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笔记.pdf_第1页
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笔记.pdf_第2页
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笔记.pdf_第3页
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笔记.pdf_第4页
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笔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 / 35 第一篇第一篇 宇宙与地球宇宙与地球 一、宇宙与人类一、宇宙与人类 1、宇宙环境对地球人类的影响: 自然变化和人类生活能量来源 地球历史的变化 时间、历法 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宇宙探索的国家 探测宇宙的意义:宇宙环境: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 宇宙资源:空间资源、环境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二、天体及天体系统二、天体及天体系统 1、天体宇宙中的各种星体 (1)基本天体 a.恒星:在星座中位置几乎不变 恒星特点:质量大,炽热发光的气体球 b.星云:质量巨大,由气体、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2)其他天体 a.行星:绕恒星运转,质量小,固、气体球,温度低、不发光 b.卫星:绕行星转,质量很小,固体球,温度低、不发光 c.彗星:质量很小呈云雾状,彗核由冰和尘埃组成 d.流星体:漂浮在宇宙空间的固体小块和尘粒 陨星:落到地面的流星残余体 2、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1)地月系:中心天体地球行星系 (2)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恒星系 (3)银河系:中心天体银心 河外星系:类似银河系的星系 (4)总星系:所有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系统 三、太阳系三、太阳系 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太阳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 (1)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里往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形态 明亮发光 玫瑰色气体 稀薄电离气体 温度 6000K 几万 K 几百万 K 亮度 亮 中 暗 厚度 500km 几千 km 几个太阳半径 主要活动 黑子 耀斑、日珥 太阳风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 / 35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 黑子、耀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 太阳风:地球两极出现极光 气候异常 2、八大行星 (1)行星公转轨道特点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同向性) 轨道形状:接近圆形(近圆性) 轨道平面:基本同面(共面性) (2)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质量小、密度高,有铁核(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质量大、密度小,由气体组成(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距离远,温度低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液态水 质量大小适中有适宜的大气层 运动周期适中温度变化适宜 3、矮行星 (1)行星定义: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 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2)矮行星定义: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 天体 (3)太阳系小天体定义: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 根据新定义,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 4、小行星:位于火星、木星轨道之间 四、月球四、月球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月地平均距离 38 万千米 1、月球环境 (1)质量小重力加速度低 (2)没有大气和水汽 无天气变化、没有生物、无声世界、星日同辉 (3)环形山和月坑 成因:火山喷发、陨星撞击 (4)冷热悬殊 2、月球运动 (1)公转:自西向东转,周期为 27.32 日(恒星月) (2)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相同,始终一面朝向地球 3、月球的影响 古时夜晚的自然照明 (1)编制立法 据月相盈亏变化制定的历法太阴历 我国经修改完善成农历,一个朔望月(月相周期)为 29.53 天(大月 20 天、小月 29 天)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3 / 35 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地球上所见月相便有盈亏变 (2)月相观测 新月(初一) :日月同升落(除日食外,月亮不可见) 满月(十五) :日月此起彼落,月亮整夜可见 上弦月:黄昏出现南方天空,半夜月落,上半夜可见 下弦月:半夜升起,凌晨出现东方天空,下半夜可见 新蛾眉月:黄昏出现西南天空 残蛾眉月:黎明出现东南天空 4、日食与月食 (1)日食:初一,月球位于日、地之间,如果月球遮住太阳,形成日食 日食过程:月球自西向东遮住太阳 当月地距离较远时,出现日环食;当月地距离较近时,出现日全食 (2)月食:十五,地球位于日、月之间,如果月球进入地球影子,形成月食 月食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进入地球影子 (3)当月球位于黄白道交点时正逢初一或十五,将会发生日月食 5、产生潮汐 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白天上涨称“潮” ,晚上上涨称“汐” ) (1)潮汐成因 由日、月引潮力引起海水涨落,称天文潮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4 / 35 (2)潮汐周期 朝向月球一面,受引潮力影响海水上涨 背向月球一面,因离心力作用海水上涨 每天海水两次涨落,两次潮汐周期 24h50min (3)大潮与小潮 初一、十五:日潮与月潮叠加,形成大潮(子午潮) 上弦、下弦:日潮与月潮相抵,出现小潮(清晨、傍晚潮位略高) 五、地球的运动五、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特点 (1)绕地轴转 地轴:穿过地球中心的虚拟直线,北端指向北极星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N) 、南极(S) (2)自西向东转 从赤道看(侧视) :从左往右 东西经度判断:0经线往东至 180为东经(E) ;0经线往西至 180为西经(W) 从北极(俯视) :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仰视) :顺时针旋转 (3)自转周期 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日常生活以太阳为参照点 