性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两种文化都经历过盛衰,衰盛的发展与转化。以世界范围来看,它们呈现一种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状态,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一方面要有实事求是不卑不亢的态度,不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另一方面还要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和高屋建瓴的胸襟,这实则就对我们的设计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包括知识面与人的操守、修养、眼界等。35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 第二章 中国元素与广告招贴第二章 中国元素与广告招贴2.1 中国元素概述“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不可能是西方文化的简单补充润饰,不应该狭窄地定义为宣扬民族主义的旗号。以“中国元素”作为创意语言更不应该视为一种时尚的新名词。诚然,有一种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宫长城,小至窗棂门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元素,但中国元素不全等于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化。2004年,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峻在一次广告业内的聚会当中首次提出“中国元素”概念。2006年10月底,昆明第13届中国广告节,在高峻等人倡议并在中国广告协会大力支持下,九位广告公司的老板每人出资20万元举办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圆满落幕。这一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份作品。反响之热烈,多少有些超乎高峻的意料之外,并迅速刮起了“中国元素”风潮。 图2-1 举例一 图2-2举例二2.2 广告招贴概述“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r”。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也有人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认为poster是从“post”转用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招贴在国内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报”,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招贴多数是用制版印刷方式制成,供在公共场所和商店内外张贴。当然,也有一些出于临时性目的的招贴,不用印刷,只以手绘完成,此类招贴属POP性质,如商品临时降价优惠,通知展销会、交易会、时装表演或食品品尝会的时间、地点等。这种即兴手绘式招贴,有时用即时贴代替,大多以手绘美术字为主,有时兼有插图,且较随意、快捷,它不及印刷招贴构图严谨。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成本费用低,制作简便。印刷招贴可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两大类,公共招贴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例如纳税、戒烟、优生、竞选、献血、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平、文体活动宣传等;商业招贴则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之内容为题材,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商业招贴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随着今日的宣传媒介愈来愈多样化,招贴的首席宣传效率地位已被夺去。但是,随着80年代以后电子制版的出现,招贴设计师吸引了尖端技术,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人注目的表现语言。招贴具有的许多优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无法替代的,直到今天,几乎世界上所有知名的视觉设计院校都把招贴设计作为视觉设计的最主要的学习内容。这是因为,招贴具备了视觉设计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它的设计表现技法比其他媒介更广、更全面,更适合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同时,它在视觉传达的诉求效果上最容易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学生有了招贴设计的基础,再进行其他媒介设计的学习,相对而言要比其他学习方法容易和有效率得多。