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和王维诗中的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doc_第1页
谢灵运和王维诗中的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doc_第2页
谢灵运和王维诗中的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doc_第3页
谢灵运和王维诗中的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doc_第4页
谢灵运和王维诗中的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灵运和王维诗中的极貌写物与物我合一 摘要:谢灵运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山水诗鼻祖”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盛唐诗人王维集画家、音乐家、书法家于一身以画理来创造诗歌所写的山水诗诗情浓郁画意鲜明是山水诗的集大成者他们以各自的努力开时代风气之先丰富了山水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使山水诗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奇葩异卉两人虽都以山水诗著称却由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受前人文化传统影响不同因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不同谢诗主张极貌以写物王诗更注重物我合一 关键词:谢灵运王维山水诗极貌写物物我合一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意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也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王维既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两人虽都以山水诗著称却由于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受前人文化传统影响不同因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不同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出身与追求的差异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才学出众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与从兄谢瞻、谢晦等皆为谢氏家族一时之秀他本来在政治上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宋初刘裕采取压抑士族的政策谢灵运也由公族降为侯爵在政治上一直不得意这自然使他心怀愤恨宋书本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叙异同非毁执政”故自出任永嘉太守之后无论是在任还是隐居他总是纵情山水肆意遨游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一方面以此举对抗当政发泄不满同时也在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王维生活在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他追求以隐求仕的时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虽然也有挫折失望但更多的是隐逸山林的闲适自得 二、宗教影响下的诗风差异 两人诗歌都受宗教影响谢灵运小时候被送到道教徒那里寄养从小受道教熏陶长大后与当时名僧慧远有密切的交往并有师事慧远的愿望他的思想也深受慧远的影响他在辨宗论里就主张“去物累而顿悟”其游名山志序说:“夫衣食生之所资;山水性之所适今滞所资之累拥其所适之性耳岂以名利之场贤于清旷之域耶!”只有徜徉于山水之间才能体道悟性舍却世俗之物累王维的母亲是个忠实的佛教徒而他所生活的社会也正是“六祖革命”的时代自小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不过由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受前人文化传统影响不同两人山水诗所表现的精神风貌也不相同谢灵运处于晋宋易代之际玄学之风盛行尚清谈重名理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关系当时的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但是蕴于诗歌中的理一看便知景与理是分开的谢只是引用一些庄、老、易上的话抒发其个人情志景只是引起说理的发端并没有达到情景融为一体在谢灵运的主观思想中山水往往是悟道的手段所以他的山水诗经常是前半写景后半谈玄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王维的诗歌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且景中恰如其分地蕴含着“理”正如沈德潜所说:“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其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明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水穷尽处自然也就是深山空静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以出岫可谓思与境偕神会于物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自然而然地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王维的诗歌并不是将佛理生硬地植入诗中而是将宗教体系与审美感受融为一体有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悟和感觉形成了自己闲淡的风格和特色同时王维的禅悟是别的诗人难以企及的这与坐禅时的体验相关王维多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同山水审美体验结合起来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禅意从而寄托诗人的幽独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枯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可以说王维的许多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三、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钟嵘诗品上)成为谢灵运主要的艺术追求山恣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地一一再现出来表现出其原始情境下的本真状态如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开阔的洲渚茂密的松林蜿蜒的蹊径潺潺的流水嫩绿的初篁鲜紫的新蒲自娱的群鸟像是把景物分割成一个又一个镜头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眼前的一切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是鲜丽清新的对景物的刻画描摹是经过精心锤炼和苦心琢磨的“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这些诗把外物自然描述得清新可爱秀丽宜人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之美”以及对自然美的自觉追求相对于王维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来说谢诗更注重对山水景物的刻画描摹他笔下的物象更多的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恣写水就要绘尽水态正是这种刻意的追求他也无奈地发出了“空翠难强名”的感慨而且这些山水景物又常常是独立于诗人的性情之外的很难达到王维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在创作模式上谢灵运的山水诗常常是先写出游次写途中见闻最后谈玄或发出感慨如同一篇旅游日记而又常常拖着玄言的尾巴其著名的登池上楼正是其典型模式和风格的具体体现王维既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之诗并不仅仅局限于描绘大自然的自然形态还突出地表现其内在生命力在形似基础上追求神似讲求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作者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辏泊的纯美诗境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也是王维山水诗的一大亮点因为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感“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王维以他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怀写物态人趣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总之谢灵运的山水诗我们看到的是形式美是对景物的细致描摹领略到“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稚气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近新”的风尚王维则深入景物的内在精神融入诗人主体情感写出了山水的神韵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人王维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创新创下了冠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