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DSL技术一、概述 ADSL是DSL的一种非对称版本,它利用数字编码技术从现有铜质电话线上获取最大数据传输容量,同时又不干扰在同一条线上进行的常规话音服务。其原因是它用电话话音传输以外的频率传输数据。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上网冲浪的同时打电话或发送传真,而这将不会影响通话质量或降低下载Internet内容的速度。 ADSL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8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和1Mbps的上行传输速率,比传统的28.8K模拟调制解调器快将近200倍。这也是传输速率达128Kbps的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所无法比拟的。与电缆调制解调器相比, ADSL具有独特优势:它提供针对单一电话线路用户的专线服务,而电缆调制解调器则要求一个系统内的众多用户分享同一带宽。尽管电缆调制解调器的下行速率比ADSL高,但考虑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上网,电缆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将大大下降。另外,电缆调制解调器的上行速率通常低于ADSL。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全世界有将近7.5亿铜质电话线用户,而享有电缆调制解调器服务的家庭只有1200万。 ADSL设计目的有两个功能:高速数据通信和交互视频。数据通信功能可为因特网访问、公司远程计算或专用的网络应用。交互视频包括需要高速网络视频通信的视频点播(VoD)、电影、游戏等。目前,ADSL只支持与T1/E1的接口(Jason:对这一点表示怀疑?目前来说,应该是ethernet或USB接口比较多),在未来可以到桌面。 下传速率由距离、线缆尺寸、干扰等多种因素所影响,从10Kbps到640Kbps,下表为一定距离内标准的下传速率:Speed (feet)Distance (Mbps)9000 to 12000 to 16000 to = 180001.544二、ADSL的标准 一直以来,ADSL有CAP和DMT两种标准,CAP由AT&T Paradyne设计,而DMT由Amati通信公司发明,其区别在于发送数据的方式。ANSI标准T1.413是基于DMT的,DMT已经成为国际标准,而CAP则大有没落之势。近来谈论很多的G.Lite标准很被看好,不过DMT和G.Lite两种标准各有所长,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DMT是全速率的ADSL标准,支持8Mbps/1.5Mbps的高速下行/上行速率,但是,DMT要求用户端安装POTS分离器,比较复杂;而G.Lite标准虽然速率较低,下行/上行速率为1.5Mbps/512Kbps,但由于省去了复杂的POTS分离器,因此用户可以像使用普通Modem一样,直接从商店购买CPE,然后自己就可以简单安装。就适用领域而言,DMT可能更适用于小型或家庭办公室(SOHO);G.Lite则更适用于普通家庭用户。1、CAP(Carrierless Amplitude/Phase Modulation) CAP是AT&T Paradyne的专有调制方式,数据被调制到单一载体信道,然后沿电话线发送。信号在发送前被压缩,在接收端重组。2、DMT(Discrete Multi-Tone) 将数据分成多个子载体信道,测试每个信道的质量,然后赋予其一定的比特数。DMT用离散快速傅立叶变换创建这些信道。 DMT使用了我们熟悉的机制来创建调制解调器间的连接。当两个DMT调制解调器连接时,它们尝试可能的最高速率。根据线路的噪声和衰减,两个调制解调器可能成功地以最高速率连接或逐步降低速率直到双方都满意。3、G.Lite 正如N1标准和互用性测试曾推动了ISDN市场一样,如今客户和厂商也急切地等待着一项DSL设备互用性标准的到来。该标准被称为G.lite,也被另称为Consumer Asymmetrical DSL (消费者ADSL),它正在由一个几乎包括所有主要的DSL设备制造商的集团-Universal ADSL Working Group进行开发。不过不要将这个标准与Rockwell公司1997年夏天展示的已不再使用的基于QAM的Consumer DSL芯片集或者与Universal ADSL相混淆。G.lite的第一版工作文档是1998年6月在亚特兰大举行的Supercomm贸易博览会上公布的。这项初步的G.lite标准首先由UAWG交付表决,然后作为一项建议转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ITU当时预计在1998年底之前签署认可一项正式的G.lite标准。(Jason:目前标准已经推出) 未来的G.lite标准的某些细节已经明了,基于该标准的CPE也许很快就会出现。G.lite标准(即ADSL)将基于ANSI标准T1.413 Issue 2 DMT Line Code之上,并且将1.5Mbps的下行速度和384Kbps的上行速度预定为其最大速度。小于那些最大速度的速度自适应(Rate-Adaptive)也是该标准的一部分,所以,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可以提供256Kbps的对称速度作为一个G.lite连接速度。不过,为了简化设备和供应要求,多数设备将被限制在那些最大速度上。 1.5Mbps的速度限制虽然与DSL的一般被公布的7Mbps的最大下行速度相比似乎具有限制性,但它是基于典型客户布线方案的经验测试之上,也是基于可通过ISP获得的实际骨干带宽之上。 