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3(新课标人教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3(新课标人教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3(新课标人教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3(新课标人教版)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3(新课标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2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3(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3(新课标人教版)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时第 1 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我能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我能说出文中给 “ 我 ” 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件事。 我能理解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 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结尾父亲所说的话得含义。 知识链接: 教堂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处所,基督教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奉耶稣为救世主。 罗马广场位于意大利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罗马城中。 2 / 32 巴黎法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巴黎还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革命纪念地公社社员墙以及巴黎圣母院、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孚博物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 预习任务: 1、记住文中的四个生字词。 2、大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中记叙作者在人生经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两件事。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人生经历的道路上 “ 我 ” 经历的两件事是什么?我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 这句话的含义。 我来闯关: 1、课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 2、课文写了、成长经历中的两件事,作者终以克服了许多困难,冲破艰险,经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了。 3 / 32 3、写一写:我能完成 “ 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 ” 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收获: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6*珍珠鸟课时第 1 课时 主 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能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重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体会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知识链接:珍珠鸟,是 “ 金山珍珠 ” 的别名,又叫 “ 锦花鸟 ” 、 “ 锦华鸟 ” 、 “ 小珍珠 ” 。属雀形目,文鸟科,原4 / 32 产于澳洲东部,现已培育成人们喜爱的笼养种类,这种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驰名世界的人工 繁育鸟。冯骥才有珍珠鸟一文。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了解课文内容。 3、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自主、合作、探究: 1、我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 2 划出作者与珍珠鸟相处过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 “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的含义。 我闯关: A lixiynjinmuzixn 5 / 32 () ()()() cherchuyyncnglngchuwn ()()()( ) B 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c 作者这么、珍珠鸟,人与动物相处得这么友好,我们也应该和动物我们也应该向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中周围的一切事物,用去创造美好的境界,所以文章最后说: “ 。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6 / 32 收集并读读有关作者冯骥才的相关内容。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7 地震中的 父与子课时第 1 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我能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并积累语言。 知识链接: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概括性称 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预习任务: 1、正确大声的朗读课文。 7 / 32 2、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学习巩固生字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1、洛()矶瓦()废() ()抖 ()炸 ()乱 2、解释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3、课文讲述了( )发生在( )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历尽艰辛,经过小时的挖掘,终于()的感人的故事。 8 / 32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找一找并搜集相关地震的知识。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 2 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 栏) 学习目标: A、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B、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 “ 了不起 ” 学习重点: 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9 / 32 预习任务: 正确流利的大声读课文。 勾画出文中描写父亲和儿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爱的伟大。仔细品读相关段落。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的说 “ 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颤抖的说,应该高兴才对。 2、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4、编排课本剧。 三、达标检测 1、课文结尾为什么说: “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10 / 32 四、学习本课后我的收获 知识延伸: 收集有关的课文读读,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描写母爱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诵读古诗游子吟表达母爱的古诗。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五课题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 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11 / 32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 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 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 1.学会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学习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预习任务: 一、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流利 朗读课文。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默读全文,并用 “” 划出母亲评价的语句。用 “ ”划出父亲评价的语句。 12 / 32 自主、合作、探究: 一、我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流利朗读课文。