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装订订线.山东农业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届次2009学生姓名李阳学号20054705指导教师冯永军职称教授二O九年六月二十日2说明一、指导教师评语根据学生实习及撰写论文情况进行评定:1、对待实习的态度及实习纪律的遵守情况;2、能否准确熟练地进行观察记载、搜集整理、查阅资料及运用数据的水平;3、能否准确熟练地进行各项操作,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能否很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工作量。二、评阅教师意见参照以下几方面进行评定:1、论文选题的实用性、分析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2、获取资料是否丰富,处理资料是否科学、严谨;3、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4、文字表达能力,文章的逻辑性。三、论文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评定。四、论文答辩成绩和论文综合评定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五、毕业论文的综合评定成绩按照毕业论文评分标准综合评定。六、论文由学生本人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使用统一封面(16K)。七、学生的论文文本(含任务书、图片等)由学院按学校规定存档。3目目录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21前言.21.1论文研究的背景.21.2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思路方法.31.3论文研究的意义.42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研究.62.1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研究.62.2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历程.72.3国内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理论.84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原理.103.1评价的原则.103.2评价的工作体系.103.3评价的技术步骤.114案例分析以潍坊滨海开发区为例.114.1开发区状况.114.2土地利用状况调查.124.2.1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内容.124.2.2调查结果及分析.124.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84.3.1确定评价指标.184.3.2指标现状值计算.2054.3.3理想值的确定.214.3.3权重值的确定.244.3.4土地集约利用分值的计算.264.3.5评价结果分析.274.4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314.5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策建议.395参考文献.446致谢.456CONTENTSAbstract.1Keywords.1ABSTRACT.1KEYWORDS.21Introduction.21.1Researchbackgroundpapers.21.2researchpapersandtheideaof31.3Significanceofresearchpapers.42themeaningofLandUseandrelatedtheoreticalstudies.62.1ThemeaningofLandUseResearch.62.2LandUsehomestudycourseof.72.3LandUseinternaluationtheories.83.uationofLandUseDevelopmentZonePrinciple.103.1uationoftheprincipleof.103.2uationoftheworksystem.103.3uationofthetechnicalstepsof.114CaseStudy-ACaseStudyinWeifangDevelopmentZone.114.1Developmentstatus.114.2LandUseSurvey.124.2.1LandUseSurveyofthecontents.124.2.2Analysisofthefindings.124.3uationofLandUse.184.3.1uationofindicatorstoidentify.184.3.2Intermsofthestatusindicators.2074.3.3Determinationoftheidealvalueo.214.3.3Determinationoftheweightvalues.244.3.4LandUsepercentilecalculation.264.3.5uationoftheresultsofanalysis.274.4Intensivelandusepotentialofmeasured.314.5LandUseDevelopmentAreaSuggestions.395References.44Thanks45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李阳05级土地资源管理1班指导老师:冯友军教授(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泰安271018)摘要:摘要:节约集约用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处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要求。土地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约利用程度是决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就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土地集约利用领域的研究的中心基本上都是放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上,很大程度忽视了开发区这个新生事物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研究意义,针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理论研究和定量化评价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研究。本文基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地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按照国土资源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案测算了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目的在于为确定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后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区用地和管理的建议,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关键词:关键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StudyontheuationoftheLandIntensiveUtilizationoftheDevelopmentZoneLiyangFengyoujunProfessorAbstract:Intensiveutilizationoflandisanimportantmeasureforbuildingconservativesocietywhichisnecessarytodealwitheconomicdevelopm2entresourceutiliz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relations.Landresourceisanimportantcomponentofnaturalresources.Intensiveuseoflandresourcesisthekeyissuetodecidewhetherwecanachieve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ies.Therefor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cholarsdoalotofresearchontheintensiveuseoflandcurrentlybuttheirresearcharealmostconcertratedontheintensiveuseofcitylandtheymostlyneglectedthedevelopmentzonewhichistheemergentnoveltyhastheimportantvalueonthelandintensiveusefieldandlackinginsystemtheoryandamountanalysiswhichisaimedtotheintensiveuseoftheDevelopmentZone.InthispaperthelawofdiminishingreturnsonlandlandrenttheorylocationtheoryintensivelandusezonetodefinethemeaningofandinaccordancewiththeMinistryofLandandesourcesLandUseDevelopmentZoneprogramuationmeasuredtheWeifanginShandongProvince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ZoneCoastalLandUsepotential.InordertodeterminethepurposeofWeifanginShandongProvince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Zonecoastalfuturedirectionoflanduseprovideabasisforintensiveandintroducedonthebasisofnormsofdevelopmentzonesandlandmanagementpoliciestopromotetheealthydevelopmentofdevelopmentzonesandintensiveutilizationoflandresources.Keywords:DevelopmentZoneIntensivelanduseuation1前言1.1论文研究的背景针对这些年开发区假设以来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国家出台的土地政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专门针对开发区建设。2004年10月,国务院发文要求继续加强土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地严格管理,提出“对工业用地也要创造条件逐渐实施招投标、挂牌、拍卖”。2006年7月开始,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商务部等部门,在各地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基础上对各地上报拟保留的开发区进行规划审核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家根据土地等级、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等,统一制订并公布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3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为摸清全国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情况,10月份国土资源部急电各地,对工业用地(特别是工业开发区土地)出让价格进行调查。12月12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12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与此同时,财政部、国土部、央行共同印发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将提高1倍。有关专家指出,提高这一征收标准有利于工业用地价格的回归,使今后的用地者必须付出足够的成本才能取得用地,对协议用地、工业用地的过度扩张将起到抑制作用。这些土地政策充分彰显出中央政府治理开发区工业用地的重大决心。对地方开发区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的操作提出了刚性约束条件,将有力遏制之前的过度开发以及开发后土地闲置浪费现象,推动工业用地的集约化利用。2008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文,开展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这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工作。通过对开发区土地、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基础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全面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008年下半年已经完成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09年上半年山东省将展开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本论文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1.2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思路方法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基础上,评价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状况,可以为确定开发区今后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出台规范开发区用地和管理的政策,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4和土地集约利用。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性概念,既可作定性分析,又可以筛选出若干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广度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领域的思路,主要分析了土地集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对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掌握好局部和整体、数量和质量、现状和未来的多重关系,按照国家设计的一套指标体系,计算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状况。为城建、土管和规划部门合理高效地利用好城市土地资源、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实现土地的持续合理和集约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并此基础上探讨有关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政策建议。1.3论文研究的意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研究以开发区土地的最佳集约利用为目标,评价出开发区当前的集约利用水平与最佳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别状况,确定开发区土地的潜力大小,为未来土地利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所以本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了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理论体系。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的重心基本上放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上,很大程度忽视了开发区这个新生事物,本文的研究正是针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定量化评价研究,是对现有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二)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状况,从而可以为政府制定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三)对其他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提供参考。(四)建立用地信息平台,通过评价,利用最新调查的一手数据,建立了开发区公示范围内的用地籍数据库,为开发区持续动态监测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5(五)推动土地管理工作,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调研工作,为土地管理摸清家底,掌握用地信息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今后土地管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指出了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理想值的测算和相关参数的制定对今后进一步调整用地结构、多方挖掘用地潜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六)为开发区准备申请升级提供了相关资料,本次评价,为开发区申请升级提供了系列资料,开发区争取在进一步充分研究和准备材料的基础上,早日上报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申请升级,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撑保障。