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5.18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件.ppt_第1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5.18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件.ppt_第2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5.18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件.ppt_第3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5.18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件.ppt_第4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5.18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_的优势地位。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_的道路。,政治经济中心,联合,(2)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_,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_随后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_。(3)作用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_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巴黎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独立自主,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进行_,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发展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_对日本经济的扶植。_爆发后,美国从日本采购军火和给养,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民主改革,美国,朝鲜战争,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加强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_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_的控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政治大国,美苏,(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_举行。(3)政策:非集团、_。(4)任务初期:制止_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_,建立国际经济_。,贝尔格莱德,不结盟,新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新秩序,(5)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_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_。4中国的振兴:中国_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殖民体系,两极格局,国际地位,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_的影响。实质:_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1989年,_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_。,经济困难,社会制度,波兰,联邦德国,(2)苏联解体原因:_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_;1991年底,_成立,苏联解体。(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2“冷战”后的形势(1)特点:缓和与紧张、_并存。,戈尔巴乔夫,多党制,独联体,和平与动荡,(2)原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_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国际_呈现泛滥趋势。,恐怖主义,美国,(3)表现1999年,美国打着“_”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人权高于主权,单极世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苏联,国际政治新秩序,(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_”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一超多强,特别提醒1欧共体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二、三、三”一个目的:共同发展。两个原因:国际地位的下降、经济发展的需要。三个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大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2关于西欧走向联合的几个认识(1)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2)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前提。(3)欧洲联合的特点是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渐走向政治联合,合作规模不断扩大。,3“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共体”混同于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4不结盟运动参加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结盟”是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之间的联合自强,抵制美苏两极格局下的霸权政策,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5世界多极化趋势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趋势:多极化趋势。两个衰落:美国受到挑战、苏联的衰落。三股势力: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新兴力量出现。四个崛起: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6图示法理解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因素,7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则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8用“一、二、三、四”归纳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要语必背1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2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3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腾飞、第三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这些都是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重要因素。,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5“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6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要点一走向联合的欧洲史料探究史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史料二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经济观察网欧洲一体化:神话与现实,【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2)结合史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有何显著特点。,【信息解读】史料一表明欧洲的联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表达出欧洲走向联合的内心渴望。史料二说明欧洲联合与合作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从成员国数量增加和从经济合作到政治合作,说明了合作的领域和规模扩大;“欧盟成立”说明欧洲一体化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欧元的应用说明了合作方式发生了变化。,【提示】(1)欧洲统一的历史渊源;法国与德国的和解;战后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美苏争霸的威胁。(2)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成员国数量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水平最高。,真题典例(2013全国卷T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解析】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B、C、D三项都是这些国家和英国的相同点,六国和英国的最大区别就是这些国家在欧洲大陆上,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屡遭战争重创;而作为大西洋岛国的英国则没遭战争重创,故选A项。【答案】A,归纳拓展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2)特点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3)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要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史料探究史料一多极化格局的特点二是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将变得更加民主。重大的国际事务将不再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三是大国关系中将出现分歧和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主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将是未来多极格局中大国关系的主流。时政新说,史料二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多极化格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史料二反映了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呈现怎样的局面?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什么主张?,【信息解读】史料一指出多极化格局的主要特点。史料二则提出国际社会应对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的理念及解决方法。【提示】(1)特点: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将变得更加民主;大国关系出现分歧与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主要目标: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2)局面: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主张:以对话、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真题典例(2017全国卷T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解析】本题以二十国集团形成过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理解。材料中二十国集团形成是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经济体进一步崛起的结果,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故A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故B错误;工业革命后,亚非拉地区就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错误;二十国集团等经济组织是国际性经济合作论坛,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错误。【答案】A,归纳拓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1(2017海南高考T2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解析】材料中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加强合作,反映出两极格局下法国在外交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选A。【答案】A,2(2017天津高考T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解析】材料中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举行会谈,说明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对德国统一还有影响,故A项正确。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90年,排除B项,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材料中西德和东德外长会谈,说明德国统一还未完成,故C项错误;全球化是指经济全球化,与题干所反映的信息无关,可排除D项。【答案】A,3(2015重庆高考T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解析】解题关键信息“国家意识的觉醒”、“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表明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是指亚非国家掀起的国家独立自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结合“1960年”这一时间背景考虑,可知是推动了亚非国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A项不是国家意识的觉醒,其发生的时间是在1942年1月,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B项应是在19451955年之间,与材料内容无关,与时间背景不相符合。60、70年代,美苏争霸互有攻守,关系紧张,故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答案】C,4(2014重庆高考T12)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