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文体角度选择文本的阅读教学内容,叶澜教授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朱永新教授评价一堂好课: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王崧舟老师上课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余映潮老师说:好的课堂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阅读教学的两个要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组织,阅读教学的两个要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组织,为什么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育历史,语文教育现状,1.从“混合式教学”到“语言专门化”。中国古代教育实际上只有一门课,这就是语文。它包罗万象。学语文,是学语言文字,也是学伦理、历史、哲学、科学,乃至常识。顾黄初称之为“混合式教学”。这种情况到了清代末年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取代古代私塾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取代了综合的泛化的经义教育,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经史哲理的教学中分化出来,语言文字教学独立为一门课程的主体。我们可以把这种趋势称之为“语言专门化”。从传统的“混合式的教学”走向“语言专门化”,我们把它称之为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岔路口。历史作出的抉择是:抛弃“混合式教学”,选择“语言专门化”道路。,一、语文教育历史:,叶圣陶的历史贡献在于:构建一个语言本位的现代语文教育体系。一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主要是从正面阐述:“学习国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叶圣陶先生的研究,是语言的觉醒,也是语文课程的觉醒。,2.“语言专门化教学”出现危机。北京文学在1997年发起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揭示了“语言专门化教学”的弊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情况:知识泛化:不需要知识化的内容也知识化。(八字宪法)知识绝对化:每一个知识都要求标准答案。技术性教学取向:将“语文能力”理解为技术性的操练。教学方式的选择:主要表现为“满堂灌”。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标准化考试。“技术主义”或“工具主义”。,3.重新讨论语文教育走向。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教育界、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现代语文教育向何处走的问题。当时出现了两种主张和取向。第一种主张是沿着工具主义、技术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顶多需要做一些小的调整就可以了。第二种主张是退回去,退回到已经被历史抛弃过一次的“混合式教学”的道路上去。我们把现代语文教育当时所遭遇到的这一两难选择,称之为“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之谜与理论之谜”。,4.开辟出语文教育的第三条路。这一个谜团,这一个抉择,最后是由王尚文等一批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完成的。其主要研究者包括王尚文、潘新和、王荣生、李维鼎、余应源、章熊、韩雪屏、李海林等。他们既反对“技术主义”的语文教学,同时也反对回到“混合式教学”的老路上去。他们着眼于语言的运用,我称之为“语言功能教学观”。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母语的听说读写水平,是语文教育的原点、基准,是语文教育的“独当之任”。王尚文:“理解”不能笼统地指向语言(汉语),应当明确化为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解读为: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除了语文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正确理解所学的教科书的语言文字。如果不突出“运用”的特殊重要性,就不能突出语文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若将“理解”跟“运用”割裂开来,将其对应于阅读教学,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仅仅指向于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过去,我们曾将语文课上成过政治课,现在又出现了“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这种片面的解读似乎难脱干系。,所谓“语言功能教学”,它着眼于以下问题:谁、在什么情况下、对谁、以什么方式、说什么、期待什么样的效果。这一语文教育之路就教学内容而言,完全不同于以前了。它大大超越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范围,堵死了通向“技术主义”“工具主义”的通道;另一方面,它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指向“言语主体”“语境”“言语实践”“生活世界”“生活化”。语言功能教学,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既避免了空洞的抽象的“人文追求”,也避免了死板的僵化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既没有走“技术主义”“工具主义”的道路,也没有走回到“混合式教学”的老路。它开辟了第三条道路。,语言专门化,第一个岔路口,语言要素精神虚无主义技术主义,混合式教学,语言功能教学,第二个岔路口,语文教师的代际谱系与语文教育历史发展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提出的问题,语言专门化,语言知识体系,课堂教学艺术,教学内容重构,现代性内涵,为什么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育历史,语文教育现状,二、语文教育现状:,王荣生教授如是说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是集团性地、长时期地、大面积地出现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合适。