恒星日,周期:23h56min4s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周期:24h 太阳升落周期 (4)自转速度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动的角度) :360/24h = 15/1h = 1/4min 线速度(单位时间运动的距离)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为 0 赤道处线速度:465m/s 纬度 处线速度:465m/s*cos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形成晨昏线 (2)产生时间差异 地方时: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 经度差 15,时间差 1h;经度差 1,时间差 4min 区时(标准时) 时区划分:全球按经度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7.5E7.5W 为中时区(零时区) 中时区往东往西分别是东 1东 12 区和西 1西 12 区(东西 12 区合为一个时区) 各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区的标准时间,称区时 大多数国家以首都所在时区作为全国统一时区 (有些面积较大的国家东西部采用不同时间)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大致沿 180经线划分,西侧为东 12 区,东侧为西 12 区,东西 12 区钟点一样,日期相差 1 天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5 / 35 (3)产生地转偏向力 偏转方向:北半球往右偏,南半球往左偏,赤道上无偏向 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地形影响 (4)改变地球形状 使地球成旋转椭球体,极半径 6357km,赤道半径 6378km 平均半径:6371km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要素 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365.2422 日)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二十四节气:根据地球在黄道上位置不同,农历制定了 24 节气 其中二分二至为四个重要节气:春分 3/21,夏至 6/22,秋分 9/23,冬至 12/22 2、地球公转运动特点 (1)椭圆轨道,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1 月初离太阳近(1.47 亿 km) 、公转速度快;7 月初离太阳远(1.52 亿 km) 、公转速度慢 (2)倾斜绕太阳转 黄赤夹角 2326 地球在绕太阳运转中,地轴倾斜方向、角度不变 3、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变化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6 / 35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 h:正午太阳光线同地面之间的夹角 a.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减小 某地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 b.夏至日:太阳直射 2326N 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北回归线以北为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 (+2326) , 南半球为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2326)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2326 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2326 c.冬至日:太阳直射 2326S 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北半球为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2326) ,南回 归线以南为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2326)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2326 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2326 (3)产生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a.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夜各 12h) b.夏至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6634N)内为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6634S)内为极夜 c.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6634N)内为极夜 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圈(6634N)内为极昼 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冬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昼夜等长昼最长夜最短昼逐渐长 春分秋分:昼夜等长昼最长夜最短昼夜等长昼长于夜 (4)产生四季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的季节变化,造成热量季节差异 夏至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北半球太阳高度大白昼长=热量高=夏季 气候四季:6、7、8 月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2、1、2 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冬至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7 / 35 4、北半球各节气太阳照射和昼夜变化情况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春分 3/21 赤道 90-纬度 昼夜等长 / 春分 夏至 3/21 6/22 赤道 北回归线 直射点以北逐渐加大 昼长夜短,昼 逐渐长 极昼范围:北 极点北极圈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90-纬度+2326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极昼 夏至 秋分 6/22 9/23 北回归线 赤道 直射点以北逐渐减小 昼长夜短,昼 逐渐短 极昼范围:北 极圈北极点 秋分 9/23 赤道 90-纬度 昼夜等长 / 秋分 冬至 9/23 12/22 赤道 南回归线 直射点以北逐渐减小 昼短夜长,昼 逐渐短 极夜范围:北 极点北极圈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90-纬度-2326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极夜 冬至 春分 12/22 3/21 南回归线 赤道 直射点以北逐渐加大 昼短夜长,昼 逐渐长 极夜范围:北 极圈北极点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8 / 35 第二篇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岩石与地貌 