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4课 《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4课 《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4课 《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4课 《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_第4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4课 《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 14 课 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第 15 课孙权劝学教案 莲 山课件 m 第 14 课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揣摩,比较几个人物不同的写法。 二、让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例如行文顺序、材料剪裁、人物配置等,都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发。 三、课文词语丰富,让学生注意积累。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课中 贝多芬中的任务介绍。如罗曼 罗兰 二、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2 / 9 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语言描写方面,四位作家的具体谈话内容,都没有具体铺开来写,只是由作者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但对他们谈话的声调仪态,作了不少描绘;对他们 的口才,也作了一些评论。在动作描写方面,有详有略,福楼拜是全文的中心人物,对他的动作的描写,当然详细一些;左拉的坐相比较特殊,也有较多的笔墨描写;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只有一句。写四位作家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又往往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肖像 语言 性格 福楼拜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有时雄 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 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白皙的脸。 3 / 9 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 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 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一来就谈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 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个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但表现出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探求的十分尖锐的目 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带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和戏谑。 很少讲话。发出几声: “ 可是 可是 ” 当福楼拜4 / 9 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四、问题探究 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 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 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 “ 相互理解的愉快 ” ,而是 “ 心灵内在的欢乐 ” ,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 15 课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5 / 9 ( 2)学习运用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等成语。 (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 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司马光( 1019 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 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6 / 9 3课文注释补充。 谓 曰:对 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 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 1) (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2)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3)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 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 人也在不断变化,不7 / 9 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 吴下阿蒙 并造句。(目标 3) 讨论并归纳: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 刮目相待 并造句。(目标 3) 讨论并归纳: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 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 现身说法 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 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 开卷有益 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8 / 9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 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 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 了一惊说: 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 吕蒙说: 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