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_第1页
中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_第2页
中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_第3页
中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_第4页
中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中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 中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 .“ 抚今追昔法 ” 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中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 2002 年心灵的选择,许多人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 ,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 “ 突围 ” ,陶渊明的 “ 采菊东篱下 ” ,项羽的 “ 不肯过江东 ” ,昭君的出塞,李白的 “ 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杜甫的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 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那么,如何选好这些事实呢?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2 / 10 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 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 明,或暗含。 例文 1 湖南考生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3 / 10 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 “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 可招魂。 ” 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 “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 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 “ 铁屋子沉睡的人们 ” 被唤醒了, “ 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 ” 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后投身汩罗。是那 “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 的无奈, “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 的愤懑,令他只4 / 10 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的悲歌同样唱出了 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的文天祥更是 “ 永剩丹心照古今 ” 。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 “ 双赢 ” 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 心灵的选择 ” 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作者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例文 2 广东考生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战 后诸葛亮用计夺了荆州死赖不还。吴国都督周瑜献计,趁刘备之妻丧,用联姻之计,诱刘备到东吴扣之,然后逼刘备还荆州。这原本是一个很妙的美人计,但不想诸葛亮看出破绽,利用吴国太爱女之心与孙权孝母之道大做文章,使得吴国太处处护着刘备,使孙权周瑜投鼠忌器,最后落得个 “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 的下场。 第二个发生在春秋时代。一个落难的公子流落齐国,齐王给5 / 10 了他一个美女做妻。十余年后,那个公子的国内发生内乱,他的部下都认为这是回国夺位的良机,纷纷劝说这位公子回国争位。但在奢糜的生活中,公子不愿离开优越的待遇和美丽的 妻子,断然拒绝。但他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虽然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却也在灌醉了丈夫后,让家臣把他送回国了。后来,这位公子夺位成功,成了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霸主,而他也将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接回了国,让她做了夫人。这位公子就是晋文公重耳,那位妻子就是齐姜。我们不妨讨论讨论这两个故事, . 第一个故事中,吴国太根本就是妇人之仁,为了自己的爱女,不顾吴国的霸业,使诸葛亮之计得逞。更重要的是,她将周瑜 吴国优秀的都督的话当耳边风,结果使得诸葛亮二气周瑜成功,加快周瑜的病情恶化,使得他英年早逝,也使吴国元气大伤。试想 一下,如果吴国太目光放远,使刘备被吴国扣留,交还荆州,这不但使吴国国力大增,而且蜀国必定因此受制,吴国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最后吴蜀被灭,也是天意。 第二个故事,齐姜真的可以称为英雄了。她没有被眼前的奢华迷惑,她想着的是丈夫的霸业,宁愿自己与丈夫离别也不愿耽误丈夫的前途。平心而论,晋文公的出现与她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如果她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女流之辈,那历史书上就永远也没有晋文公这个词了。大胆说一句,她的决策6 / 10 甚至已经英明到了挽救整个晋国! 其实我们都体会得出,感情往往会迷乱理智的视线,人在感情漩涡中是很难用理智去思考问题的,因为理智作出的决策往往与自己的感情相悖,而要违背自己的感情办事却要下很大决心才办得到的。其实,能做到这样的人并不多,某些还因此受人耻笑。武则天为当皇后不惜扼杀自己的新生儿,后人评价说她心狠手辣,但若不是这样,哪还有唐朝女皇的传说?哪还有唐朝的兴盛富强? 感情与理智是两个对立面,而要对某个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只有靠理智去面对才行。 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 这篇作文以历史故事为切入口,穿越时空,纵连古今,紧扣“ 感情与 理智的关系 ” 来讨论故事,得出 “ 要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 ” 的结论。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涉猎当代社会,但通过作者理性的分析,睿智的见解,哪点不是在点明时弊呢? 例文 3 湖北考生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7 / 10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 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 “ 大风起兮云飞扬 ” ,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 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 京杭大运 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 “ 明君 ” 、 “ 伟人 ” 。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 “ 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 8 / 10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 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本文在展开过程中,先从自然界的 “ 蜂蝶论争 ” 起笔,接着,站在历史的高度写人类社会,项羽、刘邦、炀帝、太宗,作者用理性的眼光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翻新的审视,跳出了写自己对情感亲疏爱憎的园囿,而站在历史的高度。真可谓另辟蹊径,天然妙成。 例文 4 北京考生 何成方圆 ?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 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 ?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9 / 10 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虽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然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 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事物不断的发展、变化,规则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表面上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微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 ,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 “ 墨守成规 ” ,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 一句话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中国改革开放的春10 / 10 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 不以规矩,不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