,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重构,语文教学改革遇到最大障碍: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内容阙如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最大问题: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教的东西没有用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危险: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李海林老师如是说,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教什么?,用什么去教?,实际在教什么?,王荣生教授评判一堂好课的“九级累进标准”,1、2、3是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4、5是较低标准,说明教学内容是正确的;6、7是较高标准,体现教学内容的现实化;8、9是理想标准,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以前,我总觉得语文课是可上可不上,可听可不听的。我曾经很崇拜理科老师,总觉得他们能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而语文教师,却没有这样的神力,他所教的东西,似乎大多数时候都是我所懂了的,他总是喜欢将我们所已知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甚至人为地制造难点,塞给我们。但现在,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她会让我们觉得如果我们少上了一堂语文课,就会有吃亏和后悔的感觉。于是,我开始重视每一堂语文课。而且,我发现,我们的很多语文课对我而言是新鲜的,陌生的,充满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的。我觉得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那一篇篇我本以为很浅显的课文,一目了然的课文,在她的带领下,总能发现更多更多的奥妙。于是,我再也不觉得自己不需要上语文课了,相反,我越来越发现了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无知和幼稚。现在我甚至已经觉得,语文老师要比其他学科老师难当得多,也光荣得多。其他学科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现成的,公认的,而语文老师,却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对课文做出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然后再带领我们一步步地走进那些由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在那样美的世界中穿梭遨游,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如何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关注文体特征,关注程序性语文知识,语言功能教学,“阅读的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歌德,关注文体特征,文体是指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它是人们对文章作品内在规律、特质的一种认识和总结。文章是有体式的: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实用文章、文言文文体是文本的客观存在。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功能和语体特点,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因此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读者必须有一定的文体素养,才能有效阅读。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总是对特定体式的具体的文本阅读。不同体式的课文,其阅读方式、阅读方法有所不同。中学阅读教学必须十分关注阅读的体式差异;不同体式的阅读有其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匹配的教学方法。,2011年3月,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提出“阅读课,应当研究各种文体的教学”,他认为阅读教学中抓住各种文体的特点,学生就比较容易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的思路,乃至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特点。,加利福尼亚版的15年级阅读教材,每单元设有“文学聚焦”专题栏目,1年级“文学聚焦”是戏剧,23年级聚焦于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传记,4年级聚焦于诗歌与推理小说,5年级聚焦于诗歌、剧本和自传。,文体对于我们确定阅读教学内容到底有哪些指导性价值呢?,1,亲爱的,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1,亲爱的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1,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这种体式的特点阅读这种体式的作品的特点学生阅读这种体式的作品遇到的困难,不同文体的体式特征,散文是一种自述行为(自述体)。诗歌是一种韵律与意象的营构行为(韵体)。小说是对他人讲故事(旁述体)。剧本是对他人说的话的记录(代言体)。,不同体式特征下的阅读特征,散文阅读就是对作者“自述行为”的体验与认识诗歌阅读就是对“营构韵律与意象”的体验与认识小说阅读就是对“讲故事”的体验与认识剧本阅读就是对“记录他人说的话”的体验与认识,文学鉴赏教学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教学生欣赏;引起学生欣赏;带领学生欣赏;,文体一:散文,这里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也叫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南帆教授在文学的维度一书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散文无特征。”