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耒耕耜耕 D. 铁犁牛耕 2. 某班同学进行古丝绸之路的主题研究,以下城市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是 西安 泉州 广州 兰州 A. B. C. D. 3. 下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曹魏时期D. 隋唐时期4.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前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农具指的是A. 耧车 B. 翻车 C. 曲辕犁 D. 筒车5.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两则材料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材料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王建夜看扬州市(注:唐六典是唐玄宗时期颁布的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王建是唐朝中后期诗人。) A. 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 B. 城市发展突破空间限制 C. 扬州发展突破时间限制 D. 扬州是唐朝的政治中心 6. 古代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写的是 A. 筒车 B. 翻车 C. 耧车 D. 水排7. 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商朝时中国人开始掌握冶铜技术西周晚期已有铁器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A. B. C. D. 8. 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某同学要研究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下材料可作为一手史料的是A. 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 B. 明朝施耐庵著水浒传C. 清朝徐松编宋会要辑稿 D. 当代学者赵广超著笔记(清明上河图)9. 唐代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的我国古代手工业部门是A. 冶铸业 B. 纺织业 C. 造纸业 D. 制瓷业10. 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政府发行了A. 钱引 B. 交子 C. 飞钱 D. 会子11. 下列不符合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概况的是A.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B.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C. 宋朝时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D. 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12. 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白瓷 青瓷 彩瓷 珐琅彩A. B. C. D. 13. 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14. 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其中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此故事应发生在A. 隋唐时期 B. 宋元时期 C. 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15. 明太祖朱元璋颁行的大明律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 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以上材料说明明朝初年A. 发展对外贸易 B. 厉行海禁政策 C. 重视法制建设 D. 实行重农抑商16. 明代晋商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浑源、榆次两个州县的寓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当时,这一社会现象A.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C. 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 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聚17.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 B. C. D. 18. 金融的逻辑一书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A. 海上贸易频繁 B. 商品价格上涨 C. 经营方式变革 D. 商路中心转移19.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A. 麦哲伦、达伽马 B. 哥伦布、达伽马C. 哥伦布、迪亚士 D. 迪亚士、麦哲伦20.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 “商业危机” B. “价格革命” C. “商业革命” D. “工业革命”21. “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他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公布这个航海法的国家是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22. 下列选项属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后果的是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客观上有利于亚非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亚非拉国家自然经济迅速解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造成了亚非拉的贫穷落后A. B. C. D. 23. 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说的“奇迹”主要是指A.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 “全球化”市场初露端倪C. 工业革命兴起 D.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4. 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控制排放烟尘的法案;1863年,议会通过碱业法,要求制碱行业减少排放物;1953年,议会通过大气清洁法,禁止排放黑烟。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严重污染 英国的环境治理过程较漫长 英国曾以立法方式防止空气污染 英国政府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A. B. C. D. 25. 有人说工业革命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26. 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主要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 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提高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A. B. C. D. 27.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 整个革命的进程缩短B. 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C. 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D.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28.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A. 石油化工工业 B. 电力工业 C. 汽车制造业 D. 造船业29.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轮船招商局B. 汉阳铁厂C. 江南制造总局D. 发昌机器厂30.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B. 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 C. 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D. 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3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政府的提倡与鼓励 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A. B. C. D. 32.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 冲击瓦解着自然经济C.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3. 洋务新政的口号有“师夷智”“求强”“求富”,下列企业体现洋务派“求富”口号的是 A. 安庆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继昌隆缫丝厂 34.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35. 赵德馨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中写道,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1894年之前,办起民用企业27家,其中采矿冶炼业16家,纺织业6家,交通运输企业5家;国家对民用工业投资约2964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1369.4万元(占46%),纺织工业621.5万元,矿冶业972.9万元。这说明 A. 对外贸易入超局面得以扭转 B. 政府忽视采矿冶炼业发展 C. 交通运输业是政府投资重点 D. 中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36. 20世纪初,无锡荣氏兄弟想创办一家面粉厂,遭到当地士绅的阻挠,理由是面粉厂“破坏风水,有伤文风”。但是,荣氏兴办面粉厂得到两江总督的支持,虽然被士绅状告八次,但最后都被两江总督驳回。以上现象说明 开明官员支持发展实业 民间办厂举步维艰士绅思想观念陈旧保守 政府阻挠民间办厂 A. B. C. D. 37. 1928年,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国货展览会的开幕式时便曾经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为此,国民政府A. 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 建立中华民国,抵制日货C. 促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D.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8.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中共八大经济方针39.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A. 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40.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A. B. C. D. 41.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重工业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家计委审批外,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由此可见,特区的“特”在于 A. 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B. 单一的公有制 C.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 平均主义分配制度42. 为了战胜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C. 协调与苏联政府的关系 D.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3.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A.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 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C. 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 苏联的背信弃义4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 出的战略决策是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重返联合国 C.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实行改革开放45.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4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位于:广东 福建 江苏 浙江A. B. C. D.47.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xx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48. 中国近代史上 “断发易服” 的主张始于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C. 戊戌变法期间 D. 辛亥革命期间49.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 铁路运输 B. 电报电信业C. 航空事业D. 航海事业50.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设置经济特区 开放内地省会城市A. B. C.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5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2分)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材料四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2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52. 对外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也随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6分)(2)材料二 观察图示,结合所学分析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8分)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内销、外销数量表18361838年均茶叶销售1894年茶叶销售数量(万担)百分比(%) 数量(万担)百分比(%)内销165.29 76.78171.48 44.32 外销50 23.22215.4455.68 产量215.29100386.92100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上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8分)材料四 1978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位于世界第29位。199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154.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15位。xx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4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比重迅速下降,机电产品等在出口商品中比重大大上升,我国从最初的初级产品出口国转变为工业产品出口国。摘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DBCCCABADBCDDC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DCBCDBBAADDDCD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BDCCCADCCBADBDC4647484950ADCB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1.(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