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实质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2以下是秦朝九卿职能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职务职责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宫中警卫卫尉宫门替卫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相税和国家财政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太仆负责宫廷车马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B为历代王朝所沿用C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 D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3. 关于右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官职的记载,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A.图一御史大夫,秦宫,银印青绶,掌武事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图二太尉,秦宫,银印青绶。掌副丞相4.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都左侍郎张四维,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材料反映出明朝A.张居正权倾朝野 B.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5下图为张明同学针对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响所做的课堂笔记,如对其进一步补充,最合适的补充应是A.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B.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北京,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于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6.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7.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魁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8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9.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10.晚清大学士徐桐撰联:“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他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11.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在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12.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3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13.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下宋美龄意在强调A.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C.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的保障 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14.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与民众的惊慌比给予旧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它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止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既没有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对反封建主义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C.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D.“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15.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事件是:“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完全是背道而驰。”该事件是A.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 B.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C.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1949年的北平和谈1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朴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7.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我们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材料反映了中共A.认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B.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C.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摸式 D.已经从国民革命中吸取了教训18.学者王晖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材料中的“它”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19.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A.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B.公平公正、民主集中C.民族独立、民主集中 D.民主科学、社会主义20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B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 表明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21.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22.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2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24. 美国三位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A.客观地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向 B.说明中美关系发展是顺利的C.说明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D.说明中美关系发展有许多障碍25.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该声明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打开中日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推动了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交流 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A. B. C. D. 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第26题14 分,第27题26分,第28题1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摘编自历代地理志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一一摘编自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2分),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12分)。27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26 分)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帷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一一雷颐孤寂百年一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一一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一一徐慧清抗战时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的。(6分)(3)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6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4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10分)1-5:BDCAB 6-10:CBBCD 11-15:DDACC 16-20:BDAAA 21-25:DCBAB 26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生专制统治。(2分)变动表现:地方行政区划逐斩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任答3点,共6分)不变表现: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6分)27(1)内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天下);君主即为国家(2分)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观念:君民共治;人民主权。(4分)(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2分)阐述:中国民族自救解放(明确反帝);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4分)(3)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分)内涵: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主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