DSL线路需要优质铜环-这意味着没有加感线圈,桥接抽头之间不超过2500英尺,而一般与中心局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8000英尺。如果速度更高,距离要求就变得更加关键,而且线路也更容易被扰乱者-和DSL线路处于同样线捆中的ISDN和T1线路-破坏。 虽然G.lite正被宣传为一项不分离(splitterless)的标准,但新的标准所面临的工程现实意味着,在一开始可能仍然对分离器、过滤器,甚至新的客户场所布线有所需要。随着G.lite的标准走向成熟,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更好地实施厂商芯片,它也许才会更接近于成为一项真正的不分离的标准。 当然,即使处于G.lite速度,常规的PC串行端口上的UARTs(通用异步接收机/发送器)也已不能跟上。因此,使用串行技术的单个用户的外置PC调制解调器将会在PC上采用通用串行总线端口(Universal Serial Bus),也有可能采用增强的并行端口;路由器和桥接单位则使用以太网;更新一点的芯片集,如Rockwell最近宣传的V.90/ADSL配对芯片集,将会把G.lite和V.90标准结合在一个调制解调器上,为客户提供一项连接配置选择。 带宽是另一项考虑因素。当Bellcore于1989年首次公布其DSL工作时,其目的是为了将DSL用于视频点播服务,而不是纯粹的数据通信。 但是,现在没有几家ISP能够真正满足1000个用户的7Mbps Internet访问需求。(Jason:完全赞同这种见解)G.lite的1.5Mbps/384Kbps限制是一个合理的最大速度,无论如何,许多用户很可能会选择更慢的对称速度。.4、目前的标准 ANSI提出了速率可达6.1Mbps的ADSL标准T1.413,ETSI(European Technical Standard Institute)增加了附件以适应欧洲的需要,称为T1E1.4,将扩展标准以包含用户端的复用接口、网络配置和管理协议及其它改进。 三、原理 ADSL用其特有的调制解调硬件来连接现有双绞线连接的各端,它创建具有三个信道的管道,见下图。 该管道具有一个高速下传信道(到用户端),一个中速双工信道和一个POTS信道(4KHz),POTS信道用以保证即使ADSL连接失败了,语音通信仍能正常运转。高速和中速信道均可以复用以创建多个低速通道。信道平均速率最低速率最高速率高速下传6Mbps1.5Mbps9Mbps中速双工64Kbps16Kbps640Kbps 此表为简单的参考,实际线速要受物理线缆长度、尺寸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数年中,电话系统的硬件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然而ADSL使用了非常简单的方法来获取取惊人的速率:压缩。它使用很先进的DSP和算法在电话线(双绞线)中压缩尽可能多的信息。 ADSL用频分复用(FDM)或回馈抑制(Echo Cancellation)在电话线中创建多个信道。FDM使用一条下传数据管道和一条上传数据管道,并用时分复用(TDM)将下传管道分割,上传管道也被分成多个低速信道。回馈抑制将下传管道和上传管道重叠,并用本地回馈抑制(如V.34规范)将二者区分。回馈抑制虽然更加有效,但增加了复杂性和成本。 ADSL复用下传信道,双工化,将信道分块,给每块加上错误码,然后发送数据,接收端根据误码和块长纠错。测试表明ADSL调制解调器的纠错足以应付MPEG2和多种其他的数字视频方案。四、ADSL的未来 ADSL的未来可能不会与现在有太大的差异。目前ADSL的实现有两种方式:CAP和DMT,后者已成为标准。虽然CAP不是标准,但它由AT&T Paradyne发明,已经在通信中广为应用。G.Lite也很有发展前途。很难说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厂商和电话公司有一个需要克服以发展网络的瓶颈,解决方法必须在目前很快可用,并在未来仍然有用武之地。ADSL网络架构 1989年贝尔提出了一个充满激情的设想,在普通的电话线(双绞线)上以百万bits/秒的速度传输视频、图形等数据。梦想成真,一台叫做ADSL MODEM的东东诞生了,他的下行速率达到1.5Mbps上行速率为16或64Kbps,这种非对称的速率特别适合于VOD(视频点播),同时这种非对称的传输技术与对称式的传输技术相比能够传输更远的的距离。不幸的是,ADSL的设计者并不擅长起名字,他们给这种技术起了一个难记的名字(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缩写ADSL,翻译成中文大概就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如果为ADSL命名的人当初能够有一点点市场观点的话,应该给他起一个更好听、更酷的名字,比如Jetstream、SuperWire、Megamodem什么的,这样我们也可以为他起个更好听的中文名字,象超级Modem什么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初Modem这个名字,不也是起得一塌糊涂吗,今天我们不也叫得很上口,还给Modem起了个很亲切的中文昵称猫。也许明天,ADSL也会有个更亲切的名称呢。 从1989年以来,ADSL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下行速率从1.5Mbps提升到9Mbps(当然这是以缩短传输距离为代价的)上行速率也已经提升到640Kbps。越来越多的厂家可是生产ADSL芯片,ADSL设备的尺寸也比两年前缩小了一半。成千上万的ADSL Modem已经安装在世界各地,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正在到来。 