一、板块运动一、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发展基础 发展基础: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地幔对流 地幔对流上升处,形成洋脊和大洋地壳;大洋地壳由洋脊往两侧移动,进入大陆地壳 下消亡,形成海沟、岛弧链和海岸山脉 (二)六大板块 岩石圈由洋脊、海沟、构造山系等分割成若干板块 (三)板块学说对地壳运动和地形分布的解释 1、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板块生长界张裂分离 形成洋脊、裂谷和海洋 3、板块消亡界碰撞挤压 (1)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挤压 大洋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形成岛弧链、海岸山脉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巨大山系和高原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9 / 35 二、地震二、地震 地球内能强烈释放的形式之一 (一)地震成因 1、构造地震: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引起,占 90% 2、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引起,占 7% 3、陷落地震 4、人工地震:地下核试验、开矿、建水库等引起 (二)地震要素 1、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处 震中:震源垂直上方地面 震中距:距震中水平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至震中垂直距离 2、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小于 3 级无感地震,5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震级高一级,能量增加约 30 倍 3、烈度:一个地区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烈度大小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物结构等 4、地震波: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壳震动 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纵波先到,上下颠簸;横波后到,左右摇晃 (三)地震灾害:直接灾害,次生灾害 (四)地震的分布:世界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岩石圈板块交界处 1、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 80%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欧亚地震带) 3、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和欧亚地震带之间 (五)地震减灾对策 1、观测预报:监测地壳形变、地磁、重力、地下水异常等 2、地震时怎么办?震时就近躲,震后及时离 三、火山三、火山 另一种地球内能强烈释放形式 (一)火山类型 1、活火山:正在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 2、死火山:人类史前曾喷发过,至今未再喷发 3、休眠火山 (二)火山利弊 1、造成灾害:火山熔岩流,火山灰掩埋城市、村庄 2、提供资源能源:火山活跃地区地热丰富 火山灰富含矿物质,土壤肥沃 火山活动带来有用矿物,火山旅游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0 / 35 (三)火山分布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尼火山带、红海东非火山带、大西洋底火 山带 四、岩石与矿物四、岩石与矿物 (一)岩石圈 1、地壳与软流层上部称为岩石圈 大陆厚,海洋薄(大约为 70150km) 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岩石 岩石分类:岩浆岩(火成岩) :分为喷出岩、侵入岩两种(岩石圈的主体) 沉积岩(水成岩) :地表分布最广的岩石 变质岩 分类 成因 特征 代表性岩石 主要山体 岩 浆 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 凝形成 结晶细小,有 气孔或流纹 玄武岩 白头山、富 士山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 结晶形成 晶粒较粗 花岗岩 黄山、华山 沉积岩 地表物质在外力作用 下经重新固结形成 有层理构造, 可能含有化石 页岩、砂岩、 石灰岩 丹霞山、路 南石林 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 等地质作用下形成 岩性致密,有 片理构造 片麻岩、石英 岩、大理岩 泰山、大理 苍山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1 / 35 (三)矿物 矿物由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和内外特征 分为:单质矿、化合物矿 1、地壳主要的化学元素:O、Si、Al、Fe、Ca、Na、K、Mg 2、主要矿物 (1)单质矿:Au自然金 Ag自然银 C石墨&金刚石 (2)化合物矿:SiO2石英、水晶 Al2O3刚玉 3、主要造岩矿物 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 玄武岩:辉石、斜长石 石灰岩、大理岩:方解石(CaCO3) 石英岩:角闪石、橄榄石 4、矿产和矿床 (1)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或地表聚集起来,达到工业开采利用的要求 (2)矿床:矿产的富集地段 分为:内生矿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金刚石、硫等)岩浆岩 外生矿床(煤、石油、天然气、石膏、铁、锰等)沉积岩 变质矿床(石墨、Fe2O3、CaCO3、玉石等)变质岩 五、地形地貌五、地形地貌 (一)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2)不同地形判断 等高线闭合,内高外低山顶;等高线闭合,内低外高洼地 示坡线指向低的位置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2 / 35 等高线弯曲:凸部指向低处山脊(分水线) 凸部指向高处山谷(集水线) 两山顶之间鞍部 等高线重叠陡崖,最小高差:重叠等高线之差;最大高差:相邻两条等高线之差 2、分层设色地形图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3 / 35 3、地形剖面图 (二)地形地貌成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力量来源 主要表现 对地表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引起的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地表隆起凹陷 外力作用 太阳能量引起冷热变化、 风雨、流水、万物生长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地表逐渐平坦 1、地形地表高低起伏状态 按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不同分为:山地(绝对500m,相对200m) 高原(绝对大,相对小) 平原(绝对小,相对小) 丘陵(绝对较小,相对较小) 盆地 2、地貌地表形态 (三)主要地貌 “地表形态的雕刻师”水、风 1、河流地貌:不同河段,主导外力不同,形成不同流水地貌 (1)上游: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 流水侵蚀峡谷地貌:不利于航行、水能资源丰富 (2)中游:地势平坦,河流弯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4 / 35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侧侵)曲流地貌:不利于航运和排洪 治理措施:修建大堤、建分洪区、裁弯取直 凹岸侵蚀,水深好,适应建港口 (3)下游:河面宽阔,水流缓慢 泥沙沉积三角洲地貌: “黄金水道,鱼米之乡” 、河口拦门沙不利于航行 2、海岸地貌 (1)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海岸下降或海面上升,海岸侵蚀海蚀地貌:岸陡水深、优良港湾 (2)杭州湾以北 海岸上升或海面下降,泥沙沉积海积地貌:滩涂广阔、水草丰茂 3、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广泛分布于西南黔云桂地区 地表喀斯特:峰林、孤峰、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5 / 35 利弊:地表崎岖、土层薄、易漏水,不利于农业和工程建设;风景优美、适宜旅游 4、风成地貌: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 (1)风力侵蚀风蚀地貌(雅丹地貌) (2)风力减弱风积地貌(戈壁沙漠黄土) 5、黄土地貌:沟壑纵横(沟、墚、塬、峁) 成因:风力沉积(分布晋、陕地区)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矿物质 流水侵蚀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夏季暴雨、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植树种草、修建梯田、建坝淤地 (四)合理开发利用地形地貌 1、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平原、盆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适宜种植业) 山地、丘陵:缓坡(725)梯田种植和经济林 陡坡(25)林业 向阳坡(光热充足)适宜农业 背阳坡(阴暗湿润)适宜林业 湖泊渔业 草原畜牧业 2、工程建设“趋利避害”,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 (1)青藏铁路建设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冻土发育,生态脆弱 大部分路段采用高架形式:避免冻土融化、地基沉陷;保护生态环境,便于生物迁徙 (2)京沪高铁采用高架形式:地势低,土质松,河湖多,水位高;人口多,土地少,交通线路 密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6 / 35 第三篇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大气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1、阻挡流星体袭击防弹衣 2、吸收大部分紫外线遮阳伞 3、调节昼夜温差保温被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 (二)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 洁 空 气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生物呼吸、地表物质组成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保温、成云致雨 尘埃 水汽凝结核 (三)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层没有明显上界,随高度升高密度减小,90%集中在 15km 高度,99.9%集中在 50km 以 内 1、对流层 上界:1012km(热带高,寒带低;夏季高,冬季低) 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每上升 1000m 下降 6 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特点: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富含水汽和尘埃,易形成降水天气 对环境和人类影响最大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7 / 35 夏季强对流形成雷雨天气,因对流形成的降水称“对流雨” 2、平流层 上界:5055km 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上升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气温上升 特点:大气水平运动,晴朗无云,有利于飞行 3、中间层 上界:85km 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特点:大气垂直运动,无天气变化 4、热层(电离层) 上界:800km 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上升 在 300km 的高度气温已达 1000以上 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呈电离态 特点:使无线电短波远距离传播 5、散逸层 上界:800km 以上 大气十分稀薄 特点:气体质点可散逸到宇宙空间 二、大气运动二、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一)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全球太阳辐射量分布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1、纬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 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地面得到太阳热量不同,形成不同温度带 2、大气厚度 纬度高 太阳低 大气厚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小 地势低 3、大气透明度 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度大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等 (二)气压与大气运动 气压:单位面积垂直上方空气柱的重量 1、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1)海拔高度: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如果地面均匀一致,则等压面水平分布 (2)温度(热力因素) 在同一高度上,高温地区,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低温地区,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8 / 35 一月:亚洲内部冷,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北太平洋暖,形成阿留申低压 七月:亚洲内部热,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北太平洋凉,形成夏威夷高压 (3)大气运动(动力因素) 空气流入区,形成高气压;空气流失区,形成低气压 2、风的形成 水平气压差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风的要素:风向(风的来向) 、风力(风速等级) *风向玫瑰图:风向出现频率 *根据风向判断气压场(北半球) :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三)大气运动的几种形式 