正因为招贴具备特有的艺术效果及美感条件,广告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广告设计师,大多数都是因其在招贴设计上的突出表现而成名,从这种意义上讲,招贴设计的研究是成功广告设计家的必经之路。2.3广告招贴的特点广告招贴设计首先应具有传播信息和视觉刺激的特点。所谓“视觉刺激”,是指吸引观众发生兴趣,并在瞬间自然产生三个步骤,即刺激、传达、印象的视觉心理过程。“刺激”是让观众注意它,“传达”是把要传达的信息尽快地传递给观众,“印象”即所表达的内容给观众形成形象的记忆。(1) 广告招贴的第一印象画面大:作为户外广告,招贴画面比各平面广告大,插图大、字体也大,十分引人注目。远视强:招贴的功能,是为户外远距离、行动着的人们传达信息,所以作品的远视效果强烈。内容广:招贴宣传的面广,它可用于公共类的选举、运动、交通、运输、安全、环保等方面,也可用于商业类的产品、企业、旅游、服务及文教类的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能广泛地发挥作用。兼具性:设计与绘画的区别,在于设计是客观的、传达的,绘画是主观的、欣赏的。而招贴却是融合设计和绘画为一体的媒体。重复性:招贴在指定的场合能随意张贴,既可张贴一张,也可重复张贴数张,作密集型的强传达。(2) 广告招贴的局限性文字限制:招贴是给远距离、行动的人们观看,所以文字宜少不宜多。色彩限制:招贴的色彩宜少不宜多。形象限制:招贴的形象一般不宜过分细致周详,要概括。张贴限制:公共场所不宜随意张贴,必须在指定的场所内张贴。(3) 广告招贴设计的法则新奇:虽然所有媒体都需要“新奇”,但招贴要求更高,因为它只是在“瞬间”发挥传达作用,特别需要视觉传达的异质点。简洁:虽然所有媒体都需“简洁”,但招贴要求更高。因为它是户外广告,越是“简洁”的招贴,主题越突出,焦点越集中,内容越丰富。夸张:因为招贴是在远处发挥强烈的传达作用,所以必须调动夸张、幽默、特写等表现手段来揭示主题,明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冲突:“冲突”也是对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式节奏上的“冲突”;二是内容矛盾上的“加突”。图2-3 招贴一 图2-4招贴二 图2-5 招贴三2.4 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运用总结出来的经验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点:(1)汉字的设计。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金定海表示,中国汉字的发展、变化以及每个汉字所具有的其他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功能性,汉字为中国广告业屹立世界广告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欧洲越来越多的出现印有中国汉字的服装,到北京奥运的标志图案,都能看到中国元素的本源来源于中国文字。他认为,中国的广告人,在进行具有中国元素的创意时,一定要把中国文字作为一个基本元素来研究。(2)古典图形的运用。(3)传统材料的应用。(4)中国特色的色彩运用。(5)归纳运用中国元素的设计规律和系统。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它的成功所在恰是将中国元素贯穿始终,有了自己的特色。所有的中国元素中最为代表的就是“汉字”,即象形达意,又部首表音,可以说是中国元素的本源,其实在当代的广告创意中汉字文化因子的运用也为创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如2008年奥运会徽章的设计,纂刻的“京”字从中国的书法和功夫着手,让标志有了独特的民族风味。舞动的北京,既像一个太极者,又像一个奔跑的运动员,洋溢着崇高和谐、聚合民族精神。还有2008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的“2008和世界一家”的VISA信用卡和卡,该卡的设计以一个和字设计在卡面上,从创意上来讲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这个广告设计点从和谐出发,用感性诉求的方式,展现出了“男孩和女孩、丈夫和妻子、老师和学生、母亲和孩子”以及后来的广告层层延伸,将中国和字不断进行升华提炼。在这个广告中,中国元素和生活理念相互交织,表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和为贵”。所以广告成功也不足为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不朽的精神食粮,如大红灯笼、京剧脸谱、龙、旗袍、中秋赏月、鞭炮、对联、中国功夫、中国红等等都成为设计界的热门符号也是创意的来源。而事实上中国元素还可以挖掘出更深厚和宽泛的内涵。如荣获2006年“中国元素国际广告设计大赛”全场大奖的李宁飞甲墨球篇,该广告采用了中国书法水墨写意和太极功夫的表演相结合,整个画面流畅自然、活力四射,又不失气定神闲、淡泊世外的清新雅韵。在黑白的世界中突然出现李宁牌的红色标志“一切皆有可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可谓是体现中国元素的上乘之作。除此之外,在中国进入WTO之后,国外的品牌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了与中国的本土文化接轨,许多外国公司也在不断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突破口,想以此为契机进入中国市场。