伴随着ADSL的发展,其市场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初ADSL是为了满足人们的VOD应用而设计发展的,人们设想下一代的网络应该是电话公司更够提供视频点播的服务。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VOD市场并没有象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乐观,VOD并没有取得迅速的发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ADSL虽然没能在VOD市场取得发展,却意外地成为Internet及公司网络市场的新宠。人们真正需要的是,高速的网络访问速度以满足Internet接入的需求,对于大多数Internet用户来说ADSL这种非对称的传输方式特别适合进行Internet的访问。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需要ADSL的并不是电视机而是计算机。当然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中ADSL也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者-Cable Modem。 人们需要使用Internet或公司网络进行大量的数据通信,ADSL正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长距离的网络接入方式。然而ADSL只是能够将比特线路的一边传输到另一边。真正需要实现用户与网络的通信还需要接入网来实现数据的连接、协议的转换、通道的复用以及网络的管理。打个比方,没有接入网ADSL就象一台没有发动机的汽车。 Internet的市场需求,使NSP把目光投向了ADSL。同时也迫使NSP(网络服务提供商)提升网络的容量,为人们提供更高的带宽。ADSL的速率自适应能力使他可以根据线路的情况选择最佳的传输速率。同时更新的G.Lite标准,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安装ADSL。 Internet和公司网络的需求,也在改变着接入网的架构。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网络来说,IP协议(一个第三层的协议)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另一方面,NSP也不能忽视ATM带给我们的巨大好处,包括对视频、语音等实时业务的支持,以及Qos服务(Qos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比如对于商业用户的网络通信给与更高的优先级别,当然要交纳的费用也就相对提高了)。对于ATM是否会成为唯一的网络标准,谁也无法肯定,但今天建设基于ATM的IP网络已经无可置疑。下面我们分析一下ADSL接入网络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基于路由器的网络架构 ADSL接入网最初的网络架构是一种基于路由器的网络架构,就和今天中国大多数专线网络的架构一样。如图一所示,中心局(CO)采用机架式ADSL Modem,通过Ethernet Hub或交换机连接IP路由器。这样路由器的端口数量决定了ADSL用户的数量。如果在今天,这样的网络结构会发生一点点变化,DSLAM(DSL接入复用器)取代了ADSL机架Modem,并可以直接将ADSL Modem与骨干网相连,而路由器有可能会移到CO的外面。图一 在这里协议的复用是通过PC与路由器之间的Ethernet实现的。一台PC与多点的连接是通过IP层实现的。无论如何,这样的网络设计思想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首先这样的网络架构是在1995年设计的,而那时人们能够想到的网络设备也只有这些;这种网络架构不需要进行协议的转换;这种网络架构不需要引入新的的协议,他与Internet和LAN的协议完全兼容;最后最重要的是他满足了当时人们对高速Internet和LAN通信的强烈需求。 当然站在今天的立场上这种网络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不能满足网络规模扩大的需求,ADSL面向的对象是普通Internet用户;如果一个用户需要与多个点进行连接(比如用户需要连接ISP和公司网络),那么就需要另外的路由器实现这种连接,为每一种服务都提供路由器来实现,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这种网络架构,无法实现Qos的服务。这样NSP开始发展基于ATM第二层复用方式的ADSL网络。ATM 接入网络 采用ATM技术,NSP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友好的ADSL网络,通过PVC(永久虚电路),在用户和信息提供者(如ISP或公司LAN网关)之间建立ATM通道。PVC有点类似与DDN专线,只不过DDN专线是一条实际物理线路而已。与前面基于路由器的网络相比,PVC做为用户与ISP或公司网络的联系通道,可以传输包括IP在内的各种信息。另外一种技术是SVC(交换虚电路),但由于技术的原因SVC在今天还出于实验阶段。对于SVC,就不做更深入的讨论了。端到端的ATM架构图二 是一个简单的ATM接入网络模型。这种设计思想是希望所有的数据通信都经过ATM骨干网络进行。这种网络架构能够提供多种服务连接,并且为数据以及多媒体通信提供最佳的传输方式。