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七、八岁的时候,巴迪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应?父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应? 四、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来闯关: 、放声朗读课文,注意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能读通句子了!( ) 我能流利地读课文了 !( ) 2、我会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搂住自豪慈祥谨慎 位置出版歧途糟糕誊写 3、我会用上题目中的 “ 精彩极了 ” 和 “ 糟糕透了 ” ,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最渴望的爱是 ,因为 学习收获: 13 / 32 班级五课题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 人组别 使用人使用日期 14 / 32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学习重点: 1、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预习任务: 1、我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通 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体会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于爱。 自主、合作、探究: 1、体会母亲、父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却如此不同,读一读 1 14 自然段,划出描写父母的评价的句子并把它读好。 出示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 “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 她搂住了我,15 / 32 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 母亲上前说道。 ( 1)指导读好母亲说的话。 ( 2)同学们,我们读句子 还要注意抓住一些词语去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这两个句子你都关注到了哪些词,从中有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 2:我看糟糕透了。 ”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 我不明白, ” 父亲并不退让, “ 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 ( 1)让学生按照学习前一句的方法读好并抓住一些来谈读后的体会。 ( 2)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听了这样的评价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要知道在这之前,我可是满怀希望等着父亲的赞扬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作者少年时代和成年以后如何看待父母的评价呢? 1后来巴德自己是怎样看待 “ 精彩极了 ” 和 “ 糟糕透 了 ”这两种极端的评价的呢? 预设 1: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 小心,注意,总16 / 32 结,提高。 ” ( 1)同学们,你现在就是巴德,请你把你对父母的理解告诉大家吧(指导学生把这段话读好) ( 2)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很感激也的父母,理解了父母对他的爱) 师过渡: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 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 “ 精彩极了 ” ,不愿意听 “ 糟糕透了 ” 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预设 2: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 精彩极了 ”“ 糟糕透了 ” ; “ 精彩极了 ” ,“ 糟糕透了 ”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 “ 精彩极了 ” 也好, “ 糟糕透了 ” 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 1)师引读:多少年后,巴德已经成了一位大作家,这时在他的耳边有更 多的类似当初父母给他的评价 “ 精彩极了 ” , “ 糟糕透了 ” (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好) ( 2)试想一下,如果巴德听到的都是 “ 精彩极了 ” 或 “ 糟糕透了 ” 的评价你觉得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 3)师:庆幸的是这一切没有发生,巴德在母亲的 “ 精彩17 / 32 极了 ” ,父亲的 “ 糟糕透了 ” 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读到这里,你觉得巴德在父母那里仅仅收获了爱吗?他还收获了什么?(先让学生自由说,在出示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4、假如你就是巴迪,请你帮助他完成获奖感言,并请同学到讲台上来交流,下面的同学客串巴迪的父母进行现场的采访。 我 来闯关: 1、本文中 “ 我 ” 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几次起伏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现 “ 我 ” 心情的词语,依次填在下面的()里。 (得意洋洋) () () () () (醒悟) 2、 “ 精彩极了 ” 是母亲的爱 ,它像 “ 糟糕透了 ” 是父亲的爱 ,它像 3、当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你的爸爸、妈妈各是怎么说的?又各是怎么做的?想好后,把它们写下来。 学习收获: 18 / 32 知识延伸: 1、文章推荐: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五课题 20*学会看病课时 1 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掌握 11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 “ 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我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母亲为了让儿子自己学会看19 / 32 病让他独自去医院,自己却在家里饱受煎熬的矛盾心理,体会母亲的心 理变化,感受广袤深远的母爱。 预习任务: 1、读通读顺课文,找出生新词,注上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勾画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2、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合作、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 ( 1) “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 、 “ 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 ” 、 “ 立刻心软了 ” 、 “ 孩子毕竟是孩子,而 且是病中的孩子 ” ,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 ( 2) “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 ” 、“ 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 、“ 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 体会母亲看似 “ 冷漠 ” 的言行,是为了 20 / 32 3、文中的母亲面对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 我来闯关: 1、把四字词补充完整。 ()()不休按图()()()()于无 毫无()()雪上()( ) 来日( )( )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她为什么这样做? (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母亲的感情变化是: (作出决定) () () () (勇气回升 ) ( 3)我从母亲的语言和心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 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 ( 4)在生活中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举例说说: 4、学了这篇课文后,我受到的启发是 21 / 32 学习收获: 西路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五年级上册) 班级五课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课时第 1 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如:估量、众星拱月、玲珑剔透、销毁、瑰宝等。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知识链接: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22 / 32 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 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 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熟记课文中要求会写的 14个生词,如:销毁、侵略、瑰宝等。 