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1页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2页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3页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4页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课题:草船借箭 科目:小学语文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时:第二课时 提供者:刘冠良 单位:瑞景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 “ 草船借箭 ” 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 亮 “ 草船借箭 ” 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 借箭 ”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神机妙算。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 “ 借 ” 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2 / 13 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 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 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文中塑造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妒贤忌能的周瑜,此外,文中还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这不到一年的相处,我对班里的 23 名学生 18 个小小子和 5朵金花已经很熟悉了。 这是一个 “ 外向型 ” 的班级,热情却有些冒失,勇于表达却不善组织语言,勤于提问却欠缺个人思考等等。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学生的性格活泼开朗,但需要用纪律和规矩正确的去引导他们。 2、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逻辑思维不清晰。 3、阅读量很大,3 / 13 但不求甚解。 4、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方法掌握的少。 5 喜欢朗读,热爱表演。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 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感受诸葛亮的形象。抓住 “ 神机妙算 ” 一词进行研读:你从哪里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在学生研读中穿针引线,通过教师的精当的点拨来深化研读。 本文人物对话较多,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主,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在议议、读读、评评、演演中,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里立起来,丰满起来,鲜活起来。 本课我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故事内容。第二课时:从知人心、识天气、晓地理三个方面去 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下面的教学过程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4 / 13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1、导入;师: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中一起初读文章,进入了英雄辈出的三国世界。那么,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领略课文中人物的风采。 2、谁来说一说你知道的三国的故事或者人物 ? 3、回顾课文,提出问题:在 文中找出 “ 草船借箭 ” 的起因、准备、经过和结果,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简单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和整理的有关三国故事或者人物的资料。 2、生:起因 1-2,准备 3-5,经过 6-9,结果 10。并且分别简单介绍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对三国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更好更快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把握人物。 5 / 13 1、师: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 “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晓人和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未出茅庐 ,先定三分天下。 ” 这说的是谁啊? 师 :好,真棒。诸葛亮作为文中的主要文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他。 2、提出中心话题 :在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和结果部分,如何体现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起因:看视频,读对话。 (1)观看周瑜和诸葛亮对话的视频。 (2)分角色朗读。 (3)揣摩人物语气 准备:识人心,知鲁肃。 鲁肃忠厚老实。 “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 经过:知天文: “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懂地理: “ 天还没亮 ,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6 / 13 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识人心 :诸葛亮笑着说: “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曹操 :谨慎多疑。 观看借箭视频。 1、生齐声回答 :诸葛亮。 2、 PPT 上出示中心话题,学生开始分小组讨论、交流。 从这些对话中感受到诸葛亮识人心,了解周瑜的阴险狡猾,体会诸葛亮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7 / 13 3、学生在书上勾画相关语句。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需要把相应的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出来,并且说出原因和自己的感受。 4、把神机妙算分为知天文、懂地理和识人心,学生分别从这三方面把握整篇文章。 识人心的部分具体展开 ( 1)通过阅读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部分,学生感受到在文中的周瑜是一个阴险较窄的人。 ( 2)通过阅读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部分,学生感受到在文中的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 3)通过阅读诸葛亮与曹操的 “ 隔空对话 ” ,学生感受到在文中的曹操是一个谨慎多疑的人。 8 / 13 5、学生观看借箭视频,通过文字和视频的比较,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通过引入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评价的话,既是为了下面的中心话题做铺垫,又是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人公诸葛亮。 2、起因部位是两位绝世英才的对话,对话中看似平静却暗藏汹涌,所以通过分角色朗读和看视频 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本段的理解和体会。 9 / 13 3、把 “ 神机妙算 ” 一分为三 -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 “ 神机妙算 ” 这个词语,从而更准确地体会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4、通过观看借箭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当时紧张的氛围,体会诸葛亮的 “ 神机妙算 ” 。 第三环节:激发兴趣,体会交流 1、提出问题: 说一说在三国演义中,你喜欢的人物或者故事? 2、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针对性评价。 3、教师展示资料: 周瑜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苏轼赤壁赋 10 / 13 鲁肃在正史中向孙权提出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 吴中诸葛 ” 曹操短歌行观沧海 1、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上畅所欲言。 2、相互分享,了解到不同的故事和人物。 3、通过老师的讲解,不单单盲目崇拜诸葛亮,对周瑜、曹操、鲁肃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让学生真实、多角度的去了解评价一个人物。 3、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功底。 第四节:总结概括,提出希望。 1、对全文进行总结。 PPT 出示总结的诗。 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 11 / 13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2、提出让学生读名著的倡议。 1、学生自己先概括文章大意,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2、看老师总结的诗,加深理解。 1、通过诗的展示,让学生加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2、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能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否积极主动地思 考并回答问题 3、能否正确运用课堂总结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来理解相关语句 八、板书设计 神机妙算 晓地理 周瑜 识人心鲁肃 曹操 九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五年级的课文来说,学生已经拥有自主学习这篇课文的12 / 13 能力。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认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去学习、理解这篇文章所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最终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就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体 会分享给大家。 第一,草船借箭是一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课文,正是因为这样,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正视它的局限性 就是要交代它的背景,就是所谓的前因后果。因此,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注重了对其背景的介绍。首先,我给学生布置在课前自主预习,搜集有关本课的相关资料,让他们自己通过预习找到自己有兴趣的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这篇课文乃至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兴趣。然后,在课上,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他们自己对这本书的见解,同时我根据他们的发言进行相应的引导和适当的点评,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 他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最后,我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第二课时作业,让他们回家都读读三国演义。 第二,让学生在在课堂上读起来、动起来。在这节课上,我着重注意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对朗读能力的培养。我通过齐读部分语句,快速阅读整篇课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在读中体悟课文中丰满具体的人物形象。同时,我还让他们表演了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的13 / 13 那一段,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通过情节、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激发阅读兴趣。小说有其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