在这种网络架构中,每个中心局(CO)通过DSLAM与每个ADSL用户相连,ADSL用户通过ADSL Modem或ADSL PC卡进行连接。对于ADSL Modem用户的PC一般通过Ethernet与之连接,如果是PC卡,则要求PC卡能够处理ATM的封包。对于多台用户设备的需求,需要用户在ADSL Modem后面使用路由器或使用内置ADSL Modem的路由设备。总之对于这种网络架构来说,是采用PVC将用户与服务提供者直接相连。 在早期的市场使用PVC连接方式是可行的,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ADSL的应用,PVC的网络架构无法适应大量的用户接入规模。可以设想每个用户需要与两个ISP或公司网络建立PVC的连接,整个ATM的网络规模就要翻一翻。而SVC是可以满足网络快速增长的需求,用户使用SVC可以象打电话一样根据需要与不同的网络连接。但由于SVC价格和技术因素,目前还不能为人们接受,一种新的网络架构出现了,这就是在ATM网络上建立PPP连接。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一个PVC链路上建立多个PPP的连接。基于ATM的PPP应用 为了进一步调整ATM的网络架构,使其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大多数ADSL服务提供者采用了基于ATM的PPP应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种网络架构所采用的协议和操作方式能够和ISP现有的的网络架构无缝地整合在一起。例如,ISP所采用的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安全认证模式,主要是对接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Jason:AAA的认证模式,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我们平常使用Modem上网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在ISP的一端需要有服务器对我们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并且根据我们的上网时间或者数据流量进行计费。这样的一种认证模式就是AAA模式)同时基于AAA安全认证模式,ISP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而所有这些应用(AAA)都是通过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一个PPP连接而实现的。今天我们使用低速的拨号Modem进行PPP的认证连接,ADSL如果能够采用同样的连接方式,ISP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高速的ADSL服务,包括未来基于PPP的增值业务。NSP网关架构 为了向新一代的ADSL接入网络过渡,NSP网关架构成为人们的选择。他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短期的过渡方案,并提未来支持SVC的能力。所谓NSP网关是指在DSLAM和ISP(或其他公司网络)之间加入一个LAC(Jason:LAC是VPN网络中的一个概念,他通过L2TP协议可以将多个PPP连接复用于一个虚拟通道中,这个虚拟通道可以是基于IP的网络或ATM的PVC以及帧中继等等。)前面提到端到端的ATM网络架构需要使用大量的PVC连接,在这些PVC上面进行用户到ISP或公司网络的PPP连接,而LAC则可以把到同一个地点的PPP连接复用到一个PVC里面,这样节省了大量的PVC连接,也使网络的架构更加简单,并适合网络规模的扩大。对于用户来说,在具体操作上也十分类似使用Modem拨号上网的情形。只不过使用Modem所拨的是ISP的电话号码,而这里需要拨打的是ISP的域名。例如:我的用户名是Jason,我需要接入163的ADSL网络(其域名为163.com),那么我就会使用J这个名字进行拨接,而NSP网关会根据我所提供的域名将我的PPP连接申请复用到去163的PVC中。同时这种网络架构还可以提供不同服务级别的应用,对于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在DSLAM与一个ISP之间建立不同级别PVC连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其PPP连接复用到不同的PVC中。(有的用户可能需要视频会议等实时性较强的应用,而有的用户则只需要Email等简单应用)当然级别不同相应的收费也会有差异,从这里可见未来的网络中Qos将成为人们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另外一种类似的网络架构是在ISP(或公司网络)与DSLAM之间采用BAS(宽带接入服务器)。前面的NSP网关只是将多个PPP协议复用到一个PVC中,这样的一个PPP连接是在用户和ISP(或公司网络)之间建立的。而采用BAS的网络模型,则是有BAS实现了PPP的终结功能。简单来说,BAS可以对用户的PPP连接申请进行处理,他解读用户送出的用户名和域名,通过RADIUS代理将用户名和密码通过IP网络送到相应的ISP那里进行认证。这种网络架构非常类似我们今天大多数ISP采用的认证方式,只不过是把接入服务器放在了远离ISP的地方,同时一个这样的BAS可以为多个ISP提供服务。(而现有的ISP网络的RAS是为ISP所有的)这里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BAS的所有权问题,一般来说他既然能够同时为多个ISP提供服务那么他应该为ILEC或CLEC所有。