如可口可乐公司将可口可乐饮料与中国的传统春节进行非常有创意的结合,将春节的欢乐氛围、一桌团圆饭、大红喜庆与可口可乐完美结合在一起,将可口可乐的特性和中国元素有力的交融在一起,同时也赋予可口可乐欢乐、畅快的定义。因此,合理的使用中国元素,能正确地反映中华文化的特色;恰当的运用中国元素的数量,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观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总结所有的经验可以看出使用中国元素的作用尤其明显,那就是十分能体现产品的中国特色将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发扬光大,从而保护快缺失的中国元素。2.5关于本设计在本设计中,用了Adobe Photoshop这个软件的平面功能,把老师给的毕业课题“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运用”通过自己的理解、联想和创新制作成了一个系列广告招贴。该制作分为:主题的选择、素材的准备、画面的构架分析、颜色的搭配、整体协调修改等几个部分。前期准备是一个系列招贴的起步、基石,一旦方向出现偏差,后面的会跟着全部错,到时候再想回过头来修改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因此前期的准备是重中之重。由于本设计是有关中国元素的,所以自然而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些和中国密切相关的,例如五十六个名族、中国历代的朝代、中国各种戏曲、八大菜系、地方特色小吃等等。这些东西很中国,各有各的特点,也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中国的历史和发展。然而以上的题材我都没有选择,因为不管是哪一个,都只是从一个角度体现了中国的一个方面,不能更多的体现出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综上所诉,我选择了一个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既可以单独成立,又能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元素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几乎每一个节日就会有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有一段中国特色的历史。我此次的设计作品从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选取了其中的十个,分别是:元旦、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除夕、春节和元宵。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张单独的招贴来体现节日的特点极其涵义。不仅如此,每一个招贴都会有一个系列的版式来窜连。既能单独的出现,又可以做到整个系列的统一。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 第三章 招贴设计第三章 招贴设计3.1 前期准备广告招贴的尺寸一般都较大,但是为了方便操作,我把尺寸缩小了,最后定的尺寸是A4大小,这样不仅方便以后打印,同时软件也不会很卡。尺寸订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每个节日相对应的颜色了,一些比较热烈的节日当然是红色为主,一些比较严肃的节日可定十一肃穆一点的色调了。所以每个节日对应的颜色为:元旦是青色;除夕、春节和元宵是红色为主,米黄色为辅助;清明是灰色;端午是绿色;七夕是蓝色;中秋是淡黄色;重阳是紫色;腊八是鹅黄。前期的基调确定之后就是去收集各种相关的素材,大到月亮、桥梁,小到汤勺,都是每个招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包括很重要的文字。此时互联网成了最好的帮手,素材的收集并不是很麻烦,可谓是水到渠成。3.2 素材准备这是整个作品中最庞大的一块,当靠Adobe Photoshop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到Adobe Illustrator软件。不同的背景需要不同的人物、文字组合等来搭配,又要考虑到整体的色彩的搭配,这才是一张成功的招贴海报最基本的。Adobe Illustrator给我作品带来了非常方便的便利条件,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又美观,效果更完美。素材的准备首先当然是在网上下载了和我设计作品有关的素材,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素材。分别有:大背景、小装饰、字体、文案。素材的收集有点小困难的,因为传统节日有一部分节日在当代已经被慢慢的忽视,大家不注重它了,自然也不会有人去打广告,也就不会有其相关的素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经过了几天的大搜查,终于把握锁需要的素材搜集完毕。3.3 制作大纲制作招贴时,首先是要确定整个招贴的调性,调性把握准了,就离成功不远了。而作为一个设计师,就像一个演员,要把每一个不同的角色演好,不但要演好,还要在演好的基础上入木三分,这就比较考验我们的功力和经验了。一个好的演员肯定是演过了很多不同的角色之后才会提升自己的演技,我们设计师也是一样,设计过的东西多了,对调性的把握也就够准确了。