总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研究不仅对土地利用理论发展有益,而且对土地利用实践也有指导意义。62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研究2.1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研究开发区土地利用基本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的范畴,所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可以借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般概念。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质应该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土地经营和管理等途径,发挥土地利用潜力,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按照上述思想,用地的合理布局,结构的优化完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脱离这个前提条件,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就要落空。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标准应该包括三层含义:即用地数量节约、用地空间集约、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其灵魂应该是土地的利用效率最佳和土地产出综合效益最优。可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科学内涵,不在于寻求最高的土地利用强度,而是要寻求最优集约度,实现开发区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而不是顾此失彼。18通过对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上,同意当前关于集约利用前提、实现途径和指导思想的看法和认识,倾向于认为集约利用目标应该是综合效益最大化,既包括资源效益(物尽其用,用尽其利)、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效率高),也包括社会效益(资源利用公平公正)和生态效益(生态破坏小且污染少),而且认为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基于所在区域发展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现状基础,促使土地价值逐渐上涨、不断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的动态过程,应作为一个长远目标进行规划,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目标。土地集约利用有个合理限度问题,并非投入越多就越集约、效果越好,也即当前所用衡量土地与资本、劳动的结合程度的单位面积土地上资本和劳动投入量(集约度)指标并非越大越好。就经济效益而言,由于受报酬递减规律作用,当对土地连续投入达7到一定程度以后,继续投入不仅不能增加产出反而导致产出下降,这一点通常被称为报酬递减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此时达到经济学上集约利用的理想状态但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其他效益,集约利用的报酬递减点往往低于经济学上的报酬递减点,也即综合效益最佳时的产出数量往往少于单纯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数量9。2.2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历程土地集约利用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国外研究经历了两个过程,农用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城市用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涉及到诸多理论探讨。国外的研究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现代城市土地利用的诸多理论中都揭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反映了西方国家随着城市发展对城市内部用地布局及驱动力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其中,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级差地租理论,区位理论,报酬递减规律理论等。一.级差地租理论级差地租理论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学家威廉.配蒂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对级差地租理论做了初步的阐述,而后,李嘉图对级差地租做了详细的,系统的阐述,为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级差地租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土地肥力区位理论和地租地价理论,成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级差地租理论没有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但是,其理论体系的提出为土地集约利用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地租还产生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和资本主义垄断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以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开采矿山和使用建筑地段同样也要缴纳地租,从而产生了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11。二.区位理论对农用地区位理论早在德国经济学家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就有提及。杜能通过对城市周围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8研究,提出同心圆布局原理,并认为: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度按土地区位地租高低即距离市场远近配置,将区位与土地利用合理集约度研究结合在一起。三报酬递减规律理论最直接研究土地合理集约度的经典理论是土地报酬递减理论。最早是由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蒂12提出来的。他认为:“一开始土地生产物和劳动等比例增长,在某一阶段上,土地生产物增长比例可以大于劳动的增长比例,最后达到最大限度之后,无论怎么样增加劳动,土地生产物也不会增加了”。著名剑桥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还认为13服酬递减规律适用于各业中为了生产和生活而对土地的利用,显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阐述的就是土地的合理投入问题,研究的是土地的合理集约度简言之就是指产量并不一定随着资本和劳动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投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追加的收益就会依次递减。14。2.3国内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理论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设立了“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子课题选择了福州、天津、包头、长春、济南、义乌和南京7个城市进行试点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20062007年“国土资源部大调查”项目又开展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并选择了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开发区进行了试点.这些试点工作带动和促进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此后的几年内有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成果大为增加。