1、热力环流(基本形式)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19 / 35 夏季强对流形成雷雨天气 2、海陆风(季风)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0 / 35 3、山谷风 4、城市热岛环流(城郊环流)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1 / 35 三、天气和主要天气系统三、天气和主要天气系统 (一)主要天气系统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1、气旋(低压)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产生于热带洋面 形成条件:高温、水汽、地转偏向力 热带气旋结构:由外向内:气压下降,风速加大,降水增大,台风眼内无风雨 台风危害: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属灾害性天气 益处:解暑、消旱 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菲律宾以东热带洋面 影响时间:79 月 影响范围:东南沿海 台风防御:监测和预报、应急措施 2、反气旋(高压) 影响我国的反气旋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性反气旋,冬季风源地 强冷高压扩散南下寒潮 寒潮可影响除青藏和云贵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风、降温、暴雪、沙尘暴等 灾害性天气 b.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暖性反气旋 夏季往西扩展,江南地区高温少雨 影响:农业出现旱情伏旱 气旋 反气旋 地面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地面气流 四周向中心,北半球逆时针 中心向四周,北半球顺时针 中心气流 辐合上升 下沉辐散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 例举 热带气旋、温带气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威夷高压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2 / 35 3、锋面不同性质气流的交界面 冷空气:气温低,气压高;暖空气:气温高,气压低 锋面向冷空气倾斜;暖空气沿锋面上升,易形成降水锋面雨 (1)冷锋:冷空气前进,暖空气被抬升后退 冷锋过境天气变化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气温 高 由高到低 低 气压 低 由低到高 高 天气 晴 雨 晴 我国秋冬季节多出现: “一场秋雨一场冷” 夏季的急性冷锋会造成北方强雷暴雨天气 (2)暖锋:暖空气前进,冷空气后退 暖锋过境天气变化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气温 低 由低到高 高 气压 高 由高到低 低 天气 晴 雨 晴 我国春季多出现: “一场春雨一场暖” (3)准静止锋: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锋面在一个地区来回摆动,形成大范围连续降雨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a.江淮准静止锋:春末夏初(6 月下旬7 月上旬) ,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锋,形成梅雨 梅雨影响:适时适量有利农作物生长 过早过晚、过多过少,不利于农业生产 b.昆明准静止锋:冬季,南下冷空气受云贵高原阻挡,形成冬雨 4、锋面气旋 温带气旋往往形成锋面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3 / 35 四、气候四、气候 气候:多年平均天气状况,气温和降水在时间、空间不同组合,形成不同气候类型 (一)影响气候主要因素 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1、纬度:影响气候热量 2、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等,影响降水和热量分布 (1)行星风系(三圈环流) :由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组成 a.形成及分布 太阳辐射纬度不均(热力因素) 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地区气温低,空气下沉=极地高气压带 *如果地球不自转,则形成了赤道和两极之间的热力环流 受地球自转影响(动力因素) 纬度 30附近空气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 纬度 60附近空气上升=副极地低气压带 全球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4 / 35 各气压带之间地面形成风带 低纬:副热带高压吹往赤道低压=信风带 中纬:副热带高压吹往副极地低压=西风带 高纬:极地高压吹往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带 b.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压带:大气上下运动 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多雨带 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少雨带 赤道附近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影响,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 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内部和西岸,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和内陆信风影响,下沉气流,终年高 温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60N 附近,受副极地低压影响,上升气流,夏温湿润、冬寒少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圈以内,纬度高,受极地高压影响,下沉气流,终年寒冷干旱极地气候 风带:输送水汽 信风带大陆内部和西岸=少雨 西风带大陆西岸=多雨 纬度 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海上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候季节变化 夏至(7 月)前后,气压带风带北移;冬至(1 月)前后,气压带风带南移 纬度 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旱 冬季受海上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5 / 35 纬度 1020大陆内部和西岸,夏季受赤道低压影响,高温多雨(湿季) 冬季受陆上信风影响,炎热干旱(干季)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季风环流: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的交换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 a.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亚洲大陆冷,形成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风向:东部西北风,南部东北风 夏季:亚洲大陆热,形成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 风向:南部西南风,东部东南风 b.