定完了一张广告招贴的调性之后,下一步就是构思整个画面的结构,是以什么为主非常重要,对很多刚刚接触设计的人来讲,调性抓住了之后会发现自己无从下手了。因为自己没有想好一个版式结构,总觉得先做什么都不对劲,把色块、文字上下左右不停的换位置,怎么换怎么都不对劲。因此,我们要避免这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没有捷径,只有一条路,就是在下手之前把整体做一个简单的规划,比如在右上角放大标题,中间放随文,左下角放小装饰等等。对广告招贴外观和感觉的建设是一种想象型的实验过程,这是概念艺术家释放他们想象力的时刻,毕竟这也正是雇用他们的原因所在。随着画面不断的成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元素,文字跳出来,作品中所有新元素的外观都必须与已经创建好的平面世界的整体外观相吻合。创作新元素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一种既标准又独特的视觉效果。3.4 整体思路整理本次的十个招贴是一个系列,但同时也能单独的出现。所以在这十个招贴中都将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元素的重复应用,不但如此,这个元素在每个不同的背景之下,会随时改变其本身的一些细节,比如会根据背景的颜色深浅,会改变元素的颜色;根据画面的结构不同,会改变元素的位置;根据画面的空间大小,也会改变元素的大小等。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不仅仅是因为它够中国,容易操作,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要一年到头都过西方的节日,不要等人家老外问你中国有什么节日的时候,你回答说不知道。要想引起大家的注意,首先还是视觉上面的,现在的广告太多,大家都有视觉疲劳了。所以我要跳出常规,用非常西方,非常时尚的排版来体现非常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元素在广告招贴中的设计运用 第四章 招贴的实现第四章 招贴的实现本设计作品是由十个独立的广告招贴和一个自己的个人印章所组成的,分别是中国的十个传统节日,具体的节日名称如下: (1) 个人印章制作(2) 节日一: 阳历一月一日 元旦(3) 节日二: 春分后十五天 清明(4) 节日三: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5) 节日四: 农历七月七四 七夕(6) 节日五: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7) 节日六: 农历九月初九 清明(8) 节日七: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9) 节日八: 农历大年二十九或三十 除夕(10) 节日九: 农历大年初一 春节(11) 节日十: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4.1 个人印章为了使整个招贴系列有一个好的开头,吸引人的开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根据此次招贴的主题,自己设计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印章,这个印章会出现在每一个招贴的画面上(如图),此印章是仿古设计,按照中国传统的印章进行设计,一般的印章都是正方形,但是有棱有角的正方过于生硬,给人不柔和的感觉。而且和我本次的设计也不是很符合,因此我把印章改为了圆角正方形,一来优雅,二来符合主题,更加美观贴切。印章上面一般都是自己的姓名,因此我写的也是自己的名字,另外加了一个“作”字,正好四四方方,方方正正的在圆角正方形的中间,即稳重又大气。选择了小篆字体更有印章的感觉。整个印章是红色的,红色是中国的吉祥色,中国红,最时尚的颜色。具体如图: 图4-1 圆角正方形 图4-2 小篆字体 图4-3 个人印章4.2 节日一进入主设计,首先要了解元旦的历史背景:“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 ,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 ,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 ,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 ,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 ,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结合元旦的历史背景,再看看当代的元旦,知道了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就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氛了。新开始,新希望,因此我选择了初升的太阳放出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来作为背景。整个背景以青灰色调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群山的气势磅礴,白色的阳光刚刚露出,照射出新的希望。日出我并没有直接用现实中的太阳来变现,而是用了PS中最常用的工具来表现,那就是径向渐变。从左往右依次是白色、浅灰、青色(如图),第一层制作完毕。