也就是说,散文的文体特征,其实是“无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散文它不拘一格,写法自由体式不拘,正如有研究者所说,散文无规范,一讲“规范”,散文就死。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散文张扬个性,它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所表现的个性,都是不同的。王荣生教授说:散文中叙写的所见、所闻,是“这一位”作者以其独特的感受和知觉,对人、事、景、物及其意蕴的发现。散文中抒发的所思,散文中传达的所感,是“这一位”作者依其独特的境遇所生发的极具有个人色彩的情思。正因为经验之独特,正因为作者的经验与我们之不同,我们才需要去读作品,才能够通过其散文,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才能通过阅读,丰富和扩展我们的人生经验。,散文阅读要领: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人生经验。,案例一:济南的冬天,比较两种提问方式提问一: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提问二: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你看出了作者心目中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散文抒写性灵。散文乃是个体情怀的见证。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散文中的人,散文中的景都不是客观的描述,不是作者用眼睛看出来的,是作者用心看出来的。,你读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情感的?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喻体的选择就很有爱:小摇篮、看护妇、花衣、蓝水晶等,还有“慈善”、“害羞”、“不忍得”等带有浓烈拟人味和感情色彩的词语,至于对比,那就更不用说了,对比总是为了凸显;大量的语气词:“吧”、“呀”、“呢”出现了十多处;大量的程度副词:“真得”、“这样慈善”中的“这样”、“最”、“太”、“那么”、“全”等;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标点符号;短句;口语化的语言。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案例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舒服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鲁迅对先生的描写所用的词有:和蔼、方正、质朴、博学、恭敬所用的句子有:“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的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孩子们在三味书屋的行为行礼、问先生怪哉是怎么回事、读书、习字、对课、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一起放开喉咙人声鼎沸地读那些搞笑的文字、看先生读书、画画、做戏,按照钱理群的说法,散文可分为:说理的散文、描写的散文、纪实的散文、抒情的散文。,案例三:竹影,竹影的文体是什么?,事件:“清风明月,竹影婆娑,在一个如诗如画的夜晚,一群充满艺术气息的小伙伴在月光下快乐地描着竹影,尽显童真童趣。后来,来了一个聪明的爸爸,他不但童心未泯地与孩子们一起游戏,还轻松愉快地将他们带进了艺术殿堂,传授给了他们很多关于绘画艺术的知识。”主题:“反映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和“艺术起源于游戏”说理散文,为什么是说理散文?,第四、五、六段内容很突兀。如此精通为文之道的丰子恺,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是不是另有隐情呢?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有删节。少年美术故事(开明书店1937年3月初版)。里面共有二十四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同一个主人公“我”,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如竹影的主题是“绘画艺术”。既然是教科书,为什么不是直接罗列知识要点进行分析讲解,而是要通过借用故事调用人称的写法呢?既然是教科书,说故事肯定不是目的,而仅仅只是说理的手段。如此一来,竹影就不该是一篇叙事散文,而应该是说理散文了。,说了什么理?,丰子恺认为,“图画科之主旨,原是要使学生赏识自然与艺术之美,应用其美以改善生活方式,感化其美而陶冶高尚的精神(主目的);并不是但求学生都能描画(副目的)而已。”,所说之理景物描写(我们要用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去“赏识自然之美”,并“感化其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三个孩子(要想成为艺术的人,就得爱艺术,同时得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联想力、观察力、领悟力等。而孩子天生具有这些。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改善生活方式”,都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拥抱艺术,在艺术中享受生活。)父亲(一个懂得艺术,懂得教育,善解人意的父亲或者母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孩子走进艺术殿堂的引路人。)中西绘画艺术比较,该教些什么?,通过品读语言感受文中具有艺术气息的人、景、事。学习本文为了说理更形象与易于理解所采用的借用故事调用人称的特殊写法。了解本文作为说理散文所要传达的“绘画之理”。明白艺术可以起源于游戏,希望学生们永远保持一颗宝贵的童心。,案例四:岳阳楼记,文体判断写景散文?写景和说理之间如何贯通呢?劝勉文说理散文为什么这么说?没去过岳阳楼,当时身处邓州,好友信邀当时滕子京情绪低落范仲淹自幼为人与抱负两个人的关系密切,该教什么?,说了什么“理”?怎么说理?再现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时候的心路历程。,心路历程再现:,正在我百思不得之时,我想起了好友滕子京的处境,他自从遭贬谪之后,一直闷闷不乐,郁郁不得志。我真为他的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态担心。而且,他的这种心态现在在迁客骚人中很普遍。要不我就借这个写记的机会来说说理,以此劝勉他或他们吧,用我所推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让他从这种悲观失落中走出来。