用户端的变革: 前面的两种接入模型只是解决了DSLAM到ISP或公司网络之间的PVC问题,而对于用户来说如果需要和多个ISP或公司连接的话,还是需要申请多个PVC。针对这种情况,一种更新的技术PPPoE诞生了。有关PPPoE的内容Jason在相应的文章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PPPoE与现存PC-to-xDSL技术的比较一、 概述: 在网络界对于如何架构宽带网络的CP设备存在着许多争论。对于如何使PC与xDSL Modem(或路由器)相互配合接入高速网络也存在着多种方案。其中不乏要求对用户设备进行彻底改革的建议,包括使用ATM 网络接口卡。但这样的建议会加大用户设备的复杂程度,(虽然从长远来看ATM也许会成为未来PC的通讯标准)从而减缓宽带网络的发展速度。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公司提出了一种新技术(Red Back 、UUNET、Routeware)PPPoE,大大简化了用户设备的复杂程度。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协议:Ethernet 和PPP。前者是局域网中的标准协议,后者则是用户拨号接入Internet的标准方式。而PPPoE正是利用了这两种广泛使用的技术,加以改进形成的。用户还是使用他熟悉的硬件以及类似的软件进Internet的接入动作。从ISP的角度来看,PPPoE也没有对其现存的网络结构进行任何变更。二、 易于使用和无缝整合的重要性: 虽然几乎所有的Internet使用者都在呼吁更高的接入速度,但如果需要复杂的安装程序或需要对他们的设备进行大的改动的话,恐怕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会重新考虑是否采用新的接入方式。总而言之,宽带接入能否迅速的普及,关键在于他能否是否易于使用。 宽带网络要易于使用,则要看他与现有的网络架构能否实现无缝的整合,能否尽量少地对现有设备和操作系统进行改动。理想的情况是,宽带技术的发展能够直接与现有的操作系统融合,而对于服务的模式几乎不做更改。xDSL与现存网络架构的无缝整合越好,(特别是对于ISP和用户来说,继续沿用他们熟悉的操作方式是十分重要的),xDSL服务就会更快地被接受。 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目前广泛使用的Internet接入方式。用户通过Windows中的拨号网络,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拨打电话到ISP,建立一个物理连接。之后如果传输数据,则还需要建立一个数据连接。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ISP和用户之间建立一个PPP的会话(我把Session,翻译成会话,可以想象成一种逻辑上的连接),通过PPP可以对用户进行认证、分配IP地址以及协商其他各种通信的细节问题。这样用户才可以接入Internet。 既然通过普通模拟拨号接入Internet的方式是为大多数用户所采用的,那么对于DSL的服务提供者来说,应该充分利用用户对于这种拨号上网模式的熟悉,为他们提供一种拨接上网的方式,即使实际上用户,是通过PVC 与网络永久连接的。(对于这一点我十分赞同,我在给用户连接通过路由器上网之后,常常遇到用户问,该如何做一个拨号动作,好接入Internet。的确,拨号网络对于用户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另外,用户目前上网的设备是便宜而又设置方便的调制解调器。所以,便宜好用的用户接入设备也是DSL能否取得发展的关键。最后对于ISP来说,他们能否继续沿用目前所采用的PPP会话方式提供Internet接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幸运的是,DSL并没有要求ISP对其现有的认证方式进行任何改变。三、 与现有几种PPP over DSL技术的比较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PPP是DSL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业界也存在着几种PPP over ATMover xDSL的方案。但这几种方案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采用PPP over ATM over DSL的方式通过本地线路连接到CO(中心局)再通过本地网络到ISP的POP(服务接入点)。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如何架设用户和DSL Modem之间的联系。下面让我们具体讨论一下,这些技术的差异。方案 1: PPP over ATM with an xDSL NIC 这是采用ATM内置卡,直接将PC机与ATM网络进行连接。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方式比较类似于使用模拟Modem的方式。虽然,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在呼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xDSL的连接。但对于xDSL这样一个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市场来说,还存在着两个不符合实际状况的方面:1、内置卡的兼容性问题。各种内置卡之间的兼容性,特别是低价位的、标准的xDSL NIC何时能够推出,制约着xDSL市场的发展。