第二层就是群山,我找到的素材原本就是相同色调的,因此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找到的素材和背景不协调,那么就要用到色阶和色相饱和度来进行调整。具体如图: 图4-4 抽象日出 图4-5 连绵群山图4-6 渐变滑块背景完成之后就是画面的主角了,此招贴的主角是一个威猛的单人舞狮,单腿点地,双手高举狮子头,威风凛凛,配上威严的群山日出背景,更加体现了狮子的勇猛。 舞狮的处理很重要,先把找到的素材进行抠图,一定要认真仔细,因为这样做出来的画面才更加细腻完美。抠好之后放到合适的位置,并调整大小,以适合整体的画面。具体如图: 图4-7舞狮 图4-8 图层最后加上大标题和随文,按照开始的构图,放到合适的位置,调节一下整体的色阶和明亮暗度,最后点击保存。完成最后效果。图4-9 最终效果4.3 节日二清明节,中国人寄托哀思的日子。“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锄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在节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比较肃穆的日子,所以我们只能用冷色调。因此大背景是灰蒙蒙的感觉,给人庄重感。俗话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清明节前后,老天都会悲伤哭泣。所以我加上了远山,瀑布,树枝和屋檐来表现烟雨中的清明节。当然,远山,瀑布,树枝和屋檐的构图是之前就考虑到的。最底层肯定是远山,远山上面流淌下来的是瀑布,瀑布上面是树枝,可以想象出茂密的树林,最近的是屋檐,朦胧之中有清晰的特写。具体如图: 图4-10 灰色背景 图4-11 景物在景物的图中大家肯定注意到了一株红色的梅花露出了屋檐。梅花给人以希望,清明虽然是哀悼逝去的人,但是逝去的人肯定希望生着的人活得更好,更好的活下去,这抹红色就是代表着逝去的人给活着的人的希望。在这里用到了PS中很常用的一种工具,那就是蒙板。我找到的屋檐是一张图片而已,背景是白色的,和整张招贴的大背景很协调。因此不用很麻烦的去把整张图抠出来,运用蒙板就可以把屋檐用画笔擦出来。选中图层,点击图层栏最下方的第二个按钮,方框里面一个圆形的按钮,就会在该图层上新建一个蒙板,接下来用黑色的画笔在你不需要的地方进行涂抹,就会发现画面被擦掉了。其实只是被蒙住了而已。改用白色画笔涂抹则会显示画面。蒙板的好处就是不会破坏到画面而又能达到橡皮擦的效果,非常方便,在这里调节画笔的流量和硬度就会出现朦胧效果,更加加强了清明雨季的氛围。具体如图:图4-12 蒙板之前 图4-13 蒙板 图4-14 蒙板之后图4-15 图层最后也是加上在AI里已经做好的大标题组合和招贴的随文,整体在微调一下色阶就完成了。如果有需要,可以把一些可以合并的图层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减少文件的体积。我把整个色调都整体的提亮了一度,这样更加有会有凄凉之意。点击保存,保存为PSD格式,再另存一份JPG格式的图片。图4-16 最终效果4.4 节日三一提到端午节,大家一个反应就是粽子、龙舟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了。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然而现在的端午节更多的是大家的吃喝娱乐了,为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我用到了龙舟这个和玩有关的元素。端午节因为有粽子的原因会是给人绿色的感觉,而龙舟一般是红色,平面设计中红和绿相配是大忌,就和黄色和白色相配一样,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运用的。不过即便如此,搭配的恰到好处的话反而会更时尚。背景的绿肯定不会是大绿,而是浅绿底部,绿色的大背景是主题,加入了下的一条水花更显生动,上面传统的龙的图腾则把中国风发挥了出来。水花是为后面的龙舟做准备的。 图4-17 背景 图4-18 主体这里我用到了PS的又一个很常用的功能图层样式,图层样式的运用会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我用了正片叠底法来进行抠图。龙舟是很不规则的图形,要扣出来的话会很麻烦,也很费时间,效果还不一定好。这里首先大体抠出龙舟的轮廓,在复制一层,把原图层添加图层样式正片叠底,这时候会发现龙舟的边缘会显示出背景的颜色,接下来在复制的图层上添加一层蒙板,再用黑色画笔在龙舟的边缘进行涂抹,你会发现完整的龙舟被抠出来了。图4-19正片叠底 图4-20 正片叠底的图层图4-21 正片叠底效果 图4-22 蒙板擦完效果接下来是来调节红色和绿色的亮度、比例、面积,红和绿很难把握,我把这里的绿色背景用的比较浅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和红色搭出来协调一点。这里的红色我调的很亮很亮,有一种发光的感觉,高光的部分等于是白色的,这种效果出来的还不错。具体如图:图4-23 图层图4-24 最后效果4.5 节日四七夕被誉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七夕是被浪漫、爱情、海誓山盟这些词汇包围的,这些肯定是联想到红色,其实在这里红色有点俗了,反而优雅的蓝色会使浪漫感更加浓郁。所以我心中的七夕是蓝色的浪漫。 图4-25 蓝色背景 图4-26 景物 剪影可以从图片中看出我加上了人物和景物。景物是大家都能想象到的,月亮、星星、白云、山脉、桥梁和追重要的喜鹊了。在这张招贴中用到了一种画星星的简单易用的方法,渐变透明度的使用。具体方法是:选中渐变工具,再选中菱形渐变,下一步点击左上角的渐变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里面有一个渐变的颜色和透明度的滑块,可以随意设置。