2、课文内容我知道:。 3、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4、我的质疑:。 预习检测: A、辨字组词。 宏()剔()瑶()瑰()销()侵() 雄()踢()遥()魅()稍()浸() B、把词语补充完整。 ()星()月金碧()()诗()画() 奇()()宝() 世 ()名亭()楼() c、用加横线的词语写话。 ( 1)园中不仅有名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 2)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3 / 3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组长组织组员找一找课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并反复读一读。 3、反复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 4、组内解决预习中的质疑。 交流展示: 交流找出的高度评价远没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并针对这些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来闯关: A、根 据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陵园,它由组成,许多小园分布在三面。 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还有, 园林艺术有 ,还有 说明圆明园是,漫步圆明园中,有如,仿佛。 B、把 “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改为反问句。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24 / 32 西路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七册) 班级五( 1)课题 21、圆明园的毁灭课时第 2 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 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激发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情感,从而增强自己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运用搜集资料帮助理解学习课文。 学习重点: 1、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 “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从而激发孩子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分别找出写圆明园宏伟壮观和毁灭经过的段落。 2、读文并思考:课文 的题目是 “ 圆明园的毁灭 ” ,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预习检测: 25 / 32 A、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 为了( xiohu)罪证,月日和日,三千多名( qnl)者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 ( gubo)、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 hujn)。 B、填写关联词语。 1、园中,()象征着热闹街市的 “ 买卖街 ” ,()象征着山乡村野的田园风光。 2、圆明园()宏伟建筑,()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圆明园 的毁灭()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自主、合作、探究: 1、读第二 四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当时圆明园的宏伟 壮观? 从第二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除了从布局上来写出圆明园的宏大规模,独特风格外,还写了它建筑风格。 请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如果是你身在其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圆明园内容的收藏怎样?你觉得应该怀26 / 32 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一读呢? 2、侵略者是如何毁灭圆明园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找出他们 毁灭圆明园的动作,并说说你从他们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课文中又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呢?文中连用了两个 “ 不可估量 ” 说 明了什么呢? 交流展示: 课文的题目是 “ 圆明园的毁灭 ” ,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 日的辉煌? 我来闯关: A、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之情。 B、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一读课文,再用你的笔来写一些读后的心情。 圆明园曾经辉煌:。可现在它: 。它向你我诉说着 :。 c、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边,你会说: 。 学习收获: 27 / 32 知识延伸: 读故事虎门销烟。 22、狼牙山五壮士导学案 学校班级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 10 个生字 ,会写 14 个生字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英勇形像。 知识链接: 1941 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 8 月为报 “ 百团大战 ” 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 10 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 “ 扫荡 ” 。 9 月初其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占领的狼牙山打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经数次鏖战,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首长的命令是 “ 在第二天28 / 32 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六班当时只剩 5 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 “ 小鬼脸儿 ” 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 预习任务: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了解故事的内 容。 自主、合作、探究: 1.多读几遍文章,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把生字词写下来) 日寇龙王庙任务葛振林大吼满腔怒火抡圈绷紧全神贯注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棋盘陀悬崖绝壁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嗖屹立眺望仇恨叽里呱啦昂首挺胸共产党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哪几部分,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我来闯关: 1.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在,人物有。 2.我能概括本 文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了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最后把29 / 32 敌人引顶峰,英勇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热爱、仇恨、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的 ?分别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并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知道哪些内容是作为重点写的。 接受任务 () () () 跳下悬崖 22、狼牙山五壮士导学案 学校班级 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 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划出课文 2、 3、 4、 6 段中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的句子,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 学习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的献身精神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知识链接: 1920 年 10 月,马宝玉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七七 ”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0 月 26 日,八路军 115 师杨成武独立30 / 32 团在取得平 型关大捷后乘胜北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