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一选择题(本题有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的冰晶。我国松花江(下图)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根据图示信息,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 A. 晴朗大风的白天B. 晴朗微风的夜晚C. 风雨交加的夜晚D. 细雨蒙蒙的白天【答案】B【解析】雾凇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的冰晶,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晴朗大风天气不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故A项错误;晴朗微风的夜晚,气温较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且利于凝结在枝叶上,故B项正确;风雨交加的夜晚,不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故C项错误;细雨蒙蒙的白天,昼夜温差较小,气温条件不利于雾凇形成,故D项错误。2.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示意1万多年来艾丁湖的变迁,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围湖造田B. 绿洲萎缩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 气候变干【答案】D【解析】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干是主要的自然原因,故选D。下图是某国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该国经济落后,粮食不能自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 该国夏季的盛行风是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4. 该国河流水文特点是A. 流速较慢 B. 年径流量较大 C. 水位较高 D. 流量季节变化小5. 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该国适宜大规模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 水稻、玉米 B. 水稻、高粱 C. 小麦、玉米 D. 小麦、高粱【答案】3. A 4. B 5. A【解析】试题分析:3.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且从该地的经纬度位置来看,位于赤道附近,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故选A。4.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全年降水量在xx毫米以上,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B对。河流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A错。为热带草原气候,流量的季节变化大,D错。故选B。5. 读图可知,该地纬度低 ,热量条件好,降水量大,水源充沛,适宜发展水稻和玉米种植,A对。高粱和小麦属于温带地区作物,不适宜该地区种植,BCD错。故选A。【考点定位】河流水文特征 农业区位因素【名师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强。下图示意锋后的风速(单位:m/s)等值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 甲测站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7. 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A. 甲测站气温下降B. 乙测站降水增多C. 丙测站湿度降低D. 丁测站气压降低【答案】6. C 7. A【解析】试题分析:6. 由图可知,该湖为太湖,从风速等值线图上判断出风从太湖西北岸至东南岸速度持续增强,最大风力在东南部甲处,由题干可知 “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强”所以甲处的风向是由西北部经过湖泊吹向东南部的,所以甲测站为西北风。故选C。7. 由上题判断,该地吹的为西北风,故该锋面应为冷锋天气系统,而冷锋过境后一般会出现大风、降温、气压上升等现象,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A对。由于冷锋过境后,随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升高C错。丁处气压应该升高,D错。故选A。考点:风向的判断 冷锋系统与天气下图示意某岛国地形,读图完成以下问题。8. 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 西南季风迎风坡 B. 受赤道低压控制C. 冬季风迎风坡 D. 地中海气候区9. 该国( )A.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 南北长约200多千米C.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D. 位于我国东南方【答案】8. C 9. A【解析】试题分析:8. 读图结合岛屿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岛屿为斯里兰卡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该岛屿中部地势较高,图示该岛国的东部,冬季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故多地形雨,故选C。9. 读图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国为斯里兰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A对。南北长3度左右,约长333千米,B错。位于板块消亡边界,C错。位于我国西南方,D错。故选A。考点:影响降水的因素 斯里兰卡岛概况读“某日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A. B. C. D. 11. 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地A. 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D.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答案】10. A 11.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昼夜长短能力,学生要掌握地球运动相关知识。10. 依据同一纬度值的南北半球两地,昼长相加等于24小时,则两地昼弧长度相加为360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两地纬度值相等。所以A正确。11. 图中显示地该日昼长达18小时,一定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图中地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两地位于同一半球;同一半球的两地昼长最大值都是同时出现,故选项A正确。 “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结合谚语,完成下列问题。12. 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A. 生产能源 B. 生活能源C. 光热资源 D. 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13.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到达地球B.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C. 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清洁且能量密集的能源D.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答案】12. C 13. D【解析】试题分析:12. 因为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故C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4. 下图为某河流及沿横断面AB所作的剖面图,该河流可能位于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读图,根据河流流向,结合横断面中B岸陡、A岸缓的特点,判断水流向左偏。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图示河流可能位于南半球,A对,B错。不能判断东西半球,C、D错。【考点定位】地转偏向力,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名师点睛】水平运动物体,沿水平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水流向左偏,则左岸侵蚀,河岸较陡。右岸堆积,河岸较平缓。图示不能反映东西半球的差异。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千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 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该区域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A. 水稻 B. 小麦 C. 橡胶 D. 棉花16. 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河7月径流量小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小所致B. A点和B点汛期不同是因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所致C. 上游A点可能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 A点河流流向与B点河流流向一致【答案】15. B 16. C【解析】试题分析:15.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读,该地应该位于欧洲西部,从河流的径流量分析,A地位与河流的上游,水位季节变化较小,B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说明该地夏季水量少,冬季流量大,可以判断该流域主要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不适合水稻的生长;冬季温度在0摄氏度左右,水热条件不适合热带生长的橡胶;该地秋季降水较多,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而该地的气候适合小麦的生长,故选B项。16. 