把下面的两个滑块都选择白色,把右上角的滑块透明度设置为零。然后新建一个图层,在新建的图层上面随意拉出渐变,就会出现星星了,在调节一下各个星星的大小和透明度,就会出现群星璀璨了。如果觉得不够,再复制几个图层,调节大小和透明度,再放到周围,效果更加明显。图4-27 渐变透明度设置最后加上标题和随文就完成了。图4-28 最终效果图4.6 节日五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现在的中秋节是除了春节之外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了。一到中秋,大家都会想回到家中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可以团团圆圆的吃一段团圆饭。不仅是外出打工的人,就连扎根在外的游子都会抬头看着圆月,想着自己的亲人。中秋的主角当然是月亮和月饼。而我用到了月亮这个元素,一用还是两个月亮,是月中有月,水中还有倒月。和开始的元旦里做日出的一样,都是用渐变来实现。 图4-29 月亮 图4-30 古典美女这张招贴中中秋的主角是一个仰望月亮的中国古典美女,她是全部华夏游子的一个缩影,她代表了所有的游子对家人、亲人甚至是祖国的思念之情。月亮和太阳最大的区别就是太阳是光芒四射,特别耀眼。但是月亮则恰恰相反,月亮只是反射了太阳的一部分光芒,在夜里看起来会非常的朦胧,有冷冷的感觉,淡淡的寒意。要想表现出这种晕染的效果就会用到了Photoshop中的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滤镜。而其中的高斯模糊则是一种常常会用到的滤镜,高斯模糊呈现出来的想过就是晕染的感觉。具体步骤为:选中要运用滤镜的图层,再点击菜单栏的滤镜选项,会出现下拉菜单,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模糊,右拉菜单会弹出,选择高斯模糊,在屏幕上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调节半径大小,直到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为止,在上面的预览图中会显示相应的效果。具体如图:图4-31 高斯模糊图4-32 制作图层图4-33 最后效果图4.7 节日六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重阳在现在的中国是敬老节,在那一天很多人都会去到敬老院当义工,表演节目给老人看,给老人洗衣洗澡等等。老人是夕阳红,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我们的财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现在。因此夕阳红是这张招贴的主色调了。 图4-34背景 图4-35 夕阳祥云 在重阳节的招贴中,用到了前面介绍的渐变,透明渐变,蒙板,所以具体步骤就不仔细介绍了。图4-36 设计图层图4-37 最后效果图4.8 节日七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香喷喷的腊八粥是很多人在腊八节的首选。为了能够让人有食欲,颜色肯定是很诱人的黄色,淡黄色最有食欲感。黄色的渐变构成整张招贴的大背景。 图4-38 背景 图4-39 构图黄色背景上面加上一碗香气弥漫的腊八粥,顿时让人垂涎三尺。食品的招贴最讲究的就是色调了,在这里我用到了很多调色的方法,色阶、色相饱和度、明度、亮度、色彩平衡等。具体方法如下:先把素材拖入画面中,ctrl+L跳出色阶,选择黑色,把左边的小三角拉到有曲线的地方为止,这样的作用是把图片中的黑色加到饱和状态,再回到CMYK,把右边的小三角往前拖动,此时的图像会有预览显示,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为止。下一步选择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弹出对话框,自己调节,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就可以了。接下来选择图像调整色彩平衡,选择黄色,把黄色的饱和度增加一点,再回到全图,把明度增加一点。效果差不多达到了,如果平时没有达到的话,还可以继续调整色彩平衡,曲线等选项,当然也可以重复调整同一个选项。 图4-40 色阶 图4-41色彩饱和度图4-42 亮度对比度图4-43图层图4-44最后效果图4.9 节日八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作为中国第一大节日的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每到春节的前几个星期大家都已经准备好年货回家过年了。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日子,爱他是因为可以好好的过个年,回家团圆;恨他是因为回家的票是一票难求,还要花销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2012年是龙年,龙是中国的图腾,是中国的象征。针对龙年的到来,我专门做了一个文字的组合,龙年大吉,这里用到了AI这个软件,AI是一个矢量软件,这是和PS的不同,它的操作非常的容易,什么字体都能被做出来。图4-45文字组合春节的基调是温暖温馨的,找到了牡丹花,蝴蝶来营造氛围,制作则相对比较简单了,把找到的素材进行有机的重新编排。除了牡丹和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