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xx.10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选择题(共12小题,共38分。其中14小题为单选,7题为多选,911小题为单选、13题为多选、1618小题为单选,用2B铅笔涂在答案卡112题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敌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2.下列对“儒家思想”与“封禅泰山”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孔子支持封禅泰山,但是他并未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因此封禅泰山直到秦始皇时代才真正成为了事实。B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C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D儒家思想因为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必然。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5题。(14分)湖畔雨趣苏连硕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痰,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上去。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多么绮丽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名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走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接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么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又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委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接着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瞠散记,有删节)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我”在雨中漫步的情景,抒发了“我”被秋雨陶醉,难以抑制惊喜、愉悦的心情。B文中写“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而作者却说秋雨是“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说明作者对春雨很反感,只喜欢秋雨。C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D作者为了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雨匀实、温柔、缱绻缠绵的特点。 5.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6.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秋雨的感悟,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态度?(7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8题。(8分)悲惨命运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知是一件很难的事。时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了,到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了的时候,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呢!”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动三先生了。他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他到一个朋友家里拜访。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呃,我想我”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动三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待一会儿吗?”动三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我能。”他说,“当然,我呃可以再待一会儿。”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来。“呃,现在,我想我真的”“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呢”“呃,是可以的。”动三说,“假如”“那就留下来吧。我肯定我的丈夫会很高兴的。”“好吧,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怪难受的。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动三从头到尾都在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动三到底是因呆笨而显得闷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呆脑的。吃完饭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拿出照片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动三已经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动三站起来:“现在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告辞?”他们说,“才八点三十分,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没什么事。”他承认,然后苦笑了一下,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来。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小调皮鬼把动三的帽子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动三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动三一起抽烟聊天。动三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果断地离去,可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他了,就用反话挖苦他说:“动三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动三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便为他安排了一个空房间,内心却狠狠地诅咒他。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了,留下动三和家里的宝贝儿子玩。动三一天一直在琢磨着回去,可他又左右为难。男主人傍晚下班回来了,他发现动三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开个玩笑把动三支走。于是说:“我认为该向动三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一阵,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在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再来一杯茶,再拿照片来!哈!”在动三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动三去世了。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本文描写人物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B.小说结尾描写“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主要目的是照应开头“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一句。C.小说以动三的悲惨命运为线索,以人物行踪为顺序,文脉清晰。作者自始至终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动三的同情和褒扬。D.女主人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但动三只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就站起来想走,这表明动三心不在焉,急着告辞回家。E.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动三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预付食宿费、被主人误解带来的思想折磨等。8.简要概括主人公动三的性格特点。(4分)二、古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日:“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讨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徙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注】嫚:轻慢。差:指西夏,即赵元昊。料简:挑选。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B.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C.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D.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之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时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材,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B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他认为一旦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他又让城门三夜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D张方平能未雨绸缪。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3. 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14.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指出“,。”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责是:,。(3)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4)孔子说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5)关睢中的男子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起:“,。”的美好联想。第卷(80分)三、积累与运用(20分)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的音乐从窗外传进来,倾耳细听,原来是月光曲。这个剧种的汇报演出,我曾看过,但,印象不深。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A.不绝于耳走马观花绘声绘色B.不绝于耳浮光掠影栩栩如生C.不绝如缕走马观花绘声绘色D.不绝如缕浮光掠影栩栩如生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可能一挥而就,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他的政治纲领与普京的别无二致,就算有差异也只是表面上的不同。小刚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再也不逃学了,可今天,他又旷课了。对于齐白石,虽然我心慕手追,却仍然望其项背。有一种人,两面三刀,翻云覆雨,和这种人交往一定要小心。爷爷通过多年晨钟暮鼓的辛勤劳作,终于在古稀之年,培育出他想要的花种。A.B.C.D.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歼-15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A. B.C. D.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20.请写出“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内容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注】麦穗和对钩为金黄色,中心圆和外部的半圆环为绿色。四、写作(60分)21.以“晨光”为话题,完成一篇写景状物类散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提示:写景状物侧重写景,借景借物抒情,以描写为主。高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1. C( “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表述不对,文中说“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是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不知道“封禅之礼。”)2.B(A项,封禅直到秦代成为事实,这与孔子未明确封禅礼制没有因果关系。C项,“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不对”。“历代帝王”不对,属于以偏概全;“首先进行封禅”无中生有。D项,“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不对,这种概括性表述不确切,它们不是因果关系,详见文章最后一段。)3.A(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而非“创立者”。)4.A(B项“对春雨很反感”错误。C项“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错误。D项,没有运用“夸张”修辞。)5.通过秋雨与春雨、夏雨的对比,更能衬托出秋雨的特点。写春雨的吝啬、稀疏,不仅表现了秋雨的“贵”与“喜”,还突显出秋雨的坚韧、持久、豪爽、气派。写夏雨的凶猛暴戾、干打雷不下雨,甚至造成灾害,则表现了秋雨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的性格。(答出两条即可)6.作者描绘了秋雨的绵、柔、韧,表达了对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描写了秋雨的持久、豪爽、气派,神清气定、晶莹剔透、清幽隽雅,表达了对特立独行、真诚坦荡、沉静达观的人生态度的欣赏;描写秋雨的轻轻柔柔、袅袅娜娜、努力认真、随意散落,表达了对这种态度的欣赏。7.AD(B项主要目的是照应开头,烘托动三的悲惨命运,从而突出主题。C项小说以动三拜访朋友为线索,并以时间为顺序,自始至终抓住人物描写,突出主题;并无“褒扬”之意。E项还有动三犹豫不决等原因。)8.性格特点:过于忠厚、规矩。不善辞令。犹豫不决。迂腐、呆板。(答全4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9. C(“道遇戍卒皆遣归”中,“遏”与“遣”的行为主体相同,意义相对对立,故“卒”后断开,排除A、D两项。“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关系紧密,可排除B项。)10D(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11B(不是“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而是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这样才能确保宋朝西、北边境的安宁。)12.阅卷标准:(1)句式1分,后两句各1分;(2)定语后置1分,“上”“下”“黄泉”1分,判断句1分;(3)状语后置1分,后一句1分;(4)判断句1分,状语后置1分。13. AD(选对一项3分,选对两项5分。)14.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 (意思对即可)15.(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6.D(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出于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出自: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第而华传其妙。”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讲故事的绘声绘色,发议论的激情满怀。”不绝于耳:绝:断绝。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出自 公羊传僖公四年。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栩栩如生: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17.B(一挥而就: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就”在这里表示“成”。近义词一气呵成、轻而易举。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望其项背:项:脖子的后部。背:脊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也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比喻可以企及他所达到的境界。通常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18.A(解答本题,关键要分析各个句子的关系。句中的“它”指代前面的“歼-15”,应放在第一个横线处;由句中的“载弹量多”,可知紧接后;进而推断出正确答案。)19.(示例)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转变风气20.内容:“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由麦穗、对钩和“无公害农产品”学样组成。寓意:麦穗代表农产品,对钩表示合格,金黄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解析:解题时,要细心观察,凡图画中的事物一样也不能漏掉,如麦穗、对钩、“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等;概括寓意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