该地7月径流量少是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地形阻挡降水少;A地海拔较高,可能受到高山上冰雪融水的补给而影响形成汛期;A点的落差不一定比B点的落差大,所以流速不一定快。故正确的为C项。【考点定位】读图能力,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名师点睛】第一题,结合该区域的经纬度位置和气候特征判读该地气候类型和气候条件,根据选项中各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来判断即可。第二题结合该地的气候条件和补给类型来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知识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如下: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1水位、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和流量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另外径流量大小还与流域面积大小以及流域内水系情况有关。2汛期及长短外流河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直接由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雨季出现的时间和长短决定;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则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时候。3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土质状况、地形、降水特征和人类活动决定。4有无结冰期由流域内气温高低决定,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O以上无结冰期。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没有结冰期。有结冰期的河流才可能有凌汛出现。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河流落差(地形)和水量(气候和流域面积)决定。地形起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越丰富;降水越多、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水量越大,水能越丰富,因此,河流中上游一般以开发河水能为主。6河流航运价值由地形和水量决定,地形平坦,水量丰富河流航运价值大,因此,河流中下游一般以开发河流航运为主。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 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A. B. C. D. 18. 两种循环()A. 能量来源相同B. 共同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C. 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交换D. 对地表形态改造的结果相同【答案】17. D 18. C【解析】17. 图中表示蒸发、表示水汽输送、表示降水、表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可塑造地表形态,形成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与岩石圈有直接联系,D正确。18. 水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能;水循环使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与岩石圈物质循环无关;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交换,C正确;对地形形态改造的结果不同。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9. 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A. 3月7月 B. 6月10月 C. 8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20. 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的下列动力中,最大的是A. 江海联运便捷 B. 生产技术先进 C. 土地租金廉价 D. 闲置劳动力多【答案】19. D 20. C【解析】19. 播种面积最大应该是江心洲面积最大的时候,即河流水位最低的时段,河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流域内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11月至次年5月为干季,6-10月为湿季,故选D。20. 江心洲作为荒地,土地租金低廉;种植业的发展不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交通运输影响的是大规模商品农业的发展,而江心洲的产出即使是商品性农产品,受面积限制总产量也不会很大,因此受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即使劳动力不限制,忙碌的农民也会受利润的趋势去开发,故选C。【点睛】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图层颗粒由于冷热、干湿变化引起体积膨胀、收缩,同时又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滑的现象,称为土壤蠕动。下图为英国白垩农场的羊道(蠕动后的高条纹状的台阶,被牛羊踩踏成道)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 诱发图中羊道形成的条件可能是A. 持续降雨 B. 持续降雪 C. 初春融雪 D. 长期干旱22. 防治图中蠕动的可行措施是A. 恢复植被 B. 以树代草 C. 阻挡坡脚 D. 加强排水23. 在我国,还有可能发生蠕动现象的地区是A. 江淮地区 B. 云贵高原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答案】21. A 22. D 23. C【解析】21. 蠕动现象在温润湿热地区主要由于干湿和温差变化所引起,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由温差所造成,在寒冷地区主要由冻融作用和温差变化所引起。而图示区域位于英国,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持续性的降雨会导致岩体的蠕动,形成图示景观,故选A。22.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蠕动现象是由于持续降水导致土层含水量增大,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滑的现象,所以要想解决图中问题应当加强排水工作,故选D。23. 我国江淮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多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地势起伏大,土壤的水分含量小,不易发生蠕动现象,而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土壤水分含量高,由于冻融作用会发生土壤蠕动现象,故选C。24.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A 地温度低,气压高 B. B 地温度低,气压高C. 水平方向气流:由 B 流向 A D. 垂直方向气流:A 处上升,B 处下沉【答案】A【解析】根据气压形成的原理可知,同一垂直方向上越接近近地面的地方气压越高,据此可知A地气压高于1036、B地气压低于1036,即A地气压高于B地,说明A地气流下沉,近地面受热少;B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受热多。近地面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方向,即从A向B。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海平面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5. 图示信息显示A. 甲乙之间为暖锋锋线 B. 甲乙之间为反气旋C. 丙丁之间为气旋 D. 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26.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A. 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 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 丙地高空气压小于丁地【答案】25. D 26. B【解析】25. 根据图示气压变化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内是一低压槽。根据a、b、c三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受低压槽影响,低压槽处可能存在冷锋,甲乙位于低压槽的两侧,甲乙之间为气旋的低压槽线,槽线穿过丙丁两地,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选D。26. 根据图示气压变化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内是一低压槽。槽线穿过丙丁两地。丁地靠近低压中心。因题中提到是北半球,那么低压槽槽线会形成一冷锋,且会向乙地推进。锋面向乙地推进,乙地将要受到冷锋影响,可能出现降温、降水天气,故选B。【名师点睛】锋面气旋的判读: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如下图,在虚线处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如甲线箭头所指方向;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可知气团的运动方向为乙线箭头所指方向。通过作图很容易判断出虚线甲处是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虚线丙处是南侧暖气团主动移动,为暖锋。南半球判断方法与此类似。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4.误以为存在锋面反气旋:有很多同学在学过锋面气旋后,总是想着在高压延伸出来的高压脊处也应该有锋面,会形成锋面反气旋。其实不然,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交汇,因此可以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处,空气是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汇,因此不会产生锋面。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xx)4月12日2时25分在浙江杭州市临安市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0.08度,东经119.34度。