三类季风气候 类型 分布 特点 成因 温带季风 气候 亚洲东部,秦 岭、淮河以北 冬季西北风寒冷少雨 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季 风气候 亚洲东部,秦 岭、淮河以南 冬季西北风温和少雨 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 气候 亚洲南部,中南 半岛、印度半岛 冬季(旱季)东北风高温干旱 夏季(雨季)西南风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差异、气 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压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印度洋季风影响 c.季风气候影响 降水季节不均易发旱涝灾害 d.季风对我国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 ,有利农作物生长 北方夏季比同纬度热,可种喜热农作物 夏季风进退,形成各地雨季和旱季:4、5 月南部沿海雨季,华北春旱 6、7 月江淮地区梅雨 7、8 月华北、东北雨季,长江中下游伏旱 9 月雨带退至南方;10 月雨带退出大陆,南方冬旱 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 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降水年际变化大,北方更大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6 / 35 冬季寒冷,常有寒潮活动 南方冻坏作物、雪灾;北方“瑞雪兆丰年” (二)影响气候其他因素 1、海陆位置 温带大陆内部: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 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2、地形 地势高,高寒高原山地气候 3、洋流 a.暖流:增温增湿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摩尔曼斯克为北冰洋不冻港 b.寒流:降温减湿 (三)气候分布模式图 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排放热量、改变地表状况=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使用矿物燃料=CO2 制冷剂、发泡剂等=氟利昂 砍伐森林=O2减少,CO2增加 *饲养牲畜=CH4 2、影响 (1)海平面上升:气温上升=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低地、岛屿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7 / 35 (2)气候变化: 高纬地区:变温暖,适宜作物生长 气温升高中纬地区:降水减少,荒漠扩大 低纬地区:气温升高,热带气旋活动加强 (3)传染病流行 3、解决办法: (1)改变能源结构: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使用清洁能源 (2)保护植被:砍伐森林植树造林 (3)开展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破坏臭氧层 1、原因:氟利昂的排放 2、影响:影响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塑料制品老化 3、解决办法:限制使用和排放氟利昂,9/16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三)酸雨 1、酸雨成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 SO2、NOX、CO2等=降水 pH汛期(丰水期) ,少雨期=枯水期 季风气候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夏季丰水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丰水 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季节均匀 2、高山冰雪(冰川)融水 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内陆河流水量来源 特点: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 夏季丰水,冬季断流季节性河 3、积雪融水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积雪补给占 20%左右 特点: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春汛 夏季雨季来临,流量增加=夏汛 积雪融水对北方地区影响:减轻北方地区春旱 4、湖泊、沼泽水 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的湖泊是重要补给水源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29 / 35 特点:较稳定、均匀,可与江河水互为补给 5、地下水 地下水位高于江河水面,地下水缓慢地流入江河 特点:稳定可靠 6、河水补给的综合性 不同河段主要补给方式不同,不同季节主要补给方式不同 *径流量不稳定,易形成水旱灾害 (四)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 1、时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建水库、植树造林、修梯田 2、空间分布不均跨地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工程 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我国三大害河: 黄河:由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 灾害:三年两决堤,十年一改道 治理: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 海河:扇形水系 灾害:排水不畅,逢雨就灾 治理:开挖入海新河 淮河:曾因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 灾害:泥沙淤积,无入海口 治理:建设苏北灌溉总渠 雷管出品 地理(高一上) 30 / 35 二、水资源二、水资源 (一)世界水资源的特点 1、可利用数量少 水资源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降水多,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 2、空间分布不均 水资源丰富地区: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群岛、刚果盆地 严重缺水地区:非洲南北、西亚、中亚、澳大利亚中西部、北美西南部 丰水大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总量多,人均量少 *径流总量世界第六,人均量仅为世界 1/4 2、时间分配不均 a.夏秋多,冬春少 东部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冰雪融水影响 b.年际变化大,北方比南方大 3、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 三大缺水流域:黄河、海河、淮河 缺水原因:径流量小(水源型缺水)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 4、水体污染严重 七大严重污染河流:海河、辽河、松花江、淮河、黄河、湘江、珠江 (三)“水荒”问题及解决途径 产生原因 解决途径 自然原因 数量少 节约用水,开拓新水源 时间分布不均 建水库、植树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