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1页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2页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3页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4页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1、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技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名在语气上的不同。 用 “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 为中心句概括全文对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3、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 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 / 11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 (个别提问 ) 2、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 (板书:10 云雀的心愿 )。 3、生疑: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带着疑问小声朗读课文,看看 文章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2、生答题: 资料: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 3、快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生字词的音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划出小节。 三、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小黑板 )字音检查:指名读,其他人看他的读音是否正确,领读,开读,反复正音。 3 / 11 生字词 讨厌乱砍滥伐贫瘠冲垮树冠 冲刷土壤擦去空调器绿洲 脱缰讯期蓄水苔藓渗进储存 多音字:埋怨 mn/mi 淹没 mo/mei 树冠 guan/guan 暖和 huo/he/he/huo/huo/hu 2、划生字词: 3、字形检查: (1)出示生字词思考:生字中有哪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2)学生描红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 云雀的心愿 ” 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课文第 14 自然段告诉我们 “ 云雀的心愿 ” 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2、(出示文字)指名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 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很重要呢?小云雀和他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找一找,然后用 “ 先 然后 最后 ” (小黑板出示)回答。 它喜欢其中的哪里?讨厌哪些地方呢? 六、课堂练习 4 / 11 1、听写:贫瘠、冲垮、树冠、土壤、空调器、绿洲、漫天飞舞、枯枝败叶 2、组词: 厌 ()伐 ()垮 ()冠 guan() 庆 ()代 ()挎 ()guan()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和疑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用 “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 为中心句,概括全文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 到沙漠去种树 ” 。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 “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 “ 先 然后 最后 ” 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指名说) 5 / 11 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去弄个究竟。 二、读课文 (二 )精读第 2、 3、 4 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先到沙漠,它为什么讨厌沙漠呢,轻轻地读读 2、 3、 4 自然段,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读,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 2 自然段) ( 1)你们有 人见过沙漠吗?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沙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总结描写沙漠的词语 (漫天飞舞、贫瘠 )。 ( 2)沙漠这样的凶险,难怪小云雀要说,引 “ 这里的风沙真讨厌 !”( 指导用埋怨的语气读 ) ( 3)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 (指导用惋惜、心疼的语气读 )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 4 自然段) 你知道了绿洲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 贫瘠 ” 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小云雀要给沙漠种上树呢? 它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把第 2 自然段读一读。 沙漠好吗?怎么不好? 是啊,当狂风挂过时,会睁不开眼睛,你有 这样的体会吗? 它怎么知道的,请同做妈妈告诉小云雀,齐读。 6 / 11 总结:没了森林不行,沙漠太可恶了,小云雀是什么态度,书上怎么说的? 5、说话练习: “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因为 ”( 板书:保护土地 )看黑板,用 ” 因为 所以 ” 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三 )、精读第 5 10 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过了沙漠又到了哪儿?(大河),在那儿,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默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小云雀来到大河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洪水很凶猛? (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 “ 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 ” (比喻句) “ 把 比作 ” ,突出 “ 脱缰的野马,咆哮 ” ,反复朗读,体会洪水的危害。 3、所以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它心里引 “ 害怕 ” ,谁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4、妈妈怎样回答他的?用什么语气读?(指导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突击 “ 唉 ” 这个拟声词) 5、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防洪) 6、过渡:森林为什么能防洪?怎样防洪?森林水库又是什么?自读第 10 节。 7、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7 / 11 分如何蓄水? 树冠挡住 苔藓和枯枝败叶吸收 一部分 土壤吸收大部分 森林是一水库 8、比较句子: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说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相同)。哪句话更肯定?(反问句更肯定),用反问句表示强调,更加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语气就可以用反问句,教师领读,集体读。 9、这段话说明了森林的什么作用?(蓄水) 10、说话练习: “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 .” (板书,防洪蓄水)。用 “ 因为 所以 ” 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 (四)、精读第 11、 12、 13 自然段 1、过渡:小 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又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默读课文 11、 12、 13 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奥妙? 2、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森林就像空调器。 3、比较句子森林像不像空调器?(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8 / 11 说话练习: “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板书:调节温度)。这段话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谁能用“ 因为 所以 ” ,把板书连在一起说。 三、总结 现在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太重要了吧,你能根据板书,也告诉大家森林很重要吗?自己先试一试。 四、布置 作业 1、练习册 P26 二、三、一 2、搜集森林的资料,说说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课文 2、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讲评作业 字词:树冠 guan 乱砍滥伐咆哮冲垮 解释: 流水漫溢(泛滥成灾)乱砍滥伐 选择或节制 2、森林的作用 用 “ 因为 所以 ” 把森林的四个作用连起来说说。对9 / 11 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小云雀就立下了到沙漠去种树的心愿(板书:种树) 二、引申扩展 1、课文中讲了林林的四个作用,那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 料发现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 1)人类的资源宝库 ( 2)庞大的氧气制适厂(天然的氧吧) ( 3)良好的吸尘器 ( 4)卫生保健医生 ( 5)绿色的隔音墙 2、总结,还让同学抄在书上(有举的同学) 三、复述课文 1、通读课文 2、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哪两个动物 ?(小云雀和云雀妈妈 )。要求分角色表演,脱离书本,给 5 分钟时间准备。 3、想象: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 四、培养环保意识 1、过渡:是啊,那样世界该多美好啊 !小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去种树来保护环境,那你们在保护环境方面 有什么心愿呢? 2、例如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自己的心愿,我们看到河水脏,我就希望发明一个污水净化器来使河水变清(生10 / 11 回答) 4、总结:老师真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那世界将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住着该多开心啊! 五、课堂作业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1)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