2000年以来很多学者采用定量方法展开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已有的研究探讨了不同评价方法的运用以及评价尺度的选择等问题.这些探索性的研究为我国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16。2006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组织中国土地规划勘测院实施、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协作为上海、天津、厦门、西安等开发9区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而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土地投入产出状况、土地承载状况2个目标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工业用地效益!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产业用地综合容积率、产业用地建筑系数7个指标17。当前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性提出多,专门性系统性综合研究少;2、农业土地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强,城市土地评价理论实践研究尚不系统完整;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的单项指标研究多,综合多因素影响评价研究少;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的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5、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形态影响研究多,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研究少;6、单学科的孤立研究多,多学科的综合协同研究少;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和定量化评价研究尚为空白点18。10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原理3.1评价的原则本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主要遵循了综合性、主导性、政策导向性、可操作性、因地制宜、点面结合等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评价所选择的方法和指标从多方面反映了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相关法规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开发经营模式,挖掘土地使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综合地确定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经济效益、管理绩效三方面内容,全面考察和评价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主导性原则主导性原则:评价工作重点分析了对土地集约利用起支配作用的主导因素,如土地利用状况,并将其作为评价重要指标选取。政策导向性原则政策导向性原则:评价工作充分反映经济开发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及其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由于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地理状况、园区类型、发展阶段等不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会有所差异。评价工作充分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差异,根据经济开发区自身实际,确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的理想值和权重值。点面结合原则点面结合原则:评价工作应针对经济开发区批准并依法公告界限范围内的全部土地进行。为深化调查评价结果,分析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用地状况,评价工作应在整体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企业开展深入分析。整体评价与典型企业分析相互结合、相互验证。3.2评价的工作体系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体系分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三个方面。一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一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11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简称“用地调查”)是指依照规程的规定,对特定时间点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开展基础调查,进行汇总分析,掌握用地情况,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的过程。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简称“程度评价”)是指通过基础调查研究,依据有关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确定相应理想值,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对特定时间点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简称“潜力测算”)是指在用地调查和程度评价的基础上,对特定时间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进行测算,推算开发区用地潜力规模和尚可供地年数的过程。3.3评价的技术步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依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要求,并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1)收集整合已有图件数据资料,建立开发区电子地图数据框架,包括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等,构建基本信息数据图层;(2)建立宗地空间数据库,并以宗地为单元进行开发区数据收集(3)调查开发区基本信息、各项用地、效益等数据;(4)建立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耦合链接,形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5)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理想值,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定量评价(6)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定量测算和空间分布的定位研究;(7)提出成果应用方向与相关政策建议。124案例分析以潍坊滨海开发区为例4.1开发区状况滨海开发区作为潍坊市实施沿海开发的核心区域,是山东省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的优先发展区域,是国家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区距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中心城区20公里、潍坊机场35公里,距青岛市150公里、济南市200公里。益羊铁路直通区内、德烟铁路横贯东西;环渤海威乌高速、济青高速、北海路、新海路、大九路、大沂路等公路干线连接区内外;邻近的济南、青岛、潍坊机场直飞各地。区内建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潍坊森达美港,潍日高速直通港区,将山东省南北两翼连为一体。开发区以其优越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了承接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区域。国家“十一五”规划把发展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环渤海地区将是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潍坊作为环渤海“C”字型“金项链”的重要节点,临近天津滨海新区并且产业发展相关度较强,这将会使潍坊在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中率先受益。