完成下面小题。27. S波和P波在乙和丙之间的变化,说明( )A. S波比P波传播速度快 B. S波到达地面使人感到上下颠簸C. 丙区域以熔融物质为主 D. 地震波可以通过各种介质的物质28. 地震发生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大约直射赤道附近 B. 临安市日出较前一天(4月11日)晚C.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 震中观察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30度【答案】27. C 28. D【解析】27. S波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传播,P波为纵波,S波和P波在乙和丙之间的变化,S波横波在丙内消失,说明丙区域不是固体,最可能是以熔融物质为主。穿行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快车”,将两大滑雪胜地采尔马特和圣莫里茨连接起来,行程7个半小时,沿线穿越291座桥梁、91条隧道,翻过海拔2033米的山岭,运行时速为35千米时,被称为“全世界最慢的观景列车”。“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即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入一条特别的齿轨;运行在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跟齿轨咬合着运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阿尔卑斯山位于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B.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附近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附近30. “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的优点有提高上行爬坡性能 减缓下行速度,保证安全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缩短在陡坡段盘山展线A. B. C. D. 【答案】29. A 30. D【解析】29. 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故选A。30. 据材料可知,“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主要目的是增加黏着力,提升爬坡性能,提高安全性,减少绕道爬升,缩短里程,正确,但不会提高列车速度,错误。故选D。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拓展的过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1. 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枝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A. 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存B. 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长C. 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D. 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32. “水葫芦”进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地区并未形成生态灾难,这主要原因是()A. 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B. 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C. 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D. 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答案】31. A 32. B【解析】本题组考查生物入侵。(1)物种在侵入地迅速蔓延,根本原因是该地的气候环境适宜其生存。(2)水葫芦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水域广阔的地区,南方因适宜“水葫芦”生长而造成生态灾难。31. “北美一枝黄花”之所以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根本原因是以上地区的气候适宜其生存,该区并非全是酸性土壤,植物的生存关键是看其与环境适应与否,并不是靠天敌来调节。32. 水葫芦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水域广阔的地区,南方因适宜“水葫芦”生长而造成生态灾难。第卷 非选择题(选择题36分)33. 读“三大岩石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岩浆岩的是(甲/乙/丙);B代表的是(名称)过程。(2)形成变质岩的地质作用是(名称);按地质作用能量来源划分,该作用属于(内力/外力)作用。(3)若C表示外力作用,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答案】(1)甲;重熔再生(高温重熔)(2)变质作用;内力(3)沉积【解析】试题分析:(1)岩浆岩只能有岩浆形成,在图中应该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岩石,为岩浆岩,故图中甲为岩浆岩,故乙为岩浆,箭头B表示从岩浆岩变成岩浆,故为重熔再生作用。(2)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导致岩石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故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考点:该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物质循环。3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中适当的位置。(2)在右图中地球公转的轨道上标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并注明时间。(3)从12月1日到次年的3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且移动方向是_。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答案】(1)略(2)略(3)南 先向南后向北 先加快后减慢。【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知,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位置“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地轴向右侧倾斜,则公转轨道的右侧位置为冬至日,依次按照时间顺序标注即可。(2)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地球公转位置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且离冬至日较近。远日点为7月初,在夏至日以后,秋分日以前。(3)12月1日到次年3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先向南移动,冬至日以后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1月初达到最快,然后逐渐变慢。【考点定位】地球公转位置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名师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移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2)移动位置: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直射点南移,秋分(9月23日)时又直射赤道.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以后又北移。(3)移动周期:一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4)移动速度: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移动速度快,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移动速度慢,大约每4日移动1纬度。35.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短弧线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2)在地球位于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日。(3)图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位置是_点附近。(4)地球从D点运行到A点期间,太阳直射点向_(南、北)移动。此时段,北京的昼变_。(5)地球位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答案】(1)(在图上标箭头)逆时针 (2)春分 (3)A (4)南 短 (5)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解析】(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的,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画出逆时针箭头即可。(2)读图可知,图中地轴倾斜方向为向右倾斜,根据“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地轴向右倾斜,位于公转轨道的右侧时为冬至日)判断,A为冬至日,B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3)读图可知,图中地轴倾斜方向为向右倾斜,根据“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地轴向右倾斜,位于公转轨道的右侧时为冬至日)判断,A为冬至日,B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故A位置最慢。(4)读图可知,图中地轴倾斜方向为向右倾斜,根据“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地轴向右倾斜,位于公转轨道的右侧时为冬至日)判断,A为冬至日,B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从D到A,即从秋分日到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