可是,我总不能在记中赤裸裸裸地袒露我的观点吧?如果直说既不符合记的要求,又可能会让滕子京无法接受。,那么,我又该怎么写呢?也许,对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我可以出示面对同一人生遭遇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生境界,让滕子京自己去甄别,去选择。这个时候,我想到了要在岳阳楼记中呈现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第一是大多数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人生境界;第二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第三种是我所推崇的,从古仁人之心升华出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那么,这三种人生境界该怎样呈现给滕子京呢?是不是我直接告诉他呢?显然不妥,这样,说教味太浓了。而且,我还不能让他觉得我是在标榜自己,贬低他。那么,对于第二第三种人生境界,我想,我还是借古仁人来说吧。这样会显得更自然,更有说服力。那么,第一种滕子京式的“以物喜,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又该怎么呈现呢?直接说肯定不好,我想,首先,我得把滕子京不动声色地隐藏在众多的迁客骚人之中,不直说他,只说那些迁客骚人们。那么,这里关键在于”物“的选择,选择什么”物“来表现迁客骚人们的”喜“和”悲“。,对了,用岳阳楼不同的景。岳阳楼作为交通要道,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所以,他们肯定会看到岳阳楼的或阴晦或晴明之景。面对这样不同的景,”以物喜,以己悲“的他们肯定是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情的。这就叫:”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哈哈,而且这样一来,还跟”岳阳楼“沾上了边,一举两得。只不过,这一阴一晴之景都是我想象中的岳阳楼之景,是我自己缘情设景。那么,在呈现出了大多数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现状之后,我接下来就可以对比呈现古仁人所表现出来的与之完全相反的人生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不悲不喜的境界是我所欣赏的。但是,不是我所推崇的。我所推崇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显然又高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因为它不仅是否定了“以物喜,以己悲”的人生境界,而且从实践方法的角度提供了另一种高境界的悲喜观,忧乐观。这对于滕子京们来说,是目前最需要的。也是我一直在追随和实践的。“微斯人,吾谁与归”啊。我也希望,滕子京们能和我同归啊。希望縢子京看后能领会我的想法。这样一来我既可以劝勉子京,又不离岳阳楼这个话题,更可以一抒我心中抱负,岂不三全其美?当然,开头,我还得交代一下写记原委,别忘顺便表扬一下滕子京政绩,这会让他读记的时候心情愉悦很多。心情好了,也便容易接受我的观点了。好吧,就这么写吧。一切都在起承转合之间。,文体二:诗歌,月亮出来了月亮来了诗歌文体特征:1.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精练;含蓄;韵律;陌生化。2.诗歌具有意象、意境和意蕴。,1.韵律感2.陌生化,诗歌文体特征之:语言特点,问:你为什么总是说“约翰和马乔里”而不说“马乔里和约翰”?你是不是更喜欢约翰一些?答:没有的事。我之所以说“约翰和马乔里”,只不过因为这样说更好听一些。,诗歌的语言韵律感,“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乔伊斯都柏林人“全维罗纳响彻了晚祷的钟声。”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诗歌的语言韵律感,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闱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诗歌的语言韵律感,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歌的语言韵律感,小巷顾城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诗歌的语言韵律感,诗歌的语言陌生化,陌生化:在内容上违反常事、常情、常理,在艺术上超越俗常、惯性、老旧,以语言的新异和独特,使人们从对生活的漠然和麻木中惊醒,从而对世界产生全新的认知和感悟。,甜蜜的复仇夏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诗歌的语言陌生化,太阳喝醉酒不小心撞倒山头就倒在山头后面于是黑夜就出现了,夕阳是一个苹果黑夜是贪吃鬼一口就把夕阳吃掉,诗歌的语言陌生化,云爬在山的肩膀上,等着太阳回家。(朱夏妮)烟囱上冒着煮过的白。(宋永贤我的村庄)夜里,雪白的泉水翻身坐起,我转身看见一个奇迹。(宫白云白豹)母亲把夜晚系在腰间。(北星子闪电,在祖国上空倾斜)蝴蝶体内却是一座时光的荒墓。(剑语寂夜)抓住黄昏的辫子,赶一只红鹅下山去。(何三坡徒然草)背一捆从地里割回来的薯藤,一捆极度疲软的夜色。(匡国泰点灯)黄昏将尽未尽,落日的光芒里有轻微的甜味。(温建生水杉)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顾城安慰)一些人习惯在梦中抒情,舌头如同火焰。(温建生天空说话),诗歌的语言陌生化,人用一只眼睛寻找爱情另一只眼睛压进枪膛子弹眉来眼去鼻子对准敌人的客厅政治向左倾斜一个人朝东方开枪另一个人在西方倒下,诗歌的语言陌生化,尚义街六号法国式的黄房子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喊一声胯下就钻出戴眼睛的脑袋隔壁的大厕所天天清早排着长队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打开烟盒打开嘴巴打开灯(节选自于坚尚义街六号),诗歌的语言陌生化,诗歌语言陌生化的课内案例:秋天,从“诗家语”的观点来审视秋天一诗的语言特质,第一,表意含蓄。,第二,语序倒置。,第三,成分省略。,第四,词性转变。,第五,反常搭配。,第六,语句凝缩。,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诗歌文体特征之:意象、意境和意蕴,小时候,乡愁是对母亲的想念,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对爱人的思念,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对亲人的怀念,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对家乡的思念,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第一,让学生比较:,“意象”案例:乡愁,第二,让学生想象联想:,邮票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屋内,一个在异地求学的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昏暗的桐油灯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母亲的名字!