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五年级《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五年级《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五年级《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五年级《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五年级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 2、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机智聪慧和回答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互动:语言训练(递进交流) 课前准备:(上课之前我们来放松一下吧!)生背论语,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3 分钟 ) 1、谈话: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在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他虽然不像诸葛亮那样巧舌如簧,立有舌战群儒般的千秋奇功,但也曾用自己机智巧妙的语言艺术令一位长者瞠目结2 / 6 舌、哑口无言。你们想认识他吗?他就是:生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揭题: “ 杨氏 ”a 、姓杨的人 b、对已婚女人的称呼。(为:父姓加夫姓加氏;也可作:父姓加氏) “ 之 ” 助词,没有实际意义,相当于 “ 的 ” 。 3、你认为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呢?换做你的姓应该怎样说?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6 分钟 ) 1、课件出示原文,通过课前预习,你觉得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拿出课前预习稿反馈预习情况。) 2、师相机渗透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古人运用古汉语中一些文言字即书面文字写成的文章。) 3、课前能将这篇文言文正确且流利的读下去的同学请举手。有谁愿意挑战一下?指名汇报。 师指导朗读: (1)注意断句(短字不断气。) (2)强调多音字:“ 为、应。 ” ( 3)强调 “ 家禽 ” 停顿、区别。 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 7 分钟 ) 1、告诉我,课前你将这篇文言文读懂了吗?你告诉大家你用什么方法读懂它的? 预设 :可以像我们学古诗一样,结合文后注释去读;可以利3 / 6 用工具书去查不懂的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逐句理解:你们的方法真好!我们先在小组内推广自己的方法,再合作理解课文的意思,最后来串讲这个故事。 提示:甚什么意思,可以替换成?甚聪惠即非常聪明有智慧。“ 应声答曰 ” 什么意思?可替换为?谁呼杨氏子的?谁为谁设果?从 “ 君 ” 你看出了什么?怎样理解 “ 夫子 ” ? 3、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杨氏之子吗?为什么? 四、精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15 分钟 ) 1、课文中是怎样评价杨氏之子的?预设生:甚聪惠。 师: 惠 慧(通假字)。惠在字典中有聪明有教养之意。 2、杨氏之子 “ 甚聪惠 ” 表现在哪里?预设:(待客热情、反应快、有礼貌。) 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看出来的?他反应很敏捷,是从()看出来的?他很有礼貌,是从()看出来的? 3、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课件出示对话: 妙处之一:孔君平为什么要这样问杨氏子呢?杨氏子与杨梅之间有何联系?(在姓氏上做文章) 如果你是杨氏子,听到孔君平这句话你会怎么想?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孔、杨二人说话的神态和语气,拿出课堂练习稿同桌合作编写人物对话,并演一演。 孔()指以示儿 ()曰: “ 此是君家果。 ” 4 / 6 儿 ()应声()曰: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妙处之二:杨氏子用什么方法回答孔君平的?(用姓氏)他为什么不直接对孔君平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语气委婉 )板书:未闻 设想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他会是什么反应?续写结尾。 4、师: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令人折服。为了考验杨氏之子的机智,设想假如来了田君平,那他应该怎样回答呢? 生:演练、汇报 “ 未闻田是夫子家地。 ” 迁移练习:假如来了牛君平呢?(家畜一般是指由人类圈养驯化,且可以人为控制其繁殖的动物,如猪 、兔、等。家禽指人类饲养的禽类 ,如鸡、鸭等。) 师评价:妙哉、妙哉。孺子可教也! 五、回归生活,学会交流:( 6 分钟 ) 1、语言艺术来自于智慧!像 “ 口吐金兰 ” 的语言香气, “ 唇枪舌战 ” 的语言战争, “ 妙笔生花 ” 的语言表达, “ 舌战群雄 ” 的语言典故等等,你能举个巧问妙答的例子吗? (周总理答马路、抬头走;蚊子与文豪;雨果 !和? ) 小结:人常说幽默风趣 处境。周总理曾以自己超人的智慧,敏锐的思维,巧妙的语言应答了美国记者的提问,为中国人挣回了面子,挽回了自尊!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 ,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5 / 6 2、比如生活中见到的温馨提示语: 草坪上: “ 别踩我。我怕疼 !”“ 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扰! ” 广场上: “ 请给我面子,别弄脏了我的脸! ” 汽车上: “ 别吻我,我怕 “ 羞 ” (修) ” 图书馆: “ 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 ”“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 商场里:别摸我,我怕脏。 小结:古人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所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六、指导背诵: (3 分钟 )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背一背吧!(加上表情、动作) ( 1)师说一句今文,生读出原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