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吕卫国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确定阅读重点进行略读的阅读方法。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研读课文,理解“梨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1.理请文章的记叙顺序,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理解“梨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巧设悬念的构思方法。2.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1、 激情导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圣陶行先生的二三事,作者用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宽厚待人的节操和风范,表达了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驿路梨花,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多媒体播放课文插图)2、 课前预热1、作者介绍 彭荆风,出生于1929年,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2、文本链接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作者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作者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等这些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情之所钟,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三、整体感知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初步理清文章结构。(学生阅读时,分别用单下划线、双下划线、着重号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词句,用波浪线标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关键语句,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2、 积累字词 寨撵 扛驿路迷茫陡峭露宿竹篾简陋悠闲修葺晶莹折损恍惚3、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十几年前路过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在哀牢山中路旁建造一间小茅,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和她的小妹妹十几年中相继照料小茅屋,过往旅客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尽力照料小茅屋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的故事。文章生动地展现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心灵的真善美,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精神风貌。) 4、把握结构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遍大地。5、 按小茅屋来历的时间顺序,完成下列表格。时间人物事件意图 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构思、内容、主旨。(分小组讨论1、2题,完成第3题,然后展示交流。)1、文章围绕小屋的来历有3个悬念、2次误会,请找出关键语句,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三个悬念:1、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2、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3、解放军为什盖房子呢?两次误会:1、“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2、“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的线索和记叙顺序是什么,请找出关键语句加以说明。(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3、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4、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分小组讨论下列1、2题,完成第3题,然后展示交流。)(1)“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又有何含义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营造了美的意境;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多好的梨花啊!”写人;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名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2)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有什么含义?(“驿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香气四溢,又指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朝气蓬勃、淳朴热情,还指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指边疆民族人民淳朴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的优良民风,更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寓义深刻,画龙点睛。)(3) 如果说本文有两条线索,试说出另外一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另外,从文章的标题和梨花的寓意来看,又以“梨花”为线索。)5、理解主旨小说通过发生在袁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五、课堂小结课文以“我”和的行踪和“梨花”为线索,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文章围绕寻找小茅屋主人,设置三个悬念和两次误会,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以“驿路梨花”为标题并以“梨花”贯穿全文,深化文章主题。6、 作业布置1、查找并诵读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及有关梨花的诗句。2、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梨花”一样的人,传承雷锋精神,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仿照本文巧设悬念或象征的写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们的事迹,并写出你的感受。附:板书设计驿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