2、xDSL卡只能在一个计算机上使用,对于中小企业用户来说,并不合适。Proposal 2: PPP over ATM with an xDSL Modem 总结了前面内置卡的缺点,有人又提出采用外置式的xDSL Modem,在Modem与PC之间采用ATM的连接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一个缺点是,大多数用户都没有在PC上安装ATM NIC,而安装ATM NIC对于用户来说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这样就会阻碍xDSL市场的发展。另外,对于使用便携式电脑的用户来说,则无法应用xDSL的服务。最后如果多台PC需要共享xDSL线路的话,则需要在用户端架设ATM交换机,这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不可能的。Proposal 3: PPP over L2TP over Ethernet with an xDSL Modem 在这种应用中,采用了通过Ethernet连接PC和xDSL Modem的方式。用户可以使用价位比较低廉的Ethernet NIC和HUB进行连接。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如何在Ethernet上面建立PPP会话,而L2TP则可以满足这种应用的需求,他可以在IP上传输PPP协议,这时PC上面的传输协议如下:在Ethernet上面传输IP,在IP上面传输L2TP,在L2TP上面传输PPP。这种应用存在着几个缺点:1、xDSL Modem在这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简单的路由器,他需要一个IP地址来进行L2TP的传输。2、每台PC需要占用两个IP地址,这样要耗费更多的IP资源。同时NAT、DHCP等网络应用也变得十分复杂,乃至不可用。最后,最重要的是,今天并没有多少xDSL系统支持这种应用!(有意思,也许大多数DSL系统都去支持PPPoE了)Proposal 4: PPP over ATM over BMAP over Ethernet with an xDSL Modem 综合L2TP的缺点,人们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协议(看来人们对于DSL技术真是不辞辛劳!)BMAP(Broadband Modem Access Protocol)。这样PC需要运行的协议如下:在Ethernet上传输BMAP,在BMAP上传输ATM,在ATM上传输PPP协议。但这种方式虽然减少了用户对xDSL Modem的设置,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对于用户的PC 来说,他要运行一个十分复杂的协议,与原来只需要PPP协议就可以建立Internet的连接,现在则需要处理Ethernet、ATM、BMAP和PPP等多种协议。 第二、对于BMAP来说,如果有多台PC希望同时使用xDSL线路的话,则需要一台PC作为网关,从而造成了网络的复杂化。 最后,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哪种xDSL Modem支持BMAP,同时Windows 95/98也不支持BMAP。(真不知道提出BMAP这个协议建议的人该多么伤心)四、 更好的解决方案:PPP over Ethernet其实,之所以L2TP和BMAP两种方式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大原因在于PPPoE方案的推出。我们先看一下PPPoE的创始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24年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西宁中心招聘11名工作人员(第二批)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博士岗位教师招聘3人方案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3年度执法资格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课件
- 年度岗前安全培训模板课件
- 2025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子宫先天发育畸形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简讯课件
- 娱乐化安全培训课件
- DL∕T 2568-2022 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构件与技术要求
-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腧穴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精美课件(第1课时)
- 消防喷淋系统设计合同范本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山西省太原三十七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 (幻灯片)世界各国国旗大全中文
- 物流地产发展前景分析
- 三年个人成长路线图: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 子宫动脉栓塞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