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一选择题:满分63分。本大题共42小题,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治理社会的主要依据是 A法律制度 B强权政治 C伦理道德 D道法自然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3.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体现了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为政以德”4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时代发展的需要5汉代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下列行为中与此思想有关的是A祭天仪式的兴盛 B皇帝的微服私访 C郡县制的实施 D科举制的推行6.曹丕问:“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邴原便毫不迟疑地答道:“父邪。”(三国志卷十一)。某学者认为邴原的意识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能代表当时社会普遍的社会观念,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位学者认为A.“家族”与“国家”是互斥的,且人们应以“孝”为先。 B.“孝”这种家族意识已成为了统治者控制人民的重要思想工具。 C.魏晋时期“家族”意识超越“国家”意识,对政治团结产生不利影响。D.邴原的意识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基本一致7.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经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物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的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9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一生中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因为他先后追随过好多皇帝,为后世的文人所不齿。在他们看来,其行为和那些一嫁再嫁或失去贞节的妇女一样丑陋不堪。这些文人的评价标准是A民族气节 B忠孝观念 C义利思想 D文化修养10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赋 B唐诗C楚辞 D元杂剧11.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12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13.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科举、四民(士农工商)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1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摒弃了天朝中心说,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世界史地知识。该书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15.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1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17.雕塑家罗丹(1840一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芝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1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19.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逐渐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科技的进步20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1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22胡适原名胡洪驿,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促使他改名的作品最可能是A海国图志 B仁学 C孔子改制考 D天演论23.列子记载了鲍氏以下言论:“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据此,可知鲍氏的观点()A.与爱恩斯坦的相对论有共通之处 B.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有共通之处C. 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有共通之处 D.与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平等有共通之处24.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2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中,最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主张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26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和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下列不属于此阶段出现的思潮是 A实业救国思潮 B中体西用思潮 C民主共和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中共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研究主题,他们可以查阅A湘江评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28毛泽东思想第一次以完备的形式出现在著作中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9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A阶级分析法 B“三个代表”理论C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D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历史30有一份面向大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在你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选择邓小平的占89%。大学生们做此选择的依据不包括A文革后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C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 D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A.社会习俗 B.道德规范 C.法律秩序 D.精神基础32.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33.苏格拉底说“未经检讨与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这句话表明他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C追求真理,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的真谛34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C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D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35有人说:“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下列说法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36杰克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其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人的发现”等,此书最可能是A地理大发现 B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C科学与启蒙运动 D论自由与代议制度37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38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既没有乞丐,也没有富豪”,“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这实质上反映了他主张A经济平等 B消灭私产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39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和衣衫褴褛的下层人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派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40.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41.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 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2.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題17分,第44题20分,共计37分)43(17分)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对美德的认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材料三】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 德【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1)苏格拉底和孟子分别代表什么思想流派?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4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2分) (3)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4分)(4)你认为倡导人文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4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6分)(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2分)(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4分)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2分)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2分)(5)谈谈你对“政治是决定一切的”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重点班)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2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1-5 CACDA 6-10 CCBBD 11-15 DADAC 16-20 DBBDD 21-25 BDCDC 26-30 BBCDC 31-35 DDDAC 36-40 BCABC 41-42 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7分,其中第43题17分,第44题20分。直接在答题卷上作答。)43(17分)(1)苏格拉底代表早期人文主义(古典人文主义,古希腊先哲);孟子代表儒家(2分);不同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2分),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2)观点:人生而平等。(2分。答“人文主义”得1分)积极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