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A.宗法家族的特色 B.以儒入法的特色 C.同态复仇的特色D.严刑峻法的特色2.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A.具有否定传统儒学的倾向 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阐释”是对历史概念进行全面客观地解释,下列与此相符的是A.美德即知识 B.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C.汉朝时期楚辞盛行 D.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5.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 B.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D.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6.“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xx)这反映出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8.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代表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9.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A.要构建民权政府 B.要批判神权统治 C.人性解放 D.平等自由解析:10.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肯定人的欲望B.歌颂自然的人性 C.揭露教会的贪腐D.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11.卢梭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然人”,这类人不受等级、职业的束缚,按其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这一主张反映了卢梭的A.“社会契约论” B.“人生而自由说” C.“人民主权说”D.“废除私有说”12.某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规划了下图所示的政治体制。该思想家的主要著作是A.政府论B.论法的精神 C.哲学通信D.社会契约论13.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14.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A. 涉及多个领域 B. 注重观察和实验C. 是劳动人民发明的 D. 都是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冃的15.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抓住日全食良机发现星光于日缘处有偏转。泰晤士报当即发表社论:“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必须改变了。世世代代以来被认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已被有力的证据推翻,一种新的宇宙哲学正在诞生。”这一“新的宇宙哲学”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C.运用了实验与数学的科学方法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16.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不久,这两朵乌云酿成了两场风暴。与这两场风暴有关的物理学成就分别是A.相对论与量子论 B.量子论与光电效应C.经典力学体系与相对论 D.自由落体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17.1882年4月19日,图中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他与牛顿的共同点不包括A.继承前人成果,实现学科突破B.冲击封建神学,促进思想解放C.增强人类自信,为启蒙运动奠基D.实现人类价值,推动科学发展18.“热核武器”是指利用氢原子核聚变作用而研发的武器。它爆炸时,作为引爆装置的原子弹先爆炸,而后氘氚等轻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更猛烈的爆炸。xx是中国成功研制“热核武器”A.20周年 B.30周年 C.40周年 D.50周年19.“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经典力学D.进化论20.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A.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D.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21.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A.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 B.表达政治改革的紧迫性C.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 D.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22.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 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23.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24.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25.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材料反映的教育方针是A. 教育的大众化和为人民服务 B. 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C.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 D.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26xx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序号资料序号资料论十大关系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讲话类别数量比重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39970.4%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11319.9%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A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C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27.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A.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B.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C.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D.资产阶级主导了社会变革28.在近代。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一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29.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30.下列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B.感性思维不断遭受挑战C.传统文学流派相继被淘汰 D.西方文学流派不断创新二综合题(共3题,40分)31.某校高二同学学习历史必修3后制作如下大事年表,开展研究性学习。(16分)公元前500年西学东渐、孟子、百家争鸣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1500年明后期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与突破、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东学西渐、欧洲文艺复兴、牛顿经典力学形成1700年红楼梦、京剧形成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1800年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兴起魏源出版海国图志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兴起、社会主义思潮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50年维新变法思潮空前高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进化论发表、印象主义画派出现、电影产生1900年“中体西用”文化思潮、三民主义提出、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现代主义兴起、量子论提出、相对论形成、电视发明、计算机诞生问题:(1)此大事年表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4分)(2)据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在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并从思想方面分析其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如何认识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4分)(4)综合大事年表内容及以上问题信息,分析大事年表对历史学习的意义。(4分)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人物编号人物速写人物编号人物速写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著有海国图志一书。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4分)(2)分别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分)(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分)33. (10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根据材料,从上图、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1-5BBBBC 6-10BCCAD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