眼前浮现的是母亲日日在村头槐树下翘盼的身影,而现在,乡愁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第三,让学生创作:,意境: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意境依赖于意象而产生,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意象是完全可以直接“指”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意象是客观存在,而意境是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每一首诗,它的意境是不唯一的,有诗人之意境、诗歌之意境和读者之意境。,无题鲍罗杜林刽子手充满绝望的眼神孩子在坑里祈求怜悯叔叔啊不要埋得太深要不妈妈会找不到我,“意境”案例:无题,意蕴: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就诗歌而言,意蕴就是诗歌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情感、风骨、精义、主旨,甚至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它是诗歌创作的旨归。“意蕴”案例:华南虎如果诗歌的意境是一所宏大的房子,那么意象就是建造房子的那些材料,而意蕴往往就是房子里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那部分。三者之间都是不可分的。意象构筑意境,意境产生意蕴,它们三者一起传递出了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包括语言,语言和意象、意境、意蕴之间又何尝可分呢?所有的一切交织在一起,为的就是营造那份浓浓的诗意和诗情。,文体三:小说,小说是叙事艺术,本质特征是“叙述与虚构”。一篇小说可以没有精彩的人物,可以没有复杂的情节,但绝不能没有叙述,“叙述”是小说所有元素中唯一不能剔除的元素。,小说的基本要素,1.曹文轩外国小说欣赏将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2.法国高中语文大纲确立的小说教学内容:故事、叙述、叙事作品、故事时间、叙述时间、叙述人、主人公、聚焦、场景、简述,读小说的基本路径,1、故事:小说“说什么”2、叙述:小说“怎么说”许多艺术种类都有“故事”小说中的“故事”应读什么?如何读?,某教师执教智取生辰纲,用一节课时间围绕“杨志为何丢失生辰纲”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了8个原因:部下无能说、权力受制说、对手强大说、天意弄人说、作者安排说、内部矛盾说、自掘坟墓说、社会决定说【点评】社会学的解读。对社会现象的评析。领导力研讨课、生活常识课。应该教什么?叙事策略:“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在水浒中具有重要的结构意义,作者通过出色的叙事技巧反映出故事人物之间的紧张交锋,从而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视角选择、冲突设置、悬念设置、补叙等。,从“叙事视点”的角度教学九上第二单元,小说都是有叙事角度的。也叫叙事视点、叙事观点,指的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一个“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叙事视点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我们一般采用三分法,把它分为全知视角叙事、限制视角叙事、纯客观叙事。,蒲柳人家和热爱生命正是采用了全知视角,所谓“全知视点”是指作者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作者能够洞察秋毫,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包括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展现出来,极富有立体感。孔乙己则是以小伙计“我”的角度来进行叙事的,这就是一种限制视角叙事。作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叙事,只展现事件和人物的一部分,而不展现全部。当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叙事时,大多是限制视角,于是,又有角色叙事的说法。变色龙则是纯客观叙事。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者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读者能“看”到的人物的“表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核心制度解读及案例
- 代运营合同范本 鉴于
- 劳务派遣合同范本2003
- 托管装修服务合同范本
- 清酒代理合同范本
- 工程设施购买合同范本
- 德邦加盟合同范本
- 拆迁分户合同范本
- 主力摄影合同范本
- 广告制作合同范本2017
- 2024年度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租赁合同3篇
- 网络攻防原理与技术 第3版 教案 -第12讲 网络防火墙
- 2024年新课标培训2022年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培训课件
- 2024小学语文教学及说课课件: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脲涂料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1.1 鸦片战争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演播室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DB11∕T 420-2019 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
- 国旗台施工合同
- 总代理授权书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能力证明资料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