2007年8月以来,山东省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将使山东半岛城镇群规划中的烟台-莱州-潍坊、潍坊-东营两条空间发展次轴,提升到主轴的重要地位,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将连接这两条发展轴,形成并强化山东省沿渤海城市发展空间轴线,成为山东省沿渤海城市带的几何中心与交通枢纽。4.2土地利用状况调查4.2.1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内容开发区用地状况调查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具体调查内容包括:(1)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2)13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调查;(3)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调查;(4)开发区土地管理绩效调查;(5)土地供应和保障情况调查。4.2.2调查结调查结果及分析果及分析(一)基本信息调查结果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8月。审批单位为山东省政府,管理机构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土地总面积500公顷,2008年工业总产值630967.43万元,1995年到2008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75544.88万元(二)地利用状况调查结果1、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分析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公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500.00公顷,按其利用状况可以分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未建成土地和不可建设土地四大类,详见表1。14表表11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I)按土地利用类型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划分Table1Developmentstatusofland-usetables(I)-bytypeoflanduse单位:公顷、%类别编码面积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比例开发区土地Z500100.001.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A162.2832.46#其中住宅用地A1工矿仓储用地A2114.5322.91交通运输用地A327.855.57#其中:街巷用地A3120.684.14#其中:其他交通运输用地A327.171.43商服用地A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519.903.98#其中:公园与绿地A5114.392.88#其中:其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525.511.10其他城镇建设用地A62.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B102.6420.533.未建成土地C232.4346.49#其中已经供应尚未建成土地C18.011.60#其中:闲置土地C11#其中:应收回闲置土地C111#其中:未达到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C112#其中:其他已经供应尚未建成土地C128.011.6015已达到供地条件未供应土地C2未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C3224.4244.884.不可建设土地D2.650.53#其中江河湖泊泄洪、滞洪区土地D12.650.53自然、生态保护区土地D2其他不可建设土地D3(1)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162.28公顷,占总面积的32.4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面积114.53公顷,占总面积的22.9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7.85公顷,占总面积的5.57%;交通运输用地包括街巷用地20.68公顷,占总面积的4.14%,其他交通运输用地7.17公顷,占总面积的1.4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19.90公顷,占总面积的3.9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包括公园与绿地面积14.39公顷,占总面积的2.88%,其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51公顷,占总面积的1.10%。可见滨海经济开发区内已经开发建设完成的土地面积较少。在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面积最大的是工矿仓储用地,其次是交通运输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排第三,比交通运输用地略少。说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逐步走向集约,工业用地已成为用地主导。(2)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面积102.64公顷,占总面积的20.53%。从开发区现状来看,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在评价区域内共有三个农村居民点。(3)未建成土地未建成土地面积232.43公顷,占总面积的46.49%。其中:已经供应尚未建成土地面积8.01公顷,占总面积的1.60%;未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面积224.42公顷,占总面积的44.88%;不存在批而未供土地。未建成土地中已经供应尚未建成土地面积较少,从开发区外16业调查情况来看,该类地主要分布在评价区的西南部,按用地分类方式划分为已经供应尚未建成土地。未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面积在各类用地中面积最大,主要是集体土地,包括耕地和设施农用地,尚未进行土地征用,未达到供地条件。(4)不可建设土地不可建设土地为江河湖泊泄洪滞洪区土地,按照地形图上的边界线,面积2.65公顷,占总面积的0.53%。(三)土地供应情况调查结果按土地供应情况,开发区土地可以分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尚可供应和不可供应土地三大类。表表22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III)按土地供应方式划按土地供应方式划分分Table2Developmentoflandusestatusoftables(II)bywayofdivisionoflandsupply单位:公顷、%类别编码面积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比例开发区土地Z500.00100%1.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E170.2934.06%#其中划拨土地E142.238.45%有偿使用土地E2128.0525.61%#其中:有偿使用且未到期土地E21128.0525.61%有偿使用且已到期但未E2217处置土地2.尚可供应土地F327.0665.41%#其中尚可划拨土地F1尚可有偿使用土地F2327.0665.41%#其中尚可供应的工矿仓储用地F21327.0665.41%其他尚可有偿使用土地F223.不可供应土地G2.650.53%根据调查,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公示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69.78万平方米,其中:工矿仓储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66.43万平方米。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基底总面积43.01万平方米,其中:工矿仓储用地上的建筑基底总面积40.66万平方米,详见表3。18表表33开发区建筑工程状况统计表开发区建筑工程状况统计表Table3DevelopmentZoneconstructionstatusoftables单位:公顷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总建筑面积69.78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总建筑面积66.43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62.28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114.53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建筑基底43.01工矿仓储用地建筑基底40.66综合容积率0.43建筑密度26.50%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58工业用地建筑密度35.50%(四)土地管理绩效调查根据调查,开发区内尚无有偿使用且已到期土地、无闲置土地、无应收回闲置土地,1995年至评价时点,累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170.29公顷,有偿使用土地面积128.05公顷,出让土地面积128.05公顷,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面积17.41公顷,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工矿仓储用地面积17.41公顷,4.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4.3.1确定确定评评价指价指标标本次评价采用的是2008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该规程评价指标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以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为基础,对土地投入产出与承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量化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子目标和指标三个层次,评价指标按照正向相关指标设置,即其数值越大,代表土地利用状况越佳,反之相反。见表4。19表表44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集约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集约程度评价指标体系Table4thedegreeofintensiveuationindexsystem目标子目标指标说明土地开发率(A11)截至评价时点土地供应率(A12)截至评价时点土地开发程度(A1)土地建成率(A13)截至评价时点用地结构状况(A2)工业用地率(A21)截至评价时点综合容积率(A31)截至评价时点建筑密度(A32)截至评价时点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A33)截至评价时点土地利用状况(A)土地利用强度(A3)工业用地建筑密度(A34)截至评价时点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B11)取历年累计值用地效益(B)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B1)工业用地产出强度(B12)截至评价时点到期项目用地处置率(C11)截至评价时点(累计值)土地利用监管绩效(C1)闲置土地处置率(C12)截至评价时点(累计值)管理绩效(C)土地供应市场土地有偿使用率(C21)截至评价时点(累计值)20化程度(C2)土地招拍挂率(C22)2002年7月1日至评价时点4.3.2指指标现标现状状值计值计算算对指标值进行计算,需要明确各指标现状值计算公式,其具体公式如下:1、土地利用状况包含土地开发程度(A1)、用地结构状况(A2)、土地利用强度(A3)三个子目标。(1)土地开发程度(A1)涉及三个指标:土地开发率(A11)、土地供应率(A12)、土地建成率(A13)。土地开发率(A11)=地面积不可建设土地以外的土面积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CBAC2C1A土地供应率(A12)=面积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积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C2C1AC1A土地建成率(A13)=积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C1AA(2)用地结构状况(A2)涉及一个指标:工业用地率(A21)。工业用地率(A21)=积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已建成工矿仓储用地面AA2对各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操作进行了研究和梳理,明确各指标分子分母的取值口径,计算得到各指标现状值(见表5)。21表表55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集约程度评价指标现状值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集约程度评价指标现状值Table5WeifangBinhaiEconomicDevelopmentZonestatusindicatorsintensiveuationofthue目标子目标指标现状值土地开发率34.24%土地供应率100.00%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建成率95.30%用地结构状况工业用地率70.58%综合容积率0.43建筑密度26.50%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58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工业用地建筑密度35.50%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万元公顷)4152用地效益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万元公顷)5509到期项目用地处置率100%土地利用监管绩效闲置土地处置率100%土地有偿使用率75.20%管理绩效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土地招拍挂率13.60%.3理想值的确定理想值的确定理想值是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的标准,其水平高22低直接影响到现实利用水平下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和潜力测算结果,是评价中最关键的技术要点。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表4-3):(1)目标值法:结合国家、区域、开发区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目标,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有关用地标准、行业政策等,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确定理想值;(2)发展趋势估计法:在遵循节约集约、合法合规用地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估测指标理想值,趋势估计期限为3-5年;(3)先进经验逼近法:借鉴国内外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经验,确定指标理想值;(4)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选择一定数量的专家咨询确定指标理想值,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理想值时,共聘请了11位专家,采用了三轮打分。23表表66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确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方法表定方法表Table6Weif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武汉合资企业更迭名称及法人合同须重新签订
- 初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济南监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基础消防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氧化镉项目商业计划书
- 第三方协议书签了后离职
- 工艺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 3月护理三基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国螺二芴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仓储安全管理员安全管理危机处理考试试卷
- 人工智能智能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研发合同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成长的快乐》核心素养教案
- 保安亭建设合同范本
- 2024年高级家务服务员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绿道与滨水慢行路融合规划设计标准
- 新课标背景下情境化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 流行音乐(中国)
- 丙烷气体安全培训课件
- 《论语》中的家庭伦理与教育理念考察
- 骨质疏松症专题知识宣教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